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吴传贵  李俊杰  岳青 《地下水》2005,27(2):99-101
聊城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资源性重度缺水区,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聊城市浅层地质勘探和地下水观测等相关资料分析,对地下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运动规律及聊城市灌区引水、补水和水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市地处北方资源性重度缺水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浅层地下水是西部区域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长时期的超采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保护地下水资源形势严峻。根据聊城市历年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井灌结合区、纯井灌区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漏斗区成因及变化趋势,探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洪超  刘新征  张桂英 《地下水》2010,32(4):24-25,61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属资源性重度缺水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6m^3,远低于全省人均水平。浅层地下水是当地主要供水水源,由于长期超采和不均衡过度开发,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超采区,保护地下水资源形势严峻。以聊城市为例,根据历年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了地下水超采区成因及变化趋势,提出科学调配区内各项水源条件,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坚持优质优用原则,全面推广节水技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地下水开发的"红线"等五项鲁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的开发与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4)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便利。为综合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对潍坊市浅层地热适宜区进行划分,并对浅层地下水热储量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潍坊市浅层地下水热泵适宜区总计372.14 km2,浅层地热能储量为23.911×1013KJ。同时,根据区内的浅层地热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持续开发利用合理保护建议,加强地下水水质保护,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李长青  王永杰 《地下水》2003,25(4):228-229
地下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聊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质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香  王洁  邵传青  易立新 《地下水》2007,29(5):90-92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的基础.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DRASTIC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华北平原沉降带冲洪积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层状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DRAMIP模型,并根据廊坊市的实际状况,对廊坊市浅层地下水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利用GIS技术生成了廊坊市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董丕业  梁伟 《地下水》2010,32(2):102-103
以地处华北平原的缺水城市——聊城市为代表,从降水、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分析了该市水资源演变情势,对影响水资源变化情势的主要人类活动如城市化、水利工程拦蓄、调、引水、地下水开采等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由于人类活动对区域水资源下垫面基础条件及地下水补给能力的影响改变,致使聊城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规律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6)
香河县受地表水资源匮乏的影响,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性很强。通过对不同降雨类型对香河县境内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不同类型降雨对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为香河县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皖北平原是安徽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依据国际上运用较广泛的 DRASTIC 指标体系,结合安徽省皖北平原的实际情况,构建该区域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 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评价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脆弱性,绘制脆弱性分布图,评价结果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乐宁  韩建秀 《地下水》2008,30(5):41-44
研究了南阳市城市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了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存在的问题,划定了地下水开发和保护分区,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保障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概化出了区内浅层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渗流理论,建立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评价了从2016年6月底起,以开采10a后浅层地下水水位不低于微承压含水层顶板,且水位越来越稳定为约束条件下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结果表明: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达1. 204×107m3/a,为吴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炎 《地下水》2018,(6):90-92
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为主要供水水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地下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淮北平原2017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以Ⅳ、Ⅴ类水为主,Ⅲ类及以上水分布较少,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应继续加强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保证区域水资源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张苗红  李峰  徐恒  眭素刚 《云南地质》2007,26(4):466-471
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区乡镇受污染较为严重,水质显著恶化,论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改善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山东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对环渤海山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进行了地下水潜力资源分析 ,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尚有 14 .2 6× 10 8m3 /a的开采潜力 ,但潜力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部分地区超采严重。为保持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地下水环境 ,提出了加大黄泛平原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开采力度、加大胶东丘陵区拦蓄利用雨洪资源的力度、积极规划建设地下水库、鲁中南山前冲洪积平原区跨区调水补源、加快浅层微咸水的开发利用研究、控制水污染和建立优质饮用地下水源保护区等 6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下水采样、样品测试资料为基础,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PT14848~1993)》,对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全区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较差,其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城市及乡镇受污染较为严重,工作区内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的主要指标有碘、钠、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结合区内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对浅层地下水质量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初步论述浅层地下水质受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影响的原因。提出改善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自亭  刘玉忠 《地下水》2005,27(4):229-231
豫北平原隶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在平原区松散岩类中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逐步升高,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日趋显著.主要论述了浅层含水岩组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与地下水开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天然资源量的组成,说明了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指出有开采潜力区和超采区的分布.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曹文京  郭延杰  孙兰华 《地下水》2004,26(2):115-116
地下水是聊城市重要的而且是主要的水资源,近年来,地下水的开采和补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对地下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及聊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对于引黄(河)灌区合理引用黄河水和开采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的《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收集到的区域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开发利用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效应及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从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三个方面说明了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5 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00 m~3)的1/4,且地下水质量较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利用多期地下水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分析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主要受人工开采影响,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有效蒸发减弱;淮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326.97亿m~3/a;流域地下水质量总体一般,平原区孔隙水中Ⅰ~Ⅲ类水占比不足30%,与历史数据对比,水质呈劣化趋势;流域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呈现南部大于北部、山区大于平原的特征。淮河流域内,江苏全域、安徽沿淮地区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大;豫东、鲁西南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已超采,无开发利用潜力;其余地区浅层地下水盈余量较小。研究结果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了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苏锡常地区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展布、岩性、厚度、水质)综合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合理的浅层地下水开采方式及地下水的利用方向,对于保护深层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及土壤盐渍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