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地震局“九五”和“十五”地震台网的理论最小监测能力进行计算和对比,为地震台网的布局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以后的地震台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绥棱爆破地震监测与局部场地台阵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龙江省地震局在绥棱组织了2次人工爆破,目的在于检验黑龙江省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和定位精度,并开展相关的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研究。为此,在原黑龙江省地震台网的基础上,又架设了一个由六台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台网,并在爆破点附近建立了一个由多通道强震观测系统和4台强震仪组成的场地影响台阵。本文介绍了这次爆破及现场观测的有关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我国微小地震监测能力,"一带一路"项目拟在黑龙江鹤岗地区建设地震台阵。在2019年8月4日至9月4日,鹤岗地震台阵监测到部分近震及远震,与黑龙江省鹤岗地震台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果:与鹤岗地震台相比,鹤岗地震台阵对近震及区域性地震的监测能力较高,对远震和极远震的监测范围较大,记录完整的地震个数更多,整体背景噪声更小,地震波形质量更高,定位更精确,提高了区域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影响台网监测能力的因素,通过对2000年6月~2003年1月甘肃省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目录进行分析,给出了甘肃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对台网监测能力弱区进行了划分,提出提高台网监测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主持召开的“全国火山、地震研讨会”于1989年7月19日至22日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举行。会议目的是探讨我国火山地震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借鉴国外经验,论证我国火山地震监测研究的方向和科学思路。会议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情报中心,局属有关研究所和省局(办)以及北京大学,黑龙江省地矿局等单位约50人。局综合计划司,科技监测司,震害防御司,国际合作司等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有十余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代表针对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和五大连池火山地震监测站任锦章等四同志为会议主要议事内容准备的专题报告以及其他代表的大会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科技监测司蒋克训同志作大会总结。黑龙江省地办(?)振海同志宣读了由刘若新、谢礼立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联名倡议成立“火山专业委员会”的倡议书,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响应。会议期间还组织考察了曾于公元十八世纪廿年代(清康熙年间)喷发过的老黑山和火烧山。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博物馆壮丽的火山地貌和典型的熔岩景观,给  相似文献   

6.
利用台站背景噪声方法对自贡的地震监测能力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18-2019年自贡及邻区共13个地震台站,自贡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0.8;到2019年底又新增17个地震监测台站,自贡地震监测能力也随之提升到ML0.4,其中自流井、贡井、大安和沿滩4个区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0.2,荣县和富顺县局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更是达到了ML0.1。通过震级与频度关系计算实际监测地震数据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发现实际监测能力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可为后续自贡及邻区架设地震监测台站、调整地震监测台站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黑龙江省地震监测台站发展的需要,结合黑龙江省区域维修中心工作任务和技术系统的特点,通过对全省台站监测设备信息收集和整理,运用SQL、PHP、Web、My SQL数据库等计算机程序开发出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设备信息运维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省地震监测设备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用性良好。介绍了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总体架构设计、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前台网站功能模块设计和后台网站功能模块设计,以及部分设计实现代码。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纪念黑龙江省地震局成立35周年座谈会暨地震监测预报学术交流会 掠影@张成就$黑龙江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雪英  张新东  胡斌 《山西地震》2005,(2):22-24,43
叙述了自编的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软件的技术思路、实现方法;以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产出的107个台站的实测波形数据为基础,运用此软件计算出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目前的监测能力,绘制了图件;利用“十五”项目将新建和改建的20个台的勘选波形数据,得出了“十五”项目完成后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并绘制了图件。对河北省地震台网布局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区域地震监测设备运维中心对辖区地震台站地震监测设备信息、维修维护及无人职守台站巡检无法统一管理的难题,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设计黑龙江省地震监测设备信息运维管理系统,用户可通过浏览器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可根据需要查询相应数据,实现地震台站设备信息智能管理。试运行发现,该系统运行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吉林省地震局建成了由1个区域台网中心,3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组成的测震观测台网和火山观测台网。应用SDH光纤实现数据实时传输,有效提高了吉林省区域地震监测、应急速报能力,填补了吉林省数字化测震台网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对"十五"期间江西省数字强震动台网的建设内容、技术系统的组成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论述,该台网的建成结束了江西省无强震动观测的历史,将为当地的工程抗震设防、震害预测、区域地震动衰减规律研究及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区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地震局GPS观测技术应用于1992年开始,起步早,发展快。本文阐述了福建省地震局在“九五”、“十五”期间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的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历程,重点对“十一五”期间正在进行的“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项目进行了介绍。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福建GPS观测在地震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福建GPS观测在地震应用中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述,并利用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对福建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十一五”结束后,福建GNSS连续观测站达到41个,将成为我国大陆GNSS连续观测站最多、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这将有力地推动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攻关。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到2007年期间,根据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部署,辽宁省地震局建设了辽宁省数字强震动台网,共建设了37个固定台站。从而结束了辽宁省内无数字化强震台观测的历史。2个台已获取了2008年11月14日辽宁海城M4.3级。数字强震台网是我省震灾预防工作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一五"监测台网建设是"十一五"监测类项目,包含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扩建、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建设、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完善。该项目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各市、县政府共同投资,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投入。与"十五"期间的监测系统相比,建成后的监测台网提高了观测动态范围,扩大了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信息量。台站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使台网监测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动中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粗定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速报责任区的范围,并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依据数字化台网的两期改造方案,估算了其监控能力,结果表明,目前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部和南部的台站密度明显不够,北部监控能力为1.8级,中部监控能力为2.3级,南部监控能力为2.5级,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对网中大震参数的测定能力为6.6级。  相似文献   

17.
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在汶川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及运行情况,总结分析该台网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速报、震型判定、余震预测和地震烈度划分、抗震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防震减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结合福建省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管理的实际情况,研发一套福建省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监控日报自动编辑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的设计模式,可将前兆观测台网每日收集的观测日志进行自动编辑,形成符合规范的监控日报,实现人机交互的有效操作。  相似文献   

19.
介绍安徽省地震台网速报工作的基本流程,并对影响地震速报工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为排除这些影响因素,开发了安徽省地震速报平台.文中对软件功能及操作方法进行阐述,并对搭建该平台的意义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后,根据现行测震台网运行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本文就震后流动观测台网的组建,大震限幅及测震台网中心备份3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以保证云南省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在大地震来临时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