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沿海及南海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类型和SrNd同位素特征十分相似,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根据南海扩张时代,将新生代的火山岩划分为扩张期前、扩张期和扩张期后3大阶段,并利用原生岩浆推导了软流圈岩石圈的一些深部作用特征。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和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较浅。从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到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变浅,隙间熔浆增加,原生岩浆的演化具有前进式裂谷火山作用的演化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变大。从扩张期到扩张期后(直至第四纪),软流圈顶部埋深逐渐变深,隙间熔浆减少,原生岩浆的演化表现出后退式裂谷火山作用的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逐渐变慢。新生代火山作用显示出的深部作用特征与南海的扩张和闭合一致,这为我们提供了南海形成和演化的深部作用证据。  相似文献   

2.
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PGE黑色岩系可根据黑色岩系中有无火成岩,将其分为:(1)与火山作用或岩浆活动无关的黑色岩系;(2)与火山作用或岩浆活动有关的黑色岩系不同地质背景下,富金属黑色岩系的特征及其PGE的分布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点,反映出两者PGE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有所差别。有关PGE比值不仅可以反映出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亦可区分或指示不同环境下PGE地球化学演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笔者以区域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为主线,从研究区域火山岩岩石学的角度探索北祁连山古板块构造体制与火山岩浆作用的关系,主要强调区域上不同特点火山岩的成因,其形成应直接与构造环境有关。作者的研究查明,从元古代末至泥盆纪,北祁连山经历了一个由大陆裂开→大洋化→洋盆扩张并俯冲消减→沟、弧、盆体系形成和完善→洋盆收缩闭合→碰撞造山的全过程,每一阶段均发育有相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海相火山活动。经确定有如下5种特定的火山岩浆产生环境:(1)元古代末-寒武纪大陆裂谷型火山作用,(2)寒武纪末-早奥陶世洋脊-洋岛型火山作用,(3)奥陶纪岛弧火山作用,(4)中-晚奥陶世弧后盆地火山作用,(5)晚奥陶世-志留纪海盆闭合期火山作用。作者的研究揭示,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拉张环境下火山岩浆的产生密切相关。因为海底循环的热卤水在此类矿床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而这种循环作用受与拉张环境相伴的局部高热流和海底火山活动所驱动。  相似文献   

4.
聚敛型板块边缘火山岩浆流体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渊 《西北地质》1999,32(2):6-11
聚敛型板块边缘,由于俯冲作用产生的部分熔融上升岩浆,含有较多挥发分形式的岩浆流体。当岩浆从海义或火山喷出时,在其喷出过程中或稍后,岩浆流体通过脱气而脱离火山岩浆,与海水汇合,在适宜的部位形成与海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的对流循环热液体系。这种热液体系由于发育部位和岩浆流体所提供成矿金属物质的不同,在火山岩系由浅而深的不同部位,形成与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高硫贵金属矿化物和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贱金属  相似文献   

5.
岩浆侵入体对有机质生烃(成熟)作用的影响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火山作用带来的热源对有机质的成烃进程和成烃量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热效应一方面可以加速烃源岩的成熟和成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破坏先期形成的油藏。目前国内外对火山作用的生烃热效应方面的研究主要在热成熟度参数变化描述及岩浆侵入体引起的围岩热蚀变程度的讨论。火山作用对成烃/成藏的利弊,影响的时/空范围、程度的定量研究尚未报道。本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岩浆侵入体散热的热传导模型,进一步结合EasyRo%模型和前人报道的实测Ro数据进行了模型检验。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和岩浆侵入体厚度、位置及个数等进行了火山作用对有机质成熟作用及生烃影响的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岩浆侵入体的热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但是不同地质情况,影响的范围广度也不相同,对于相同厚度的侵入体,初始温度越高,作用范围越广,但是一般X/D3(X/D代表离接触面的距离与侵入体厚度的比值)。对于不同厚度侵入体而言,在侵入体热作用影响的范围内,侵入体越厚,热作用的范围越广。同时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岩浆侵入体的存在可以改变烃源岩生烃期。  相似文献   

6.
论新疆东准噶尔陆相火山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时期,东准噶尔地区陆相火山作用广为发育。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一时期的陆相火山作用形成了两套重要的成矿岩浆建造,即安山-英安质喷溢、喷发岩建造和中性-中酸性潜火山杂岩建造,它们具有同一的成矿专属性,与金、铜、铁成矿密切相关。前者主要形成特征的浅成低温热液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后者与金、铜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受同-成矿岩浆作用的制约,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多种矿床,分别构成自成体系的金矿床系列和铜矿床系列,充分揭示了东准噶尔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金、铜成矿的广阔前景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菲尔德斯半岛的火山岩系是太平洋板块向南极板块分段俯冲后期的产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组成,并有少量英安山。其同位素年龄为64.6±1—43±2Ma。属古新世到始新世。本区火山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不同阶段形成的火山岩中,主要氧化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主要与该阶段的岩性组合有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原始岩浆是由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在深部经分离结晶作用上升到高位(浅部)岩浆房。岩浆喷发之前,玄武安山质的初始岩浆在高位岩浆房中发生分异,形成了不同成分的派生岩浆分带。在半岛的不同地区,基底导浆断裂于不同的火山作用阶段先后发生周期性拉张,切过各派生岩浆带,致使不同成分的派生岩浆喷出地表,形成了相应成分的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8.
新疆穷布拉克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穷布拉克铜矿床地质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火山热液、次火山热液和沉积-改造作用成矿。认为岩浆和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成矿与火山—次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是同一岩浆源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沉积—改造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爆发性火山作用及其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兆鼐 《地学前缘》1998,5(3):87-94
着重讨论了爆发性火山作用的几个关键性问题:①爆发性火山作用的主要类型,将其划分为岩浆型、蒸气岩浆型和蒸气型的三种爆发性火山作用类型和主要产物。②酸性和碱性岩浆的爆发式喷发,常形成火山喷发柱和火山碎屑流。火山喷发柱可分为干的和湿的,火山碎屑流的冷却单元可以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流动单元组成,火山碎屑流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可以是熔结的或不熔结的。③火山喷发柱自下而上由上冲区、对流区和扩散区3个部分所组成,代表了爆发性火山作用动力学过程的3个阶段,也反映了火山爆发的质量能量流与水圈、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相互作用过程。④爆发性火山作用不仅可以直接引起地质灾害和破坏性的环境效应,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产生有利于生命支持系统的积极影响,可称做火山作用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双重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
碎斑熔岩在黑矿型矿床成矿作用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矿田火山碎屑岩及赋矿岩石的深入研究表明,该地区存在一种长英质侵出相火山岩——碎斑熔岩。其主要特征是:①产于矿田酸性火山岩穹的火山活动中心或古火山喷口位置,代表中酸性火山作用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典型者如折腰山石英角斑质碎斑熔岩体,规模为2×0.5km2,有次火山相石英钠长斑岩和各种火山碎屑岩如晶屑凝灰岩、集块岩及熔岩等分布在其四周;②碎斑熔岩中碎斑为长石和石英,具破而不碎、碎而不离或离而不远的特征,③基质具霏细结构,但多数已发生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④岩石化学上同该地区喷出相石英角斑岩相当,SiO2均大于70ωB%,具有较高的Al2O3含量和Na2O/K2O值,分别为11.16~14.90和1.78~7.43,具I型与S型的混合型特征,⑤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平坦型和富集型两种,分别与白银矿田东西两段酸性火山岩成因类型相对应,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碎斑熔岩与区内石英角斑岩属同源岩浆的衍生物.海相火山岩中碎斑熔岩的确立,不仅增加了海相火山作用形式,即便出作用,而且因其占据火山活动中心或岩浆通道位置,在成岩或火山作用期后便成为海底热液对流循环成矿作用中心即热液喷流口.它既标志着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的相对时期,是在火山作用晚期侵出相碎斑熔  相似文献   

11.
火成岩的10年研究进展和未来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简要列举了近年在火成岩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今后发展方向,主要涉及7个方面内容:①新元古代末期大陆裂谷火山作用与Rodinia超级联合大陆裂解;②中亚石炭纪—早二叠世大规模裂谷火山事件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与古特提斯裂解和晚古生代中亚大规模成矿事件的关系;③中—新生代东亚火山作用与岩石圈巨量减薄;④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的火山作用响应;⑤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⑥花岗岩与地球动力学环境;⑦铁镁—超铁镁岩与蛇绿岩。提出在下一个10年里,需要继续开展岩浆成因和演变、岩浆作用和构造环境的关系,变质岩石的P—T—t轨迹,以及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大地构造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需要研究更深层次的地壳和上地幔,以了解岩浆形成和运移的过程;海洋钻探有可能取得深部地壳或上地幔的样品,大陆钻探将钻到10 km及更深;将使用地震层析来描述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确定俯冲带或地幔柱的位置,以及部分熔融的分布面积,等等。此外,分析和测试等方面的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以及实验岩石学的发展都对岩石学领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岩浆论者将火山作用,地震,造山运动等之主要原因均归于地下岩浆之活动。在我国北部(及东北之南部)于地质时代可分为四次之主要岩浆活动期,各若浆活动期代表主要之造山运动期,造山运动期与造山运动期之间有造陆运动期。各造陆运动期即地向斜形成的时代,有很厚之水成岩层地积,本人以造山运动及造陆运动,火山作用为基础划分我国北部之地质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大冰期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庄 《世界地质》2004,23(3):252-254,294
大冰期的形成不仅需要气温低,而且需要大量海水转移到大陆上形成冰川。元古代晚期全球规模白云岩建造形成之后,火山作用在洋壳和陆壳上的表现大不相同:洋壳型火山作用是岩浆静静涌出,大量蒸发海水;陆壳型火山作用是猛烈爆发,烘烤碳酸盐岩层产生二氧化碳喷发形成“干冰制冷机制”,使大气降温。洋壳型火山与陆壳型火山共同作用形成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后开始了显生宙。大冰期与生物的演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介入。  相似文献   

14.
红、蓝宝石是一种主要与中新生代深大断裂构造、原始岩浆性质、火山作用、热液交替变质作用、地壳风化夷平作用等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矿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经济作用。本文拟据实际资料对红、蓝宝石矿床成因--产太进行分类,并对我省主要红、蓝宝石矿产地进行初步地质评价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丕富  吴锡生 《地质论评》1991,37(5):429-436
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系燕山晚期火山热液作用之产物。随燕山期火山作用的演化,蕴藏在岩浆中的金、银等成矿物质逐渐进入岩浆后期热液中形成含矿热液。含矿热液沿火山塌陷断裂向上运移,由于物理化学障的作用,致使含矿热液大量涌人火山塌陷断裂的次一级张扭裂隙中成矿成晕。  相似文献   

16.
魏博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27-1337
新疆叶城地区处于西昆仑弧盆系和塔里木地台的衔接地带,横跨铁克里克与西昆仑两大成矿带,近年来发现一批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点),显示出较好的成矿前景。在总结已有矿床(点)基本特征和相关岩浆活动的基础上,结合高精度成岩成矿年龄数据,叶城地区岩浆活动可分为古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三期岩浆活动,其中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主要发育于西昆仑地块上,从寒武纪到志留纪,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旋回,与特提斯洋裂解、扩展和消亡的循环密切相关。并将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矿点(床)划分为早古生代与老结晶基底、岩浆作用有关的Pb、Zn-Fe-玉石矿成矿系列,早寒武世与基性火山作用有关的Au-Cu成矿系列,晚泥盆世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Pb、Zn-Cu成矿系列。早古生代(尤其是奥陶纪)是研究区大规模的成矿期,形成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铅锌矿、矽卡岩型铁矿、接触变质型玉石矿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作用时代与构造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K-Ar年龄与岩石化学研究表明,早第三纪(40—55Ma)均为拉斑与钙-碱性岩浆喷发,代表了弧后引张环境。渐新世期间火山作用处于相对平静阶段。中新世以后表现出拉斑与碱性玄武岩的交替喷发,在不同的构造带上表现出19—21Ma、14—15 Ma、5—8Ma与<1Ma期间的强碱性玄武岩喷发,大约7Ma为一周期。这种火山作用的时空与岩性变化特征与全球板块构造环境的重大变迁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8.
活动名称主办单位时间规模(人)地点主要内容首届亚洲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京大学等5月26~28200南京热液系统和成矿过程,以及岩浆过程、变质过程、沉积、成藏过程流体作用;构造运动与流体作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地质流体热力学第六届国际大陆火山作用学术研讨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IAVCEI、广东省科协5月14~18300广州地球内部化学:大陆岩石圈的年龄、成分和演化,地幔柱、板块构造和大火成岩省;大陆火山作用:源区特征,岩浆形成…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常玲 《新疆地质》2011,29(1):26-31
库鲁克塔格赛马山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通过建立岩石序列和构造变形序列,解析变质变形作用,结合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厘定出该套地层在阜平、五台、吕梁、四堡、晋宁5个构造期发生的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活动及产生的构造形迹组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地质事件表.  相似文献   

20.
沽源-红山子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沽源-红山子地段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时间,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构成等特点,笔者将区内火山活动划分为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晚期两个旋回,将火山岩划分为以粗面质岩石为主的碱性系列和以流纹质岩石为主的亚碱性系列。本区中生代岩浆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铀成矿受多岩浆系列共存地段控制;(2)铀成矿受晚期岩浆旋回的超浅成酸性斑岩体控制;(3)与铀成矿密切的斑岩体表现为壳幔作用的成因特点;(4)成矿火山岩表现出高硅和高钾的化学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