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园区各级领导班子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自主管的领域,团结奋斗,在科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他们正信心百倍,带领梁园区80万人民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以来,我国土地利用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受经济放缓影响,建设用地供应有所下降,供地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遏制了耕地过快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的势头,为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续增产奠定了基础;加大生态用地保护力度,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国土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闲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整理内涵是指在既定的城市空间范围内,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调整城市土地利角结构,改善城市用地环境,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产出率,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整理的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促进城市用地的有序化、集约化,提高土地的经济承载能力和土地收益率,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控制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展,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土地整理具有多重目标,为房地产行业提供用地空间也必然是其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期,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城乡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指明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多年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对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环资委、水利部召开的纪念《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5周年座谈会意义重大。《水土保持法》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部重要法律,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日益  相似文献   

6.
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和促进城市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以影响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为要素层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对包头市2002~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表明,2002~2009年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成上升趋势,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促进动力两大类。因此今后要将社会经济效益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包头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落实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简述了武汉市土地整治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以"互联网+土地整治"为思路、以武汉市国土规划云平台为依托设计了总体架构和功能;并阐述了平台建设技术特色和应用创新路径,可为相关地市土地整治管理工作和"智慧国土"应用提供借鉴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土优化开发和土地集约型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生态敏感性分析为优化国土空间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础,也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借助GIS技术,选取高程、坡度、水域、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对生态敏感度定量分析,将所得到的生态敏感的高低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对各个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西宁市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并对西宁城市群的开发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但当前在实践中存在着不注重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现象,导致整治区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健康持续开展。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中必须基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遵循生物多样性、土地多功能性、生态性、乡土性、美学性等原则,拓展土地整治的内涵,通过运用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和景观设计方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文明、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以来,各地坚持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以示范项目与重点项目实施为导向,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协调统一为目的,坚持规范化管理,实行标准化建设,推进社会化服务、促进产业化发展。土地开发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也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使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真正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00年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李仁同志对福建省、广东省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写成:  相似文献   

11.
周誉群 《国土资源通讯》2005,(12):i003-i003
在邗江区委、区政府和扬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邗江区国土资源分局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解决全系统在思想、组织、作风及工作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全系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提高服务经济、保障社会发展的能力。2005年,邗江区国土资源分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及时、全面把握形势,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妥善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严格监管和优质服务的关系、宏观调控和市场建设的关系。一方面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突出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化,充分挖掘镇(村)企业闲置土地的潜力,千方百计保证重点工程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努力拓展节约用地空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行土地供应规范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全面清理闲置土地,全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努力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同时,全面把握资源投放的结构、布局和力度,积极探索以土地、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法,强化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完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印发实施,对全国及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进行调整,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这些都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不难理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但是一项具体的实务,而且是一项具有政治性的任务,所以积极、稳妥、科学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是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区,容易陷入经济发展缓慢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困境。因此,如何协调干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本研究以哈密地区这一典型干旱区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3s为技术支撑,研究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土地转移矩阵演变机理,进而评价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影响,总结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分析影响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因素,探讨哈密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省丘陵山地众多,改造和利用好能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三农”政策,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秦杰)今天上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通讯》2004,(6):25-25
国土资发〔2004〕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各直属单位,国土资源部部机关各司局: 国土资源科普工作是国土资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国土资源部与…  相似文献   

18.
试论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全新的发展观?坚持这一全新的发展观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坚持矿产开发与…  相似文献   

1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型开发区,是开发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0年发展,已进入全面提升时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超前认识、超前研究,建立起更加有效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机制,是提高开发区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实施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一、坚持集约利用资源。开发区要发展,必须要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是节约土地。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保证引进项目的质量;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  相似文献   

20.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全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确定了以水利为核心,以绿化为重点,以管护为保证,以发展为目的的工作方针,制订了《白城市生态市建设30年规划》,确立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实力生态城和人文生态城的发展目标,被列为全国第一个地级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生态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建设以造林绿化为重点,大力营造绿色生态屏障。我们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坚持“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