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是根据“康滇地轴”的地壳演化历史和铀的地球化学特性来探讨“康滇地轴”的铀成矿环境,认为“康滇地轴”既有有利于铀成矿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又有不利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各种成矿理论为指导选择有利地段,对“康滇地轴”进行第2轮找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铀矿床类型以及铀成矿条件等论述了康滇地轴南段不同类型的铀矿化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则。康滇地轴上的铀矿化主要出现在砂岩建造、碳硅泥岩建造、花岗岩体和火山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而且与每次大的构造活动旋回有关。铀成矿主要发生在前晋宁期、晋宁期、澄江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后出现的高能氧化环境所产生的红层,往往成为富铀地质体和铀源体,铀经活化迁移而富集成矿。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层不连续面是铀成矿的重要位置。丰富的铀源、良好的热源和有利的构造是区内铀成矿的条件,三者一致配合才有成铀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康滇地轴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铀矿(化)点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康滇地轴的铀矿化时代划分为晋宁、澄江、海西、印支、燕山五个时期,同时对铀矿化时代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以及对康滇地轴铀的有利成矿时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由西南地勘局主持召开的《康滇地轴铀矿远景评价研讨会》,于1991年10月15日至21日在昆明市举行。为期7天的研讨会,紧紧围绕“如何突破地轴”这个主题展开了探讨,总结、交流了三十多年来地质科研成果。主要探讨了康滇地轴地壳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阐述了地轴元古界地层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断裂构造与铀矿化的关系;地轴元古宙铀矿化类型及其成矿远景探讨,在探讨分析并肯定了康滇地轴具备铀成矿基本条件和具备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 ,提出铀矿化 (96 0 - 6 0 0 Ma)是晋宁 -澄江运动的产物 ,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 ;并讨论了康滇地轴中南段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成矿条件评价问题 ,提出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附近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康滇地轴花岗岩类铀钍丰度特征及找铀前景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γ能谱资料,系统阐述了康滇地轴花岗岩类的铀钍丰度特征,总结了康滇地轴现有花岗岩型铀矿化的基本特点。在与华南产铀花岗岩类特征对比的基础上,对康滇地轴花岗岩类的找铀前景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来,康滇地轴中段横山岩体已发现多处铀矿点,铀矿化特征以A10铀矿点为代表。前人认为A10铀矿点为古元古代基底混合岩型,本文从铀异常的分布形态、混合岩的产出形态、变质相、成矿年龄、铀矿物元素组合特征方面例证,认为其应该属于印支期花岗岩外接触带型,并从岩体、岩性、构造、热液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成矿条件,指出该区存在良好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找矿方向应该是花岗岩外接触带与碎裂长英质脉有关的热液型铀矿。  相似文献   

8.
康滇地轴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与拉拉IOCG矿床成矿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IOCG最新研究成果建议,将IOCG矿床限定于资源量大于1 Mt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对世界上已知的大型/超大型IOCG矿床的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前寒纪大型/超大型IOCG矿床均位于前寒纪超大陆的边缘、形成于非造山期,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与板底垫托、地幔柱等相关的重大地质事件关系密切。通过对康滇地轴元古代地质体岩石/矿物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分析研究,同时对拉拉IOCG矿床成矿特征及同位素测龄分析,认为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存在早元古代早期(2 486~1 884 Ma BP)古陆壳,是Kenorland超大陆的一部分。在中元古代发育了康滇陆缘裂谷(1 725~1 466 Ma BP),与Columbia超大陆非造山期同时。新元古代的晋宁运动使该裂谷产物变质,及形成康定杂岩,成为康滇地轴的上层结晶基底(1 100~721 Ma BP)。其是Rodinia超大陆的拼贴与裂解事件的响应。拉拉矿床具有2期成矿作用。第一期火山喷发成矿期(1 712~1 680 Ma BP),是康滇裂谷事件的产物。第二期变质热液成矿期主成矿阶段(1 000~900Ma BP),是Rodinia超大陆的拼贴作用的响应。康滇地轴元代地层中具有形成IOCG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一、地质情况康滇地轴东缘铁矿点分布很多,沿地轴和昆明凹陷带所伴生的南北向二级大断裂,为康滇地轴昆阳系中控制成矿分布的主要构造。铁矿均生存在二级大断裂所伴生的羽毛状断裂带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川北砂岩和康滇地轴几个铀矿床和矿化地段的各种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及其反映的铀成矿可能性。充分利用和分析研究工作区现有的大量放射性测量及航磁、重力测量资料,总结和建立铀成矿的区域物(化)探判据:高变异、剩余值、零值线、过渡带、富铀体、复合晕。利用成矿判据在区域和矿区成矿预测中划分成矿有利区、段,为区域找矿和矿床扩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根据云南重力资料编制地壳基性度等值图的基础上划分了该区的地壳类型,进而探讨了铀和金属矿产组合、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壳类型间的密切关系。最后作者提出了铀和金属成矿系列具有同源性和地壳类型具有成矿专属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13.
外生铀矿床成矿铀质来源与资源评价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功 《沉积学报》1987,5(3):59-65
概述了外生铀矿床的基本特点,即近源、浅成、层控、有机萃取、多阶段成矿、多种成因类型。根据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把外生成矿的铀质来源分为:1.同生铀源;2.再造铀源;3.后生铀源等三类。着重讨论了外生铀矿资源评价的若干问题,即铀源岩石的原始铀丰度及活化丢失情况;花岗岩类铀源岩的岩石化学标志;各种铀源地质体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外生铀矿成矿省、成矿带的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4.
全球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殿卿  陈庆宣 《地学前缘》1995,2(2):137-139
本文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概述了全球构造的基本格局,即地球表层巨型构造(中、新生代造山带、裂谷系、板块边界、大型剪切网络等)的展布与地球坐标系和自转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转惯性力所引起的导向和联通作用,把地球的热力、重力、物质间联系力、西向引潮力及其它有关天文因素等多种力源,在地球层圈滑脱效应和应力-时间效应的条件下,联合成统一的动力系统,构成全球构造格局形成的驱动机制。文中还提出了沿着这一条思路开展研究的方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李瀚波  潘蔚  毛玉仙 《铀矿地质》2010,26(5):301-305
在简要介绍变差函数的原理、算法和研究区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将变差函数引入火山岩型铀成矿作用与地形相关性研究中。详细描述了赣杭构造带中不同成矿规模矿田(床)区地形高程变差统计的过程,初步分析了变差统计结果的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地形高程值变差函数的长轴方向可以反映研究区的主要构造方向,变差函数的长短轴半径与铀矿床的成矿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铀储层非均质性在铀成矿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罕台庙地区铀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未见深入.该地区铀储层通过平面编图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铀储层的砂体厚度、含砂率、砂岩粒度、泥质隔挡层数量、累积厚度、原始有机碳含量等参数能定量表征铀储层砂体的非均质性,沿辫状分流河道砂体中心轴线地区,铀储层非均质性较弱;而位于砂体中心轴线两侧边缘和下游地区,铀储层非均质性增强.系统的定量非均质性参数与铀矿化信息的比较结果表明,可以将铀储层非均质性分为Ⅰ类(弱)、Ⅱ类(中等)和Ⅲ类(强),其中Ⅱ类铀储层的铀矿化最为活跃,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由多参数综合评判的铀储层非均质性分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往定性的研究表明,铀储层非均质性既制约铀成矿过程也影响地浸采铀过程,如今定量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将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铀成矿靶区和优化地浸采铀工程部署,提高勘查和采铀效率.   相似文献   

17.
康滇地轴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而铀矿地质工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阐述了江川-建水地区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化特征及铀成矿模式。认为该区存在有与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成矿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指出下一步找矿的重点部位应放在切穿中新元古界不整合面的断裂构造蚀变带上。  相似文献   

18.
The behaviour of geodetic reference systems as a function of time cannot be ignored in determinations of position for secular geodynamic modelling. While non-specialist users are likely to appreciate the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 concept of a “fixed” point in regional surveys for crustal motion, its extension to global surveys based on techniques in dynamic geodesy is not widely understood. Such solu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natural coordinate system defined by the instantaneous geocentre (earth's centre of mass) and the instantaneous rotation axis whose location in earth space cannot be expected to be time invariant.The effect of such movements of the natural system of reference on the coordinates of points at the earth's surface is computed for a plausible model of the former. The resulting changes in solutions for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 from dynamic considerations are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for the model adopted, the earth-space variations of the natural reference system with time produce coordinate changes with magnitudes not dissimilar to those resulting from reasonable variations in the earth's figure, though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when computed from three-dimensional considerations alone.The resulting displacements, along with an accepted model for plate motions, are used to study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level surfaces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with time. It is shown that plausible models for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arth's figure produc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geopotential and the shape of the geoid. However, the transfer of mass implied in extreme models of plate motion produc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datum level surface for crustal motion studies over periods as long as 102 yr.  相似文献   

19.
二连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聚煤沉积盆地,同时也发育赛汉组古河谷,古河谷在盆地内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河谷内发育巴彦乌拉、赛汉高毕及哈达图等多个铀矿床。铀矿床具有"同河谷多矿床、同河谷多类型"的特点。作者通过对含铀古河谷构造-建造的研究,将赛汉组古河谷与铀成矿有关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沉积前断陷期构造形成了古河谷建造沉积的带状谷地;断坳转换期湖相沉积的灰色泥岩,为铀成矿间接提供了还原物质;坳陷期沼泽化沉积,为铀成矿提供了直接还原介质;赛汉组上段热-重力沉降期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形成主要的铀储层。挤压隆升剥蚀期,受构造掀斜抬升,影响了成矿作用的类型及规模;成矿后期的热沉降期,导致新一轮的沉积充填,起到保矿的作用。通过对赛汉组沉积体系、砂分散体系等特征的研究,发现下白垩统赛汉组下段沿短轴方向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沼沉积体系,长轴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沼沉积体系。赛汉组上段主要发育河流沉积体系,砂体较发育,沿古河谷呈朵状、带状分布,矿床主要产于赛汉组上段古河谷砂体内。建立了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矿床的矿床成矿模式,将赛汉组古河谷的矿床成矿模式划分为巴彦乌拉潜水-层间氧化式、赛汉高毕潜水氧化式及哈达图层间氧化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