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是正确评价哈密盆地新疆煤炭基地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以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盆地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该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和依据,将研究区划分为1个一级地下水系统;3个二级地下水系统;8个三级地下水系统;4个四级地下水系统。通过对该盆地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为新疆煤炭基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和规划提供了科学评价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  孙自永  余绍文 《地下水》2008,30(1):12-14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对于深入分析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揭示地下水的循环演化规律,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论述地下水系统的有关概念及划分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北典型内流盆地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为例,对地形地貌、区域地质背景及系统内含水层和水流场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依据,确定系统边界,划分地下水系统,划分出4级系统,包括2个地下水亚系统(二级系统)、4个子系统(三级系统)。  相似文献   

3.
周斌  魏玉涛 《地下水》2010,32(1):117-117,119
陇东盆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受特定的区域自然条件及地质条件的影响,盆地内水环境问题较多且突出,本文对盆地内的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地主病防治,苦咸水治理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未来工作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地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简述东北地区区域水文、环境地质条件等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讨论了存在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认为未来在东北地区应加强战略性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提高全区研究程度,加强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在东北西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以解决生活用水、经济建设用水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的地下水勘查工作,加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地热资源勘察工作,对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格应加以补充、完善,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加强矿山环境地质工作,开展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建立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预报、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一个大型构造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正在建设 的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巨型地下水盆地,赋存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为能源基地建设提 供重要水源。鄂尔多斯盆地是由多种不同类型岩石上下叠置构成的构造沉积盆地,因此它也是一个由不同含水岩 类的多个含水层系统上下叠置构成的巨型地下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总体上构成一个半开启型的地下水盆地,盆 地内不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交替循环的方式和深度不同,以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系统和白垩系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大(可达1200~1800m);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系统和 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小(一般小于300m)。鄂尔多斯盆地实际上包含了周 边岩溶地下水、白垩系自流盆地地下水和东部黄土区地下水共3个地下水大系统。在各地下水大系统内,又可根 据各自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和地表水系的关系等,再进一步划分成7个地下水系统 及16个地下水亚系统。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地下水循环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对整个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初步分析,为盆地地下  相似文献   

6.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是水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区域水资源量的基础。通过实地水文地质调查和采样,在对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盆地内枯水期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空间变化规律,旨在揭示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内地下水主要为HCO3-Ca和HCO3-Ca·Mg类型低矿化度水,各区域地下水具有统一联系性,经历了相同或相似的水化学形成作用;河水水化学类型与地下水相同,且水化学成分来源一致。地下水和河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相接近,最终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其中河水在径流过程中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重同位素略富集。受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盆地内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补给—排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相互转化频繁。大石河上游区域和东宫河流域总体上表现为河水受两侧地下水补给;大石河下游区域,表现为河水补给两侧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刘心彪 《地下水》2010,32(6):39-40
陇东盆地能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盆地深层白垩系地下水来自古地质历史时期,受地质构造、岩性变化影响和控制地下水具有补给不足,径流、排泄不畅、更新缓慢的特点,地下水资源开采以消耗弹性储存量为主。弹性储存量虽然数量很大,但没有后续性补给量,且受开采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量抽取,否则会引起地质环境恶化。认识好白垩系深层地下水资源的固有属性,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方良斌 《地下水》2018,(5):9-11
石羊河流域属严重缺水的内陆河地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部分区域地下水利用达到174%,致使流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生态十分脆弱,严重危及居民生存。本文基于流域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状况,按照地质结构、地下径流特性,对流域地下水盆地进行分区划定,并对流域水资源量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主要划分为大靖地下水盆地、武威地下水盆地、永昌地下水盆地、民勤地下水盆地、昌宁地下水盆地和潮水东地下水盆地,经流域地下切面计算和抽水试验验证,区内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量为0.937亿m^3/a,侧向径流补给量为0.086亿m^3/a,合计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1.023亿m^3/a。相对误差为0.033亿m^3/a,绝对误差3.23%,分析较为准确,地下水盆地分区合理。研究结果为流域地下开采与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较详细分析南沙海域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该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不同区域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总结各盆地中的油气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康盆地、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远景次之,礼乐盆地和南薇西盆地油气资源远景较差。  相似文献   

10.
《松嫩盆地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由林学钰、陈梦熊等著 ,地震出版社出版 ,以松嫩盆地为典型地区 ,划分和论述了区域地下水系统 ;计算和评价了天然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 ;分级评价了地下水质量 ,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评价了地下水环境脆弱性 ,并对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定量评价 ;建立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对当前国土资源大调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松嫩盆地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张勃夫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地下水系统研究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和含水介质空间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区域地下水动力场、水文地球化学场和深井Packer系统所获得的不同深度的水位数据以及同位素资料,将白垩系地下水流系统概括为局部水流系统、中间水流系统和区域地下水流系统3种类型。以盆地中部的白于山地表分水岭为界,划分为南北2个地下水亚系统和5个分支系统,其中南部黄土高原地下水亚系统为典型的自流水盆地,而北部沙漠高原地下水亚系统则具有潜水盆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松嫩盆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廖资生  林学钰 《地球科学》2004,29(1):96-102
松嫩盆地位于东北腹部, 是我国主要的大型地下水盆地之一.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水质问题复杂, 原生水质状况不佳, 人为污染比较严重.根据水利、地质部门多年积累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 对地下水中原生有害组分和人为污染组分的形成机理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着重分析了在人为活动影响下, 盆地不同地下水系统内地下水水质的多年变化规律.认为地质构造上的封闭性、强还原/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运动滞缓是盆地地下水中多种原生有害组分富集的基本条件.近半个世纪以来强烈的人类活动, 则是导致地下水水质发生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区域地下水交替循环条件, 治理环境污染, 治理和更新已成为污染通道的水井, 利用洁净松花江水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改良与保护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CFCs定年数据计算静升盆地含水层渗透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CFCs(氟氯碳化合物)定年数据,计算山西静升盆地含水层渗透系数。结果表明:补给条件较好的区域与补给条件差的深层承压区相比,地下水年龄偏年轻;从冲洪积扇顶部到扇缘,地下水径流逐渐变缓,含水层渗透系数变小;盆地南部较北部,地下水流动缓慢,渗透系数整体偏小。该方法获得的渗透系数符合实际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塔里木盆水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划分.塔里木盆地为封闭的内陆干旱盆地,属一级地下水系统,根据盆地的沉积环境条件、地表水流域特征,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进一步划分出二、三级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边界和地表水流域边界基本吻合,大流域划分为二级地下水系统,在大流域中,将相对独立的小流域结合地层沉积特点划分为三级地下水系统.盆地内共划分8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其中Ⅱ、Ⅳ、Ⅵ3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可进…步划分出8个三级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边界有峡口状输入边界、输入(输出)边界、输出边界、扇问活动边界、地下水分水岭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近年来对山西忻县和运城两盆地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总结了一套盆地型地下水资源计算的方法,简介如下。 对整个盆地的地下水资源计算,属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评价。通常需要计算盆地内部区各项补给量及边山区对盆地区的侧向补给量,其和为全盆地地下水资源总量。利用水均衡法的原理计算盆地内地下水资源,实质上是以计算各项补给量总和或各项排泄量总和的方法求得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系统划分是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为更准确的评价鄂尔多斯盆地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量,本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地下水划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研究区构造特征和地下水类型、分布特征、循环方式、补径排条件等因素,同时借鉴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系统划分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能源基地划分为3个级别。本次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敦--密断裂演化的角度分析吉林东部柳河、辉桦和敦化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条件。根据其对盆地发育的影响,断裂活动可分为3 个主要时期。初始断陷期: 敦密断裂的不均衡拉张使得柳河盆地下白垩统发育较好的湖相烃源岩,而辉桦、敦化盆地则以河流相--火山喷发为主。挤压隆起期: 区域白垩系全面抬升遭受剥蚀。晚期裂陷期: 断裂自南西向北东裂陷,辉桦盆地形成时间可能稍早于敦化盆地,盆地内古近系厚度较大,烃源岩条件也相对较好。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辉桦及敦化盆地具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各盆地内大规模的常规油气富集可能性较小,但油砂和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较大的潜力,下一步区域上应将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利用CFCS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年轻地下水年龄进行测定,取得了比较准确的结果。结果表明,盆地地下水系统可以分为局部地下水系统、中间地下水系统和区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盆地内局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循环更替快,年龄为20 a左右,地下水年龄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中间地下水系统和区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循环更替相对较慢,年龄大于70 a,可以寻求14C等其他同位素方法确定准确年龄。  相似文献   

19.
在对哈密盆地气象、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哈密盆地潜水主要接受北部巴里坤山、哈尔里克山的冰川融水及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总体方向由北向南,排泄以侧向径流、机井开采、坎儿井取水、蒸发等方式排泄;哈密盆地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上以机电井为主,而坎儿井、泉为辅。  相似文献   

20.
忻州盆地边山岩溶水与盆地孔隙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岩溶水系统的圈划与分析对盆地孔隙水资源评价十分重要。文章运用地下水系统分析理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定量提取区域地质(岩相古地理、地层与构造)和水文地质信息,绘制了基于区域隔水底板等高线图、典型剖面图、盆地-山区两壁投影图等信息的岩溶水系统图;运用岩溶水系统图分析得出下马圈泉岩溶水系统与盆地孔隙水存在间接汇水、潜流和河流(泉)渗漏等补给关系,并给出了补给量的计算方法,为忻州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定量模拟提供了新的水文地质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