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海洋测绘》2006,26(6):79-82
卫星测高技术在监测海啸现象中的研究及应……………………用邢乐林,李建成,禇永海(1—1)重影点定位法在堤坝三维透视图消隐中的应用研…………………………究王子茹,周惠成(1—4)海洋磁力梯度测量的误差源分…………………………………析于波,刘雁春,暴景阳,等(1—8)区域电离层延迟的时空变化分……………………………………析何玉晶,杨力,徐周(1—19)GPS网络RTK内插算法分析与比…………………………………较张成军,杨力,常志巧(1—22)影响GPS PPK无验潮水深测量精度的几个因………………………………素吴炳昭,张振艳(1—29)基于单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全方向推进器非定常水动力性能的升力面预报方法,基于势流理论和格林定理建立了全方向推进器非定常水动力性能计算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非定常涡格法对全方向推进器的非定常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预报。本文的计算结果和日本水池模型试验结果、升力线方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软基堤坝稳定性差,容易沉陷滑移,土石方堆不上,工期长,无法快速施工等问题,提出了鲎式轻质堤坝结构和筑堤方法,又称"松垒筑堤法".它减轻了易沉陷部位的质量,均衡堤坝荷重,增强整体稳定性,提高强度,使堤坝与地基溶为一体,消除了堤坝的不均匀沉降;是一种在软弱地基上应用仿生结构的筑堤方法.  相似文献   

4.
沿海滩涂软弱地基上轻质硬壳堤坝的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在各种不同地质的滩涂上快速、经济、高效地建造堤坝,实施水产养殖业,提出了轻质硬壳堤坝在滩涂软弱地基上的应用结构体系,阐述了硬壳轻质堤坝的构造和选材、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法.与软弱地基上传统堤坝相比,轻质硬壳堤坝具有施工快、稳定性好、防冲蚀、防渗性好等特点.以竹胶合板为硬壳材料,以稻草等作轻质垫层,以螺栓等作连接的竹胶合板轻质硬壳堤坝的应用,提高了在软弱地基和砂土地基滩涂上的水产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刘日明  任慧龙  李辉 《海洋工程》2011,29(2):99-104
对基于B样条面元法波浪载荷计算、载荷加载及速度势的二阶偏导数计算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加载时压力点的参数值计算,给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值反算方法;对于二阶偏导数计算,给出一种基于B样条面元法求解速度势二阶导数的隐式方法,并通过对一无限水域中椭球潜体定常速度势二阶导数的计算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此外,对B样条面元法的计算效率进行了讨论,并对对称性在B样条面元法中的应用以及其对计算效率的提高进行了说明.所介绍的方法简单实用,对于发展和推广B样条面元法在波浪载荷计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防潮堤坝对山东昌邑滨海湿地植物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防潮堤坝对滨海湿地植物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在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通过样线法进行野外调查采样,进行防潮堤坝内外土壤、植被以及两者之间联系的分析,研究了堤坝内外植被及土壤性质差异。结果表明:堤坝内外土壤、植被有一定的差异;堤坝外部土壤C、N、P含量小于堤坝内部,堤坝外部土壤盐度大于堤坝内部;堤坝外部是以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獐毛(Aeluropus sinensis)为主滨海湿地景观,堤坝内部则是以柽柳(Tamarix chinensis)为主的灌草丛景观;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度与土壤盐度值呈负相关关系,随着盐度的升高,堤坝外部物种丰富度低于堤坝内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体内TC、TN、TP及C︰N︰P与土壤C、N、P含量及C︰N︰P没有明显相关性,而柽柳体内N含量与土壤P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说明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依赖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供给。  相似文献   

7.
吕忠琨 《海洋测绘》2014,34(6):46-48
由于利用定义法独立求算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对潮位观测资料、计算工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由于潮汐调和常数存在季节变化,导致利用中、短期验潮资料求算的深度基准面稳定性不高。利用邻近验潮站传算验潮站深度基准面在海洋测绘中经常涉及,对各种传算方法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实质均为"潮差比法"传算深度基准面,并对"潮差比法"确定深度基准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海海域污染源合理布局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论述解的存在性,构造了优化计算方法,对实际海域进行数值计算,通过优化前后海域污染程序的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水下拖曳系统运动姿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冯甦  朱克强 《海洋工程》2005,23(4):56-63
采用凝集参数法建立了水下拖曳系统的三维离散模型,该模型由一系列的质量点和不计重量的弹簧组成.采用数学模型编程对NCEL浮球实验和四个典型拖曳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此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沿海软弱淤土地区,对于堤坝地基的稳定性分析、由于宫川法简便易行,因而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本文认为宫川法是不正确的。本文首先讨论了宫川法的不正确之处,然后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沿岸海浪风暴潮耦合作用漫堤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海浪、风暴潮是重要的海洋灾害因子,过去人们主要对这些灾害因子本身进行研究,而对它们作用的承灾体研究甚少。实际上,只有它们作用的承灾体遭到破坏,才产生海洋灾害。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针对海浪风暴潮漫堤灾害,提出漫堤灾害的风险评估标准及风险评估方法和程式,为沿海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黄河三角洲示范区,根据漫堤程度,提出了漫堤灾害风险等级标准,并基于建立的海浪和风暴潮潮汐数值模式及长期预测结果,提出了风险评估方法和程式步骤。对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主要堤段进行了多年一遇和典型台风过程漫堤灾害的风险评估。得到的结果是:该区沿岸海堤在风暴潮水位下一般都不能发生水位漫堤现象,只有加上波浪作用时,才会出现海水漫堤;当发生五十年一遇的风暴潮、浪时,多数的海堤的风暴潮、浪漫堤灾害风险在3—4级,即有效波高的浪已爬上或接近爬到堤顶;9216和9711号台风所产生的风暴潮、浪灾害约为150—200年一遇的情况。从实际情况看,本研究中提出的漫堤风险评估标准、评估方法是可行的,评估结果为有效防减海浪风暴潮漫堤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湛江附近海域建立了三维动边界水动力模型,通过验证,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良好,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计算了湛江东海岛填海大堤现状以及1958年大堤修建之前湛江海域的水动力场,通过两种情况下的流场、潮位、纳潮量以及水交换率的比较,分析了东海岛大堤的存在对湛江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可缩放矢量图形(SVG)中部分海图复杂矢量线、面符号无法绘制的瓶颈问题,在分析电子海图复杂矢量线、面符号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绘制方法,并对具体的处理方法与步骤进行了讨论,设计了关键算法,给予了代码实现,对算法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绘制效率高,弥补了SVG中海图符号表达的短板,为基于SVG的海图符号库建设和后续的网络化电子海图显示与应用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曹兵  马越  王长海 《海洋通报》2011,30(6):615-618
介绍一种绘制海洋沉积物类型分布图的新方法.假定构成海洋沉积物粒度(砂、粉砂和粘土)的比例数值在海床分布呈线性或非线性渐变过程.在绘图海域内,“无缝”加密设置有限个插值点,避开不易操作的类型插值问题.利用已知采样点沉积物中砂、粉砂和粘土比例数值,直接采用数值方法单因子插值,根据每个插值点沉积物中砂、粉砂和粘土比例数值,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影象模拟在海洋学上应用的初步探讨,对移行点源兴波中的Kelvin船波这种较为简单的海洋现象,用影象模拟的方法,即结合数值方法,高度真实感图形绘制、计算机动画仿真等技术,把平面移行点源兴波过程用高度真实感的图形显示在荧屏上,并实现运动过程的显示,其间通过计算原始数据、生成图象、实现动画的步骤,解决了数值计算、Z缓冲区数据显示、光线追踪、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在较低的计算机硬件要求下得到了较好的模  相似文献   

16.
日照帆船港工程泥沙运移物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动床波浪输沙模型试验,研究了日照帆船港3种设计方案的泥沙运移情况.通过分析试验结果,预报了常浪和大浪作用下工程区的冲淤分布.结果表明,日照帆船港工程的建设不会对邻近海岸产生大的影响,航道和港池均不会出现大的淤积.但是,为防止堤脚冲刷,应在挡沙坝堤脚处设置护脚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闽江口内、外拦门沙悬沙动态相关分析的基本结论,提出成套的整治工程建议包括壶江锁坝、五虎-川石锁坝、川石顺坝和梅花顺坝,文中记述各项工程的主要机制和具体的工程效益,供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对具有一层隐含层的BP网络进行改进,并由此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来计算孤立被的爬高。将试验值分别与Synolakis公式以及本文结果进行比较,证实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方法对于计算孤立波的爬高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王培元 《海岸工程》2008,27(3):59-64
在胜利油田孤东海堤堤前滩地的保滩促淤工程中,目前普遍使用的丁坝结构形式,要么容易被破坏,要么造价高昂、施工难度极大,为此,我们引入了新型双排管桩丁坝。双排管桩丁坝是以管桩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丁坝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它的结构,以及在保滩促淤工程中的实施过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它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柯敏  刘杰  杨鲲  王旭杰  杜宁 《海洋测绘》2021,41(3):37-41
在目前海洋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主要采用静态同步观测方式,通过联测不少于2个已知控制点实施.为探究少于3个已知控制点时能否有效开展平面控制测量,结合工程试验,采用RTX后处理(RTX-PP)技术获得控制点ITRF2014框架当前历元坐标,然后根据已知控制点数量情况,分别采用四参数平面坐标转换、坐标平移转换、框架及历元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