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鲁安怀  李艳  黎晏彰  丁竑瑞  王长秋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07-2022102007
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合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但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术界。早期地球上丰富的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可将太阳光子转化为光电子,提供持续的能量来源。也正是由于矿物光电子能量较高,在非生物途径合成小分子有机物方面具有优势。其中半导体矿物自然硫转化太阳能产生的光电子能量,是目前所发现的最高的矿物光电子能量,不仅能直接还原CO2分子为甲酸物质,还可催化其他生命基础物质的合成。在全球陆地系统中暴露在阳光下的岩石/土壤表面普遍被一层铁锰氧化物“矿物膜”所覆盖,光照下含半导体矿物水钠锰矿的“矿物膜”产生原位、灵敏、长效的光电流,显示出优异的光电效应。生物光合作用中心Mn4CaO5在裂解水产氧过程中产生成分和结构类似水钠锰矿的结构中间体,地球早期“矿物膜”中水钠锰矿可能促进了锰簇Mn4CaO5与生物光合作用的起源与进化。早期地球半导体矿物为生命起源基本物质的合成提供直接能量来源,矿物光电子能量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与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态是地表自然界物质继“四态”(气态、液态、固态和场态)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物态—地表自然界第五态物质。这种“生物态”物质是指生物学中的蛋白体及其属性—生命现象的微观和宏观过程,及其他表自然界生物现象所依赖的物质实体形态。它包括动物、植物、细菌微生物等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个体和人类个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和行为,也包括它们  相似文献   

3.
有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笔者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作者根据许多事实,认为石里的低分子有机质是形成生命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钙与生态大系统及其保健医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在自然界和生命史中是重要的地球化学元素之一。在自然生态平衡系统中,钙起着物质和能量的重要协调作用。其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息息相关;钙元素为生命体的最优生境提供物质代谢的绿色和安全的保障。钙是动物和人类的骨骼、壳质最主要的组成物,也是各种肌体组织和细胞的活性元素。人体健康的生态系统与钙代谢的保健医学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缺钙与100多种疾病相关。现今缺钙,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故有钙属“生命元素”之说。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命起源研究的问题及其主攻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的问题及各种假说和见解,提出物质的起源是生命起源问题研究的核心,生命起源问题应是研究原始地球的非生命物质如何演变成为生命物质的,地球上分子手性的起源是生命起源问题研究的主攻方向,有机分子光学活性百发生在由化学进化转入生物进化这一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自然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历史。物质世界处于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宇宙万物自星云、银河、太阳、地球到物质微观层次以及生命和人类本身都是这种矛盾斗争产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勘察设计》2004,(11):68-71
……几乎没有人能够给建筑明确一个被公认的、完整的定义,因为这早已不是重要的了,出发点不同,演绎的内涵与外延也完全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建筑的生命是其艺术的含量——与功能的结合、乃至超越功能。我个人倾向于把“光”、“空间”、“形体”作为建筑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合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但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术界。早期地球上丰富的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可将太阳光子转化为光电子,提供持续的能量来源。也正是由于矿物光电子能量较高,在非生物途径合成小分子有机物方面具有优势。其中半导体矿物自然硫转化太阳能产生的光电子能量,是目前所发现的最高的矿物光电子能量,不仅能直接还原CO2分子为甲酸物质,还可催化其他生命基础物质的合成。在全球陆地系统中暴露在阳光下的岩石/土壤表面普遍被一层铁锰氧化物“矿物膜”所覆盖,光照下含半导体矿物水钠锰矿的“矿物膜”产生原位、灵敏、长效的光电流,显示出优异的光电效应。生物光合作用中心Mn4CaO5在裂解水产氧过程中产生成分和结构类似水钠锰矿的结构中间体,地球早期“矿物膜”中水钠锰矿可能促进了锰簇Mn4CaO5与生物光合作用的起源与进化。早期地球半导体矿物为生命起源基本物质的合成提供直接能量来源,矿物光电子能量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与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医药地质学取得新进展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生命均衡液”通过动物试验“生命均衡液”是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莫珉发明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新药。近期在涿州市有关单位和有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顺利通过动物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证明,“生命均...  相似文献   

10.
第13届V.M.Goldschmidt国际地球化学会议(简称Goldschmidt 2003)于2003年9月7~12日在日本仓敷(Kurashiki)召开.会议内容反映了当前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前沿,从地球的圈层到行星宇宙、从生命的起源到岩浆和变质作用地球化学、从宏观到纳米物质举凡地球科学的重大课题均有涉及;从会议的内容看出:①学科间的融合是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向;②对行星和陨石等天体物质的研究是当前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一大亮点;③矿物的晶内扩散是了解变质过程中物质迁移规律的新手段;④生命的起源和早期地球演化仍是当前地球科学讨论的热门课题;⑤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看,地球物质科学的新生长点存在于学科本身,学科间的融合交叉是学科得以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是能源资源调查与勘探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开展岩相古地理研究,必须要准确理解和定义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现在涉及到相的研究成果,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相的含义、使用及其分类不尽一致。通过系统回顾“相”一词诞生到发展演化过程,结合多数学者的意见和使用习惯,本文建议采用“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包含了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的含义。对于相的命名,可以使用代表物质的如灰岩相;代表环境的,如河流相;代表成因的,如浊流相;代表生物综合特征的,如笔石相;以及代表构造背景如磨拉石相等。对侧重环境的相命名与分类,按照“环境+相”原则来使用。根据研究程度,按照相(facies)—亚相(subfacies)—次相(suborder facies)来描述和分类。即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亚相是相的次一级环境的物质表现,次相是亚相的次一级环境的物质表现,而微相(microfacies)则是岩石薄片、揭片和磨光面中的生物学和沉积学的全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环境界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近代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已经较多地注意到环境界面作用,从而在地球科学前沿产生了新的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界面地球化学”。环境界面地球化学作用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有生命物质或有机物质参与的多元、多相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它与固体地球的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外生地球化学有着重要的区别或联系。该文还深入具体地阐述了环境界面地球化学的内涵、研究的目的意义、发展趋势和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地球化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作用机理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作为独立学科被人们承认,不过是近一二十年的事。然而,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却是不可低估的。自然界中,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一方面将其所需的各种无机化学元素合成为有机物,另一方面又能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组分并输送圆自然界。由此,化学元素不断地从非生命物质转变成生命物质,再从生命物质变成非生命物质。构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在此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纽带作用。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将无法进行,生命将得不到更替繁衍。因而,地球化学过程与微生物作用休戚相关;二者间的联系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现在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然后有机小分子物质再聚合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是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1935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模拟原始地球的气候条件,成  相似文献   

15.
《国外铀金地质》1999,16(1):77-85,96
指示晕方法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盲矿勘查方法。它是基于矿物和脉体物质由于岩浆、热液和构造作用,在上覆岩石中的局部再沉积。含讯矿的“标准”矿床研究显示,来自盲矿体的再沉积物质的地球化学和矿物晕存在于称为“上升物”的矿后地质体中,即上覆岩石中的断层、岩墙和石英脉中,指示晕方法采用矿后上升物构造的特殊采样,被推荐的技术能用于寻找不同地质环境中盲矿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长生 《地球化学》1975,(2):111-113
环境地质学是适应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主题为现代自然环境中各种地质因素对人类与生物的影响,并以此而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枝,与其他地质学科有所分工。它运用了地学中宏观区划的思想和微观物质追索的研究方法来进一步认识地壳物质与生命物质相互作用和联系,个体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域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同时还有陆坡和深海盆,有众多河流入海并输入巨量的陆源物质,沉积物记录了海陆变迁、环流变化、海平面升降、物质输送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反映沉积动力、物质来源和搬运距离等,可以通过沉积物粒度组成、参数及各种图解来研究沉积环境的变化。前人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海域或区域,缺乏对整个中国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宏观系统认识。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取了中国海域430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资料,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特征、物质来源和运移模式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把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物按照含砾石和不含砾石主要划分出5个和7个沉积物类型,深海沉积物主要划分了9个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多样、来源复杂,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在东部海域总体呈现“大江大河-宽缓陆架-残留慢速沉积”的条带状沉积分异模式,而在南部海域呈现的是“短源性河流-多类型陆架-重力流快速沉积”的环带状沉积分异模式。本文的结果对研究中国海域沉积物的宏观分布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对理解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沉积物粒度的特征对海底砂矿分布也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大学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石油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饥理与富集分布规律”于2003年11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生导师刘池阳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多种能源矿产成矿(藏)物质聚积和分布”课题的研究.承担单位还有西北大学和石油  相似文献   

19.
“离子晕法”及其方法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介绍了“离子晕法”的方法背景和测量方法,对与被测物质赋存形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地气法对比,推测离子晕法和气法所测的物质可能是一类物质-赋存于气体中的固相微粒,这种认识可作为研制和改进一系列隐伏矿化探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四川兴文石林区的喀斯特与洞穴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四川文兴的洞河、龙塘一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峰丛喀斯特区之一。著名的兴文石林风景区即位于其中,世界级规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优越的喀斯特发育条件,漫长的喀斯特演化历史,古今不同阶段喀斯特发育的叠置、继承和新生构成了“文兴式”喀斯特的基本特色。本文着重讨论了该区喀斯特与洞穴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并从一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系统出发,提出和较详细地讨论了洞穴系统的基本类型组成及其发育的“含水层控制系统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