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B/S技术框架,集成GIS技术、Web Service、SOA等技术实现框架数据后台管理、平台运营维护、服务在线提供等。为了确保共享交换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软件架构采用面向服务的SOA,基于Web Service技术向政府部门发布地理空间数据服务,通过服务接口实现专业应用系统的定制。还实现了多源数据之间的转换与互操作、跨平台图元编辑器与不同格式的GIS图元数据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2.
Web Service与地理信息互操作   总被引:37,自引:9,他引:28  
结合当今主流IT将互联网带入Web Service的趋势,以GIS工作者的视角剖析、审视这一发展趋势对GIS互操作的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Web Service的设计理念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空间地理信息互操作技术的局限性,概括总结了Web Service在空间地理信息的共享、互操作和集成上的良好支持和适应性,指出Web Service是未来实现GIS互操作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Web要素服务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贾文珏  龚健雅  李斌 《测绘学报》2005,34(2):168-174
基于(Web)XML空间数据互操作规范的方式是目前实现Internet上空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有效途径.Web要素服务是OGC提出的基于(Web)XML空间数据互操作规范中功能最为强大、应用前景最好的一种数据服务.Web要素服务通过GML传递空间数据,但是由于GML描述方式冗余度大,生成和传输GML的时间长,在现有的网络带宽下难以令用户满意.本文介绍从GML模式定义、数据压缩和客户端生成内存结构3个方面提出优化Web要素服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空间数据集成、检索和访问的问题,从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2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具有统一集成、检索和访问接口的空间数据访问组件。该组件针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统一的集成接口,实现了以ArcSDE为例的空间数据引擎和以REST服务为例的Web Service引擎,建立了针对第三方空间数据引擎和Web Service空间数据源集成方法。该组件内部构建了空间数据处理模块和Web Service数据处理模块,与空间数据集成接口相互协作完成集成并处理空间数据源的任务。同时,针对数据使用者提供了空间数据检索和访问功能,在空间数据检索接口中实现了基于要素的检索方法,能对集成后的空间数据进行快速的查询检索,达到空间数据共享、访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HTML5、Ajax和We bService的WebGI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卓揆 《测绘科学》2012,(1):145-147
为改变WebGIS中各种浏览器缺乏支持矢量数据的标准方法、数据互操作能力有限和空间分析功能较弱的现状,基于新一代HTML5标准、Ajax和Web Service技术,本文提出了开放式WebGIS模型,并开发了实验平台。该平台支持数据共享的Web Services和OGC新规范Web Processing Service,改善了现有WebGIS缺陷,提高了WebGIS的互操作及空间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6.
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与互操作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空间数据共享方法,然后重点介绍基于Web环境下的空间数据互操作技术和空间信息处理软件模块的互操作技术,它涉及到空间数据和空间信息处理软件组的互操作接口标准、注册、发现、绑定以及运行维护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基于OGC Web服务模型的城市异构GIS互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服务共享实现城市异构GIS系统互操作是解决互操作问题的一个新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联盟(OGC Open GIS Consortium)的互操作模型(OWS Open GIS Web Service)的框架结构以及服务协作,然后以模型框架中的一个基本数据服务———地图要素服务(Web Feature Service)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服务共享实现城市异构GIS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的具体开发过程,最后对该模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颖  谢忠 《测绘科学》2006,31(6):131-132
首先介绍了WCTS(网络坐标转换服务)的基本概念,接着介绍了基于W eb Service的空间数据互操作技术,重点突出了GML的优势。基于GML、W eb Service的WCTS能够实现不同CRS(坐标参照系)下空间G IS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提高了数据共享的效率和质量。本文最后给出了以M apG IS平台为基础的基于GML、W eb Serv-ice的WCTS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的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服务技术框架,并讨论采用Mashup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发。案例研究验证了城市地理数据服务框架的可行性,表明Web Service和Mashup技术在数字城市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的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为在互联网上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与互操作提供了一条高效的途径。而谷歌地球(Google Earth)为空间地理信息可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更好的实现二者的结合,推动基于Google Earth和WMS的地理信息服务共享与互操作,本文通过实现WMS与Google Earth的有机无缝集成以及WMS在GoogleEarth中快速与平滑显示,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KML(QuadKML)的WMS与Google Earth集成方法,并基于此方法设计了其应用框架;最后,基于此应用框架开发了其原型系统,验证了该方法与框架的可行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的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集成问题,从集成框架体系结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3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集成框架的5层体系结构模型和原子空间信息服务概念;通过研究分布式空间查询路由算法和虚拟四叉树模型等关键技术,探索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空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2.
蝗虫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获取蝗情信息。本文在总结目前蝗虫防治辅助信息获取过程中及时性与共享率方面不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蝗情查询的实际需求提出将蝗虫防治工作与WebGIS技术结合,以Geoserver 2.11发布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结合数据库管理软件SQL Server 2005、空间数据引擎ArcSDE 9.3、网络服务器IISA 6.0、NI_Map地图服务应用程序接口设计开发蝗虫防治辅助信息查询系统,综合利用Web技术的跨平台与互操作特性以及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功能为蝗虫防治提供良好的数据管理与信息支持平台,增强蝗虫防治辅助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应用范围以及共享率。系统采用BS+CS混合模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蝗情采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大比例尺地图参照下的蝗虫防治辅助信息可视化查询,以及不同类型空间数据的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13.
The open service network for marine environmental data (NETMAR) project uses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 in its pilot system which aims to allow users to search, download and integrate satellite, in situ and model data from open ocean and coastal areas. The semantic web is an extension of the fundamental ideas of the World Wide Web, building a web of data through annotation of metadata and data with hyperlinked resourc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ETMAR project, an interconnected semantic web resource was developed to aid in data and web service discovery and to validate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Web Processing Service orchestration. A second semantic resource was developed to support interoperability of coastal web atlases across jurisdictional boundarie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approach taken to producing the resource registry used within the NETMAR proj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these semantic resources to support user interactions with systems. Such interconnected semantic resources allow the increased ability to share and disseminate data through the facilitation of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data providers. The formal representation of geospatial knowledge to advance geospatial interoperability is a growing research area. Tools and methods such as thos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have the potential to support these efforts.  相似文献   

14.
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空间数据共享技术,并对几种空间数据共享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Web Service的GIS互操作技术是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WebGIS优势是通过互联网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发布和应用,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共享和相互操作。将WebGIS和富客户端技术引入Web服务器日志管理领域,从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实现框架等几个方面设计了Web服务器日志管理系统开发框架,并开发了某工业园区信息共享平台日志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高效便捷地实现网络访问数据空间可视化、访问流量在线监控、访问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为Web服务器运行维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ArcGIS Server可以构建Web应用、Web服务,ArcGIS Server的出现为网络地图服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以ArcGIS Server10.0为平台研究网络地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B/S三层混合模式,采用ArcGIS REST API和ArcGIS API For Flex,将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SQLServer作为数据库进行空间数据管理,设计和实现一个具有基本地图操作功能、地图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的地图网络发布系统,为地图的网络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SOA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决异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间不同格式的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问题,本文对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方法,使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不同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数据能够有机地整合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我们通过对密云县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库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实例应用研究,可以看到采用基于SOA的Web Service技术来整合异构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服务和GML的空间数据发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长文  王峰 《测绘工程》2006,15(6):8-11
针对当前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提出Web服务和GML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讨论在基于Web服务和GML的空间数据发布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WFS是OGC空间数据互操作的主要规范之一。研究了最新的地理数据格式GeoJSON,结合GML分析了两种数据表达的差异,指出GeoJSON在网络数据传输上的优势。从标准的WFS出发,提出和设计了一个基于GeoJSON的地理数据传输格式的WFS实现框架。最后通过浏览器客户端调用WFS服务接口,验证了所提出的WFS体系架构,为WFS互操作规范的实现开辟了另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An online spatial biodiversity model (SBM) for optimized and automated spatial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geospatial data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web processing service (WPS) and web service orchestration (WSO) in parallel computing environment. The developed model integrates distributed geospatial data in geoscientific processing workflow to compute the algorithms of spatial landscape indices over the web using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A case study for Uttarakhand state of India demonstrates the model outputs such as spatial biodiversity disturbance index (SBDI) and spatial biological richness index (SBRI). In order to optimize and automate, an interactive web interface is developed using participatory GIS approaches for implementing fuzzy AHP. In addi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geo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also performed under distributed GIS environm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parallel algorithms in SBM execute faster than sequential algorithms and validation of SBRI with biological diversity show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y indicating high R2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