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敷是沉没在l500m左右的平项山.“πЖOЙπ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9月21日,日本大洋钻探船“地球”号载着科学家离开Shingu港,执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第314航次———南海地震区域实验项目(图1)正式开始科学钻探。图1 IODP第134航次钻探位置日本是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震源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俯冲带。要理解地震如何发生、对地震作预报,必须研究引发地震的源头,监测太平洋板块在海底向下俯冲的运动。位于日本西南海岸的南海海槽,几百万年以来已经引起了多次大规模的地震和海啸,包括1944年和1946年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两次地震按里克特震级算分别达到了8·1级和8·级。科学家将从这一俯冲区采集地…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8,(9):5-5
8月27日,从远在东太平洋上执行第20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传来好消息,科考船于8月23日、24日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两处海底热液活动区,这是我国继2007年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之后,第二次自主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4.
ODP-147航次首次在赤道太平洋赫斯海渊取到太平洋洋壳层3和最上部地幔岩心.该航次是一项长期钻探计划的第一个航次,这一钻探计划旨在揭示形成于快速扩张的下部洋壳和上部地幔的火成.变质、构造作用和物理特征.赫斯海渊是一个向西伸延的裂谷的最深部,  相似文献   

5.
“乔迪斯·决心者”号钻探船于2 0 0 1年3—5月在太平洋西部进行了第1 95航次的调查,是由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的MSalisbury、日本地震科学研究所的MShinohara和“大洋钻探计划”的代表CRichter负责。在深度为1 2 74m至571 0m处,沿着东起马里亚内海沟西至台湾岛穿过菲律宾海的剖面,选择3个站位,共计打了1 5个钻孔。第1 95航次的主要任务是在这个海区定位能安装长期监控地质现象的钻孔站位。其中的一个是为了研究俯冲区内的地球化学过程,查明气液流体在下沉板块中活动的空间变化和生物在深部岩石中的活动性。这个站位就是1 2 0 0号钻孔,它直接…  相似文献   

6.
国际性“深海钻探计划”是在 1 968— 1 983年利用美国的“格洛玛·挑战者”号完成的 ,共计 96个航次 ,打了 50 0多个钻孔。 1 985年起用了调查船“乔德治·决心者”号 ,并实施“大洋钻探计划”,至今已完成 90多个航次 ,包括“深海钻探计划”前后共打了 1 2 0 0多个钻孔。在 2 0 0 1— 2 0 0 2年计划研究以下内容 :地球气候的变化 ;海平面升降的原因和后果 ;沉积物、气液以及细菌活动的过程 ;地球深处的生物界 ;进入地球深处及来自地球深部的热流和物质流 ;岩石圈中的形变及其与地震的联系。这些考察将在太平洋中部和西部进行。其中第 1 97…  相似文献   

7.
“JOIDE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于1999年2月18日从澳大利亚Fremantle港启航,行程5000多公里至南海钻探。ODP184航次历时两个月,在南海南北6个深水站位钻孔17口,从水深200m到3300m的海底钻入地层,最深1口深入海底以下850m...  相似文献   

8.
利用深海钻探船进行世界大洋海底地质的研究工作已25年了。1984年前这样的船只是“格洛玛·挑战者”号,而在近年内为“乔德治·决心”号。这两艘船中的每一艘船在自己的时代都是最现代化的海上科研大学,世界上没有一个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装备能与之相比拟。在这样的科学海上机构中,在2个月的时间内(钻探船每一航次的一般延续时间),繁忙的工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西南部铁锰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A.H等对克马德克和新赫布里底岛弧-海沟系不同地貌构造采集了海底样品(1990年科学考察船“A.H”院士号第17航次),在一系列测站上采集到不同的铁锰形成物(жMO)。在采自8个测站的38个样品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  相似文献   

10.
C.  HH 赵奎寰 《海岸工程》1997,16(3):75-80
通过对芬兰湾第四纪沉积断面声学探测和地质钻探结果发现与波罗的海盆地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4种结构杂岩体。结构杂岩体的形成受结构和冰川动力作用控制,还受海底地形制约。水动力作用对与海相有关的新杂岩体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些作用增强了海底侵蚀作用,并形成了复杂的堆积一侵蚀组合形态,即现时所称的海底流地质痕迹。本文以科学考察船“瓦维洛夫院士·谢尔盖”号第9航次于芬兰湾东部进行声学探测和地质钻探获得资料为基础(1991年,见图1),声学探测使用的是多道回声探测仪,波段为2.5~5.okHZ。在软底质,探测深度达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家领衔南海首次大洋钻探成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有9位中国学者参加的中国海区第一次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已经顺利完成,揭开了中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全球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大洋钻探船“JOIDES·决心号”经过两个月的南海钻探,于1999年4月12日停泊...  相似文献   

12.
1992年7月23日从日本横滨港开始,9月19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港结束的“决心”号第145航次穿过了太平洋北部。考察的科学领导是D.R.Rea(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俄罗斯还有2位专家参加了本航次。他们是生物地层学家(岩石圈研究所)和(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间歇10年之后.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50航次返回到新泽西近海以评价全球海平面变化对被动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的影响.通过深海钻探计划(DSDP)第93和95航次的初步努力,以及诸多石油公司的研究,为第150航次对新泽西陆缘的重点研究和相关钻探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5月 1 0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从广州黄埔启航 ,赴太平洋进行富钴结壳资源的勘察和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的调查。这一航次是中国大洋勘察开发活动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拓展为面向国际海底多种资源战略调整的重要航次。“海洋四号”船预计行程 1 90天 ,肩负着 3项重要的科学考察任务 :一是在国际海底区域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进行富钴结壳新区和预选区的加密调查 ,为基本圈定满足商业开发规模所需资源量要求的富钴结壳区域打下基础 ;二是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实施示范区的详细调查 ,为结核…  相似文献   

15.
大洋钻探191航次由两部分组成:(1)在西北太平洋深海海底(WP-2站位)钻探并下套管,同时将安装用于长期浅海底钻孔观测的宽频道地震检波器;(2)硬岩石重反装置(HRRS)以及其他设备的工程检验.  相似文献   

16.
正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这是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第360航次,也是名为"Slo Mo"计划的第一个航次。"Slo Mo"是"慢速扩张脊下地壳和莫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地质前沿》1994,(7):F004-F004
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调查船已于5月8日从广州启航再赴东太平洋海域,开始了“八五”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研究开发计划的第三个航次--DY85-3航次的航行。  相似文献   

18.
и.M.Cбopдкob研究了科学考察船。A.и.Aπbmyxam Eπob研究了科学考察船“MCTиCπab”号第16航次在第勒尼安海获得的资辩.该船使用。和平”号深海潜水装置研究了三座巨型海底火山——马尼亚吉,瓦雅洛夫,马尔西里的成份和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1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全面完成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协会“九五”第10航次的大洋考察任务返抵青岛。科考船于今年6月16日从青岛港起航,来自国内外十多个单位的101名调查队队员及船员,辗转太平洋,历时119天,航程20143km,圆满完成富钻壳预选区、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环境基线调查任务,取得海底结核样品、岩石样品7000多公斤,海底照相资料17多公里长。“大洋一号”科考船返青  相似文献   

20.
野外研究显示 ,产生甲烷的微生物能够在压力达400atm的特别深处产生出甲烷。尽管水合物分布广泛 ,但在海底钻探中很少采集到 ,以自然状态采入实验室就更难了。按粗略的和保守的估计 ,在世界海洋的水合物中 ,可能含有绝不小于10万亿t的碳 ,超过了地球上所有已知燃料埋藏量的2倍。但是 ,目前开采这种能源难度很大 ,成本太高。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个“未来的燃料”在沉积物中的埋藏很分散 ,例如在“乔德治·决心者”号不久前的164航次中 ,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布莱克—里德日海岭的海底钻探结果证明了这一点。1999年11月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