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区域化探异常快速检查评价工作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做好区域化探异常检查评价工作,提高找矿效果,首先要从众多异常中筛选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崦后开展初查与细查。通过理论与多年实践,提出了快速开展异常检查评价工作的方法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地矿部12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所取得的找矿成果和经济效益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地矿部各省、区局对目前已取得的区域化探资料的利用和发掘的程度、区域化探异常检查方法运用和工作质量以及对区域化探发现的矿产地所作的进一步普、详查工作,文章根据各局历年报部的各类工作数据的统计提出了单位面积内发现矿产地数(处/万km~2)、见矿率(%)以及矿床查明率(%)等三个评价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区局的区域化探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评论。对今后工作提出了:①当务之急是充分地全面地利用区域化探资料;②异常评价和异常查证仍是我部各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异常检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桂村工区Ⅲ号异常是一九七四年××第九地质队检查航磁异常,在1:2万地面磁测图上圈出的。经解释后,当年上钻验证见矿。为了进一步认识异常与矿体间关系,在××铁矿会战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我们参加了该工区1:5000地面磁测工作,较详尽地圈出了Ⅲ号异常,并作了精测剖面,在此基础上对该异常进行了解释推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区域岩屑地球化学异常Ⅲ级检查方法,并从单元素异常,多元素组合异常,岩层元素丰度及背影分布理论,元素点异常概率,特殊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区域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解释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曾达旺 《广东地质》2003,18(4):52-55
运用CIT2000P型X荧光分析仪在西藏曲水工区取得了大量与实验室分析结果近一致的Cu分析结果,对野外快速分析结果圈定的Cu异常进行地质踏勘检查工作,共发现7处铜矿化点,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缩短了勘查周期。通过西藏曲水工区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化探野外工作中影响CIT2000P型X荧光分析仪使用效果的几个因素:样品采集的合理安排,基体效应、样品湿度和样品粒度对分析结果及应用效果的影响,分析质量的检查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青海中-南祁连山察汗诺北部的青C-2012-280和青C-2012-281号航磁异常检查为例,在综合前人地质、物化探和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岩石磁参数测量和岩石地化剖面测量方法进行航磁异常地面检查。分析磁异常形成的地质原因,对航磁异常做出定性判断,对异常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价,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综合物化探方法在青海省中-南祁连山的航磁异常检查和找矿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七五”期间,我公司区域化探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三年来,在河北省北部共完成金矿区带分散流扫面15594km~2,发现金异常357个,通过进一步工作,查明小型金矿5处,具中型以上远景储量的金矿床3处,还有一批有望异常正在进一步工作.总结我们的经验,区域化探在金矿找矿工作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为金矿找矿部署提供依据1986年以前,我公司的金矿找矿后备基地比较紧张,公司决定大力开展基础物化探工作,首先是分散流测量,并且要求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出成果.物化探分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缩短分散流找矿周期的技术措施,当年提交了张宣地区和冀东地区两片分散流成果图,公司根据分散流异常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地矿部12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所取得的找矿成果和经济效益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地矿部各省、区局对目前已取得的区域化探资料的利用和发掘的程度、区域化探异常检查方法运用和工作质量以及对区域化探发现的矿产地所作的进一步普、详查工作,文章根据各局历年报部的各类工作数据的统计提出了单位面积内发现矿产地数(处/万km2)、见矿率(%)以及矿床查明率(%)等三个评价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区局的区域化探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评论.对今后工作提出了:①当务之急是充分地全面地利用区域化探资料;②异常评价和异常查证仍是我部各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异常检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电化学法在四平地区不同矿种上的试验均取得好效果,电解法和浓缩法同步工作试验也获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检查和评价异常,可减少其他物化探方法异常解释的多解性和验证异常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栾川赤土店地区银铅锌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栾川赤土店地区银铅锌矿主要位于卢氏-栾川台缘褶皱带,这里有著名的世界级南泥湖钼矿田。此前地质工作重点是钼矿、铁矿、水晶和金矿,对铅锌银矿产工作甚少。近年来在总结了南泥湖钼(钨)矿田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分布的基础上,对其处围的找矿有望地区进行异常检查、1:1万地质测量,少量地表工程揭露,取得了铅锌银找矿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发现了十余处矿脉集中区、上百条含矿断裂带及蚀变岩型银铅锌矿带,初步估算的铅、锌资源量达数百万吨、银资源量数千吨,并指出燕山期的一些小岩体附近的物化探异常区是进一步找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1.
天然大地电磁法由于其装备轻便、受地形影响较小,在高原、山区的找矿工作中能够体现出优越性。在四川宁南铅锌矿区的找矿工作中,实施了4条天然大地电磁锁频测深剖面,取得了11个卡尼亚视电阻率异常。现场地质调查证实,除少数非矿致异常外,多数异常与出露矿体的位置和产状及地质认识基本吻合,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化探异常的分类、评价和检查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焕振  童霆 《物探与化探》1989,13(4):241-251
本文针对目前地矿部各省局在开展探异常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探异常的分类、评价和检查的方法以及三者的合理工作程序的意见。提出了化探异常的的三级查证中各查证阶段的目的任务。文章特别强高在异常的踏勘检查阶段中的有关水系沉积物异常源的追踪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五种常用的现场追踪异常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汪治国 《物探与化探》1984,8(3):184-189
对地球化学找矿来说要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异常,迅速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现场化的化探分析方法和手段是很重要的。冷提取分析是一种良好的现场分析技术,在化探工作中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虽然冷提取分析只能提取样品中金属全部含量的5—20%,但获得的异常清晰度非常好。多年来许多地质队物探队使用这一方法已获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14.
航电在高山区找矿快速突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种快速、高效的地球物理找矿手段,在我国西部高山地区——青海省五龙沟开展了大比例尺航电示范测量,采用高精度测量和随地形缓起伏飞行的方式获得了区内高质量的航电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结合物性资料分析了示范区的电磁场特征,进行了异常筛选及异常解释工作,结合快速钻探查证实现了示范区找矿工作的"当年飞行、当年查证、当年见矿"的找矿工作新模式的快速突破。从完成的航电调查工作与找矿效果来看,在高山地区开展航电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费用低和找矿效果显著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刚 《湖南地质》1994,13(3):163-168
沟系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湖南安源分散流异常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新发现以Ag为主的综合异常,经详查含银最高达40g/t,具有较好的找银前景.  相似文献   

16.
1:20万区域化探及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显示,青海湖南山中段江西沟岩体南缘为青海省钨(锡)成矿有利地段。为使钨(锡)找矿工作实现重大突破,青海省地矿局筛选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战略突破意义的哈尔梗钨异常作为重点对象实施检查解剖。对哈尔梗钨异常首先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经初步异常查证,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钨矿化带及钨矿体,证实哈尔梗钨异常为矿致异常。研究认为,已发现的钨矿化带及钨矿体远不能与异常的规模和强度相对应,异常区还蕴涵着巨大的找矿潜力,应不失时机地加大检查力度,力争找矿工作实现重大突破,进而带动区域找矿。  相似文献   

17.
化探分散流扫面速度快,发现的异常多,但异常检查耗时较长,常远落后于化探扫面的速度;异常检查的质量也往往满足不了异常评价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为缩短找矿周期对异常进行超前检查如在四川甘孜某地的1∶20万分散流扫面的同时,对测区各类矿点、重砂异常进行检查,采集各类岩石、矿化、蚀变、破碎(带)样品.当年就获得区内各类地质体的元素组合及其含量数据,为分散流异常的分类评价提供依据.第二年在头年发现的蚀变破碎带Au高含量点上,配合分散流异常检查就发现了大型的金锑矿. 又如在冀东青龙某地,在1∶1万次生晕扫面的同时,对测区内各类矿点、民采点作超前检查,发现区内除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外,还有蚀变岩型金  相似文献   

18.
南京-镇江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成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报道了南京—镇江地区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讨论了如何确定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如何检查评价地球化学异常、如何针对农业地质的需要开展深入研究等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调查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陕南某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是从发现金矿田(床)水系沉积物异常始,经运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方法对异常反复踏勘检查的关键环节到系统开展大比例尺化探详查的找矿程序,找到的一处有望成特大型的金矿床。在研究本区地质、科研成果基础上,系统总结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找矿标志,对1/1万土壤(岩石)测量的乙类异常进行了综合评序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炳华 《物探与化探》1998,22(4):262-266254
在陕西秦岭巴山地区9万km2内,通过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发现了一批多元素综合异常,并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划分出五个异常带(区)。其中新发现的北秦岭Au、Ag、Pb、Zn异常带,规模大、元素组合复杂且含量高,为一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1986年开始,在该区大力开展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工作。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以金元素为主的化探异常。在主体异常部位系统地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和槽探工程,于当年就在周至县马鞍桥发现了金矿体。随后又根据化探异常特征,布置了钻探和坑探工程验证。经进一步检查和详查,确认马鞍桥金矿为一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