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凹陷盆地南缘,煤田中东部地区北东-东西向褶皱发育,西部地区北西向断裂发育。受三叠系古地形影响,富县组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煤田内发育的褶皱不同程度控制了成煤期延安组的沉积和赋存状况,背斜古隆起处延安组沉积薄,含煤性差,向斜古洼地处延安组沉积厚,含煤性好;成煤后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盆地一度抬升,煤田东、南部含煤地层遭受剥蚀,西部发育的后期断裂构造破坏了煤层连续性。综合分析认为,煤田主要受成煤期同沉积构造控制,依据煤层赋存规律与控煤构造的关系,预测在永陇矿区陇县东部-千阳北部、陇县南-千阳一带为找煤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依据钻探资料对永陇矿区天堂勘查区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分布与厚度变化进行分析,认为天堂勘查区含煤地层的赋存主要受三叠系基底形态的控制,基底的隆起与凹陷控制了含煤地层的厚度及分布范围,在凹陷区延安组沉积厚度大,煤层较厚,隆起区延安组沉积厚度小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沥鼻峡背斜盐井矿区龙潭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沥鼻峡背斜盐计矿区含煤地层研究,探讨了矿区龙潭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得出矿区龙潭组为泻湖-海湾-潮坪沉积体系,成煤时期的不同沉积环境,聚煤沉降幅度小,沉积速度和物质补偿均衡,有利于泥炭堆积,因此矿区含煤层数、煤层厚度较稳定,该区处于华蓥山潮坪地带,是龙潭期聚煤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江西萍乡矿区控煤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西德  杨荣丰等 《湖南地质》2001,20(3):168-170,184
萍乡矿区位于萍乐坳陷带的西端,上三叠统安源组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成煤前的构造决定了沉积盆地的范围;可采煤层的赋存与同沉积构造密切相关,主要赋存于沉降幅度较大的同沉积向斜中及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沉积后构造对煤层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推覆构造对煤层的破坏和保存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滇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以研究区及邻区以往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等资料,从含煤地层岩性、聚煤带分布、成煤环境以及煤质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区火山活动对晚二叠世聚煤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活动贯穿了整个晚二叠世成煤期,早期发生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规模大,提供了煤系沉积的基底,在成煤古地理条件上控制了赋煤中心的分布,并且为含煤地层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后续发生的一系列火山活动影响了成煤环境的稳定性,同时过度的火山活动阻碍了成煤植物的生长,并对煤层的灰分、硫分、微量元素及变质程度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宁中矿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缘,延安组1期为主要成煤期。运用典型钻孔剖面的测井曲线、岩性组合形态及大量钻孔含砂率等值线分析,研究了主要成煤期岩相古地理与聚煤特征。认为延安组I期沉积期矿区东部为湖泊、中西部为冲积成因洪泛平原沼泽的古地理面貌;主要可采煤层煤8层形成于曲流河侧向迁移和河道废弃后洪泛平原之上的沼泽环境,煤层西部厚度大,往东变薄直至尖灭,煤层硫分、灰分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羊头崖详查区位于华北聚煤盆地中北部,含优质的石炭二叠纪煤层。该区含煤层数多,上部煤层变化较大。从煤层宏观组合结构入手,到煤组、层组、煤层,利用标志层、间距、煤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对比。各种方法相互配合、交叉使用、互有验证,达到了最佳的对比效果。通过煤层厚度、煤中灰分硫分以及煤层顶底板沉积特征分析了聚煤环境及煤层、煤质变化的影响因素。可采煤层是在废弃碎屑环境之上的动态泥炭沼泽发育而成的。动态泥炭沼泽限制了基底和同生的碎屑环境,长期稳定发育形成可采煤层-动态聚煤模式。同生碎屑沉积导致煤层分叉变薄、煤中灰分、硫分增高;成煤期后,局部河流下切冲刷对泥炭层的破坏显著;海水过早淹没泥炭沼泽会导致煤层变薄,及附近灰分硫分增高,成煤期后海侵下渗导致煤中硫分增高。  相似文献   

9.
11号煤层直接沉积在潮坪和潮坪砂坝的隆起基底上,9号煤层亦发育在三角洲前缘的隆起区,成煤时间长,煤层厚度大,井田东部煤层最厚,薄煤带位于研究区南东角。8号和10号煤层为9号煤层在沉积过程中的局部分叉,而且分叉指向砂体和海,故9号煤层为岛状成煤条件。4~(-1)号煤层沉积在冲积平原的陆相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大量勘探钻孔资料为基础,对晋城矿区西区9#煤层赋存规律、成煤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不同的沉积类型对煤层厚度的控制作用.为该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主要煤系地层是下二叠统“梁山煤系”、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香溪煤系”。“粱山煤系”和“龙潭煤系”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地区,“香溪煤系”零星分布在鄂州-赤壁、远安-当阳、巴东-兴山、利川等地。研究认为:二叠纪成煤环境属近海型,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属于内陆型。控制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煤环境为滨岸沼泽相区,沼泽发育之前沉积物若为砂质、粉砂质岩类,则含煤性好,反之若为泥质或粘土质岩类,则含煤性差;(爹煤系沉积的早期沉积基底剥蚀夷平为坳陷地带,到中晚期坳陷逐渐增大,能形成宽阔的聚煤(盆地)带;⑧地壳沉降幅度大,升降速度乎稳,泥炭沼泽发育时间长;④地壳振荡次数频繁,沉积旋回多,煤层厚度较大,含煤性好,反之.沉积旋回少或不完整,煤层少,且薄,含煤性差。通过分析有利的聚煤因素,提出了各煤系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六盘水煤田是贵州的主要产煤区之一,地处黔南坳陷六盘水断坳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含煤层数多、厚度大,含煤性由中部向西北、南东方向逐渐变差。区内含煤地层的发育主要与含煤岩系基底构造和成煤期岩相古地理有关,晚二叠世早期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对含煤岩系基底起到填平补齐作用。盘县—水城古断裂控制着陆相与过渡相的分界,进而控制着两侧含煤地层的含煤性,沉积古地理自西向东由陆相逐渐向海陆交互相过渡,盘县、水城一带聚煤中心为多期次聚煤作用叠加所致。由聚煤中心向西北(陆相)、东南(海相)方向,含煤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含煤地层6个变量的因子分析,说明矿区控制含煤沉积的主要地质因素首先是奥灰表面古地形,其次是聚煤期古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开展"三江源"区域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以Landsat-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以往各类区域地质和煤田地质资料,对青海省乌丽-开心岭地区进行解译,确认该区为挤压性质背景下的北西西或近东西向构造特征的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了区内构造演化和成煤古地理环境,以构造为重点,对基底构造、聚煤期构造以及聚煤期后构造对煤系聚集、赋存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圈定了晚二叠世含煤远景区3处,为下阶段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勒泰地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开发程度较低。以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遥感、物探等资料,通过对重点含煤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侏罗纪煤系均赋存在准噶尔板块内;含煤盆地类型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和小型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且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最终圈定了卡姆斯特、奥塔乌开给什、青格里、哈拉通沟、迪伦山-喀拉玛盖、托斯特-乌伦古6个(预测)含煤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藏近70年煤炭地质工作和成果的总结,梳理了全区主要煤矿点的煤炭地质勘查现状和主要成果,基本摸清了全区主要煤矿点含煤地层的形成时代、分布范围、含煤性及煤岩煤质特征;总结了西藏自治区赋煤构造单元和成煤盆地的划分,初步归纳了主要聚煤期含煤地层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总体认为西藏自治区煤炭地质整体工作程度不高,成煤作用和聚煤规律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指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总结残留煤系与周边地区含煤沉积之间存在的共性及差异,分析主要聚煤期聚煤作用的时空迁移特征和迁移规律;研究特提斯演化和青藏高原隆起对聚煤盆地的控制和改造作用,分析其对煤系多种矿产耦合成矿的影响,为全区煤系多种矿产的综合勘查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朔南勘探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其成煤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朔南勘探区钻孔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进行分析,简述了本区煤系地层主要是在岸线附近的滨海平原及近海内陆环境下沉积的,其中滨海及深湖波浪带最有利于成煤,因受地壳南北向不均衡沉积的控制,区内煤系及煤层变化呈南北向带状分布,该特点为今后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井田大量钻孔地质资料为基础,从岩性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含煤性、煤质等方面对官寨井田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本区沉积环境为过渡相,地势北东低南西高,海水由北东向南西推进,根据海水进退规律可分为三个成煤期:早期为泻湖—潮坪环境,总体处在海平面上升期,属退积型。因海水进退频繁,不利于成煤,形成的煤层多为薄层,煤层局部可采;中期为潮控三角洲环境,是海平面下降期,属进积型,此时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形成了井田中主要可采煤层4号、9号煤,属中厚层,连续性好;晚期为泻湖—潮坪环境,该期总体为海平面上升期,属退积型,海水进退较频繁,在垂向上旋回多而小,完整性差,形成了不可采的1、3号煤层及全区大部分可采的2号煤。在横向上区内北东部较南西部聚煤条件好,从西—东,二叠系沉积厚度增大,煤层含煤系数增大,可采系数变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成煤盆地类型多样、后期改造强烈,绝大多数成煤盆地已遭受破坏解体,煤系现今分布范围与原型盆地相去甚远。针对中国煤田构造的上述特点,以成煤盆地研究为基础,建立了成煤盆地原型综合分类方案,划分了我国主要成煤期的成煤盆地类型。采用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表征现今煤系赋存特点,认为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就是成煤盆地原型经历不同程度改造,形成现今各类赋煤单元的过程。晚古生代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四大构造旋回,多期性质、方向、强度不同的构造运动,使各成煤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成煤盆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原型盆地分解破坏、叠合反转,煤系发生变形、变位、变质作用,形成不同级别和不同构造属性的赋煤构造单元,由此决定了煤炭资源的现今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