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地下水化学特征是影响和控制核素迁移的重要水文地质因素,因为核素在迁移的过程中,与地下水、岩石之间不断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如吸附、溶解、沉淀等.发生在核素、地下水、岩石间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可以起到阻滞或减缓核素在地下迁移的效果,也可能起到促进核素迁移的作用.核素、地下水、岩石间相互作用方式及其对核素迁移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另一方面取决于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因此,在高放废物场址选择和评价中,必须研究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计算陵区近海核电站排水管线泄漏情景下核素通过地下水途径向海洋环境的释放通量,以某近海核电站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应用GOCAD软件建立三维地形地质模型,刻画地层的分布、剥蚀以及倾向等特点;然后,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精细刻画丘陵区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最后,以不被吸附滞留的核素3H和被吸附滞留的核素90Sr、137Cs为对象,通过实验测定了90Sr、137Cs在不同岩土介质中的分配系数,模拟计算了排水管线连续渗漏60 a后3H、90Sr、137Cs在地下水中的放射性分布及释放。结果表明:3H迁移速度基本与地下水流速一致,地下水中的最大放射性浓度为0.285 0 Bq/L,第20 000天时向收纳水域的释放通量达到最大值,约526 Bq/d;90Sr吸附性能相对较弱,最大迁移距离约80 m,地下水中的最大放射性浓度为0.032 1 Bq/L;137Cs吸附能力较强,相当长的时间内被滞留在管线附近,地下水中最大放射性浓度分别为6.840×10-3 Bq/L,释放通量为0 Bq/d。由弥散度的不确定分析可知,弥散度越大,地下水中3H的最大放射性浓度越小,向海洋环境的释放通量越多。  相似文献   

3.
张玉军 《岩土力学》2008,29(10):2599-2605
目前在放射性核素随地下水迁移的研究中还很少涉及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渗透迁移方程,将所开发的饱和-非饱和孔隙介质中热-水-应力耦合弹塑性模型及其二维有限元程序进行了扩展和改进,使之可以同步地对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和放射性核素浓度场的变化进行解析。对一个假想的核废料处置库算例,通过分别改变影响地下水中核素迁移的3个因素:渗透系数、分配系数和分子扩散系数,考察了在热-水-应力-迁移耦合作用条件下近场放射性核素浓度的分布及变化,从而认识到:当缓冲层的渗透系数小到一定程度后,缓冲层中核素迁移基本不再受渗流场的影响;缓冲层分配系数越小,分子扩散系数越大,核素迁移越快。  相似文献   

4.
铀在北山花岗岩中的吸附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红钢 《现代地质》2012,26(4):823-828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Ⅱ,对铀元素进入中国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场研究区地下水后的状况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得到核素铀进入研究区地下水后的元素浓度分布和迁移情况及外界因素变化引起地下水中铀迁移的行为,同时采用批式法测定不同条件下铀在甘肃北山花岗岩中的分配系数,研究了岩石粒径、溶液初始浓度、水相p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对铀的吸附能力较弱,其中溶液初始浓度、粒径、温度影响较小,pH值对岩石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接近中性条件下影响达到最大,这与采用模拟软件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通过模拟和实验对比,能更好地研究在北山预选区处置条件下地下水-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核素的迁移行为,从而为处置库系统安全评价提供有关依据。  相似文献   

5.
识别地下水污染来源、认识受该类污染源污染的地下水化学特征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产出水作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废水,具有组分复杂、危害性大的特点。针对受产出水污染的地下水研究较少,受污染地下水的特征以及识别该污染源的方法尚不明确的问题,笔者以延安某地下水污染场地为研究区,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方法探讨受产出水污染的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并通过对比地下水和油层水的钠氯系数、氯镁系数、脱硫系数和碳酸盐平衡系数对产出水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受产出水污染的地下水表现为高TDS和贫化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其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Cl-Mg·Ca·Na型为主,且随着受产出水影响程度降低,地下水由Cl-Na型转化为Cl-Mg·Ca·Na型,再到HCO3·SO4-Na·Ca·Mg型;离子比例关系较正常地下水混乱,无线性规律;受产出水污染的地下水的钠氯系数、氯镁系数、脱硫系数和碳酸盐平衡系数大小均在长6油层水的范围内,表明判断油气成藏条件的相关参数可以用来识别产出水污染。该研究探讨了受产出水污染的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氢氧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Devladovo前地浸采铀场的环境研究成果,评价了对地浸采铀场进行农业再耕作15年之后土壤剩余污染的变化。研究表明1975年所作的关于该区土壤自净作用的预测是不实际的。上部土壤层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地下水分析表明在地浸采铀场的地下水下游1.7km处都有含硫酸盐和硝酸盐很高的残余溶液晕。因此,地下水的自净作用强度是十分微弱的。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及计算机编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目前在国际上采用的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方法-DRASTIC评价方法,用与地下水有关的多因子-地下水的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岩性,土壤类型,地形,渗流区介质,水力传导系数等7个相关因子对地下水进行评价,并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性进行评价,编制了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图,为今后地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城市环境管理者等进一步制定管理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中进行了放射性核素13 1I在页岩介质中的扩散、渗透 -弥散的实验。采用渗透法及扩散法获得了实验曲线并计算出弥散系数、阻滞系数、孔隙度等参数。实验表明13 1I在页岩介质中为弱吸附核素 ,其阻滞系数较小。在此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放射性核素13 1I在页岩介质中的一维迁移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3 1I随地下水迁移得比较慢 ,因此页岩对13 1I的迁移能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9.
罗兴章  闵茂中 《地质论评》2001,47(6):658-664
随着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核电,放射性废料的安全处置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和前沿学科。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处置库内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的迁移程度。在侵入岩中,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通过地下水沿岩石孔隙从处置库向生物圈迁移的。为了理解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体接触带的迁移行为,本文根据两花岗岩体接触带中样品的铀系核素放射性活度比值(^234U/^238U,^230Th/^234U,^226Ra/^230Th,^230Th/^238U),利用 α-反冲(弹射)作用引起的放射性不平衡理论,计算了铀系核素子体^234U,^230Th,^226Ra在后期地下水的作用下在花岗岩体接触带及其裂隙内的迁出率、迁入率、并进行了质量平衡的计算。结果表明,经α-反冲作用进入流体的核素的迁出率要远大于因核素自然衰变的消亡率;裂隙充填物及裂隙能阻滞大量核素的迁移,其沉淀核素来自接触带花岗岩;花岗岩能强烈阻滞核素的迁移,可作为阻止放射性核素从核废料地下处置库向外迁移的有利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地区地下水弥散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佳木斯地区地下水弥散实验研究祁敏(地矿部九○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双城150100)在开展佳木斯城市环境地质勘察工作中,为了对野外地下水污染的水质运移规律进行模拟,计算弥散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为野外现场弥散试验以及地厂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刘媛 《化工矿产地质》2012,34(2):126-128
分析测量中标准物质的利用在于保障数据的正确性,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标准物质的测量方式,均应符合以上定位。标准物质在分析测量中的作用,主要为:保障分析方法、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保障产品质量,及用于实验室认证工作。为最大实现以上应用功效,应保障标准物质的有效期、有针对性的使用标准物质,充分考虑测试方法的不确定性和使用质量控制图,并积极研发纳米标准物质作为未来技术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A report about three seismic projects with their first results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ep subsurface rocks of the Central Europe and the Alps. In addition a summary is given of the crustal and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continents based on literature about similar work don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continents. A profile round about the earth shows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America, Europe, and Asia.- -author.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氚在水圈中的分布特征与中国境内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特别是南极的宝贵资料,论述了氚在全球大气降水中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雨量效应、季节效应。对氚在中国境内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中的分布规律也分别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对其实际应用意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泥岩中白云岩夹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泥岩及白云岩夹层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比研究后认为区内白云岩形成于半深湖环境,是湖盆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由于水深条件、古气候条件、水介质条件等均有利于白云石排除动力学和热力学的障碍而从水介质中沉淀形成的原生白云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研究区主要取心井目的层段的压汞资料、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图象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河流相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特征。馆上段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明显f各沉积微相孔隙结构特征和非均质程度有明显差异;从心滩、边滩、河道充填到河道边缘,其孔喉半径依次变小,孔隙结构变复杂,非均质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西宁海湖路深路堑黄土高边坡的结构,抗剪强度与土体密实度、饱和度的相关分析,对比卸荷前后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提出了土体卸荷后边坡设计的抗剪强度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肃龙首山地区韩母山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龙首山地区的韩母山群包括下部的烧火筒沟组和上部的草大坂组。对于草大坂组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其岩性主张置于寒武系,另一种观点是因其下部含冰碛砾岩主张置于震旦系。最近在金川黑沟一带的韩母山群的草大坂组中采到许多海百合茎、海绵骨针及瓶筐石化石,基本可以确定草大坂组是一个寒武纪—早奥陶世的地层单位,而非震旦纪地层。震旦纪的烧火筒沟组的冰碛砾岩沉积特征明显,区域上可与贺兰山一带的正目观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19.
杨少春  侯加根 《地质论评》1993,39(5):418-426
本文论述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在山东马厂地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地层倾角资料进行特殊处理,结合岩心观察、常规测井资料,验证了倾角解释模式,成功地确定了砂体的沉积层理类型、古水流方向,指出了砂体延伸和增厚方向,阐明了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四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和分布特征。研究成果用于该区的砂层对比、开发注水、井网调整和预测砂体成因类型,指导该区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利用声发射研究东营凹陷新生代构造期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声发射作为一种地应力测试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应用岩石对经受应力历史具有"记忆"功能,作者利用声发射法对东营凹陷的岩样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该地区岩样的地应力记忆值和记忆出现率,从而来揭示本区所经历的构造期次和强度。测试结果证明,古应力记忆值与构造旋回中的应力历史是相吻合的。同时,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声发射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