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关中地区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同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概率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而逐渐加剧。利用户县1998—2012年的小麦种植面积和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数据以及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日照时数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气象因子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陕西户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波动性较大,其中2010年发病最严重,病田率高达100%。抽穗扬花期平均相对湿度、上年秋季降水量和抽穗扬花期降水量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别高达0.90、0.80和0.76,是影响户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的3个主要气象因子。抽穗扬花期平均相对湿度和同期降水量可以用来预测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上年秋季降水量、抽穗扬花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和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日照时数对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的波动情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迎波  陈晖  王建林 《气象》2006,32(6):116-120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开展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资料、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旬阴雨日数等资料,根据动态综合聚类指标,建立了赤霉病对小麦产量造成损失的动态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表明,10年增减符号预测正确率达90%,产量损失预测平均准确率达90%。  相似文献   

3.
近50年兴宁市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春玲 《广东气象》2010,32(5):29-31
利用兴宁市气象站1959~2008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气候倾向率和距平分析,对兴宁市50年来的年、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及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年来兴宁市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增温倾向不显著。4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比较平缓,正、负距平年数相当。(2)50年来兴宁市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呈平稳趋势,负距平年占60%,秋季降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春、夏和冬季降水量变化不显著。(3)50年来兴宁市日照时数递减趋势不显著,夏季减少趋势最显著,春、秋和冬季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麦类赤霉病的流行受菌源和花期天气条件的制约。为越过天气预报准确率不高的因素,我们直接运用气象要素进行赤霉病预报。从仙居县农科所1967~1978年小麦产量分析,间接得到这些年赤霉病发病轻重程度资料。以四月上、中旬代表小麦开花期,探讨本站气象要素与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危害程度的关系(见表一)。由表一可见开花期(四月上、中旬)总雨量≥100.0毫米的,都是重发年,60.0~  相似文献   

5.
冻土与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位于长城沿线风沙区,年降水量平均只有350毫米左右,干旱是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凡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的年份都是干旱年,1957年以来共有11个旱年。因此,做好年雨量的长期预报,对为农业生产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冬冷年景好,冬暖要遭旱”等群众看天经验为线索,用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和冻土深度变化寻找与历年降水量的关系,初步得出冬季平均气温≤-7℃时,次年降水量一般偏多,≥-5.5℃时,次年降水量偏少;当年最大冻土深度<100厘米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1—2008年大竹县小麦赤霉病、生育期和1—4月的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赤霉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赤霉病的预报做了初步的尝试。结果表明:抽穗期到乳熟期,多阴雨、高湿度、少日照、低气温是造成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由于每年生育期早晚有所不同,发病程度跟降水、湿度正相关,日照负相关,气温的关系不明显。采用抽穗期来做赤霉病预报简单、可行,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一般来说抽穗期越晚,赤霉病越重。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128个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季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变化总趋势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并采用与平均温度、气候指数相关性来分析和讨论其所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北中西部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位于0.1%·(10a)-1~10.0%·(10a)-1;西北东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均小于5%·(10a)~(-1);春季、夏季和秋季西北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是以增加趋势为主;东部主要为减少趋势,但是在冬季几乎所有站点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西北西部降水日数以增加趋势为主,东部地区降水日数以减少趋势为主,大部分站点年降水日数在冬季呈现增加趋势,其他季节则基本表现为西北西部增加、西北东部减少;(3)河西走廊西部、青海高原边坡、西北东部年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青海高原年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西北地区大部分年降水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4)北疆、南疆和西北东部37°N以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率与年平均温度变率呈现负相关,且相关系数较大,而其余地区为正相关;(5)西风带影响西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中北部和南部的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使用海南岛(以海口资料为代表)冬季平均气温资料,根据动态系统预测的理论,选用多层递阶自回归预报的方法,建立了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长期预报的多层递阶自回归预报模型,进行预报。结果表明,预报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小,冷暖年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石鹏皋  何祥照  李开林 《气象》1982,8(9):25-26
麦类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气候型病害。是麦类生产上的严重威胁。我省中部和南部麦区,特别是沿江滨湖地带,病害流行频率高,为害程度重。为作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报,本文根据麦类赤霉病的病原生物学和病害流行学,对作物的发育阶段、发病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对感病阶段的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以常发重病区广济为例,试作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长期预测预报。现分述如后。 一、气候条件是赤霉病流行的决定因素 大面积的感病寄主,充足的菌源及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是引起赤霉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其中,病原菌和感病品种的大量存在,是赤霉病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通山县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来林 《湖北气象》2007,26(2):171-174
对通山县1957~2005年的气侯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通山县49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55℃/10a的趋势变暖,其中冬季的变暖较为明显,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平均气温无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以6.039mm/10a的趋势增加,这种增加是由夏季、冬季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春、秋季降水量以微弱的趋势减少。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元  李轩  高苹  张旭晖  曾明剑 《气象科技》2011,39(3):379-384
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核心技术。系统采用VB.Net 2005和ArcEngine做为开发平台,基于MS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查询,利用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3个气象要素,用两种算法来计算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等级,生成包含地理信息的文字产品和图形产品,实现了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业务预报。系统具有功能强大,算法高效,操作简单等特点,解决了业务部门资料分析处理和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的相关问题,具有很好的业务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赤霉病是麦类的主要病害。上海郊区每年三麦(即元麦、大麦、小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影响夏粮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为搞好三麦赤霉病的气象服务,以适应科学种田的需要,本文根据有关农业科学试验资料,对赤霉病的发病及其危害轻重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上海地区常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正当三麦抽穗扬花、灌浆乳熟的时候,刚好是春雨最多的季节。这时期气温逐渐回升,平均气温一般在14—18℃。由于  相似文献   

13.
梅州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线性趋势方程、滑动平均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对1953~2006年梅州市气温、降水的各季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梅州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暖速率最大;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量也处于增多时段,而夏季降水的变化倾向率最大.R/S分析表明:气温、降水两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赫斯特(Hurst)现象,即梅州市气候变化存在着持续件;气温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都会继续呈上升趋势,未来夏季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将更为明显;降水量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趋势是增多的,而秋季降水维持减少趋势,未来春季雨水增多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降水对气候变化的趋势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于做好本地预报服务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林口县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林口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4—4.8℃之间,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增长趋势系数为0.34℃/10a。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年均温、春季均温、秋季均温和冬季均温均在1981-1990年开始变暖,夏季均温在1991-2000年开始变暖。年降水量在316.6—685.0 mm之间变化,年总趋势变化率为4.16 mm/10a,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其中季节降水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和不同的变化强度。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冬春季气温和降水预报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1983 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对2003-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P)和距平相关系数(ACC)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相似文献   

16.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 (RegCM_NCC) 对1983— 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 并对2003— 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 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 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 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 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 (P) 和距平相关系数 (ACC) 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 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 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 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 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季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咸宁市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60-2009年咸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比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秋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使用2015年10月—2018年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MWF EPS)逐日降水极端天气指数(EFI)预报资料,分析新疆区域降水EFI产品与强降水的对应关系并得到预报阈值。结果表明:预报的EFI与实况降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降水量增加,EFI预报结果具有线性增加趋势,说明EFI对强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各量级降水预报的最高TS评分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而减小,且随着降水量等级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季节暴量降水发生站次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对应的EFI阈值大都在0.4~0.6,夏季EFI值范围在0.2~0.7,夏季更易发生暴量降水。随着预报时效增加,暴量降水发生站点频次最多所对应的EFI值逐渐减小。随着降水量级增加,空报率减小幅度不大,但漏报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线辣椒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凤翔县1984—2000年的线辣椒产量与气象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7月中、下旬平均气温、7月下旬降水量,关联度分别为0.8510、0.8537、0.7719,7—8月最高气温≥35oC的日数关联度为0.7500,4月中旬平均气温度为0.7642,8月下旬—9月上旬平均气温关联度为0.7448。建立了线辣椒产量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