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现代免疫学方法,对对虾中的类Ig(immunoglobulin,免疫球蛋白)蛋白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虾血清中有两种分子质量约为70ku和62ku的蛋白可与抗人Ig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同时,虾血细胞——无颗粒细胞的外膜及虾类淋巴器、肝胰脏、心脏、胃和肠等5种组织器官的石蜡切片与抗人Ig反应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其中类淋巴器和肝胰脏显色较深。提示,虾体内确实存在能与抗人Ig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类Ig蛋白,其不仅存在于虾血清中,还存在于无颗粒细胞、类淋巴器和肝胰脏等组织中,为对虾的免疫系统的研究和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硫酸铵盐析法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法从大菱鲆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M。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血清IgM主要有2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78和27kDa,分别为大菱鲆IgM的重链与轻链。以纯化的IgM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将融合后的细胞置于含HAT的培养基中培养。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筛选杂交瘤,并利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杂交瘤进行单克隆,最终共获得3株抗大菱鲆血清IgM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B2、1G4和2A1,抗体分型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属IgG。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单抗1B2和1G4可特异性识别大菱鲆IgM重链蛋白,而单抗2A1则特异性识别轻链蛋白。同时,以制备的腹水单抗1G4结合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单抗1G4可识别大菱鲆外周血、脾及前肾组织中表面IgM阳性(sIgM~+)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大菱鲆外周血、脾和前肾白细胞中sIgM~+细胞比例分别为48.07%,20.05%和18.45%。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抗大菱鲆血清IgM单抗特异性高、反应性强,可为研究大菱鲆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动态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壮药食疗复方红根粳米粥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壮药食疗复方红根粳米粥。观察2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 例。治疗后12个月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4%(37/38),优于对照组的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3、6、12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IgG值,3、6、12个月IgM值,12个月IgA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6、12个月IgG、IgM值,治疗后12个月IgA值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CD4、CD8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服用壮药食疗复方红根粳米粥可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捏脊、拔罐背俞功能带法治疗。2组均治疗15次后比较其临床疗效、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27/29),对照组为92.86%(2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的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治疗CFS疗效颇佳,能明显改善患者疲劳状态,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槐杞黄颗粒(HQH)辅助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做出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收集有关槐杞黄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小儿PNS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为感染、复发及不良反应,次要结果包括T淋巴细胞亚型(CD3+、CD4+、CD8+、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蛋白转阴时间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Cochrane ROB2.0对文献的发表偏倚风险进行评估,利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163 例PNS患儿。结果显示,槐杞黄颗粒治疗降低了感染及复发概率,有4篇文章描述了应用槐杞黄颗粒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较小(4%)。血清IgA、IgG,CD3+、CD4+细胞以及IL-10的水平有所提高,但降低了CD8+细胞及IL-18的水平,尿蛋白转阴时间明显缩短且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在IgM、TNF-α中未发现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漏斗图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能够降低PNS患儿的感染率及复发率,提升患儿自身免疫功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RCT研究给予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中风后遗症神经功能、生活质量、IgA和IgG的影响。方法:将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以及IgA、IgG水平。结果:2组NHISS、GQOLI-74评分及IgA、IgG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提高生活质量,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胰方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 例HL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胰方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身热、大便不通、舌红、脉滑数)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指标[三酰甘油(TG)、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 (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TG、WBC、CRP、IgG、IgM、IgA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方可以有效改善HLP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启膈化瘀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与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6 例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纳入本研究,给予启膈化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30%(42/46);主要临床证候(吞咽困难、呕吐痰涎、消瘦乏力、胸背疼痛、声音嘶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膈化瘀汤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醇提后的沉淀是否对免疫功能仍具有影响。方法:利用环磷酰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观察人参水提物、醇提物和沉淀对小鼠免疫器官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及给药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gG、IL-2、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人参水提物组小鼠血清IgG、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给药各组小鼠血清IL-2水平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水提物能提高小鼠血清IgG、IL-2、TNF-α水平,醇提物及沉淀能提高小鼠血清IL-2水平,说明沉淀物对免疫功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平均OD值为0.092),个别鱼体偏高,证明已感染LCDV,处于潜伏期;患淋巴囊肿病且症状显现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平均OD值为0.165),患淋巴囊肿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牙鲆抗体水平最高(平均OD值为0.231);健康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几种优良养殖对虾杂合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黎中宝  吴仲庆 《海洋科学》2002,26(12):45-4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养殖群体杂合体缺乏及过量。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在Est-2(F=0.705),Aat-2(F=1.000),两个位点上存在杂合子缺乏,在Adh-3(F=-1.000),Sdh-2(F=-1.000),Mdh-4(F=-1.000)三个位点上存在杂合子过量;日本对虾在Est-1(F=0.258),Sod-1(F=0.467)两个位点上存在杂合子缺乏;斑节对虾在Est-1(F=0.254),Sdh-3(F=1.000)两个位点上存在杂合子缺乏;新对虾在Aat-1(F=1.000)位点上存在杂合子缺乏,在Est-1(F=-0.158),Sod-1(F=-1.000),Me-4(-F=1.000)三个位点上存在杂合子过量。导致杂合子缺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自然选择,近交,Wahland效应等。杂合子缺乏会导致某些基因从基因库中消失,造成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从而降低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992年至1994年在大亚湾开展了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的放流增殖研究,以探讨恢复业已衰退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体长53—109mm的日本对虾11188尾,生产性放流体长20—41mm的日本对虾苗640万尾。放流增殖效果明显,标志放流的回捕率为2.91%,生产性放流的回捕率为9.3%。大亚湾内放流的日本对虾,不作季节性远距离洄游,只作季节性短距离的浅水-深水区移动。  相似文献   

13.
刘波  俞志明 《海洋科学》2003,27(8):72-76
在27℃,pH8.0,盐度33条件下,用套式PCR方法和王证点杂交方法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体内潜伏性感染WSSV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健康日本对虾注射不同稀释倍数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粗提液,死亡率统计显示注射10^4,10^6倍稀释液组的日本对虾死亡率明显低于10,10^2,10^3倍组,结合套式PCR方法和斑点杂交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仅10,10^2倍稀释液组斑点杂交和一步PCR结果呈阳性;10^3,10^4,10^6倍稀释液组经二步PCR检测为阳性、斑点杂交呈阴性,该结果为建立或界定WSSV在日本对虾体内的潜伏性感染提供了方法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是利用海捕日本对虾,根据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在室内水泥池内采用模仿自然条件,在不损害其生理机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其性腺成熟所需要的生理生态条件的方法,即在自然水温下,采用弱光(在501X以内),雌雄比1:1,池底铺砂(铺砂面积占全面积的1/2,厚度为10~20cm)以及投喂新鲜牡蛎等进行人工越冬促熟。本试验,越冬的水温最低为14.2℃;比重为1.0215~1.0240;pH为8.0~8.5;亲虾越冬池为15m×2m×1m。其结果:越冬亲虾的存活率为85%;成熟率为74%;亲虾的产卵量为15×144~30×104粒;受精率为95%以上;孵化率为90%~95%。试验表明,不采用切除眼柄的方法,同样可达到日本对虾性腺成熟的目的;个体较大(20cm以上),其成熟率和存活率都较高,产卵量亦较多,因此应选用个体大的对虾进行越冬促熟,效果较好。本试验进行了日本对虾生产性育苗,其育苗工艺与其它虾种大同小异。育苗时,幼体的饵料应多样化;当变态进入Z2时,就兼投少量的刚孵出的卤虫幼体,能提高幼体的存活率。采用本方法进行越冬促熟,操作和管理方便,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杏林虾池日本对虾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11月17日至12月2日对杏林虾池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11月17日开始发生的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死亡的原因是虾池水体中NH4^ -N含量过高,致使日本对虾生活环境突然发生变化,虾体内部代谢紊乱,导致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6.
福建漳浦前亭综合养殖系统1^#池的主养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池蚶(Tegillarca granosa),搭养种为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2^#池的主养种为菲律宾蛤仔,搭养种为日本对虾。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的周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这两口综合养殖池9个水质理化因子(水温、透明度、盐度、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氨、活性磷酸盐、pH值、化学需氧量)和2个沉积物指标(有机质、硫化物)的测值大多数符合养殖标准。1^#池COD、有机质和硫化场的测值大多数比2^#池的低得多,这表明不同综合养殖系统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养殖效益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对日本对虾仔虾存活及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测定了铜、锌、镉对不同盐度下日本对虾仔虾的24hLC50、48hLC50、96hLC50,三种金属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对次致死浓度下仔虾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重金属对AKP、GPT、GO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激活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Twelve species of crustacean from Fujian coast were examined for lectins with different animal erythrocytes. Serum extracts fromall of 12 species showed agglutinating activity against at least two types of the erythrocytes used, which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lectins in these species. There were five species ( Penaeus japonicus, Lophosquilla costata, Charybdis feriatus, Portunus pelagicus, Scylla serrata ) whose serums could agglutinate all the erythrocytes tested. The lowest serum protein concentration required to produce erythrocytes agglutination varied remarkably, ranging from 0.7 μg/mL to 8 080 μg/mL. The strongest activity was shown in the agglutination of rabbit erythrocyte by serum of Penaeus vanaminas. Inhibition assays performed with seven mono- and bisaccharides showed that agglutination of quail erythrocytes by serums of three species (Portunus pelagicus, Scylla serrata and Sesarma sp. ) were not inhibited by any sugars, while others were inhibited by at least three types of sugars. The assay of temperature influence on agglutinating activity showed that only Penaeusjaponicus retained activity when the serum was heated to 90℃, and other serums lost their activity at 40 ℃, 50 ℃, 60 ℃, 70 ℃, 80 ℃ for 10 minut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以海捕日本对虾进行人工越冬,然后切除雌虾单侧眼柄,投喂优质饵料,控制适当的生态条件,通过精心的管理,促进日本对虾性腺成熟并培育出虾苗的试验过程。日本对虾越冬成活率为93.3%,性腺促熟率为86.6%,交配率为75.9%。眼柄切除后12天即进入产卵高峰,出苗量为9.6万尾/m~3,无节幼体到仔虾成活率为69.0%,育出日本对虾苗量145.5万尾。  相似文献   

20.
不同虾种间肌肉组织蛋白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玉德  孙晟  朱云 《台湾海峡》2001,20(2):177-181
采用薄层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绿须虾(Aristeus viril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日本对(P.japonicus)、斑节对虾(P.monodon)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的肌肉组织蛋白质进行分离,检测各蛋白质组份及其等电点。根据蛋白质区带的共享度计算共相互间的遗传距离指数,然后用聚类方法处理数据,构建系统树,分析其间的差异程度,最后确定6种虾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每种虾可获得6-11条 蛋白质区带,等电点范围在4-6.95之间。虾类肌肉组织蛋白质组份及其电泳行为,可为虾类在分类学上的定位提供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