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内,碳酸盐岩容矿的热液铅锌矿床多达400个。松梁铅锌矿床地处滇东北与川东南的交接处,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核心部位;铅锌矿体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内,矿体产出明显受断裂控制;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组成。文章重点研究了松梁铅锌矿床硫化物的S、Pb、Zn同位素组成,进而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表明,松梁铅锌矿床的硫化物δ34SCDT值在+4.6‰~+13.7‰之间,平均值为+10.5‰,显示硫来源于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硫酸盐经TSR的产物;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158~18.513、207Pb/204Pb=15.633~15.895、208Pb/204Pb=38.096~38.786,反映成矿物质为壳源铅,源自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与结晶基底的混合;闪锌矿的δ66Zn为-0.126‰~+0.082‰,揭示成矿物质可能源自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和结晶基底的混合。松梁铅锌矿床为后生碳酸盐岩容矿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纳雍枝铅锌矿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东南部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矿体产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矿区主要有2层铅锌矿体,为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类型主要有浸染状铅锌矿石、脉状铅锌矿石、条带状铅锌矿石,属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8.0‰~23.8‰,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SΣS)大于+19.7‰,富34S,具典型壳源特征,与海水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范围接近,可能主要来自容矿地层寒武系及其下伏地层震旦系海相硫酸盐岩的热化学还原;206Pb/204Pb为17.849~17.973,207Pb/204Pb为15.640~15.733,208Pb/204Pb为37.932~38.246,主要分布于上地壳演化线上方,部分位于造山带和上地壳铅演化线范围内,μ值9.61~9.79,Th/U比值3.81~3.89,指示铅来源于上地壳,铅同位素组成与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相近,矿石铅的单阶段模式年龄为591 Ma~636 Ma,与上震旦统灯影组沉积时代一致,推测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矿层下伏地层上震旦统灯影组。  相似文献   

3.
云南卓玛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云南卓玛铅锌矿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矿体产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中,受断裂破碎带控制。通过对非矿斑岩、碎裂斑岩矿石、脉状矿石的稀土元素及矿石方铅矿硫、铅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非矿斑岩与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矿石与斑岩同源。方铅矿的δ34S变化范围为-0.01‰~-2.90‰,为幔源岩浆硫,铅同位素206Pb/204Pb为18.0959~18.1119,207Pb/204Pb为15.6118~15.6191,208Pb/204Pb为38.2515~38.2918,矿石铅主要来自造山环境,源区属于以幔源铅为主的壳幔混合源。矿区铅锌矿化富集与印支晚期卓玛复式斑岩体密切相关,矿床属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闽中丁家山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铅、硫、铷、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对闽中丁家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围岩全岩及矿石内方铅矿的Pb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宽,方铅矿的206Pb/204Pb比值在18.182~18.605之间, 207Pb/204Pb比值在15.010~15.932之间,208Pb/204Pb比值在38.331~39.666之间,具有明显的壳-幔混合来源特征,可能由龙北溪组地层和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共同提供。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的δ34S组成为-1.7‰~5.6‰,平均值为2.7‰,具有向正值偏移的塔式分布特征;系统δ34S初始值为3.97‰,深源硫特征明显,说明硫由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提供。成矿期的石英铷-锶等时线年龄为(146.15±3.95) Ma,成矿时间属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丁家山铅锌矿床为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经区域变质的富钙质沉积岩与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赋存于泥盆系望城坡组白云岩中的乐开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主要发育似层状矿体,具有典型的“逆(逆断裂)导-张(张断裂)运-岩(受断裂影响的碳酸盐岩破碎空间被碳质黏土岩圈闭形成的有利岩性组合)储”构造控矿模式。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发育(网)脉状、角砾状、浸染状等构造与交代、充填、共边等结构,后生成矿特征明显。硫化物δ34S值为11.1‰~18.1‰(均值约14.7‰),明显高于幔源岩浆硫的δ34S值,与泥盆纪同期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相近,显示硫化物中的还原硫可能是赋矿地层中的高溶解度硫酸盐热化学反应(TSR)的产物。硫化物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为18.400‰~18.767‰(均值为18.565‰);207Pb/204Pb值为15.660‰~16.058‰(均值为15.791‰);208Pb/204Pb值为38.580‰~39.432‰(均值为39.059‰),变化范围相对较大。铅同位素的207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与△γ-△β图解显示明显的壳源特征,同时暗示沉积岩石与基底岩石共同提供了成矿物质。综合矿床地质、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特征,笔者认为乐开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为盆地流体循环萃取沉积岩石与基底岩石的金属元素后形成含矿流体,含矿流体被深大断裂导入上覆沉积地层的特殊构造部位(被碳质黏土岩圈闭的碳酸盐岩破碎空间)时,富含的热量导致沉积盖层中硫酸盐发生热化学反应(TSR),生成大量的S2-,与含矿流体中的Pb2+、Zn2+、Fe2+等金属阳离子结合成矿。乐开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MVT型矿床类似,因此,乐开铅锌矿床属于MVT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类型的确定有利于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同类型铅锌矿床的勘查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青海玉树地区莫海拉亨铅锌矿床和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均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2个典型代表。笔者曾通过对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S-Pb-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沉积地层。本文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亦对莫海拉亨铅锌矿床的矿石矿物和重晶石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和区域地层进行了Pb同位素组成分析,对脉石矿物进行了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值为-30.0‰~7.4‰,峰值为-18‰~-2‰,反映了总体富轻硫的特征,而重晶石δ34S值为20.2‰~+24.2‰,来自于第三纪陆相盆地。宽的δ34S变化可以解释为流体在盆地内活动期间与不同地层单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继承了不同物质单元的S同位素特点,还原硫应主要来自于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或者含硫有机质的热还原,反映硫来自沉积盆地。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298~18.694、15.298~15.721、38.169~38.894,而脉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418~18.672、15.418~15.719、38.403~38.845。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Pb同位素组成介于区域上地壳Pb组成范围内,总体类似于MVT矿床,显示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上地壳岩石。脉石矿物的(87Sr/86Sr)iεSr(t)、(143Nd/144Nd)iεNd(t)分别为0.70851~0.70906、57.4~65.2、0.512265~0.512361、-6.5~-4.6。Sr-Nd同位素特征亦显示脉石矿物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壳岩石。总体来说,莫海拉亨铅锌矿床的S-Pb-Sr-Nd同位素特征均与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一样,显示均来自沉积地层。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莫海拉亨铅锌矿床和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7.
滇西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保山地块北部、NS向保山—施甸复背斜与NNW向澜沧江断裂的锐角交汇部位的南部。文章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S-Pb同位素特征,这对分析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探究成矿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样及测试结果显示,该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2.5‰~+11.1‰,平均+5.65‰,说明矿床硫化物硫的来源为深部幔源岩浆硫和混合硫(复杂硫);共生含硫矿物中富集δ34S的均值为:黄铜矿(+5.65‰) > 闪锌矿(+5.38‰) > 方铅矿(+3.45‰),表明矿床硫同位素分馏未达到平衡。207Pb/204Pb—206Pb/204Pb、208Pb/204Pb—206Pb/204Pb铅同位素模式图中样品点分布位置及朱炳泉Δβ—Δγ变化范围图解结果表明,该矿床铅同位素主要来源于上地壳,此外和深部岩浆的侵入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8.
云南保山西邑铅锌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西邑铅锌矿位于保山地块中北部,矿体定位受下石炭统香山组地层和矿区断裂控制,具有层控特征。硫同位素研究表明,西邑铅锌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的区间为-2.4‰~+2.3‰,它们与地层中的重晶石的δ34S的值相差约15‰。分析表明,西邑铅锌矿床的硫化物的硫源主要来自地层中的重晶石,它们通过有机质的热分解反应还原为沉淀硫化物所必需的低价硫。矿石铅的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18.547~19.044,207Pb/204Pb=15.608~15.661,208Pb/204Pb=38.541~38.880,显示铀铅富集、钍铅微弱亏损;矿石铅μ值介于于9.46~9.53之间,ω值的范围为35.48~36.79,显示铅源的物质成熟度高,具有上地壳或沉积物的特点。无论是矿床地质特征、还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夹杂沉积硫酸盐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沉积建造是最为理想的物源,矿床类型为沉积-热液型。  相似文献   

9.
青海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圣钞 《地质与勘探》2012,48(2):321-331
[摘 要] 青海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内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对该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的δ34S 值变化于+0.6‰~+8.3‰,平均+4.4‰,反映成矿流体中的硫为海水硫酸盐的地层硫和深源岩浆硫的混合硫,而不同矿带硫同位素均值的差别,可能与围岩地层硫的差异及参与程度有关。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206Pb/204Pb、207Pb/204Pb 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476~18.688、15.560~15.688 和38.261~38.599),主要分布于造山带和上地壳铅演化线范围内,为岩浆作用导致的上地壳和地幔混合成因。由于赋矿层位及主控矿因素不同,各矿带的矿石铅同位素出现一定的差异。比如滩间山群内6号铜多金属矿点207Pb/204Pb 值和产于岩体与缔敖苏组接触带上的域矿带207Pb/204Pb 值相比,后者的上地壳铅参与程度较高,进一步证明壳幔混合作用对本矿区的影响。该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青海玉树地区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本文对矿石矿物和重晶石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和区域地层进行了Pb同位素组成分析,对脉石矿物进行了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值为-29‰~6‰,峰值为-8‰~-6‰,反映了总体富轻硫的特征,而重晶石δ34S值为18.3‰~+22.8‰,来自于第三纪陆相盆地。宽的δ34S变化可以解释为流体在盆地内活动期间与不同地层单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继承了不同物质单元的S同位素特点,还原硫应主要来自于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或者含硫有机质的热还原,反映硫来自沉积盆地。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387~18.703、15.391~15.768、38.372~38.809,而脉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423~18.612、15.491~15.701、38.497~38.612。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Pb同位素组成介于区域上地壳Pb组成范围内,总体类似于MVT矿床,显示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上地壳岩石。脉石矿物的(87Sr/86Sr)εSr(t)、(143Nd/144Nd)εNd(t)分别为0.70855~0.70928、58.0~68.4、0.512273~0.512353、-6.2~-4.7。Sr-Nd同位素特征亦显示脉石矿物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壳岩石。  相似文献   

11.
那茶淌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东段,为近年发现的具中—大型远景规模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成矿背景还缺乏详细调查,制约了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对矽卡岩型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的S、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并与区域上典型铅锌矿床进行对比,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结果显示,那茶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6‰~4.2‰之间,平均值为1.4‰,其频率直方图呈正太分布形式,具幔源硫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548~18.792,平均值为18.691;207Pb/204Pb值为15.683~15.856,平均值为15.755;208Pb/204Pb值为39.049~39.685,平均值为39.331;铅同位素特征值μ的变化范围为9.61~9.93,平均值为9.74,所有样品μ值均高于9.58,显示铅源具有上地壳源区物质的特征。通过区域成矿作用对比研究,那茶淌矿床S、Pb同位素组成与念青唐古拉带东段典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念青唐古拉群结晶基底物质的重熔。  相似文献   

12.
万龙山矿床是云南都龙锡矿田南段的一个大型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次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同位素方法研究得出:硫化物矿石的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34S值范围-1.1×10-3~5×10-3,峰值集中在0~2×10-3之间,具有明显的塔式效应,与岩浆熔体硫同位素组成范围较为吻合,与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的硫同位素特征有较明显的区别;推测硫源主要为岩浆来源,与老君山期岩浆作用有关,但有明显的幔源硫的参与和一定程度地层硫的混染。铅同位素208Pb/204Pb变化范围为38.472~39.2,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618~15.76,206Pb/204Pb变化范围为18.312~19.156;μ值分布范围为9.51~9.73,平均9.63,介于原地幔(μ=7.80)与地壳(μ=9.81)之间,反映出壳幔混合铅的特征,据此判断矿区岩(矿)石的铅源以上地壳为主要来源,并有部分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的铅。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硫、铅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作用主要与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有关,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锌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3.
石堤铅锌矿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境内,紧邻湖南花垣铅锌矿,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平井组碳酸盐岩中。本文对该矿床矿石进行了系统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石堤铅锌矿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0.8‰~15.6‰,平均13.52‰,主要为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产物,硫酸盐的还原机制为热化学还原作用。矿石铅206Pb/204Pb为18.319~18.422,207Pb/204Pb为15.740~15.784,208Pb/204Pb为38.355~38.511,铅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显示正常铅的组成特征,在Zartman铅同位素图解中,主要位于上地壳演化线之上,在Δβ-Δγ图解中,总体落入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和上地壳铅的过渡范围内,因此认为石堤铅锌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可能是石堤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陕西旬阳盆地南缘是南秦岭中部重要的铅锌成矿带,带内发育一大批赋存在志留系中的铅锌矿床。为了进一步厘清区域内铅锌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文章选取区内典型的关子沟铅锌矿床开展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研究。关子沟铅锌矿体主要以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双河镇组二段和三段千枚岩地层中,根据矿物组构和穿插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阶段)和石英-碳酸盐(Ⅲ阶段)。其中,Ⅱ阶段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5~393℃,盐度w(NaCleq)为2.2‰~10.1‰; 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24~255℃,盐度w(NaCleq)为1.8‰~6.6‰,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的成矿流体特征。石英H-O同位素结果(δ18OH2O值为6‰~10.9‰,δD值为-82.9‰~-73.6‰)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海水和有机水,伴有大气降水的混合。原位S同位素显示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4.63‰~8.73‰,暗示主要硫化物的S源于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志留系黑色岩系中的有机质提供了还原剂。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7.8254~17.9470,207Pb/204Pb为15.6233~15.6396,208Pb/204Pb为38.1706~38.3143,指示Pb主要源于沉积盖层。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认为关子沟矿床为热水沉积成因,志留系裂陷盆地内热水沉积作用控制着铅锌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5.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雄 《地质与勘探》2012,48(1):24-30
[摘 要]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研究,获得含矿岩浆岩的硫同位素δ34S( -0.48‰~12.2‰,平均3.80‰)与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δ34S( -1.5‰~ +4.3‰,平均0.98‰) 组成一致,具有典型的岩浆硫特点(δ34S=0译);含矿岩浆岩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 比值分别变化于38.857~39.857、15.620~15.704、18.684 ~ 18.768 之间,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 比值分别变化于18.752~18.825、15.712 ~ 15.718、39.348~39.463 之间,显示其具有正常铅同位素的特点,可能同源,具有相同的演化历史或起源;特征值及铅同位素图解显示其具有壳幔混合特征,以壳源为主,可能主要来源于参加造山带的上部地壳。  相似文献   

16.
马元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碑坝穹窿构造的南缘,是区域上重要的碳酸岩型铅锌矿,矿体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通过对马元铅锌矿床中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的硫、铅同位素系统研究,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马元铅锌矿床中矿石矿物的δ~(34)S值为15.4‰~19.6‰,平均为17.67‰,重晶石的δ~(34)S值为33.2%~33.5%,平均为33.3%,显示S主要形成于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值、~(207)Pb/~(204)Pb值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7.62%~18.02%、15.49%~15.65%和37.57%~38.35%,组成较为均一,Pb主要来自于壳幔混合的造山带,基底岩系可能是马元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的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热液脉石矿物的δ13CPDB为-4.24‰~0.93‰,δ18OSMOW为15.92‰~23.24‰,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变化于12.94‰~19.4‰之间;硫酸盐矿物的δ34S为32.2‰~33.48‰,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62~18.02、15.49~15.63和37.57~38.35,成矿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震旦系—志留系。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FI为-92‰和-113‰,如果取成矿温度200℃,根据δ18O石英值计算的相应流体包裹体的δ18O水为6.03‰~12.73‰,推测成矿流体可能起源于大气降水为主的盆地卤水,或为其他来源的流体与有机质反应形成。成矿流体87Sr/86Sr为0.70967~0.71146,高于赋矿围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锶同位素比值(0.70890~0.70945),表明成矿流体流经了古生代地层(及基底),并与其中具有高锶同位素比值的碎屑岩、页岩和泥岩等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相似文献   

18.
乌斯河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代表性大型铅锌矿床之一,估算资源量超过370万吨,Pb+Zn平均品位~15.7%。该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地层中,其围岩蚀变较弱,以白云石化和方解石化为主。矿石类型主要包括块状、条带状、角砾状、脉状和浸染状等,其中矿物组成相对简单,以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沥青和黄铁矿。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成矿物质来源不清,致使该矿床存在热水沉积成因、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以及MVT型等多种成因争议,难以建立统一成矿模式。本文对乌斯河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开展原位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查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还原硫的形成机制和示踪成矿过程,为认识该类矿床铅锌成矿作用提供新地球化学依据。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乌斯河铅锌矿床硫化物的还原硫存在不同硫来源,成矿早阶段硫化物δ34S值较低,介于+1.3‰~+14.2‰之间,暗示可能有来自于赋矿地层圈闭古油气系统中的H2S;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相对富集重硫同位素,δ34S值在+11.0‰~+23.3‰之间,表明其为赋矿地层的蒸发岩的热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此外,硫化物的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该矿床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变质基底地层,水岩反应可能使赋矿地层贡献少量的成矿物质。综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乌斯河铅锌矿床属于MVT铅锌矿床,富Pb、Zn等成矿元素的流体与富H2S的流体混合是该矿床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藏南柯月铅锌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Sb-Au-Pb-Zn成矿带东段,矿体主要呈透镜状或脉状,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所控制,赋矿地层为下侏罗统日当组含碳钙质板岩。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介于9.2‰~11.2‰之间,平均值为9.85‰,与区内日当组地层的δ~(34)S值变化范围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为19.669~19.813,平均值19.740;~(207)Pb/~(204)Pb为15.823~15.979,平均值15.902;~(208)Pb/~(204)Pb为40.104~40.687,平均值40.410。其结果显示,矿石中的铅具有高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与喜马拉雅结晶基底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的比值,表明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喜马拉雅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20.
康家湾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湖南水口山矿田的东部,是矿田内最大的铅锌金银矿床,以铅锌为主,共伴生金银矿。通过硫、铅、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4.3‰~+2.1‰)主要变化范围为0~+3‰,说明本区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的特征(δ~(34)S=0‰);矿石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变化于18.182~18.840、15.180~15.96、37.892~39.499之间,显示具有正常铅特点;在构造分配模式图解和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本区矿石铅同位素的投点均分布于上地壳演化线、造山带演化线和地幔演化线之间,暗示其铅同位素属于壳幔混合型铅;在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中,本区矿石铅同位素投点均分布于岩浆作用范围内,反映本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岩;而氢-氧同位素表明,康家湾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是多源的,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混合而成,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混入大量的大气降水。从而证明康家湾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岩浆侵入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应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