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覆盖区域(110m×90m)浅层剖面(0~40cm)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高寒草甸覆盖区0~3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分均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其中87.3%~74.9%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主要体现在201m以下尺度,10m以下随机因素对空间异质性作用较小;30~40cm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由10m以下尺度随机因素导致的占42.3%,而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57.7%)体现在10~87.2m尺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维数D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随深度增加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自相关空间异质性程度在降低,而随机因素导致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在增加。从4层的C0/(C+C0)值来看,10~20cm这一层的值最小,表明在这一层的系统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程度最高。说明高寒草甸区0~3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受降水、植被发育、根系分布、土壤特性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自相关因素控制,而30cm以下的土壤水分受自相关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与土壤特性调查,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 研究了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空间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 研究区植被盖度、高度和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6.14%、80.42 cm和0.66株·m2, 变异系数依次为117.52%、124.63%和36.50%, 植被盖度和高度均为高度变异, 植被多度为中等变异; 0~200 cm土层各层土壤湿度平均值为14.873%, 介于6.681%~ 23.004%, 变异系数介于39.28%~88.65%. 200 cm土层水分贮量平均值为163.598 mm, 变异系数为36.51%, 0~200 cm土层各层土壤湿度和2 m土层水分贮量均为中等变异. 植被特征与土壤特性各要素的基台值(C0+C)介于0.112~0.549, 结构比介于76.6%~97.6%, 各变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 研究区植被型组由盐池湾向南呈沼泽→盐沼→草甸→阔叶林→荒漠演变过程, 植被特征与土壤特性在样带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且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格局.  相似文献   

3.
黏土附加导电性使得岩石导电机理复杂化,影响了测井解释中饱和度计算的准确性。随着石油勘探的发展,测井解释研究者针对特定地区和储层条件的饱和度求解提出了多种导电模型。本文基于贝雷砂岩的数字岩心,构建多种含黏土的砂岩数字岩心,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岩心饱和水时的电导率C0,并将数值模拟C0与5种模型计算C0对比,分析各种导电模型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黏土体积分数越小,黏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越小,岩石孔隙度越大,公式计算C0越接近数值模拟C0。Doll公式和Indonesia公式计算C0与数值模拟C0接近,基本适用于不同孔隙度、黏土体积分数和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更加有效获取黄土高原沟道地形根区土壤水分信息,基于表层(0~20cm)土壤水分观测值,采用指数滤波法在样带和沟道尺度对根区(20~80cm)土壤水分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指数滤波法能够较准确估算沟道根区土壤水分,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估算误差逐渐增大。当有根区土壤水分初始值时,估算精度明显提高,但主要集中在时间序列前期。指数滤波法关键参数特征时长T的最优值(Topt)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呈现每增加20cm,Topt值较20~40cm增加1倍的变化规律。对于根区某一土层,不同空间位置(样带)和尺度Topt交换使用没有明显降低土壤水分估算精度,表明指数滤波法对Topt的空间敏感性较弱。需注意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性质具有极强空间异质性,指数滤波法在更大尺度上对Topt的敏感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天然Ⅱ型CaCO3 矿物。该矿物发现于海洋表层沉积物,成分与方解石、文石及六方球方解石相同,但结构完全不同,它们共同组成了天然CaCO3 的同质多象变体。天然Ⅱ型CaCO3 矿物的空间群为P21/c,单位轴长为a0= 0.6290±0.0002 nm,b0= 0.4934±0.0002 nm,c0= 0.7979±0.0003nm,β= 107.571°±0.002°,Z= 4,单胞体积为0.23605±0.1749nm3;理论密度为2.82 g/cm3,实测值为2.76 g/cm3;实测硬度H= 4.天然Ⅱ型CaCO3 矿物是在深水环境中较高静水压力下形成的珊瑚体生物矿物。  相似文献   

6.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典型样带植被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何志斌  赵文智 《冰川冻土》2003,25(5):591-596
应用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下游荒漠河岸林主要种群,即老林胡杨(Popu luseuphratica)、幼林胡杨、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异质性组成及尺度依赖问题.结果表明: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种群斑块格局明显,斑块内部异质性较小,斑块之间异质性增强,出现空间异质性变化较大的尺度为430m.而斑块内部因不同种群而变化,苦豆子和柽柳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43m和55m.老林和幼林胡杨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尺度(8m和13m)较小,但异质性存在多尺度变化.采用30m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能够较好地分析种群斑块格局,但是对种群内的空间异质性分析需要更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碳储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单元,明确土壤有机碳储库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土壤碳封存作用的前提。本研究以东北地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梯度带22个全新世实测土壤剖面为对象,在AMS14C、 OSL年代约束下,以千年窗口碳密度为框架建立区域全新世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时空分布模式,从剖面序列和区域尺度分析全新世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自全新世以来明显增加,12~9 ka、 9~6 ka、 6~3 ka和3~0 ka时段累积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21 kg/m2、 4.28 kg/m2、 6.92 kg/m2和9.83 kg/m2;在空间上,全新世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上自西南向东北呈增加趋势,东北部高值区为35~50 kg/m2,西部低值区为4~9 kg/m2。无论在空间分布还是时间分布上,东北地区全新世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受气候要素(尤其湿度)控制。这表明,全新世生物生产力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多年冻土区典型坡面上,将坡面划分为坡下(L)、坡中(M)和坡顶(H)三个坡位,每个坡位上各选取92%、60%和30%植被盖度为研究对象,用双环入渗仪测定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对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土壤物理特性及土壤水分的测定进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在活动层冻融过程中差异明显,初始含水量和初始入渗率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稳定入渗率大小为:活动层融化期,92%(0.61 mm·min-1) > 60%(0.50 mm·min-1) > 30%(0.29 mm·min-1);活动层开始冻结期,60%(0.56 mm·min-1) > 30%(0.39 mm·min-1) > 92%(0.26 mm·min-1)。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具有显著的坡位差异并与冻土的冻融循环过程关系紧密。主要表现为,稳定入渗速率随坡位高度的降低依次递减;同一坡位下,开始冻结期入渗速率小于融化期。在整个入渗阶段,坡顶的累积入渗量是最大的,体现了较好的入渗性能。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容重,有机质含量及粒径<0.1 mm微粒。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在长江源地区,活动层融化期通用经验模型ft)=a+bt-n更适用于该研究区域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研究,而在开始冻结期Horton模型ft)=ic+(i0-ice-kt则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冬季大气PM2.5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1月同时采集了北京市市区/交通干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门及测试楼顶)、工业区(首钢集团焦化厂、高井热电厂)和背景点(十三陵)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依据US EPA 1668A 方法,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HRGC/MS)联用技术,对比分析了PM2.5中19种多氯联苯(PCBs)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 5个采样点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1.85~145.57 μg/m3,日均值为119 μg/m3,比美国1997年制定的日均标准(65 μg/m3 )高83%,属严重污染。 PM2.5中∑PCBs的质量浓度和毒性当量(TEQ)分别为7.2~16.2 pg/m3 (平均值10.9 pg/m3)、8.29~17.81 fgWHO-TEQ/m3 (平均值13.58 fgWHO-TEQ/m3),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北京市大气PCBs的污染处于较低水平。PCBs最高浓度出现在工业区,其次是市区,背景点最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是北京市PCBs的主要来源。研究成果将为北京市大气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煤层气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开展重点矿区煤层气富集和高产等主控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对于推动甘肃煤层气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以民和盆地海石湾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矿井地质、煤层气参数井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地质类比、测试化验等方法,分析了海石湾矿区的煤层气地质赋存特征、资源条件及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五层煤层(煤三、煤二、煤B3、煤B2、煤B1)和一层油页岩(油A层),其中煤二层全区发育,分布稳定且厚度大,为0~59.28m,平均19.61m;埋藏深度适中,为506.72~1 013.14m,平均685m;含气性条件好,含气量较高,平均7.89m3/t,甲烷平均占比达到37.29%;资源量大,资源丰度高,达到2.24×108m3/km2;顶底板均为低透气性泥岩或细粒砂岩,封闭性好,且区内断层不发育(7.59条/km2),规模较小(落差一般小于5m,不切穿煤层和顶底板),而由于井田东部边界靠近F19断裂,促进了CO2向煤...  相似文献   

11.
模拟人工冻结凿井状态下冻土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模拟人工冻结凿井中冻土冻结、受力的实际过程,对已冻结试样进行不同温度、不同初始围压状态下的减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层深度是影响深部冻土破坏强度和破坏应变的主要因素,当温度不变时,破坏强度和破坏应变随初始围压呈线性关系变化.破坏强度受温度的影响取决于初始围压,在低初始围压状态下,冻土的破坏强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初始围压增大即土层深度加深,破坏强度受温度的影响也逐渐明显.破坏应变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且呈双曲线形变化,但当温度低于 - 7℃时,在不同初始围压下其破坏应变基本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网格(5 m×5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典型植被类型表层土壤(0~10 cm)水分的空间异质特征,探讨了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扰强度的降低,植被产生了由农作物(Ⅰ)?人工林(Ⅱ)?次生林(Ⅲ)?原生林(Ⅳ)的变化,土壤水分显著提高,空间变异特征明显不同,Ⅰ、Ⅱ、Ⅲ和Ⅳ分别符合指数模型、高斯模型、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0+C))在0.269~0.500之间,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Ⅰ和Ⅳ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相似,(C0/(C0+C))值较大,随机因素和自相关异质性各占50%,分维数D值较大,空间依赖性较小,Ⅱ和Ⅳ相反;农业耕作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延续范围较大,变程达252.9 m,其他3个植被类型的变程均较小(141.2~163.2 m);Kriging等值线图从不同位置和方向上清楚地表明Ⅰ和Ⅳ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均呈凸型分布,Ⅱ呈单峰分布,Ⅲ呈凹型分布;影响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因子很多,其中干扰通过对植被的调控发挥了关键作用,降低干扰是喀斯特峰丛洼地脆弱生态系统水资源改善、合理利用及生态恢复重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南极乔治王岛冰帽大冰穹顶部降水和成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冰芯上部层物理特征参数确定的5个年层及其附近气象站相应的降水记录,结合多年降水资料将大冰穹45m冰芯划分为15个年层.应用此年层剖面,证实了微粒含量的两个异常峰值分别对应于1987年Deception岛和1980年的SealNunataks两次火山喷发.乔治王岛冰帽属于温性冰帽,大、小冰穹冰芯阴阳离子受沉积后融水渗浸淋溶作用的影响.对冰芯阴阳离子的淋溶次序分析显示,大冰穹为SO42->Mg2+>Ca2+>K+>Cl->Na+>NO3->Br-,而小冰穹为Mg2+>Ca2+>SO42->K+>Cl->Br->Na+.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祁连山地区受到过度放牧影响而退化为以狼毒为优势种的高寒草甸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水平空间异质性以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速度随深度的增加也趋于减少;土壤水分分布的变异系数在浅层和深层土壤较大,在中层土壤较小. 在水平方向上,0~40 cm土壤水分具有中等空间变异性,其中10~20 cm土壤水分变异性主要受根系的影响,随机部分引起的变异性最大;而在其他土壤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由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减弱,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异质性程度增强. 整体上,土壤水分含量与微地形关系密切,与距离溪流的远近程度正相关,与高程分布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Strontium chemical diffusion has been measured in albite and sanidine under dry, 1 atm, and QFM buffered conditions. Strontium oxide-aluminosilicate powdered sources were used to introduce the diffusant and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scopy (RBS) used to measure diffusion profiles. For the 1 atm experiments, the following Arrhenius relations were obtained:
Sanidine (Or61), temperature range 725–1075°C, diffusion normal to (001): D=8.4 exp(−450±13 kJ mol−1/RT) m2s−1. Albite (Or1), temperature range 675–1025°C, diffusion normal to (001): D=2.9 × exp(−224±11 kJ mol−1/RT) m2s−1.
The alkali feldspars in this and earlier work display a broad range of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Sr diffusion, which may be a consequence of the thermodynamic non-ideality of the alkali feldspar system and/or the mixed alkali effect.  相似文献   

16.
认识沙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是揭示沙漠生态系统生态-水文格局的基础。利用中子土壤水分仪的实测数据,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树枝状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 沙丘不同部位土壤水分随时间具有一致性变化规律,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0~1 m土层坡顶>坡中>坡脚,1~2 m土层坡脚>坡中>坡顶。② 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分层变化特征。春季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水分最丰富、变化最迅速的时期;0~40 cm、40~140 cm、14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分别为13.56%、5.35%和0.80%,与不同土层水分来源和消耗以及植物根系分布相对应;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异强度要大于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变异强度。③ 植被和地形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作用明显,沙丘坡脚处以及荒漠灌木梭梭根区始终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Angstrom公式参数对ET0的影响及FAO建议值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计算太阳总辐射(Rs)的主要公式,Angstrom公式参数(a、b)的合理取值是计算参照腾发量(ET0)的重要前提。针对FAO所提出的a、b建议值(a=0.25、b=0.5)在中国无辐射观测资料地区被大量使用,而其合理性尚未得到系统评价的情况,基于中国104个地面站的观测数据,在逐月时间尺度上,讨论了a、b变化对ET0的影响,分析了a、b的地区分布规律,评价了FAO建议值所导致的ET0计算误差,进而阐明了该建议值在中国7个区域的适用性。提出了无辐射资料情况下a、b的地区综合取值方法。主要研究结论是:①参数a、b偏差对ET0的计算有重要影响,在中国无资料地区采用FAO建议值将导致较大的太阳总辐射(Rs)和ET0计算误差。②大多数站点,a的率定值较FAO建议值明显偏小,而b的率定值明显偏大。新疆地区和华南地区a、b率定值分布比较集中,而在其它区域比较分散。③FAO建议参数值在东北、西北和新疆3个区域计算ET0的适用性较好,而在西南和华南两个区域的适用性很差,计算的ET0偏高较大。④提出的地区综合取值方法,能使Rs和ET0的计算精度较FAO建议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