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惠隆 《矿物岩石》1990,10(1):28-34,T002,T004
凤梨山铅锌矿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地层的热接触变质晕内。闪锌矿为主要的矿石矿物。其成矿作用可分为沉积成岩同生成矿期(I)、渗流热水成矿溶液改造富集成矿期(Ⅱ)和热接触变质成矿期(Ⅲ)。本文根据闪锌矿的地质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及成矿作用的特点,对它进行了物理化和化学性质、矿物包裹体特征、硫与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并探讨了它的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2.
段毅  徐雁前 《沉积学报》1996,14(A00):198-205
本文对毕家山铅锌矿床和围岩中可溶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矿床中有机质的性质,来源和成熟度,进而探讨发矿床中有机质的原始运移形式,成矿溶液可能的成因以及矿床形成的环境。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主要属水生生物和细菌成因,它起源于灰岩矿源层,其原始形式可能为腐殖酸。  相似文献   

3.
黄革非 《湖南地质》1998,17(1):23-27
该文总结了郴州东坡地区产于棋锌桥组中的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从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含矿溶液性质、成矿温度及成矿过程等方面,论证了这类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叠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酸性溶液的形成和向成矿溶液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福  王中刚 《矿物学报》1997,17(4):399-411
对成矿溶液性质的认识是矿床成因和预测矿床的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讨论“酸性成矿溶液成矿机理”的报导甚少。作者认为,既然火山气体冷凝水是强酸性的,地壳中的岩浆气液冷凝水必须也是强酸性的其pH接近于零,由岩浆气液冷凝水演变成的含矿溶液及其成矿作用在地质中可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本文讨论了岩浆气液冷凝水向含矿溶液转变的条件和机理,含矿溶液成矿的条件和机理,以及随后溶液又向近中性卤水成分演变的规律。本文以扬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金厂峪金矿含金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特征,阐明了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确定了成矿温度、成矿压力以及成矿溶液的性质。对矿床形成时的硫逸度、氧逸度及二氧化碳逸度进行了阐述,并且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金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三级专题湘南锡铅锌多金属隐伏矿预测研究的部分成果。在系统研究多金属成矿地质环境后,从解剖重点矿田、矿床入手,研究区内成矿规律,分析两类(同熔、重熔)岩浆的同熔、重熔、分异演化机制和沉积成岩机理与成矿的内在联系,探讨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性质和矿床成因,进而划分出同熔岩浆、重熔岩浆和层控等三大成矿系列,并依据成矿方式、围岩蚀变、矿物组合、矿体产状等细分出22个矿化类型(亚类),建立了成矿模式。依据成矿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及矿床分带特征,总结了寻找隐伏矿床的找矿模式(标志)和找矿系统,并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7.
山西北落峡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与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冯钟燕  于方 《矿床地质》1989,8(3):43-54
北落峡铁矿床是太行山南段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区域内一个比较重要的矿床。本文通过对北落峡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性质、流体演化及铁矿床形成机制。认为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流体组分以Na-Fe-Cl-SO_4-H_2O为主。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分别高达540—660℃和55—66wt.%Nacl。岩浆期后流体不混溶作用是造成成矿流体高盐度的原因。由于流体温度、盐度降低以及沸腾作用导致溶液中铁溶解度急剧下降并发生磁铁矿沉淀。  相似文献   

8.
成矿过程的定量化研究是个崭新而艰难的问题。本在时空四维坐标中分别建立了含矿溶液在介质中运移的流速场、成矿温度场和矿液扩散迁移过程等重要控矿因素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结合化学动力学原理导出了沉淀的数学模型。作为应用,本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云南金顶铅锌矿区各点铅锌含量值和资源总量,圈定了找矿靶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白银厂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测试结果等资料阐述了成矿溶液的性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金属组分迁移、沉淀机制,用大本模式图解模拟了成矿过程中物化条件演化趋势,重溯了成矿时的地球化学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白银厂矿床为Cu-Zn型矿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东海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在地质上也因其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独具特色。在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进行编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超高压带存在着超低压成矿现象,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水晶矿床成矿带在内的许多矿床都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之后退变质结束阶段的超低压环境中形成的,对水晶进行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代学研究,获得208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该年代可视为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并经历了退变质之后而“稳定”下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酸性含矿热液的成因及成矿演化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属成矿热液的成因、性质及搬运条件长期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着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的研究。很多人认为自然不溶液与地壳岩石多处于反应平衡状态,应为近中性,否定自然界有强酸性水溶液的生成。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界存在着强酸性热液的生成条件,并认为绝大多数金属矿床都是这种强酸性热液演化的产物。强酸性热液与围岩金属矿物反应必然形成高含量的金属含矿溶液,高含量的金属含矿溶液进到有利成矿空间必须成矿。本文用酸性含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硫、氢、氧、碳、铅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认为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来自南羊山组和袁家沟组的不纯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3.
影响自然金和银金矿成色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长顺 《黄金地质》1995,1(3):61-66
详细论述了自然金、银金矿成色与金矿形成时代、成矿深度、压力、温度以及矿化阶段、变质程度、矿床类型、溶液的PH值、Eh值等关系,通过对金成色的研究,可从中找到与成矿有关的因素和规律,以例用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4.
对金属矿床成矿溶液的性质 ,特别是 pH值 (酸碱度 )的确定 ,是认识含矿溶液的成因、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的关键。目前对成矿溶液性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围岩蚀变矿物包裹体的测定方面 ,并得出近中性热卤水成矿的结论。作者认为 ,多数围岩蚀变矿物的包裹体溶液不能代表原成矿溶液的性质 ,“近中性的热卤水成矿”的认识有误 ,应是酸性水形成的含矿溶液成矿 ,并从矿物包裹体溶液的特征、Roedder的高金属含量的矿物包裹体溶液的发现、氢氧同位素资料、矿物包裹体中高卤水溶液的起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机理等方面论述了酸性金属含矿溶液的成因及成矿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个巨大水晶中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荡坪钨铍矿床晶洞中一长33cm的水晶不同横切块和同一切块的核部,中间过渡带和边缘环带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和压力进行了研究,并用热爆法对群体包裹体成分和用激光拉曼探针对单个包裹体成分进行了测定。得知成矿作用温压地球化学条件演变规律,由晶体核部到其边缘环带,均一温度,盐度,压力逐渐降低,成矿溶液的密度递增;群体包裹体中的挥发组分主要是H2O,其次是CO2,N2,CO,NH4和H2等;单个包裹  相似文献   

16.
赤峰北部大井多金属矿床为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用岩组分析方法首次从微观角度对矿床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裂隙性质进行研究,阐明了矿床内各矿脉的控矿构造特征,此外,对矿床内断裂系统进行应力分析,提出了成矿裂隙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美姑瓦西水晶矿前后经历了两次成岩作用过程,首先是喷发旋回顶部的表面熔岩,即杏仁半玻晶玄武岩;其后是火山喷发作用所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它们为水晶矿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水晶矿先后经历了3个成矿阶段:第1成矿阶段主要晶出淡紫色水晶及"三色"层水晶并产出在玄武岩的气孔或晶洞中;第2成矿阶段主要晶出浅色、无色水晶与条带状水晶及绿帘石晶体并产出在玄武岩的晶洞或层间滑动的裂隙中;第3成矿阶段的成矿溶液的物质则主要与火山喷发作用有关,并叠加在第1、第2成矿作用之上,主  相似文献   

18.
山东内生金矿矿床谱系及其致矿地质异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金芳 《山东地质》2001,17(2):32-36
矿床谱系是对成矿多样性的理论概括,而成矿多样性又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致矿地质异常决定的,本文论述了山东省内生金矿矿床谱系及其致矿地质异常。  相似文献   

19.
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位于广东廉江县与广西博白县的交界,是一个以银为主,含有金、铅、锌等伴生有益组分的银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档是中低温蚀变构造岩型银金矿床。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寒武系-寒武系变质岩系,燕山期英桥花岗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驱使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有岩浆热液的混合水循环并对围岩进行淋滤,形成成矿溶液体系;成矿溶液铅多期次活动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运移,在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蚀变作用,矿床最后定位,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成矿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裕生  梅燕雄 《地球学报》1995,16(2):182-189
成矿模式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矿床地质科学在描述性基础上发展到高度理论性的必然产物。成矿模式是在区域成矿学研究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矿床特征和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对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具有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根据成矿模式的概念和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矿床分类设想,并就成矿模式与成矿系列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