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用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资料检验大震“前驱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龙寿  邱泽华  唐磊  阚宝祥 《地震》2009,29(3):67-78
利用中国钻孔应变台网的13个台站观测精度达10-10~10-8量级TJ式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深入分析2004年12月23日澳大利亚麦阔里岛MS8.0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S8.9大震前应变变化,对这两次地震“前驱波”进行了客观地检验。 用高通滤波消除了周期大于128 min的固体潮汐影响,用回归分析方法消除了气压干扰。 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128 min信号分解到6个不同频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提取出信号中微弱变化信息。 根据小波变换提取的类似“前驱波”基本特征,提出“超限率”分析方法检验小波分解的细节部分。 对所有细节部分的超限率时间序列的回归直线斜率进行统计,得出了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了正负比。 这3项统计数据显示,大震前15 d之内不能普遍检测到“前驱波”。  相似文献   

2.
小波变换是近年兴起的信号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征。它不但可以准确地描述瞬变信号的局部特征,还可以通过多尺度变换,从不同频带上观察信号的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以上特征将其运用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不同频率潮汐波的分离、同震水震波及震前水位长周期“前驱波”的识别、干扰与同震效应的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变换方法的包头台形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波变换方法相继对包头台洞体应变和水管倾斜进行处理,研究形变数据固体潮、同震响应和周期性特征等。采用db4作为母小波对包头台形变进行5阶小波分解.分解后的细节部分能清晰地显示出包括1/3日波、半日波、日波和半月波等在内的固体潮汐波。对于2008年以来全球发生的M≥8.0级地震.包头台水管倾斜NS分量均有显著的同震响应现象发生.且在小波分解后的不同阶曲线中同震响应后续波形表现各异.另外在部分地震之前能观测到异常变化。采用Moflet小波作为母小波对包头台水管倾斜NS分量进行小波变换分析.获得的小波变换系数分布图能清晰地显示出倾斜数据中存在的包括半日潮和日潮在内的周期特征及其随时间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1日山西地区5个地壳形变测项出现了“前驱波”信号,但其真实的物理本质究竟如何?至今仍存质疑。为此,本文借助小波变换方法对气压波和“前驱波”在不同时、频段的相关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诊断;还进一步将“前驱波”与短时气压波动所产生的干扰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前驱波”并非源自汶川MS8.0地震,而主要是气压波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取天然地震和爆破或塌方记录波形在震源深度、震源尺度、震源破裂机制、地震波传播途径、地震波衰减等方面的差异特征信息,本对山东数字化台网记录的天然地震和爆破或塌方波形进行了小波多分辨率的能量线性度特征分析,提出了用小波变换能量线性度方法识别天然地震与爆破或塌方事件.结果表明:在精细结构小波分解信号“能量”线性度方面,天然地震主要集中在-2.0~1.0之间,爆破或塌方主要集中在2.0~3.4之间;在精细结构小波分解信号“能量”最大值对应的小波分解尺度方面,爆破或塌方主要集中在4~5,频段集中在0.7~3.1Hz之间,而天然地震主要集中在1~2,频段集中在6.25~25Hz之间.  相似文献   

6.
敬少群  王佳卫 《地震》2007,27(2):46-52
利用小波变换具有的多分辨率特点, 将时域信号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 分解到不同的频带上。 分解步长的确定, 采用不同尺度近似信号标准差变化平缓段的最小尺度值, 从而避免了人为选择分解阶数可能造成的不完全分解或过度分解。 分解后的信号不仅在频率成分上较单一, 且平稳性较好。 然后对小波分解重构后不同尺度的信号分别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进行预测, 再合成原始信号的预测值。 对半年尺度的最大震级序列和地震总释放能量序列的一步预测, 结果表明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 一步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不仅相关性高, 而且两者的残差曲线离散性小, 以此对未来地震形势的判断较目前常用的方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借助Madab平台,应用能给出不同尺度下信号分解的近似部分和细节部分的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定点和流动跨断层场地的短水准形变观测资料。福建天马定点跨断层2003-2007年短水准观测资料的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分解到第七层的近似信号在极值和拐点出现前后往往有中强地震发生。由于福建省流动跨断层短水准测量为不定期观测,为取得等时间间隔的时序数据,我们采用三阶样条插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小波分析,发现分解到第三层的细节信号在台湾1999年“9.21”南投Ms7.6级地震前有明显的年变规律被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应用小波变换法可对不同频率成分进行分解的特性,选取db4小波基函数,尺度为1~8阶,对海拉尔地震台前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可较容易地识别和剔除气压、场地环境干扰等影响海拉尔地震台伸缩仪观测资料精度的诸多因素,气压和场地环境干扰在小波细节分解d 3~d 6部分异常显著;小波变换法对同震效应的识别、提取和去除具有良好效果,远震在小波细节分解d 3~d 5部分异常显著,近震在小波细节分解d 1~d 3、d 6~d 8部分明显;爆破信号在小波分解d 1~d 8部分中均清晰可见,异常的宽度和幅度变化不大。因此,应用小波分解法能有效识别无法判断的干扰源。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钻孔体应变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小波分析法对体应变观测数据进行了细节分析,选择小波分析结果进行超限率计算,获得了合肥、嘉山、滁州和六安台的强度超限率和数量超限率.并将超限率变化与2012年以来安徽省发生的ML4.0级以上地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14年4月20日霍山ML4.7级地震前合肥、六安、滁州和嘉山台体应变小波分析结果的强度超限率和数量超限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小波变换及多尺度分析原理,对山西水位观测井在盐湖Ms4.4和河津Ms4.8地震前一年内整点值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将东郭井、介休井井水位资料中不同周期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小波变换分解后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地震前兆异常现象,说明运用小波分析法处理水位资料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