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本宏 《地质论评》1960,20(3):141-142
“统”(Отдел)是地层表中第三级划分单位,是在“世”(Эпоха)的期间内形成的地层。1959年5月所公布的“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中对统的命名的规定,本来是合适的,也是行得通的,即统是系的再分,三分的系称之为上统、中统、下统;两分的系称之为下统、上统,如泥盆系下统、泥盆系中统、泥盆系上统、二迭系下统、二迭系上统  相似文献   

2.
有关甘肃红柳园地区“南型”海相泥盆系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卫华 《地层学杂志》2001,25(2):121-122
据称“在甘肃省红柳园地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过一块保存不完整的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标本”,因此有人主张将该区的泥盆系归属于所谓的“南型”海相泥盆系。但不论是从该区泥盆纪地层的发育特征、岩相建造、火山活动、沉积厚度 ,还是从古生物的组合面貌来看 ,红柳园地区的泥盆系与所谓的“北型”海相泥盆系却十分相似 ,而与“南型”海相泥盆系则差别甚大。最近该化石的原鉴定者面告 ,当初对那块化石的鉴定有误 ,可能是一种腹足类 ,红柳园地区不存在 Stringocephalus。因此 ,将甘肃省红柳园地区的泥盆系归属于“南型”海相泥盆系的主张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敖振宽 《地质论评》1964,22(1):77-78
桂东南的地层研究较少,对泥盆系及下石炭统亦未详细划分,1961年曾在玉林、博白、陆川一带工作,看到其间有两个假整合,特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4.
自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泥盆系观雾山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以来,观雾山组的沉积储层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由于观雾山组地层划分方案的变动和地层的穿时性,导致目前对观雾山组的时代分布和充填过程认识不清,从而影响了沉积古地理格局的恢复。本文以四川广元西北乡、潜溪河剖面泥盆系观雾山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古生物地层资料,认为江油马角坝以北的观雾山组绝大多数沉积于晚泥盆世早—中弗拉期,且地层沉积时间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变晚。龙门山北段观雾山组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地层厚度减薄和地层时代变新的特征,表明来自扬子地台西部的古特提斯洋海水向东侵入龙门山地区,因地形差异和渐进式海侵形成了自南西向北东的超覆沉积。由于岩相分异,超覆沉积形成的观雾山组与金宝石组在区域上既表现为上下叠置关系,也表现为同期异相的相变关系。该研究不仅对约束川西北地区观雾山组地层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而且对认识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充填过程、沉积古地理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哈拉奇地区泥盆系岩石学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区泥盆纪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环境的恢复。研究区泥盆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沉积物源区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的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研究区泥盆系为无障壁滨浅海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系该区泥盆系三级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哈拉奇地区泥盆系岩石学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区泥盆纪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环境的恢复。研究区泥盆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沉积物源区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的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研究区泥盆系为无障壁滨浅海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系该区泥盆系三级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伟  赵平 《云南地质》2009,28(3):345-350
对大理洱海东岸及凤仪、宾川、祥云一带志留系和泥盆系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牙形类动物群重新研究后认为:该区传统所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应归属为康廊组、青山组、莲花曲组、长育村组,时代应为早志留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泥盆系/志留系界线应置于青山组上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多重地层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对分布在甘肃省西秦岭南部的海相泥盆系,重新进行了划分。从中分出震旦系(三个地层单位),泥盆系划分了下、中、上三统9个岩组(群)、4个岩段。其中下泥盆统又划分南北两个相区。通过生物地层学研究对泥盆系建立若干个生物组合带,进行了年代地层(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9.
桂东北富川地区泥盆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齐全。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实测剖面和分析测试资料,对泥盆纪沉积相和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将该地区泥盆系划分为滨岸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两种沉积相区,细分出若干相带;并自下而上将泥盆纪地层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通过对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的详细分析,阐述了各层序的体系特征及海平面变化,探讨了该地区古地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的泥盆纪地层分布广泛,层序较完整,生物较发育,层位矿产丰富,是省内地层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国内泥盆系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根据地层区划的基本原则,陕西省泥盆系可分为秦岭和扬子两大地层区。前者又分秦岭北部、秦岭中部和秦岭南部分区,后者只划分出大巴山分区。白云—柞水小区、凤县—旬阳小区、略阳小区和下高川小区则依次隶属于以上四个沉积分区。其中的风县—旬阳小区是省内泥盆系进行划分和对比的典型地区。自1981年以来,笔者对秦巴地区泥盆系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即是该专题研究部分成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刘智荣 《地质通报》2007,26(2):206-214
贵州南部的泥盆系为一个大型的楔状体。从深水背景的广西南丹罗富剖面到古陆边缘的贵阳乌当剖面,泥盆系由13个层序变薄尖灭成5个层序,这是泥盆纪早期海侵尖灭与晚期海退尖灭的结果。研究区泥盆系由海侵碎屑岩岩系到清水台地碳酸盐岩岩系地层序列构成2个二级层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和三级层序均由其特殊的沉积相序列组成。研究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在年代地层与海平面变化框架内研究“相迁移”的良好实例。  相似文献   

12.
云南泥盆系区域地层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润森 《云南地质》2000,19(1):62-90
云南泥盆系地层完整,发育齐全、岩相多样,分布广泛;出露良好,接触界线清楚;生物群落丰富,化石保存完好。中国南方陆相、海相泥盆系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笔者对云南泥盆系的分区及地层划分进行了详细讨论。论证了泥盆系顶、底界线、内部界线和有关问题.总结出各组段的生物地层特征和沉积相特征,建立了各组段的生物组合带和生物带,探讨了云南泥盆系与国内外同期地层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贵州是我国泥盆纪地层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不少贵州泥盆系分层,在华南泥盆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至今贵州的泥盆纪地层和其它时代的地层一样,仍然存在着深入认识的过程。以富产Zdimir动物群而闻名于世的普安“罐子窑组”,更因该地构造复杂,出露不全,过去仅限于研究大化石等原因,虽经多人次研究,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也有待于再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 大兴安岭北中段及西邻海拉尔盆地中生代后期火山沉积岩系发育,伴生有用矿产,但地层划分和时代对比上,分歧甚大,经1976年编制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办公室的努力,基本得到协调,但随地质工作和煤炭、石油调查的开展,又有新的发现,在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上又产生新的分歧和问题,分歧的焦点是兴安岭群和札赉诺尔群的划分与时代归属问题,为讨论方便先将有关地层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最早的含煤地层在湖南见于上泥盆系的顶部(湘西北),部分地区见于泥盆石炭纪的岳麓山砂岩中(湘潭、湘乡)。由于煤薄质劣,分布不广,目前对其注意尚很不够。此外,在下寒武东普遍发育着1—2层黑色页岩,局部地区含炭量可达10—15%,并有少量挥发分,故有人称其为“石煤”。多开采用以烧石灰和砖瓦。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洛大地区位于甘肃迭部县与舟曲县的交界一带(图1)。属秦岭东西向构造带西部白龙江复背斜的北翼,自背斜轴部向北依次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区内泥盆系前人做过较多的工作,然而大都划为中泥盆统。近几年,我们在本区进行普查找矿过程中,在其下部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早泥盆世晚期及中泥盆世早期竹节石带化石,也采获了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珊瑚、腕足、介形类等重要分子。从而不但证实本区泥盆系上、中、下三统皆有存在,而且也表明洛大一带早泥盆世晚期及中泥盆世早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泥盆纪地层概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甘肃省的泥盆系包括海相及陆相两大类型。海相泥盆系分布于甘肃北部的北山及南部的西秦岭两个地区;陆相泥盆系分布于甘肃中部的河西走廊及祁连山区。从古生物群及沉积岩相特征可以看出,北山北部(马宗山以北)的海相泥盆系与新疆准噶尔、内蒙古及大、小兴安岭等地类同,说明当时是处于同一个海域,而北山南部(红柳园一带)及西秦岭  相似文献   

18.
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对前人在该区建立的各组级岩石地层单元进行了梳理和对比研究。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1999)指导意见,建立研究区地层统一的填图单元。该区泥盆系岩石地层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将泥盆系划分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中泥盆统头苏泉组和上泥盆统康古尔塔格组;将下涝坝芨芨台子一带和布尔汗库都克南部一带原大南湖组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和上石炭统七角井组;通过锆石U-Pb定年,将巴里坤萨尔乔克一带中泥盆统头苏泉组重新厘定为上奥陶统乌列盖组;下涝坝乡312省道北原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下部厘定为康古尔塔格组,上部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二者呈整合接触。对研究区泥盆系岩石地层单位的研究,确定了各组分布范围和地质时代,对确立研究区地层层序,提高地层划分及对比精度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藏札达县姜叶玛二叠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姜叶玛二叠系实测剖面进行地层划分及时代讨论,证实二叠系在雅鲁藏布江一带广泛分布,否定该地区二叠纪灰岩块体“由北方远处推来的外来岩块或称飞来峰”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陆刚  胡贵昂等 《广西地质》2002,15(3):9-14,19
桂西北天峨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顶部至上石炭统下部有孔虫十分发育,可划分15个有孔虫生物组合带,它们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以有孔虫Eoendothyra与Quasiendothyra的灭绝,Bisphaera的大量出现划分泥盆系/石炭系,以Eoparastaffella的出现作为维宪阶的底界,以Globivalvulina或Pseudostaffella的出现作为上,下石炭统的划分标志,生物分带明显,与岩石地层分界吻合或基本一致,是较理想的地层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