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的背景下,利用人口增减变化率、人口重心、人口密度变化率、人口地理集中度、人口商度等研究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1世纪以来,俄罗斯人口经历了先降后增的变化过程;中央区的人口显著上升,伏尔加、西伯利亚与远东区均呈下降趋势;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区、北高加索区南端的联邦主体人口快速增加,西伯利亚区多数联邦主体人口缓慢增加,远东东部、莫斯科外围地域、伏尔加区多数联邦主体的人口缓慢减少,西北区北端联邦主体的人口急剧减少。(2)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主要受地区间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空间上,俄人口重心不断朝西北向迁移,莫斯科市与圣彼得堡市的人口密度快速增加,远东与东西伯利亚区的人口密度缓慢降低,强化了俄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以“圣图线”为界,俄“西密东疏”“欧洲密、亚洲疏”的格局短期不会改变,整体呈“一横、四纵、两团”及若干区域人口集团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数为8196。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鄂伦春族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的两大山脉,海拔500~1500米,是高寒山区,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20度左右。大兴安岭由东北向西南斜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小兴安岭沿黑龙江上游斜向东南,山势平缓。绵亘千里的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莽莽林海中栖息着许多珍禽异…  相似文献   

3.
<正> “春桂葛根”,是由“葛之乡”横峰葛源人、著名葛根开发大户、我国“超级粉葛”培植第一人、有机葛开发第一人叶桂花,历经八年艰辛,对葛源数种野生葛反复研究、试种、提纯和复壮,而培植出的我国最早的“超级粉葛”。如今拥有3个种植基地,总面积20公顷。  相似文献   

4.
1935年.我国名的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后被人称为“胡焕庸线”或“胡氏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国东南部的台湾省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而西北部的外蒙古尚未独立.全国人口为45800万人。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口问题的透析彭珂珊,张俊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咸阳712100)人构成了社会,又影响着社会变迁。一时期的人口结构可以预示出一个社会发展的未来景观。在世纪之交,我国人口结构将实现转型并迈人“老年型”国家行列,不仅老年人口绝对...  相似文献   

6.
傅亚维 《地理教学》2007,(12):26-28
一、调整“人口增长”专题教学策略的由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强,中国人口的增长、发展和变化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口增长”专题,是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理解两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差异。因此,“人口增长”专题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教育的好教材和好机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洋风建筑中,有种以俄罗斯装饰风格为典型特征的建筑实例,这种俄中合璧特有的木质结构建筑以俄风为主导核心,世称“木刻楞”。木刻楞零星分布于我国北方一些城镇,以铁路沿线站台附属地内居多,是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数量有限的建筑小品。随着历史演变,木刻楞建筑寿命始入晚年,为抢救发掘这残存的文化遗产,使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王洪生 《地理教学》2008,(11):25-2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和物质条件,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中科院和国家计委“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课题的研究报告,“我国土地最高承载量约15亿—16亿人”。郑州市尽管拥有7446.2平方公里土地,但耕地甚少,据1987年统计,全市耕地面积为480万亩,人均耕地只有0.9亩。人口多,耕地少,已形成极为突出的矛盾。而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一、人口问题在国土资源评价中的意义 国土工作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图1简示了“人地关系”的结构模式,它表示国土工作处于经济活动的外围,是经济发展的“维护层”;作为国土基本要素的人口及劳动力主要是通过经济过程与自然资料、生态环境发生联系的;在“人地关系”系统中,人占着主导地位,人口(及劳动力)问题是国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人口评价是国土资源评价中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构建俄罗斯81×81的首府城市的日铁路客运流量矩阵,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其铁路客运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 俄罗斯首府铁路客运网络松散且不均衡,西密东疏,高、中密度联系的城市位于中央联邦区与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俄欧洲北部、欧洲南部、亚洲等3个铁路区系内包含不同的子群与核心。② 日铁路客运流量表现出沿西伯利亚铁路的“廊道型”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弱化的“非对称性”空间态势,西伯利亚铁路内部初步形成以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彼尔姆-秋明、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为核心及其外围地区的次一级“核心-边缘”格局。③ 俄人口分界线——“圣图线”西南侧城市的铁路要素集散能力、铁路联系强度、对其他节点控制程度均强于东北侧城市。  相似文献   

12.
海参崴散记     
美丽的海参崴位于俄罗斯联邦远东太平洋沿岸穆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上,市区面积54317平方公里,人口80万。北倚高地,东、南、西分别濒乌苏里湾(含金角湾)、大彼得湾和阿穆尔湾。“崴”是山水弯曲的地方,海参崴意为产海参的海湾。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海参崴遂被沙俄割占。俄建港于此,取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是全俄第12大城市。海参崴地势起伏不平,树木繁茂。式样各异的房屋,镶嵌在海水、山峦。绿荫之间。海鸥在城区上空翱…  相似文献   

13.
鹿鸣春饭店,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大西路。是沈阳一家大型高级饭店,经营山珍海味,各色宴席,菜点风味绝伦,声誉闻名遐迩。鹿鸣春取名于《诗经·小雅·鹿鸣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性善良温顺,好客喜群,每觅美味,从不独食侵吞,总是哟哟鸣群邀众,同食共尝。故云:“蜂遇花聚众,鹿得草鸣群”。鹿呜春借此得名。鹿鸣春饭店为过去沈阳著名的“三春”(鹿鸣春、明湖春、洞庭春)之一,并名列三春之首。由于烹调技艺精湛,驰名东北,曾于长春、佳木斯设有分号。昔日的鹿鸣春,店堂之中悬挂“别有洞天”扁额…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国人口总量、结构、素质、分布、迁移等大量的基础数据,揭示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是一笔极为宝贵的信息财富,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10,(13):63-63
国务院参事马力18日指出,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出现“拐点”,但仍然有25年“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中心城市人口城镇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创新经济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省域中心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地的功能日益凸显。人口流动倾向影响着不同规模和行政等级城市之间的城镇体系重构,选取各个省域典型城市作为重点分析对象,通过我国城市人口最新数据统计测算,揭示出近期全国城镇化发展态势与大都市区域格局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逐渐趋于平稳,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仍存在显著差异,各类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在人口集聚方面表现突出,传统港口城市、工业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逐步趋弱。其中,一级城市人口吸纳能力超强,二级城市成为人口重要集聚地,三级城市人口增速趋缓,四级城市人口吸引力平稳;可将之划分为“高/低规模”“高/低增长”四种不同组合类型。同时,城市人口的增长变化和人力资本竞争,显著影响了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省域中心城市实力日益增强,人口增长强劲,进而改变了传统东中西区域经济显著分异的格局,省会城市首位度表现出“高/低位序”“高/低集中”四种不同组合分布特征,且集中于“高位序、高集中”和“低位序、低集中”两种类型,分化格局相对明显。伴随着中国大都市的不断发育成熟,其逐步成为新时代创新经济和人口集聚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趋势、模式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化预测 随着我国向“小康”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迈进,我国城镇人口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国内理论界对此已毫无疑义。但我国到2000年城乡人口转移的规模还没有作精确预测,大多数估计为2亿以上。我们从城市化机制出发,建立了城乡人口转移的人口经济模型 这一模型考虑了城乡人口不同的自然增长率、城乡经济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变动趋势、人口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不同消费收入弹性等因素,模型预测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张王李赵遍地刘”,这是中国人谈及姓氏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海内外张姓人口已超过1亿,在国内达到9191万之众,占全国人口的的7.07%。在最新版“百家姓中排列第三”。  相似文献   

19.
七彩坪     
新疆“地广人稀”之说已成为历史 在大多数人眼中,新疆一直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但来自新疆计生部门的一份资料则表明,这种看法如今应当得到纠正。 新疆幅员辽阔,但由于沙漠、戈壁覆盖面极广,现有的近1800万人口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总面积为4万多平方公里的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绿洲上。绿洲上的人口的密度已达到每平方公里249人,相当于湖南、湖北等人口稠密省份的水平,而世界干旱地区人口居住标准为每平方公里不起过7人。 据悉,新疆的人口将在今后的15年内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平均每年将增加34万人。(编辑黄伟)并蒂莲花一茎…  相似文献   

20.
刘颖  李鹏  尹旭  肖池伟  施冬 《热带地理》2023,(3):554-566
人类活动是活跃火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明确人-火关系对火情规律揭示、碳排放估算与公共健康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9年MODIS Collection 6 (MODIS C6)活跃火和LandScan人口密度数据产品,基于GIS公里渔网、双变量空间相关性等分析方法,定量揭示了中南半岛农田/森林活跃火发生强度与人口分布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其动态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中南半岛约八成“有火区”的活跃火发生强度与人口密度存在空间正相关,且中等正相关及以上(r>0.4)格网近占3/4,主要分布在泰国中/东部、缅甸东/西部、老挝北部和柬埔寨东北部等。2)中南半岛年内“农火区”人口多于“林火区”,且前者超九成格网、后者近3/4格网与人口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3)“农火区”强正相关格网主要分布在缅甸南部、泰国中/东部等人口密度为25~100人/km2的区域,而“林火区”相应格网多分布于缅甸东/西部、老挝北部、柬埔寨东北部等人口密度<25人/km2的区域。4)受人口增长影响,2003—2010年农火和林火发生强度与人口分布相关性虽均明显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