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鲍超  方创琳 《中国沙漠》2006,26(6):1033-1040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我国内陆河流域由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以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已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理论与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模型,以投入产出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法等为辅助模型,通过主模型与辅助模型对接,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该模型把水资源总量作为“总阀门”,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生产用水结构,进而优化“三生”用水结构,通过“三生”用水结构的优化来确保用水总量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以此反复循环,最终实现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以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流域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协调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生产生活系统之间、用水结构产业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可以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黑河调水的生态经济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黑河流域由于人类在20世纪对水资源的非理性利用,使得水资源在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分配严重失调,生态经济问题突出。黑河分水的目的是遏制下游额济纳旗生态的进一步退化,本文以水资源为主线,对黑河分水后流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流域综合治理和张掖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保证,流域整体生态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符合帕累托改进原理,为流域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库车河流域是库车县工矿企业的集中地,是阿克苏地区和库车县今后一个时期开发、治理的重点地区。随着库车河流域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进一步提高该流域水资源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的研究程度,及时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文章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水利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论述了库车河流域的水资源特征,并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上游为祁连山脉,中游为武威盆地,下游为民勤盆地、昌宁盆地。流域东接腾格里沙漠,北部与巴丹吉林沙漠相连。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流域的自然环境已发生了严重的劣化。本文通过应用系统工程的层次分析法,评价各环境因子、子因子对流域环境质量总目标的影响程度,求出各评价因子、子因子对流域环境质量的权重,再计算出各子因子、因子的环境质量指数和各评价单元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流域进行环境质量分区,试图为环境的治理决策提供可循之据。一、环境系统分析人…  相似文献   

5.
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流域水资源冲突问题,将谈判支持系统引入到流域水资源谈判中来,建立一种面向解决流域水资源冲突的网上谈判支持系统;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理论对该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框架设计。流域水资源冲突网上谈判支持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辅助谈判中的一方或各方公正合理地解决争议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其为缓解和解决存在的或是潜在的水资源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丰富了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理论与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6.
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开发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地下水动态监测、地下水开采量和流域径流量等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原因,建立了地下水库开采量模型,并用水均衡法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条件下三工河径流量相应的地下水可开采量。通过对灌区需水量的预测,提出了缓解本流域工农业需水量与流域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合理利用地下水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域"为在某一时段向河口或某一地点,传送水、水中营养物、泥沙或其它物质的空间范围。这一新概念与"流域"概念既相似又不同:1)流域边界以地貌特征来确定,相对稳定。而水资源域的边界以水文事件中的水和物质传播范围来确定,随时空而变化;2)流域强调给定空间范围内水和物质的时间分布,而水资源域强调水和物质随时间和空间二者相互变化的动态分布;3)水资源域综合考虑了不同尺度的时空即时变化对水资源及物质传播的影响。这一新概念应用遥感、空间分析、追踪及模拟技术分析流域空间模式与过程,为水资源探索、分析、模拟及预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与途径。该文以美国伊利湖茅密河为例,应用分布式大流域模型计算了水资源域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河流域包括乌鲁木齐市区及其南、北郊区,是全国着名的缺水流域。据分析1990年已经超采地下水资源1.2×108m3,到2000年,流域及城市缺水将十分严重。乌鲁木齐河流域属于内陆河流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转换,目前该流域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已达167%.建立有效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模拟模型,可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换对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节流措施大大地提高了地表水的可利用量,而减少的地下水的可利用量却不多。在开源措施方面,对规划工程进行了方案组合,分析了其实施的必要性。通过大量运算提出该流域2000年六种供水方案,为解决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缺水问题及供水措施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超载,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针对流域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分抢救和治本两个阶段来解决问题,近期以抢救为重点。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防风沙的治理思路,实行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的流域综合治理,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目标,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为保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位于非洲东部大裂谷地区,是世界第二深水湖。坦湖流域涉及坦桑尼亚、布隆迪、赞比亚和刚果(金)4个主权国家,是典型的跨界流域,对流域进行有效管理必需经沿岸四国共同协调开展,尤其在流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坦噶尼喀湖目前水环境质量良好,但受气候变化、外来生物入侵、水土流失加剧以及沿岸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建设无序发展带来的点源和面源污染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沿岸四国由于历史原因,在渔业资源分配和环境管理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多矛盾和不统一,2008年成立的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受四国政府和UNEP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作为该湖国际性事务的管理机构,主要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坦湖流域各国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的一体化。在梳理和分析坦噶尼喀湖流域水资源状况及渔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该流域当前资源开发利用与利益冲突的问题,阐述了流域管理合作的发展以及流域管理机构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并讨论总结了有关经验和结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污染河流的排放口最优规划的原理,对新疆乌鲁木齐东郊的水磨河的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进行了实际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洛阳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洛阳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建立了包括该城市排污控制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和洛河动态水质模型的综合模型,反映了洛阳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的动态变化趋势。本研究为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研究动态问题的方法;为决策者建立了一个战略和策略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王景华  杜伟 《地理研究》1985,4(4):84-91
本文讨论了我国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污染的产生及其对调水水质的影响,同时对调水区域内工业排水与治理经济模式和湖泊水生经济系统的最优化分析进行了探论.  相似文献   

14.
博斯腾湖的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对1999~2001年的监测资料的分析,从水环境污染物特性、水环境质量变化、排污源分布及排污量计算等方面探讨了博斯腾湖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博斯腾湖保护区,加大管理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田排污水的控制,强化重点排污口和重点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污管理,并通过湖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增源节水工程、加速湖水循环工程等措施,保护和改善博斯腾湖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大水患成因与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黄河水患灾害连年不断,所以,治理好黄河水患,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建设好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文章对黄河洪水、断流、水污染三大水患灾害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为黄河治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亮  徐建刚 《地理研究》2013,32(10):1792-1801
水污染是影响公众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快速发展,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压力日趋严峻。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遵循大尺度流域水污染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回归模型等技术方法,通过流域水污染控制处理、监测预警、监督管理、防治投入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对流域35个城市水污染防治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动力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流域水污染防治力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平原地区污染防治能力较高,西部山区以及各子流域大部分地区防控能力较低,淮河干流及干流以南的中游区域防治能力中等偏低。②污染防治驱动力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流域内源动力,即公众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子是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根本驱动力;舆论监督、外商投资等外源动力是区域水污染治理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17.
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曦  王丽  周平  孙庆业 《湿地科学》2012,10(1):46-57
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青西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与对策,结果显示:①1992~2008年,青西地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率21.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19.1%,外来人口显著增多,从2004年的4.7万人增长至2008年的7.9万人;②地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青西地区工业发展受到限制,畜禽养殖场被关闭,为水源保护做出较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水源保护也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三个方面;③从产业结构升级、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体与泥沙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积存载体,能反映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选取澜沧江为对象,通过对澜沧江干流西藏和云南境内22个河段的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得到了8种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r、Mn、Ni、Zn、As、Pb、Cu和Co)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与地质积累指数法分别对所测得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澜沧江干流大部分河段污染情况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的旧州和功果桥河段,因该区域的地质金属背景值和支流沘江流域铅锌矿开采,地表的重金属元素被雨水冲刷到该河段,导致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明显,出现了轻度到较强度污染;②澜沧江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区域集中于中游与下游,部分河段(功果桥附近)Cu、Pb和Zn等元素呈轻度或偏中度污染;③大坝对河流的阻隔效应使得干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呈现片段化分布,河流沿岸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对附近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