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我国某海域为例,探讨了航空重、磁相关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计算航空重、磁相关系数,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将航空重、磁异常划分为三类:即同源异常、半同源异常和非同源异常,分别描述了这三类异常的重、磁特征,推断了异常源性质及地质特征,不仅减少了研究区地质解释的多解性,而且使解释成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
孙中任  赵雪娟 《西北地质》2011,44(2):170-176
从理论上说,地球化学场与磁异常场的恒定关系是不存在的。但一个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磁异常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不是固定的。通过实际工作数据分析,证明了磁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确实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使用分频的磁异常研究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会得到更合理的解释。分析的地球化学元素不同,与不同的频率磁异常会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对磁异常ΔT做化极处理不仅方便了解释,而且可以提高磁异常解释的准确程度。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实例说明在解释磁异常ΔT化级结果时,应当紧密结合地质资料注意分析实测磁异常的完整情况。  相似文献   

4.
低磁纬度地区ΔT异常解释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我国海南省诸岛礁及广阔的南海海域,位于磁赤道带两侧的低磁纬度区内,在以水平磁化为主的环境中,磁性物体所产生的ΔT异常特征与处于中纬度地区的中国大陆广大地区的ΔT异常特征差别较大,长期以来,对其认识与解释都感到困惑。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应用与研究,分析了不同磁化条件下,ΔT、Za、Ha异常的关系,提出了低磁纬度地区ΔT异常的解释思路、“倒相180°解释方法”,改进了低磁纬度地区化赤、化极等磁化方向转换的稳定性和变倾角转换问题,论述了ΔT总导数模量定性与定量解释方法等。认为不仅可解决低磁纬度地区的磁异常解释问题,而且在对全球磁异常的认识与解释时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卫星磁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卫星磁异常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卫星磁异常研究的主要内容,卫星资料处理,卫星磁异常图、理论计算、地质解释及我国的卫星磁异常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重力异常解释时,根据测区重力地壳模型分析结果,为了分离出由不同深度的地质因素引起的重力异常,根据测区重力地壳模型分析结果,主要采用七种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窗口平均法进行了重力场的划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边长的窗口平均法可以将布格重力异常分解为由深部场源引起的一级区域异常、中深部场源引起的二级区域异常及浅部场源引起的二级剩余异常等三部分,达到了分离布格重力异常的目的。在深部资料很少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重力异常推断解释时,本文所示划分重力异常方法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郁柏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10):149-154
文章以冀东一些铁矿区地面磁测成果为例,总结了磁异常转换、定量解释推断一些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磁异常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郁柏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49-154
文章以冀东一些铁矿区地面磁测成果为例,总结了磁异常转换、定量解释推断一些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化探异常主要进行平面和剖面的二维解释,难以准确地反映化探异常与地下油气分布的关系。以库车坳陷米斯布拉克地区油气化探为例,系统研究了该区沉积—构造演化、生烃过程、油气运移特征及异常展布规律,并以油气垂向运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该区化探异常立体解释模型(地质体模型、输导空间模型、异常压力模型和化探异常立体模型),直观反映了该区油气垂向运移的方式、动力来源、运移空间和运移路径,系统解释了米斯布拉克地区地表化探异常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地下油气的关系,发现断裂面凸面引起的油气聚敛运移导致异常加强,而断裂凹面引起的油气发散运移导致异常减弱。总体来看,化探异常立体解释模型在米斯布拉克地区化探异常解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化探异常解释的确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解释人员根据视电阻率平面图判别异常主要依赖于经验,在缺乏地质资料的勘查区,解释结果与与实际地质情况往往存在较大出入。由于同一地层的视电阻率值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因此依据测区内电测深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确定视电阻率平面图异常阈值,进而确定异常性质与范围。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某矿区2个含水层为例,采用对比方式,分析基于视电阻率值数理统计划分异常的有效性。并通过对比现有8个矿27个水文孔34个抽水层的水文地质资料和11个物探勘探区视电阻率数理统计解释结果,证实该异常划分方法可有效降低解释难度,并保证物探解释的强中弱富水区与水文地质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1.
区域次生地球化学负异常模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生地球化学负异常的研究已经引起重视,特别是前苏联的化探工作者还总结出利用地球化学原生负异常对热液矿床进行普查和评价的准则.但是,由于缺乏可供对比的划分负异常的适当方法,使得对负异常的研究不能系统化,研究结果也不能互相对比,尤其是对于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发现的负异常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几个地区衬值负异常的分析,系统地探讨了区域性负异常的分布特征、负异常与正异常的关系、负异常的地质意义和找矿信息等.总结出单元素和多元素区域负异常的分布模型.建立了AU和Cu矿床的区域正负、异常模型.提出了地球化学异常是由正异常和负异常组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杨昭颖  冯磊  姜德才  朱月琴  余先川 《地质通报》2019,38(12):2077-2084
通过分析地球化学数据的元素值属性和空间位置,提出一种基于邻域约束聚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地球化学元素聚类后,能提取矩形、环状、半环状等特殊形状,进而提取地球化学异常。选取河南崤山地区2个实验区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实验,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出现矩形的位置与已知钨矿矿点位置一致;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出现环形的位置与已知铜矿矿点位置一致。实验证明了基于邻域约束聚类的方法在提取地球化学异常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化探异常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应用系统核和核度理论对化探异常进行评判的过程,初步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在杨柳坪Cu-Ni-PGE矿田进行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该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的指示元素有:Pt、Pd、Cr、Ni、Cu、Co、Ag、Cd、Sb、Pb和Zn,异常具有空间分带特征,即:从矿床向外的异常元素依次为Pd、Pt-Cr、Ni-Co、Cu-Cd、Ag-Zn-Pb、Sb.因此在筛选1:20万区域化探异常时,不但要考虑成矿元素的异常强度和规模,而且还要考虑其它指示元素的异常强度和规模.同时也说明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可作为铂矿区域普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冲积平原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研究中矿物鉴定和化学分析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土壤对成壤母质中各种矿物成分的继承,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差异和在不同深度的含量变化均可通过矿物和矿物组合特征较为直接地示踪显现,土壤中矿物组成对其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此,利用土壤的矿物组成确定其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初始值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可进一步解析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判别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类型。  相似文献   

16.
Regional stream sediment surveys at a 1:200,000 scale reve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ional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anomalies over medium to large copper-polymetallic orefields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in China. Regional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orefield refer to those geochemical anomalies that are related to metallogenesis of an orefield in a certain area. The anomaly area is typically 10 to 100 km2. The regional multi-element anomalies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at is, the ore-element anomaly association, indicator element anomaly association, and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al element anomaly association. Their common spatial distributions over ore deposits or orefields possess unique structures.The model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anomalies (RAGSS) of an orefield delineates structural feature possessed by orderly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multi-element anomaly associations related to orefield metallogenesis. It is  相似文献   

17.
胡兆鑫 《地质与勘探》2015,51(2):323-331
利用元素质量平衡计算方法,将元素含量转换成迁移量,直观展现出由元素迁移量构成的原生异常,根据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出了由成矿地球化学环境指示元素(Na2O、Ba、Sr)负异常、矿化剂元素(S)正异常、成矿元素(Mo、Cu)及其伴生元素(Ag、As、Sb、W等)正异常构成的马头斑岩型钼铜矿原生异常结构,利用原生异常结构可以对深部成矿前景进行判断和评价;地表岩石(屑)测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同样存在异常结构,且对原生异常结构有很好的继承性,利用地表异常结构可以指明找矿方向、成矿有利地段和矿床产出位置。上述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为其他同类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参考案例,同时对勘查地球化学应用基础理论而言也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夏广清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44-148
哈巴特盖测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4个异常区,多元素组合异常多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示本区成矿是多期次的,多元素组合异常在露头矿和盲矿上方均有出现,且异常连续、浓集中心明显,异常的强度和规模大,呈带状、宽带状或面状产出.  相似文献   

19.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