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怀亮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87-1295
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远景区之一。目前银川盆地开采的热储层主要是以孔隙型层状热储为主,而带状热储地热资源还未开发利用。为探明银川盆地东缘地热资源赋存情况,圈定研究区有利地段地热资源储藏范围,本文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来探测银川盆地东缘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构造特征,通过钻探验证和物探测井资料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地下电性结构特征、地层岩性分布特征以及隐伏断裂位置和产状。结果表明,在黄河断裂上盘有利地段施工了四眼地热勘探井,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ZK01地热勘探井井深617m,出水量达15000 m3/d,井口水温42℃,这是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出水量最大的自流地热井,为今后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质》2012,(1):41-41
本刊讯(记者段金平周楚军)1月5日,北京首例地热资源整装勘查项目——北京市凤河营地热田地热资源整装勘查项目获重大勘查突破,该项目第三眼地热勘探井于2011年12月27日顺利竣工完井,成功探获117摄氏度高温自流地热水汽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属于清洁能源,主要通过地热井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成井工艺质量决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贵德盆地DR1地热井由于成井时间较长,出现井旁涌水事故。本文详细分析了井旁涌水原因,采用合理方式成功处理涌水事故。为类似地热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仁寿山景区通过重力、电磁测深等综合物探方法,最面配合勘查,结合相邻地热勘查验证井资料对比,提出仁寿山景区基底埋深、储盖层厚、水源、热源具备,是地热赋存有利部位,也是地热开发优选靶区,经钻井勘探,打出该市乃至全省最好的地热井,取得兰州市地热勘查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12,(1):17-17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网消息(2012—01—04)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获重大突破。北京市地热资源规划十大热田之一的凤河营地热田,第三眼地热勘探井于2011年12月27日顺利成井,成井深度3356m,成功探获日自流量为3002.5t、温度117℃的高温自流地热水汽混合流体,同时刷新了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的地热流体自流流量、温度和自喷压力3项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6.
黄桂强 《探矿工程》2008,35(1):24-26
南宁市九曲湾地热井是广西首眼深层地热井,也是广西第一口以深部下第三系细砂岩为主要取水段的地热探采结合井,该井的实施填补了广西在无地热异常显示尤其是热储层分布不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开发的空白.着重介绍了该井的施工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北京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日益发展,应用了泥浆正循环、气举反循环、高压喷射、泡沫增压等钻探工艺,地热井钻探工艺不断完善和多样化。论述了北京地区地热井钻探工艺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北京地区地热井钻探工艺方法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勇  陈怡  王虎  吴晓兰 《探矿工程》2015,42(1):27-30
贵州省岩溶裂隙地层发育,地层复杂,地热勘探井施工难度大。根据磺化沥青的基本特性,分析了磺化沥青钻井液护壁防塌机理,确定了性能合理的磺化沥青钻井液配方,并在贵州省铜仁市西部地区地热水资源整装勘查沿河勘查区块地热勘探孔(ZK2)进行了生产应用。实际施工表明,磺化沥青钻井液护壁防塌效果良好,提高了钻井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磺化沥青在地热井施工中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热钻井标准设计是天津市第一地质勘探大队地热钻井工作的经验和总结,也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的提高。在今后进行地热井单井设计时,可以结合已知地质条件和成井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准设计方案。这为设计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叙述了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的历史与现状。苏南地区正处于地热快速发展阶段,本文以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戴南村的一眼1788.18m地热井的勘探为例,详细阐述了花岗岩地区的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充分分析区域地质构造以及地热地质条件,合理布置地球物理勘探,综合解译物探成果。物探的关键是深部地层是否有节理裂隙发育,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前期勘查方法,判断断层的位置和走向。地热井施工采用先期成井工艺,坚硬地层结合螺杆钻进技术,增大钻探效率,目的层钻孔直径为216mm,三开裸眼终孔成井,洗井采用焦磷酸钠和草酸浸泡,大功率空压机物理洗井,效果较好。此地热井为今后花岗岩地区构造裂隙地热资源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北京市地热井的性质以探采结合为主,首先是“探”,其次是“采”。地质录井是地热勘探过程中获得原始资料最直接的方式,地质录井成果的质量对成井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市顺史区后沙峪地区顺后热-8地热井为例,针对地质录井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岩样采集、钻进异常、地球物理测井和试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战启帅  宋天培 《探矿工程》2021,48(11):72-76
YR1井是山东省郓城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布署的一口地热开采井,设计井深1700 m。针对YR1地热井断层性漏失量大、断层水水头高度大、上部有裸孔井段等井下复杂情况,在分析漏失性质和井眼环境的基础上,考虑现有恶性漏失堵漏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采取下套管封隔断层的施工方案,成功解决了断层性漏失堵漏难题。同时采用了分级固井技术,解决断层水上窜下渗的隐患,保证了成井质量。工程实践表明,下套管封隔断层堵漏措施耗时短、成本低、效果好。该地热井最终井口出水温度54.5 ℃,出水量达402 m3/h(降深10.35 m),创下了山东省地矿局地热井出水量新纪录,能够满足当地社区10000余人、20余万m2建筑的清洁供暖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探矿工程》2007,34(12):27-27
近几年来,山东省地矿局充分发挥地热勘察施工技术优势,大力开拓地热钻井市场,在地热井钻探施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由该局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在河北霸州施工的一眼地热井,钻井深度3440m,日出水量3360m^3,出水温度104℃,成为目前华北地区地热第一井。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天津地热钻井技术不断发展。天津市地热井施工最深达4041 m,最高井口温度105 ℃,自流水量300 m3/h。针对天津地区不同热储层的钻井工艺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砂岩孔隙型地热资源高效勘查成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东 《地质与勘探》2020,56(1):173-181
本文以临清御临苑地热井的勘查成井工作为例,分析水热型砂岩孔隙型地热资源的高效勘查及钻井成井工艺,以期为本区及类似区地热资源的高效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前期通过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大致了解地热地质条件,选择视电阻率测深研究隐伏地层及断裂特征,推测有利的地热成矿区;再通过大地电场岩性测深了解不同点位的含水层厚度及深度,优选地热井点位;根据地层及其岩性特征选择不同的钻具组合及配置适当的泥浆进行钻进,结合多参数测井确定成井结构和适宜的封固止水完井工艺,总共耗时68天,最后获得了一口水温较高、水量较大、质量优良的较大口径地热探采井,达到了经济高效勘查成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地热回灌是保障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结合河南兰考地区热储层地质条件、水质特点、地热井井管材质,开展了室内腐蚀观察实验和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分析,从化学沉淀趋势、地热水腐蚀性和钻井成井工艺方面分析了回灌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从地热水水质处理、地热井井管材料选择、钻井与成井工艺优化、回灌温度、项目选址等方面提出提高回灌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裕龙大酒店京热118号井成井水量(自流)50m3/h,泵抽水量100m3/h,井口水温65℃,填补了北京市西部地热井开发的空白。介绍了该118号井施工中的设备选型、钻遇地层等,总结了其钻进方法、护壁措施、孔斜预防及抽水试验等工艺方法,对今后该类井的施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查容城地热田地热资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雄安新区部署了地热勘探井D15井。D15井设计井深3000 m,完钻井深3111.58 m。钻探目的是为揭露容城凸起北部斜坡带地层发育情况,服务于新区地热开发规划。本文介绍了D15井的井区及地质状况、钻探施工情况;总结了取得的钻探成果,包括完成的钻探施工任务和施工质量;提炼出水热型地热井钻井液技术,优选取心工具,以及获取了岩心等实物资料;实施射孔作业完成了目的层抽水试验,获取的地层水温、水量等参数,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地热井钻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地热井钻井特点,针对北京市地热井的一般要求,论述了北京地区地热钻探工艺及钻探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20.
张斌 《陕西地质》2012,30(2):83-87
陕西渭南火车北站南部WR2号地热井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较以往陕西已成地热井相比,均创造了新高。该井采用三开结构,首次在地热井上采用双级注水泥法对水层套管上部进行了固井,其施工工艺、成井的关键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