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   总被引:78,自引:64,他引:14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2,28(5):1349-1361
三江地区经历了特提斯洋的多期洋-陆俯冲和新生代以来的陆-陆碰撞;成矿主要集中在大洋生长与俯冲造山阶段以及碰撞造山主碰撞向晚碰撞的转换阶段,控制了区域喜马拉雅期斑岩型铜金矿带、沉积岩容矿型铅锌多金属矿带与造山型金矿带等。在不同时期构造环境作用下,在矿田与矿床范围内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叠加成矿作用。叠加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种类型及9种方式:(1)VMS-岩浆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燕山期"VMS型"矿体(老厂式Pb-Zn-Mo矿床和鲁春式Cu-Pb-Zn矿床),印支/燕山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VMS型矿体的羊拉式Cu-Mo-Pb-Zn矿床;(2)沉积-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燕山期沉积矿源层的白秧坪式Cu-Pb-Zn矿床,喜马拉雅期建造热液型Ge矿体叠加沉积煤层的大寨/中寨式Ge矿床,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加里东期分水岭式Fe-Cu矿床;(3)多期热液叠加型。主要为喜马拉雅期与印支期两期叠加成矿作用的老王寨床式Au矿床,燕山期叠加印支期普朗-红山式Cu矿床,喜马拉雅期多期次叠加的金满Cu矿床。叠加成矿作用增加矿床的资源储量,丰富了矿种类型;但是现在仅有部分年代学与矿田-矿床尺度地质现象的某些证据,叠加矿床的矿体-矿石结构特征、形成条件与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约束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曾昭健 《湖南地质》1997,16(3):163-166
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床产于棋梓桥组底部层位中,矿体呈似层状。除铁、锰、铅外,伴生有银、铟。由泥盆纪沉积期成岩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型铁锰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床产于棋梓桥组底部层位中,矿体呈似层状。除铁、锰、铅外,伴生有银、铟。由泥盆纪沉积期成岩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型铁锰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按侵位顺序可划分为岩浆熔离型、深熔贯入型和热液叠加型成矿作用,其中后二者与贵金属的富集及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热液作用.贵金属Au、Ag、Pt、Pd主要在热液成矿流体分异形成的高铜块状矿体中富集;含矿岩浆在岩浆房中深熔的时间与各成因类型矿体侵位是反序的;Cu、Ni及贵金属矿是经深源熔离和脉动式多次成矿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滇东南—桂西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石头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南侧,老君山燕山两期花岗岩均有出露,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点)众多,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化、接触蚀变带铜钨锡矿化、强硅化带中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等。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其次包括硅化、钾长石-高岭土化和黄铁矿化等。结合近期地质勘探所揭露的新信息,本文对该区锡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老君山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以第2期为主)密切,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特别是第2期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对成矿作用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其中,2期岩体接触带、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是有利成矿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石头矿区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构造岩相学分带和变形筛分、宏观与微观构造岩相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个旧矿集区构造和叠加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该矿集区内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战略矿产富集机制、叠加成矿作用与构造岩相学结构样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前岩浆侵入期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同岩浆侵入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构造样式、后岩浆侵入期岩溶构造样式,它们在不同时间域内发生了异时同位叠加成相成矿与同时异相分异作用,对个旧叠加成矿系统和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成矿作用具有显著不同的控制作用。锡铜钨铯铷多金属叠加成矿系统具有9个垂向构造岩相分带结构样式,从深到浅依次为:浅色花岗岩相(VTZ8)和岩浆气成热液结晶核相(VTZ9)为黑云母花岗岩(γK2a-b-c)同岩浆侵入期构造岩相带,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顶部和边部; 岩浆接触交代构造岩相带矽卡岩化相-矽卡岩相带(VTZ7),是同岩浆侵入期地层-岩浆系统耦合反应的构造岩相带; 富含残余岩浆的高温气液体系发生了岩浆-气液隐爆角砾岩化,形成进入个旧组内岩浆热流柱构造和电气石热液隐爆角砾岩相带(VTZ6);同岩浆侵入期在个旧组内构造-流体耦合作用,形成了上覆断褶式碳酸盐岩层(VTZ4)和碎裂岩化大理岩化相-电气石碎裂岩化大理岩相带(VTZ5)、远端的似层状碎裂岩化相含锡白云岩(VTZ3);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内碱性苦橄岩-碱性火山岩相带和火山喷发机构为前岩浆侵入期构造; 云贵高原侵蚀面(VTZ1)和表生岩溶构造系统(VTZ2)为后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叠加在同岩浆侵入构造系统(VTZ3、VTZ4、VTZ5、VTZ6、VTZ7、VTZ8、VTZ9)之中。这些新成果为该矿集区深部探测和隐伏构造岩相的预测建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红山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体内及其周边地层中,其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过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矿区早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晚期岛弧型岩浆活动,对区内矽卡岩型矿化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晚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隐伏的燕山期后造山伸展型花岗质岩浆侵入体,形成了区内斑岩型Cu、Mo及相关的Pb、Zn多金属矿化.因此,红山铜矿床是两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8.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的研究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是热水沉积—叠生成因矿床,早期呈现寒武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杨眉 《矿产与地质》2014,(3):284-286
从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矿床地质出发,分析其热水沉积成矿和岩浆热液成矿的证据,认为其主要成矿作用为泥盆纪热水沉积成矿,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则对早期的热水沉积矿体进行叠加改造,故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汪相  楼法生 《地质论评》2022,68(2):507-530
中国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赋存在南岭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或周围.目前,尚无法精准地测定此类钨矿的成矿年龄,统计上,得出了两期钨成矿作用:150~160 Ma(主成矿期)和130~140 Ma(次成矿期),然而,这困扰了对南岭钨矿成矿作用及其与花岗岩关系的理解.笔者等将综合分析各种最新资料,对成矿母岩、深部岩浆房和成矿机...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成矿热液具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冬瓜山层状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成因。研究发现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矿胚层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层状铜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两个成矿阶段:早阶段是由泥盆至石炭纪喷流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矿床,晚阶段受燕山期岩浆改造而形成的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通过矿田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等成因依据的研究和长坡矿热水喷口的发现,提出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存在,中元古界—下古生界原始矿源层的形成,泥盆纪海底火山—热水成矿作用、华力西—印支期大广地区石油的形成—迁移—聚积过程形成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破坏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而成矿等—系列地质作用在大厂地区地质历史上有机组合,形成大厂超大型矿床,而泥盆纪火山及海底热水作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则是主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成矿作用过程叠加的结果,具有多来源,多期次成矿特点,经历了中三叠世的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应为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五河县荣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五河荣渡金矿床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改造的产物,为燕山期中高温岩浆热液形成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其次与围岩、脉岩等关系密切。郯庐韧一脆性剪切带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是主要容矿场所。  相似文献   

16.
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是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在岩浆活动集中的时间段范围内,在岩浆热场的统一作用下所形成和影响的所有矿床,不论成因和矿种,均属于一个成矿组合。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包括下列几类: 岩浆热液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沉积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变质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能源矿床(藏)以及热泉型矿床等。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把金属与非金属成矿作用联系起来,把无机与有机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沉积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变质成矿联系起来,把金属与能源(燃料)成矿联系起来。这种成矿组合的分布有两种趋势: 一是纵向上的由不同温度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铅锌组合、锡—铜组合等; 二是横向上的由相同温度不同矿种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石墨组合、金—铜—煤组合、铅—锌—煤组合、油—气—煤—铀组合等。成矿组合强调综合找矿的思路,在找矿时,除了注意主要矿产的找矿外,还应当注意其他矿产和矿种的找矿。在找金属矿床时,注意非金属矿床、沉积叠加改造矿床、变质叠加改造矿床以及能源矿床找矿的可能性。在研究高温金属矿床时,注意与高温成矿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低温金属矿床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与低温成矿作用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开阔找矿的思路,就不能拘泥于本行本专业,而是围绕岩浆热场,将找所有可能出现的矿为己任。  相似文献   

17.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长期以来,对脉型钨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各种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与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文章以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成矿岩体、含钨石英脉及与之相关的矿化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探讨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矿化现象,从而建立了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在瑶岗仙钨矿床中,成矿地质体即成矿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主要矿化类型包括岩浆岩型、云英岩析离体、云英岩脉、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等,分布于岩体顶部接触带附近。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岩浆晚期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岩浆岩型矿石形成于岩浆晚期,云英岩析离体和云英岩脉等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主要形成于热液阶段,岩浆阶段→热液阶段的演化是连续的。成矿花岗岩侵位深度约为2~3 km,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成矿系统相对封闭,外来成矿物质和流体较少,含钨石英脉主要以快速充填的形式形成于岩浆固结之后。瑶岗仙矿床含钨石英脉控制垂深达1300 m,"五层楼"垂向分带不明显,顶部未出现细脉带和线脉带,而在石英大脉的顶部出现横向交代形成的毒砂黄玉层。研究表明,瑶岗仙矿区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保存较完整,代表系统顶部的毒砂黄玉层保存完好,剥蚀水平正好达到岩体顶部。  相似文献   

18.
赣南大吉山与漂塘花岗岩及有关成矿作用特征对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江西南部大吉山和漂塘两个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者不同的成矿作用特征主要是由于大吉山花岗岩比漂塘花岗岩的分异演化程度更高而造成的。对前人提出的含钨花岗岩、含钽铌花岗岩及花岗岩产出的动力学背景等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萤石矿床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成  张永山  程海艳 《矿床地质》2015,34(6):1209-1222
萤石矿是浙江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储量在中国名列前茅。根据矿床成因可分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3种类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东南火山岩分布区,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周围,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文章根据浙江省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构造环境、成矿时代等特征,可将其归纳为2个成矿系列: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和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其中,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又可分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大萤石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方向分别为浙东南晚白垩世火山断陷盆地边缘断裂、火山口环形和放射状断裂及浙西北高氟岩体。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小柳沟钨矿区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宏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2):110-113
通过对小柳沟矿区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钨矿床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其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海水和岩浆水的混合体,以海水为主,其成矿环境为弱酸性还原环境,推测矿床的形成为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