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季,正是冷暖空气在我区频繁交绥的时候,天气复杂,有时较难识别天空中有否Cb云存在,它不象夏季有Cb云时常伴有雷暴及产生强度变化较大的阵雨等。当春季阴雨连绵的时候,云层布满全天,阴暗的云底时而均匀,时而混乱。此时,往往有可能Cb云底部在本站;或者Cb云在Sc云或Ns云之上;也可能动力抬升作用加强使其它云演变为Cb云。但因不易看到云的形状及顶部结构,所以判断有否Cb云的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当班时有Cb云出现必须严密监视.掌握Cb云的走向是记录好雷暴系统的主要依据.具体观测上应根据有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判断.第一,利用高空气流的方向:云砧前伸的方向就是Cb云前进的方向;第二,利用地面风向.因近地层空气是向Cb云中心流动的,故风向标所指方向常是Cb云的中心;第三,当风向标摇摆不定时,说明Cb云中心正要接近本站或从本站附近移过.  相似文献   

3.
对于观测员来讲,能够见到外形特征明显的孤立的Cb云,无疑都能做出正常记录。但对于某些天空状态下的Cb云,要准确判定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观测经验,浅谈几种云天情况下观测Cb云的体会。 1 大面积的Cb云移至测站上空,布满全天,而未产生闪电、雷暴、阵雨。当时测站上空低云多,不易看清Cb云的侵袭,此时不可因天空  相似文献   

4.
1正确识别Cb云的卷云砧 积雨云的砧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小,由于可见Cb云母体,一般不会误记.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正点观测时Cb云的砧可以遮蔽大半天空,却不见母体,在山区10成的卷云砧看不见母体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时值班员很容易把Cb云砧误记为As或其他云,正点后不久出现雷电,预审时发现云天记录有矛盾.  相似文献   

5.
吴鹤轩 《气象》1981,7(6):28-30
一、青藏高原积雨云(Cb)的云态特点 1.夏季 青藏高原上夏季Cb出现较多,其云态特点可概括为“云不够浓密、色不够暗,冰晶化高度低,云体垂直厚度小,水平长度宽,虽经常带幡,但翻腾现象不强烈,而且很少见到云腰(指砧状与主体结合的蜂腰部位)”。高原降水多数由Cb产生,但大多数Cb并不降水,是所谓“干Cb”。照片1(本文照片请见封三封四)是夏季青藏高原上比较典型的鬃状积雨云(Cb cap),发展完整,主要特征也很明显。但从  相似文献   

6.
吕权 《辽宁气象》1996,(4):39-39
对于观测员来讲,能够见到外形特征明显的孤立的Cb云,无疑都能做出正常记录。但对于某些天空状态下的Cb云,要准确判定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观测经验.浅谈几种云天情况下观测Cb云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问题综合汇编》规定,非24h固定(或没有)航危报任务的国家一般站每天只进行08、14、20时3次观测,夜间不守班。由于夜间从20时至第2天早上08时长达12h不守班观测,无法对云进行连续观测,云的演变无法知道,这样08时对云的观测判断往往难于确定,特别是Cb云的观测判断更易出错,经常有人把Cb云记成其它相似云而漏记Cb云,或者把其它相似云记成Cb云。针对这一难题,本人经过多年观测判断总结,认为通过以下4个方面去观测判断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吴际平 《气象》1985,11(3):28-28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但对某些情形,要准确判定Cb却非易事。本文对几种云天情况,粗略谈点判断Cb的体会。 1 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伴随的天气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夏季午后。受热力对流作用,Cu不断生成和发展,多成为淡积云、浓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碎积云并存,云量多。观测员目力所及仅在云块的底部或侧面,难于见到云顶。此种情况确实难于判定是否有Cu云块已发展成为Cb云了。这时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没有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忽视积云的发展变化,不产生雷电阵雨现象就不考虑记Cb云。另一种偏向是,仅看到云块黑一些或移过头顶时下几滴“过云雨”,便轻易地将Cu记为Cb云。  相似文献   

9.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云。但是,在下述几种情形下,准确判定Cb云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1.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天气现象时;  相似文献   

10.
当天空大量Cu、Sccug、Fc等共存或当受高空低槽及地面锋面等天气系统影响初期,Cb特征不易明显看清时,根据天气系统的特征和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排除疑点,准确判定Cb云。  相似文献   

11.
两种云天辨Cb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阙秀美 《广西气象》2003,24(3):61-61
当天空大量Cu、Sccug、Fc等共存或当受高空低槽及地面锋面等天气系统影响初期,Cb特征不易明显看清时,根据天气系统的特征和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排除疑点,准确判定Cb云。  相似文献   

12.
Cb cap、Sc tra(Sc op)和Sc cug这几种云所表示的天气各不相同,但从外形特征上看,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白天比较容易辨识,而到夜间就容易产生混淆。夜间识辨Cb cap的主要特征是有闪电和雷声。有Cb cap即可看到闪电,闻到雷声,云块的天空部分乌黑一片,但在云顶的前部带有卷云特征,可  相似文献   

13.
1996年7月17日我站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降水开始前,暖锋过境,云的演变为Cs fil→As op.降水开始时,有的认为云底显得阴暗混乱,像Cb云,降水性质应为阵性降水;有的认为Cb云结构特征不明显.在难以判断云状的情况下,由于降水前一直记有As op,为一致起见,值班员仍将云状记为As op和Fn,天气现象记为·(间歇性降水).实际云状应该是什么云,降水性质应该是间歇性还是阵性呢?  相似文献   

14.
王跃峰 《气象》2006,32(1):17-17
陷阱一:危险天气雷雨形势方位编报 实例:平湖站9:20从西北方移来Cb云达到5成,但未闻雷声,10:05西北闻雷,至10:35结束,11:20Cb云量减少至2成。  相似文献   

15.
陈锦冠 《广东气象》1997,(4):35-36,26
检查我省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发现积云性层积云(Sccug)记录越来越多,而积雨云(Cbcap)的云量记录越来越少,有些站几乎是有低云便有Sccug。为此,笔者对台站的云天记录进行一了分析,并进行了跟班,发现部分云状、云量的记录是误记的。特对此进行分析。1多记Sccug的情况和原因(1)在夏天和秋天,因热力作用而形成的积雨云(以下简称Cb云),误把其底部阴暗混乱部分单独记为Sccug和Fc。即把一种Cbcap,误记为Cbcap、Sccug和Fc三种云,多记Sccug少记了Cbcap。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观测员对Cb云定义理解的错误,认为Cb…  相似文献   

16.
发展旺盛的Cb云,当云底有灰白色云条或上升气流区有荚状碎云出现时,常伴有冰雹的降落。冰雹是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现象,由于其坚硬不易碎,下降时末速度较大,因此其危害性强,地面观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大雷达回波高度的温度、累积带顶部的温度和Cb云雷达回波顶的温度,对塞尔维亚地区使用的防雹播撒判据作了评价。结果表明这些判据是不现实的,即不可靠和不经济。为此,重新研究了塞尔维亚地区新的防雹播撒判据,其中一种称为综合判据,其他的是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t模式。对这些新的判据的检验结果表明,新判据对识别有冰雹和无冰雹Cb云有较高的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鹤轩 《气象》1981,7(11):33-34
一、云态 层积云(Sc)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云状之一。青藏地区以积云性层积云最为常见。云态一般与东部地区类似。这里只介绍几幅与局地地形和逆温层,以及强风有关的层积云态。 1.堡状层积云(Sc cast) 通常情况下,青藏高原上出现的Sc cast会较快地演变成积雨云(Cb)。但照片1、2(本文照片见  相似文献   

19.
1985年6月1-2日伊犁各地24小时之内普降大雨,其中伊宁县、伊宁市和新源县三地下了暴雨,伊宁县最大达38mm,各地同时出现了7级以上的偏西大风.云天演变颇有特征,以伊宁市为例,6月1日20时以后,Cb云布满全天,继而降阵雨,21时开始大片Cb云快速地自西向东移动,并伴有雷声和狂风,瞬间最大风速达21m/s,地面??线过境(三小时变压为4.2百帕),接着倾盆大雨.20时45分-22时27分,不到两小时的降水量就达  相似文献   

20.
1996年 7月 17日山东省东营市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降水开始前,天气为暖峰过境,云的演变为 Csfil→ Asop,降水开始时,有的观测员认为云底显得阴暗混乱,象 Cb云,降水的性质应为阵性降水,有的则认为 Cb云结构特征不明显。在难以判断云状的情况下,值班员根据前期一直记有 Asop,为一致起见仍将云状记为 Asop下有 Fn,降水性质记为· 11时 55分~ 19时 23分(间歇性降水)。那么实际云状应该是什么云,降水性质应该是间歇性还是阵性呢? 在云状难以判断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先判断降水性质,再来判断云状呢?间歇性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