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西秦岭地区印支期受到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构造形式复杂,中、酸性岩浆作用较强烈,因造山运动形成的推覆体发育,在华北板块边缘印支期岩浆弧内分布一系列金矿床,受到广泛关注。辛曲金矿是其之一,大地构造位于西秦岭南亚带,西倾山隆起南缘,属于西倾山成矿带,成矿带上还发育了贡北,格尔托,大水等金矿。邻区大水金矿花岗闪长岩脉年龄为202.9±1.5 Ma(闫海卿等,2014),与西秦岭地区印支期发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吻合。成矿带上金矿的矿产种类单一,有益伴  相似文献   

2.
赤峰西部地区金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赤峰西部地区产华北板块与兴蒙造山带拼合部位南侧的板块北部边缘带上,为著名的赤峰-朝阳金矿集中区重要金矿产地之一。本区金矿床包括两种类型:柴胡栏子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莲花山和红花沟金矿床属石英脉型。诸多地质事实表明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中基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野外观察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说明中基性岩浆活动发生在印支期。因此,笔者提出本区金矿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的新认识,否定了以往一些研究者提出本区金成矿作用是发生在燕山期或海西期的看法。同时,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本区金矿床是在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下、区域隆起的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从而对本区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的贵州东南部地区石英脉型金矿产于低绿片岩相的板溪群浅变质岩中,具有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与江南造山带其他造山型金矿一样,其成矿时代具有较大的争议,金矿的形成与造山运动的关系还不清楚,制约了对本区金矿成矿作用的深入研究。本文采集了平秋和八克两个石英脉型金矿中与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含金石英脉中毒砂样品进行高精度的Re-Os同位素分析,分别得到235±3.4 Ma和410±52 Ma两个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八克金矿毒砂样品的年龄误差较大的原因是毒砂中Re含量较低所致,但其中低含量高射性样品计算得到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仍然与其等时线年龄一致。两个矿床的毒砂Re-Os同位素年龄揭示了江南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与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两次陆内造山运动有关,是华南显生宙陆内造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正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上,构造上处于兴蒙造山带内,是显生宙大陆地壳增生十分主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该地花岗岩对于认识海西——印支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该区大地构造情况有两种不同观点。其一认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于晚泥盆世,认为其是造山后演化阶段,如施光海等(2004)在锡林浩特市南发现的A型花岗岩,侵位年龄为276 Ma,是造山后伸展事件的产物。其  相似文献   

5.
义马煤盆地的演化及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期华北古大陆板块与杨子古大陆板块碰撞对接,使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演化发生重大转折。华北南部由此结束了统一的沉积格局,进入彼此分隔的内陆盆地发展阶段。随着燕山期沿东秦岭古板块对接带发生的大规模 A 型俯冲和逆冲推覆,在其北侧华北板块南缘,于挤压隆起的背景上形成若千个受控于先成断裂格架的含煤和含油气内陆断陷盆地,豫西义马煤盆地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北秦岭中,晚元古代地质演化特征及其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秦岭地区较广泛发育不同岩类组合、不同古构造环境的中、晚元古代地质体,并构成断续残留的古构造岩相岩带,它们是在晋宁期(1000Ma±)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于以块南部的古造山带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华北古板块南部曾经历中元古代早期板块裂解、向洋发展;中元古代晚期洋盆俯冲、消减;中元古代末-晚元古代初(晋宁期)碰撞造山的构造作用过程,鉴于秦岭造山带显生宙板块运动的分隔性,在未恢复显生宙板夫运动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堡子湾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富集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区地处华北地台北缘,沿NEE向张扭性断裂发育的海西-印支期隐爆角砾岩体中,形成的堡子湾金矿床,在晋北地区尚属新类型矿床,本文总结了该矿床的时空分布,角砾岩体内部构造及胶结物性质,载金矿物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生代时期大别山的造山运动和造山带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别山在中生代时期的造山运动是由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继晚元古代之后再次发生碰撞活动而发生的。造山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印支期自北向南的推挤,形成韧性剪切变形和逆冲断层系;燕山期出现以中、酸性岩浆活动为背景的构造隆起,在北淮阳形成盆岭构造带。  相似文献   

9.
产于太古宙中深变质岩中的金矿床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分布很广,成矿时代主要靠同位素年龄及其与后期岩浆活动的关系来确定。夹皮沟金矿是该型矿床中工作较多且有代表性的一个矿床,对其成矿时代有前寒武纪(Ar、Pt)成矿、显生宙(海西、海西一印支、燕山)成矿及前寒武纪十显生亩成矿等不同认识。本文根据矿脉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及脉岩的关系,以及含金石英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资料,认为成矿属海西期或海西一印支期,可能有燕山期的叠加。由于石英含过剩氩,故所得元古宙Ar-Ar、K-Ar表面年龄无地质意义,锆石可能具继承性,其太古宙年龄不能肯定为成矿时代。该矿是否有前寒武纪成矿期尚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块是由塔里木—华北古板块和华南古板块历经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于三叠纪末印支运动期间拼接而成的。海西晚期,西伯利亚古板块的南下,燕山期太平洋板块的向西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改造对油气聚集和保存的控制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张光亚  宋建国 《地质论评》1998,44(5):511-521
显生宙以来塔里木克拉通盆地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末期,印支期和燕山晚期5次主要构造运动的改造,历次构造运动造成的强烈剥蚀区(强烈改造区)弱剥蚀区(弱改造区)和未剥蚀区(未改造区)展布各不相同,从而使盆内油气聚集和保存的时空分布也极不均一。塔中地区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运动的强烈改造,故在这些运动之前形成的油气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海西晚期以来,塔中地区相对稳定,有利油气的聚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再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南部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山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7中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山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山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山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北缘昆仑-羊湖地区构造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传固 《贵州地质》2009,26(2):81-84
昆仑-羊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脉中段之南侧,经历了早海西旋回、晚海西旋回和印支旋回洋陆转换阶段的发展及板内造山演化历程,发育早海西运动、晚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它们分别是洋陆转换和板内造山事件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金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的金矿床(点)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区内断裂发育,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该区的地壳演化经历了基底陆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新陆壳及新陆壳在中生代的发展等阶段.对地层含矿性、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性质、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等的研究表明,区内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石炭统.金成矿为燕山期南北向挤压、构造活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属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叠纪大陆成矿体系是指在三叠纪(250~205 Ma)时期发生于大陆环境(包括大陆边缘)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地质要素构成的整体。分布在阿尔泰、北山、华北地块北缘和南缘、辽吉、鄂尔多斯、西南三江、羌塘、上扬子、湘鄂赣、云开-雷琼等矿集区的10多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可大致构筑起中国三叠纪的大陆成矿体系。相对于燕山期而言,印支期的成矿作用较弱,即使是印支运动强烈的西南三江-松潘甘孜地区已知三叠纪矿产资源尚少,找矿潜力仍然很大,而以往被认为形成于海西期的一些矿床(如阿尔泰的大喀拉苏、小喀拉苏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或被认为形成于燕山期的一些矿床(如辽吉裂谷带的小佟家堡子金矿和高家堡子银矿),经近年来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证明实际上形成于印支期,或者经历了印支旋回的成矿过程。在三叠纪的整个演化历程中,华北与华南两大块体拼合在一起,华北陆块南缘和北缘的拼合带及各类古构造再度活化,成为内生矿产的主要成矿带;华北的鄂尔多斯等大陆盆地及华南的山间小盆地为煤炭、油气、膏盐等沉积矿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西南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的构造大变局,尤其是印支运动为中国中生代以来大陆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四川盆地等盆山格局的形成及其矿产资源的富集奠定了基础。因此,三叠纪成矿系统不仅可以为构造改造提供综合依据,也可以为成矿预测提供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超营断裂带是豫西华北地台南缘一条重要的控矿构造带 ,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 ,至少发生过 5个旋回、7个世代的构造事件。其中海西—印支期的伸展滑脱构造体制和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体制 ,对该构造带的发展演化和金、多金属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geotectonic background, genetic types and metallogenetic relations of the Mesozoic granitoids in the East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By the Mesozoic, the Siberia Plate, North China Plate and South China Plate amalgamated together, 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a unified Eurasia super–continent. Since the late Triassic to early Jurassic period, the territory of East China gradually became a Cordilleran styl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During th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early to middle episodes of Yanshanian orogeny), the Paleo-Pacific plate strongly collided with and subducted under the Eurasia continent, reactivated the consolidated East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The granitoids of both transformation series and syntexis series were generated. Many granitoid-related large and giant metal deposits were formed. Furthermore, the W, Sn, Be, Nb, Ta and U mineralizations a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series; while the Fe, Cu, Mo and Au mineralizations a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yntexis series. The late Yanshanian orogeny (late Cretaceous) began a transition to the western Pacific style continental margin. A tensional environment resulted in development of alkaline granitoids and formation of continental red basins. The Cenozoic orogen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backarc spreading and rifting regime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组合、岩石类型、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与金矿床存有密切成生关系.杂岩体的成岩过程也是Au活化、迁移、富集的成矿过程.杂岩体的形成时代是海西期-燕山期,其形成是由于多期次岩浆活动并多次同化围岩而成.同时对Au在岩体中的活动和金成矿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甘肃北山地区罗雅楚山—大红山一带,赋存青白口纪沉积变质铁矿,由元古宙以来,本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变动,形成了现今相互叠置的复杂地质体,其加里东运动及海西运动奠定了本区总体褶皱样式。印支运动发育了逆冲断裂系。最为特色的是燕山运动导致本区大规模由南向北推覆的推覆构造,喜山运动为相对稳定的升降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