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系统油源岩的地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系统中原油地化特征截然不同是由两套烃源岩成烃母质不同和成熟度不同造成的。第一含油系统新沟咀组下段Ⅱ油组中、下部-泥隔层上部为主力烃源岩,已达到中等-好生油岩级别,可提供较丰富的油源。研究表明,这套主力烃源岩在不同区带存在自身单一油源供油或自身与外来双重油源供油两种模式,石油运移距离可达10km以上,它基本上控制了新沟咀组油田和荆沙组油藏的分布范围。第二含油系统潜江组烃源岩尽管埋深多浅于2000m(Ro<0.5%)不成熟,但在潜江组潜三、四段地层中发现了有机质丰度很高,母质类型为ⅠS型和Ⅰ型干酪根的烃源岩,具有早期生成未成熟油的潜力,可以形成原生油藏,应在勘探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力含油层系。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沉积相、输导体系、异常压力和构造为中生界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三叠系延长组大型岩性油藏模式和侏罗系古地貌控藏模式,并结合盆地勘探成果,精细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预测了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46.50×10~8 t,其中常规油资源量为116.50×10~8 t,致密油资源量为30.00×10~8 t;按层系分,三叠系石油资源量为137.20×10~8 t,侏罗系石油资源量为9.30×10~8 t。盆地剩余资源量为96.93×10~8 t,姬塬、陇东和志靖—安塞等地区,是长庆油田的规模储量区,仍然是未来勘探的主要区域。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和侏罗系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层系;延长组下部的长9、长10油层组为新的目标层系;长7油层组致密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介绍了陕北南泥湾油田特低渗高阻含油层的测井系列选择及测井解释原则,并利用测井曲线估算储集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选择最佳压裂油段,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文中最后指出陕北石油测井今后应解决的地质问题和测井发展方向——数字测井技术。  相似文献   

4.
钟幔 《海相油气地质》2003,8(2):102-102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广阔,油气分布格局具有”南油北气、浅油深气、中油古气”等特点。即盆地南半部是主油区,北半部是主气区,盆地浅部发育含油带,深部发育含气带,盆地中生界主产油,古生界主产气。该盆地是我国实现油气协调发展的理想地区。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油气勘探,建立正确的地质思路,并根据其地质特点制订油气勘探方针、把握油气勘探方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早在50年代就已经发现了规模不大的油田。对于这个面积大、沉积岩厚、构造类型多样的盆地的含油远景,始终是石油地质工作者所极力探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杜博民     
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杜博民,原籍贵州大方县.1943年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考入资源委员会玉门油矿矿场地质室,参加嘉峪关外、祁连山麓的找油和矿场地球物理工作.他的《电测之原理与在玉门油矿之应用》报告中,附有一张老君庙“L”油层顶部构造图,其中预测的外围新井油层顶部深度,在以后打井实践中多数都得到证实.1946年,转入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探勘处,继续进行石油地质勘查,与司徒愈旺等,完成了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地质图、构造图等.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北剖海上油田发现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铿  潘其云 《广西地质》1997,10(2):57-62
北部海北部海上油田的开发工作始于50年代,60-70年代作了大量地质工作。改革开放后,油气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发现油气构造6个,含油面积超过40km^2,石油地质储量约4亿t,已开发油田2个,揭开我国南方油气资源开发序幕。  相似文献   

8.
石油二次运移物理模拟及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二次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本文通过利用饱和地层水的低孔低渗储层砂岩来进行石油二次运移模拟实验,初步研究了此过程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在静水条件下,石油水平运移带的平均含油饱和度达 15 %~2 5 %。运移过程中饱和烃、芳烃及非烃与含油饱和度呈正相关性。在运载层物性相差较小的情况下,运移驱动力是运移效率的主导因素。在孔渗性好的运载层,含油饱和度容易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9.
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并指出中国有利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液态烃TOC2%(S12mg/g),纹层状页岩或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页岩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含油饱和度60%~90%,较低原油黏度或较高地层压力,天然裂缝发育;对比北美有利页岩层系地质特征表明,北美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TOC大于4%,呈纹层状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大于7%,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含油饱和度50%~80%,API40°及压力系数大于1.30,天然裂缝发育。围绕中国陆相致密油与页岩油沉积储集层,初步提出陆相细粒沉积分布模式、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混合成因的储集层岩石分类方案,初步预测技术可采资源量致密油约(20~25)×108t,页岩油约(30~60)×108t。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成因与分布、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储集空间结构、页岩层系液态烃充注及流动机制、页岩层系液态烃地球物理响应模型、资源潜力及"甜点区"评价预测等,将成为新时期非常规油气地质面临主要挑战与创新重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威东—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湖泊滩坝砂体的岩性、沉积构造和结构特征,电性和地震反射特征,物性、含油性特征及其展布特征,讨论了该地区须二段滩坝砂体的石油地质意义,认为须二段滩坝砂体属于优质储层,近油源且具生储盖组合,含油性良好,应进一步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6,(4)
以明确安塞县坪桥油区长6、长4+5油层组石油分布规律及主控制因素为目的,通过钻测井资料及生产试油资料的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各小层含油面积、油层钻遇率、油井系数及石油平面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长61-1小层连片分布特征最好,含油面积最大、油层钻遇率及油井系数高,长4+52小层次之。通过安塞坪桥油区长6油层组石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安塞县坪桥油区长6油层组油藏主控因素为:与源岩距离、沉积微相、局部构造及上倾方向遮挡。  相似文献   

12.
费琪  祝玉衡 《地球科学》1996,21(2):227-230
成油体系分析是近年来石油地质学上的一项重要进展,它将石油的生成,运移,聚集,分散的全过程与盆地演化的地质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更深刻地揭示任一特定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来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地表油气化探在我国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异常解释方面依然十分薄弱,应用成油体系分析的方法对桑根达来凹陷的地表化探异常进行了综合解释,即把化学化探异常当作该盆地中成油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从而对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我国沉积盆地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发现更多含油沉积盆地类型,这是摆在地质科研工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国外大油、气田及有关沉积盆地的分析研究工作在大力开展。但是至今如何正确的分析沉积盆地并没有解决,接板块构造观点划分含油沉积盆地类型未必妥善。特别如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油包裹体丰度识别古油藏和限定成藏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储集层中残留烃类数量指示了它在地质历史中的古含油饱和度,它包括赋存于孔隙和裂隙之中的烃类和胶结物中的烃类流体包裹体,目前采用的分析技术有储层可溶烃数量和成分(抽提、TLC-FID、HPLC、ROCK-EVAL),油包裹体丰度(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荧光颗粒定量QGF)、储层固体沥青数量(SBI)与流体包裹体地层学(FIS)。利用油包裹体丰度可识别古油藏,判识古油水界面(POWC),寻找再运移石油,确定天然气或凝析气藏早期是否有石油充注事件,识别次生油藏,寻找下伏油藏,限定油气充注模式。本文以塔里木盆地牙哈凝析气气藏与英南2气藏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油包裹体丰度识别古油藏和限定成藏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低成熟石油概念厘定及其多元多源复合连续成油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忠民 《地质论评》1997,43(6):577-585
本文指出了低成熟石油概念和实际划分上的不统一和不规范,并给出了初步定义,另外,对代成熟石油的相关在烃母质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低成熟成烃母质的定义,指出了低成熟石油成烃母质的多元性和油源的多源性特点,同时还指出了低成熟石油是沉积有机质在地质埋藏过程中波动烃连续模式之部分,其具有多元多源复合成烃行为和分阶段连续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利用荧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同位素质谱仪、冷热台等设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强钙质胶结砂岩及其附近含油砂岩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钙质胶结是致密砂岩储层含油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胶结期次主要为一期;簇同位素揭示该期钙质胶结物的形成温度为18~42℃,对应地质时代为中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为早成岩期产物,推测与盆地早期小规模构造运动相关;相邻的含油砂岩中油气包裹体伴生的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90~120℃,结合盆地模拟揭示油气主要为一期充注,充注期为100~130 Ma,处于早白垩世;长7油层组不含油致密砂岩内钙质胶结物形成时间早于含油砂岩内石油的充注时间。  相似文献   

17.
页岩油实验测试分析在页岩油地质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页岩油储层矿物组成、有机质类型、丰度、物性以及岩石脆性等诸多方面的评价参数均需要通过实验测试来获取。本文评述了页岩油储层评价中烃源岩特性、储层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及可压性等各项实验测试技术研究现状和趋势,重点阐述了各项实验测试技术的目的及方法。页岩油烃源岩特性要综合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生物标志化合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储集性与页岩矿物组成、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分布特征密切相关,结合页岩含油饱和度、页岩油黏度、密度等评价页岩含油性和可动性;页岩可压性评价需综合考虑页岩的矿物组成、岩石力学特征参数等因素。同时探讨了页岩油储层地质评价实验测试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多种方法联合表征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分布特征、天然裂缝发育分析等是页岩油储层地质评价技术的关键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石油地质工作还不能适应于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而摆在石油地质工作者面前的紧急任务是迅速的增加储量和开拓新的石油工业基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进一步探明和研究中国的油瀦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与远景评价就成为石油地质工业者主要任务之一。在苏联,寻找石油的趋向,已从山前凹陷区域发展到陆台区域了。第二巴  相似文献   

19.
张金友 《沉积学报》2016,34(5):991-1002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是典型的烃源岩内致密砂岩油。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含油性分析及含油性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高台子油层储层含油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烃源岩质量的综合控制,表现为有利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含油富集程度,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内大喉道发育,物性好,为致密油运移提供优势通道,同时储集空间相对发育,为致密油提供更广泛的聚集场所,油气最富集,沉积微相是控制高台子油层“甜点区”发育的关键地质条件。成岩作用控制石油差异分布,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在油气大规模运聚之前普遍进入致密化,局部胶结作用弱的砂岩及溶蚀作用强烈的砂岩,大孔隙及大喉道发育,后期石油充注储层发生差异聚集,砂岩呈现不同的含油级别。烃源岩质量控制储层含油的普遍程度,好-最好烃源岩区油源充足、充注动力强,且就近运聚,虽然砂体薄,物性差,但砂体含油更普遍,含油物性下限低,差-中等烃源岩区砂体厚度大,物性总体较好,但受烃源岩质量及沉积、成岩作用综合控制,砂体含油普遍性差,主要以砂体中部物性好的层段含油为主,干砂层增多。甜点区主要分布在成熟烃源岩内部,纵向多套含油层系错叠形成甜点区连片分布,中北部含油砂体累计厚度大,物性好,向南部变差,计算甜点区资源1.5×108 t,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油气勘查中的微生物测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微生物测量是通过测定土壤中以渗漏轻烃为食物来源的微生物菌落来圈定烃类渗漏的范围。微生物测量受岩性和温度条件控制不明显,对其测值有重大影响的唯一因素是土壤湿度含量。微生物测量的第二个特点是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微生物测量技术可明显区分含油区和无油区,这种方法在含油区和无油区的重现率均常在90%-100%。微生物测量法在描述地下油气储特征、预测地下构造是否含油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微生物测量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