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官幼雄 《华南地震》2019,39(1):71-75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论文利用安全性评价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省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以广东省历史上发生的中强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广东省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断裂特点,划分潜在地震源、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了地震发生概率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地震带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具有发生7.5、 6.5、 6.0、 5.5级级段地震的发震条件,其中沿海地区是广东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区域。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地震地质工作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已得到充分应用,但也存在着没有统一标志、断层分段活动性重视不够等一些问题,提出了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地震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工程地震学,抗震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定量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抗震设防标准,带依据冈布尔极值Ⅲ型分布和我们指导出的财务式算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这个标准和这套方法都具有明确的可解释性的可操作性,根据上述标准和方法,给出了四川及邻近区域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将该图和新近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大体相近,这也就带耿了如下三个推断:(1)作为新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是可以为它找到其工程地震学,抗震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基础的,(2)同时也表明它可能已不再具有与50年趋越概率10%相对应的纯粹工程地震学涵义,(3)它成图前后在学术上的种种争鸣也许可以得统一的解释。顺便还利用1962年及1975年以前的地震目录,指出了唐山地震和新丰江地震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4.
汪素云 《地震地质》1993,15(4):389-394
通过对地震资料可靠性的分析,阐述了在核电厂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重新测定震源位置的必要性,提出了改善地震定位精度的途径,并且给出了通过重新定位改变地震活动图象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设定地震"概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鲜见在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同时,概率方法在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由于时程包线函数的确定源于震级-距离组合的不确定性而带有较大的任意性。本文建议在考虑潜源概率贡献的基础上,引入设定地震的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组合,用以控制包线函数。通过修改危险性分析椭圆模型的软件,可以进行计算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目前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管理的现状和数据集中管理的优势,提出了实现集中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的技术,以及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河生  袁杰 《华南地震》2002,22(2):81-86
根据广东省目前在地震安全性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谈了学习“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体会,并对如何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若干地震地质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本文在对活动断层的工程涵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后,讨论了断层物质测年的工程应用进展及其断层活动时代鉴定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应用地震地质资料评估大地震年平均发生率、以及活动断层地表断错位移的概率评价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多方案比较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动参数的复核中采用了多方案比较方法。由于新增的地震地质资料不会改变原报告对地震地质研究的结论,近十多年地震的活动对工作区地震背景的影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分析研究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方案后,采用相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与确定性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后确定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厂址极限安全地震动SL-2复核结果为0.15g。本次复核工作的技术路线可以为相似类型的重大工程地震参数复核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震资料在核动力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三个核工程安全性评价为例,论述了运用历史地震及其资料对在核工程厂址近区域发生地震的确认及其对厂址的影响;区域范围内大震震中区的确认;对SL-2估计以及历史地震在SL-2确定的原则,历史地震资料在SL-2确定的不确定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确定重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性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效益问题,特别是经济效益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本文提出了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效益进行评估的一种模型,并举例粗略地计算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总结青海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尚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结合3个工程实例,对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为今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活断层探测提供参考。浅层人工地震法和高密度电法以其观测结果直观、高效、方便、经济等特点成为活断层物理探测手段首选。两种手段对于探测环境以及精度要求可以优势互补,在活断层探测结果的判断方面可以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4.
潜在震源区划分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潜在震源的不同划分,探讨了潜在震源对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说明了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时,根据不同构筑物的特性,在划分潜在震源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5.
冉勇康  陈立春 《地震地质》2004,26(4):733-741
长线工程场地一般都得穿经活动构造带,因而活动构造研究在该类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尤为重要。为此,文中对长线工程场地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要求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线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活动构造研究宜开展的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技术路径和成果提交等工作要点。最后,对长线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活动构造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虎男 《内陆地震》1995,9(4):338-344
讨论了地震屏护区的分类和机理,并以研究程度较高的华南地区为例,详细论述了有关问题。指出在特定的条件下,利用相邻地区(带)的地震活动规律,可预报被屏护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而正确划分地震被屏护区,对重大工程建设和大、中城市的发展规划始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多个钻孔发现断层角砾土层,因此判断工程场地地下存在断裂破碎带。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反射纵波、反射横波方法联合勘探,对工程场地所处位置的地质构造进行详细探察,确定断层位置及产状和规模。结合测年方法确定断层的活动年代,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最终合理确定工程场地抗震设防参数。  相似文献   

18.
断裂微观滑移方式标志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笔者近年来总结归纳出的活动断裂滑动特性民引入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结合样品的产出环境及宏观和超微观滑移特性标志分析,对样品所反映的最新活动方式进行鉴定,并在实践中补充和完善识别标志,从而为工程场地地震环境分析提供微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F—K分析处理地震台阵数据,进行地震波场分析,按频率分量、速度矢量来分解几乎同时到达台阵的信号,识别来自不同方位角和不同慢度的波,有助于地震波类型鉴别研究。主要讨论了F-K分析具体实现的方法和如何应用于新疆和田台阵监测能力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20.
赵兴兰 《地震研究》1990,13(4):337-343
本文应用地震拓扑预测方法,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地震长期趋势估计。通过实例计算证明,其拓扑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以预测该区未来强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