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虽然,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水覆盖,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冰盖、冰川、冰雪。因此,人类目前能够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不仅要维持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食物,而且很多工业原料也要从中获得。随着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对土地索取日益加强,合理利用土地问题,成了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我国人均耕地少,十分珍惜每寸土地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新疆虽地广人稀,但可开垦利用的土地有限,而且气候极端干旱,生态非常脆弱。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问题,同样是至关子孙后代延续的大事。而且我国土地资源数据不清。为此,国家“六五”规划中,《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课题《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把土地利用列入研究重点。1:100万土  相似文献   

3.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有着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而耕地资源也是保证食物安全的基础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地力的提升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不仅消耗了巨大而有限的宝贵资源,而且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自然资源的供应能力和人类生存需要的矛盾,因此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了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以河南为例,根据自然资源特征,以振兴经济为目的,探索其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 ,耕地资源安全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我国耕地安全的基本态势是 :人均耕地不足、后备资源有限、地域分布失衡。世界粮食态势同样不容乐观 ,中国粮食问题全球瞩目。要保证我国耕地与粮食安全 ,从根本上解决“藏粮于库”问题 ,有必要实施“藏粮于土”计划 ,全面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力。其主要战略内容是 :切实保护耕地 ,建立国家级耕地保护区 ;实施土地整理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建设基本农田 ,提高土地资源生产效率 ;建立小区平衡机制 ,提高农业资源区域配置效率 ;立足全部国土 ,挖掘非耕地食物资源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其中大部分是没有市场价格的,因此被认为是"自然的免费赠品"而被大量使用。近年来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增长的人口已经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也是有限的。环境退化是用来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或损害的常用指标,而移民往往是环境恶化的后果。那么,生态系统服务退化到什么程度才足以导致人们搬迁?本文通过对移民和环境退化相关文献的综述,力求寻求及时监测生态系统退化状况、避免人类承受生态移民痛苦、探求不同环境下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2,(3):62-63
全球人口已经达到70亿。虽然人类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各种新兴技术解决生存问题,但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印度是个经济新兴国家,如今人口已经超过ll亿,不久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目前,印度正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忧虑。印度的国家资源亚不富有,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煤的储存量也不多。更为严峻的是,对今天的印度来说,最缺的资源还是水。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空间,是农业生产、工矿业开发、城市及交通建设等生产门类和社会活动的基本资料。土地对于人类来说,历来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在世界人口  相似文献   

9.
刀耕火种!一个与破坏生态环境相联系的字眼;一个象征贫穷、愚昧的原始落后的字眼;一个遭受现代社会种种谴责而带有畸解的字眼,……。然而,它到底是怎样的?它的内涵是什么?它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居何地位?它为什么能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得以延续下来?它与之联系的种种现象将做何解释?这是经常困扰着学者们的棘手问题。尹绍亭著《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从文化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2000年耕地人口承载量初探刘东星,陈健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九○级)(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土地是面积有限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耕地是上地的精华,它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80%以上的热量和75%以上的蛋白质。某...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有一个极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是有限的,是会出现资源枯竭、短缺问题的。但资源短缺问题不仅仅是自然极限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水平低、环境恶化等因素,才是资源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理论阐述,提出土地上产生的任何一种物质对于人类需要的短缺或过量,而又无法替代或消除,都可以形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障碍,成为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的根据。土地人口承载力可以通过资源、环境和生产三大途径进行,其中生产途径最重要,土地生产力的准确计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的人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角度 ,探讨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的人文途径。认为除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手段外 ,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和经济手段 ,减轻人类活动对有限资源 ,特别是土地资源的依赖 ,通过社会保障手段刺激社会信息的有效增殖来实现山地灾害与环境退化的防范与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框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康蕾  宋周莺 《地理科学》2020,40(11):1868-1877
基于投入?产出研究框架,分别采用传统SBM模型、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分析2000—2015年中国各省区市的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及两阶段系统下的资源生产率和环境效率,以期全面刻画中国各省的投入产出效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① 中国资源生产率总体呈东?中?东北?西逐渐下降的格局。② 考虑环境约束后,不同省市生态效率排名变动情况不同,反映出环境污染对区域投入产出效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③ 大部分省区市的资源生产率、环境效率非均衡特征明显,且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除京津外普遍呈资源生产率较高而环境效率较低,东北地区资源生产率中等偏高、环境效率中等偏低,中部资源生产率中等偏低、环境效率显著偏低,西部资源生产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环境效率水平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土地,既是自然界的恩赐之物,又是人类长期生活、劳动加以改造利用,凝结了人类劳动成果的天然载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臻细致和完善,土地这一有限资源愈显紧缺,产生不同行业之间的用地矛盾,但这一矛盾只能由人类自身去认识,并寻找途径加以解决。土地利用规范就是人类为解决这一矛盾而提出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土地利用总值规划编制中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总结探讨,可对未开展该项工作的地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和物质条件,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中科院和国家计委“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课题的研究报告,“我国土地最高承载量约15亿—16亿人”。郑州市尽管拥有7446.2平方公里土地,但耕地甚少,据1987年统计,全市耕地面积为480万亩,人均耕地只有0.9亩。人口多,耕地少,已形成极为突出的矛盾。而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干旱区土地、光、热资源极其丰富,解放后灌溉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水资源数量有限,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缺乏合理控制和调节,一些地区的环境和资源将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干旱区水与环境、水与绿洲的稳定、环境恶化的控制途径等,不仅对本区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为探索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预测和支配较长远的影响,使人类"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1]。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芳 《地理学报》1989,44(1):128-128
土地是人类生措和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空间,是农业生产、工矿业开发、城市及交通建设等生产门类和社会活动的基本资料。土地对于人类来说,历来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在世界人口急剧膨胀,其数量已突破5Q亿大关的今天,由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技术手段日趋先进,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进行重要的生产活动时,都会不可避免的排出工业废水,而其中有一部分工业废水没有正常流入环保处理流程,而是被直接排放进入地下水区域,而且因地下水在开采过程中的管理缺失,出现过度开采的情况导致地下水自洁能力变差,无法消纳过量水污染。种种原因导致了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也给生产制造、生活用水造成了负面影响。地下水的水质污染预测警告是当前世界上水文地理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与热点,因地下水资源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生产,所以加强相关管理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下水资源污染预测警告体系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雷鸣 《地理教学》2013,(6):10-12
正新课导入【投影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提问】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有何特点?【提问】从土地资源的属性来看,它属于哪一类?【追问】可再生资源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永续可再生呢?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显然,需要人类的合理利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