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2.
马月华  王益萍 《天文学报》1996,37(3):265-271
SL9慧星撞击木星类似于大气中陨落的流星现象,是替星与木星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慧星碎块的质量取为10(12)、10(13)和10(14)kg,其密度分别为3.0、1.0、0.8、0.5和0.2g/cm3.结果表明:这些慧星碎块能穿透木星大气的氨云层,在接近1bar的地方爆炸,这与文[1]的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美国甚大阵(VLA)对色球活动性双星系统UXAri进行了从1.4GHz到15GHz范围内五个频段的观测,观测期间UXAri处于活动性比较低的阶段,射电光度为(6.6-12.6)×1016ergs-1Hz-1.射电频谱低频部分比较平坦,高频呈幂律形式,低频的圆偏振度很低,趋于零,高频辐射有中等圆偏振度(15%).射电发射机制可能是回旋同步加速机制,由此我们估计出发射区的磁场强度为几至几十高斯,相对论电子密度为~104-102cm-3量级,热电子数密度~108cm-3。  相似文献   

4.
本简述了应用“射电天法”对云南天射电望远镜天线增益的实测结果和精度分析,实测结果表明:云南天台3.2cm波段射电望远镜2m天线增益为41.75±dB,21cm,波段10m射电望远镜天线增益为41.12±0.17dB。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使用美国VLA,对快速目转的晚型巨星FKCom在3.6、6、18、20厘米波长上进行了射电观测,探测到mJy量级的射电辐射,而没有探测到圆偏振。我们用热模型对射电频谱进行了拟合,结果都不成功。当发射体内电子密度为9×108cm-3,温度为5×107K时,半径为120R⊙.可获得较为接近的流量,但109量级的电子密度不大可能扩展到如此大的范围。这样的发射体用热模型得到的X射线光度比Einstein天文台所观测到的值大两个数量级。FKCom的射电光度和X射线光度与RSCVn双星系统相近,如果FKCom的射电发射也是由相对论电子在中等强度的磁场中作加速运动产生的话,则在10高斯磁场中半径为3R⊙左右的发射区在相应波段即可达到观测的流量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射电星系3C390.3在历元1989.29及6cm波长的VLBI观测数据的多软件包成象,辨认出其弱秒差距尺度喷流中几个分离的节,将它们和以前发表及未发表的同一波长的成象结果比较,显示了该源弱秒差距尺度喷流的弯曲和反喷流,并重新证认了喷流中节的视超光速运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射电星系3C390.3在历元1989.29及6cm波长的VLBI观测数据的多软件包成象,辨认出其弱秒差距尺度喷流中几个分离的节,将它们和以前发表及未发表的同一波长的成象结果比较,显示了该源弱秒差距尺度喷流的弯曲和反喷流,并重新证认了喷流中节的视超光速运动。  相似文献   

8.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钱伯辰  周洪楠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1):99-100,T002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以类星体0917+624中1989年5月观测到的IDV事件为实例,尝试提出一个4成分模型(1个稳定成分和 3个闪烁成分)以充分解释在 6 cm波长上观测到的偏振变化,包括流量和偏振流量的相关性和反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快速转化.对于 20 cm波长上观测到的偏振变化,3成分模型(1个稳定成分和3个闪烁成分)已足以解释全部现象.文中提出的闪烁模型在解释IDV事件的偏振变化方面改进了以前的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天线和12.2GHz的接收系统,对银道面附近的一个HII区复合体G18.2—0.3进行了射电连续谱观测.采用沿源运动轨迹,对观测曲线进行多子源模型拟合的方法,将该复合体中的6个子源从延展的HII区辐射中分离了出来,并导出了每个子源在12.2GHz频率上的流量和角大小.结合外台站在2695MHz,4750MHz和10.55GHz上的流量还得到了这些子源的辐射频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热辐射性质.对具有射电复合线(H76α)资料和角尺度的4个子源导出了它们的电子密度在(1—3)×102cm-3间.此外通过对G18.2—0.3复合体子源IRAS资料的分析和模型拟合还得到了每个子源周围冷尘埃的等效黑体温度.其中4个子源并具有IRAS-LRS资料.分析它们得到了与该HII区成协尘埃的性质.根据5个子源的IRAS流量、频带以及色改正因子又求出了这些子源在1—500μm间的总红外光度在2×104—105L间.它表明与G18.2—0.3中各子源成协的新形成星是一些大质量的OB型星,它们在同一个延展HII区中如此密集证明了大质量星“致密—堆积”形成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主要在短厘米波长的全球VLBI观测,已经现强射电类星体4C39.25在十秒差距尺度结构中的视超光速运动,其运动学图景表明该源是一个很特殊的视超光速源,近几年已提出了若干模型,试图解释这特殊的运动图景,报道不多的百秒差距尺度的VLBI观测,很可能有助于检验提出的模型,本文介绍用欧洲网及上海25m天线,在18cm波长对4C39.25所作的VLBI成象观测的初步结果,显示秒差距尺度复杂结构及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提出一个持续供能的喷流-激波模型来解释视超光速射电节点频谱演化的普遍特性。理论计算指出,射电爆发频谱的反转频率Vm和频谱极大流量Sm之间的关系具有典型的3阶段演化方式,并且与类星体3C345中观测到的视超光速节点C4的演化行为相当好地符合。令Sm∝Vm^ζ,则在上升阶段ζ〈 ̄-3;在平坦变化阶段ζ≈0,而在衰减阶段ζ≈1,爆发幅度和流量极大的迟后时间对频率的关系ΔSmax(V)和Δt(V),都  相似文献   

14.
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观测系统建立在25m射电天线的18cm波段上,消色散采用了2x128x2.5MHz多通过滤波器和数字化器,数据采集系统由PC机完成.1999年5月至6月间建立了基于常温接收机的到达时间观测系统.观测到的最弱源的平均流量密度为4mJy.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强调动态范围是太阳射电望远镜的关键指标.以海淀区青少年科技馆的21cm射电望远镜,1991年5月16日及6月15日的强太阳射电爆发观测资料的频谱和噪声分析结果为例,讨论了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亚秒级U 型爆首次由北京天文台2 .6 - 3 .8GHz 高时间分辨(8 ms) 太阳射电频谱仪报道。本文对这些环状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和相关的光学、X 射线及其它射电波段的观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应用5GHzVLBI技术在历元1997.12的观测结果,给出BLLac天体AO0235+164在毫角秒尺度上的最新图像,该致密天体的射电结构由一个亮核所支配,另外在东北和西南方向各存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子源,其中东北方向的子源要比西南方向的明显得多,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该源的喷流位置角为66.4°,该数值超过以往的一次观测结果,根据流量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我们发现AO0235+164在波长6cm上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丽江高美古天文候选点的视宁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在云南丽江天文候选点的视宁度观测结果。全年每日23h至00h,平均R0为15.75cm(FWHM0.698")。其中最好的整夜平均R0为22.41cm(FWHM0.49")。  相似文献   

19.
1994年7月16日─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周期慧星的21颗碎片连续撞击木星事件是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文现象.文中概括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家对慧木相撞事件的光学和射电观测网点、课题设置以及所取得的主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观测系统建立在25m射电天线的18cm波段上,消色散采用了2×128×2.8MHz多通道滤波器和数字化器,数据采集系统由PC机完成,1999年5月至6月间建立了基于常温接收机的到达时间观测系统。观测到的最弱源的平均流量密度为4mJ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