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数据库设计及其在大气,海洋科学中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山 《海洋预报》1994,11(4):13-21
本文首先阐明了数据库的主要类型及其数据结构的特征,然后详细地总结了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步骤。最后,文章分析了大气,海洋观测数据的自然结构特征,指出对其最适宜的数据库类应当是层状数据库,文章还以大气为实例,给出了层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并对二者的存取效率作了对比,结果证迷产了文章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研究了嫩江上游地区砂金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后,应用遥感技术和类比的方法,对已有砂金矿床邻近地段的地质和矿产情况进行了推断,预测了砂金储量,并得到了生产部门验证,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成果,缩短了勘探周期,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投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海上人工鱼礁参礁的现状及其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中堂 《海洋通报》1995,14(4):79-84
概述了我国沿海海上人工鱼礁,参礁的现状,指出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角度,就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有计划地建造和管理人工鱼礁和参礁,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海洋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年7月-1999年9月我国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实现了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零的突破,这次考虑取得了大量的沉积物样品,同时还获得了第一手现场资料。简要介绍了沉积物特性,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同时介绍了部分室内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后海岸滩建设开发改造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一些重大项目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减少了工程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目标。依据参与该动态管理的实践,介绍了就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及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的数值模拟——Ⅱ污染浓度的计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曾以Leendertse[2]模式对胶州湾的潮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湾口输入主要半日潮,给出了潮位、潮时,特别是潮流及余流的分布。本文在此基础上,在改善了潮流计算的同时,进一步对胶州湾作出了污物输运的数值计算,获得了在特定排污点排污条件下,给出了湾内不同时刻的污物浓度分布,以及湾口排污速度,并对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海洋沉积物中硒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海洋沉积物中硒的测定方法。样品用混合酸分解,加入Fe^3 消除干扰,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海洋沉积物中的硒,选择了仪器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及其消除方法,方法简便,快速,有较好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对多种地质标准物质中的硒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十分接近,对海底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4)进行了11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6.13%。  相似文献   

8.
空间直角坐标到大地坐标变换的一种非迭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伯铎 《海洋测绘》2002,22(3):9-11
介绍了一种由空间直角坐标X,Y,Z变换到大地坐标B,L,H的非迭代解法,并给出了具体计算式,还讨论了计算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操纵性是气垫船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本文介绍了全垫升气垫船操纵性能的仿真研究,首先,利用平面运动机构进行了约束船模试验,测得了作用在气垫船上的水动力,然后,进行了仿真计算,预报了气垫船的回转运动,并讨论了直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王莉 《海岸工程》1997,16(3):55-58
青岛市海岸滩建设开发改造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一些重大项目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减少了工程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目标。依据参与该动态管理的实践,介绍了就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及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造地貌是指由新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积极活跃的地貌类型。南海南部海域新构造运动强烈,类型众多,它们是控制海底构造地貌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内动力因素。根据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该区区域构造沉降、海底扩张、断裂作用、褶皱作用和火山活动等新构造运动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进行了分析。区域构造沉降形成规模较大的构造台地、深水阶地和陆坡盆地等;海底扩张形成西南海盆、中央海盆及其内部的众多构造地貌类型;断裂作用形成断层崖、断阶、海底谷、断块山、断陷盆地等;褶皱作用形成山地和挤压构造盆地;火山作用形成海山、海丘。  相似文献   

12.
南海曾母盆地南部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母盆地作为发育于古巽他陆架上的盆地,南部的古巽他河所携带的巨量沉积物和曾母盆地的陆架特征使得陆架边缘三角洲在曾母盆地南部发育成为必然。通过对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地震、钻井及进积特征分析,认为曾母盆地内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形态呈分别向陆和向海减薄的楔形体,古巽他河携带多期次的沉积物向陆坡沉积过程中形成多套沉积复合体,这些沉积体由于具有良好的生储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南海南部海域在中中新世末发生了一次区域构造运动,被命名为万安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在新生代沉积中的表现是断裂、块断、挤压背斜和向斜。部分地区发育逆冲构造等。根据南海区域构造分析产生这次构造运动的起因可能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于13MaBP在民都洛岛处发生碰撞.以及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在苏拉威西岛处发生碰撞(10MaBP)有关。这两次碰撞事件均对南海南部海域产生挤压,尤其是第一次碰撞挤压(向西方向)很强烈,是这次构造事件的主导因素。万安构造运动在南海南部海域沉积盆地中产生了许多挤压构造;而该海域沉积盆地中生烃的关键时刻是6MaBP,构造形成时间在生烃关键时间之前。因此,该海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4.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属陆源碎屑沉积,长石含量平均45.3%,石英25.9%,可分为六个沉积区,其沉积物类型、矿物组成、沉积速率和风化程度等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南海西部海域新生代地质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海西部海域地质构造复杂,以北东、北西和近南北向断裂构成区域性格架,重力异常和磁力异常具有明显方向性,地震剖面反映新生代地层可划分出上、中、下三套构造层,深部地壳结构变化较大,地壳强烈减薄,甚至出现了洋壳。此外,南海西部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南海地区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带。本文通过收集多年来的地质一地球物理调查成果,从宏观上综合研究了这一地区的地球物理场和地质构造特征及地壳结构,为评价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提供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区域构造沉降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南海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拉张单元,运用McKenzie盆地模拟方法,分析南海区域的构造沉降史,南海区域的构造沉降以海盆为中心,南北陆缘差异沉降十分明显,北部陆缘在向海盆倾斜沉降的背景上出现波动性,而南部陆缘具有北陡南缓的不对称性,纵向上,南海区新生代沉降历史具有幕式和非均匀性,南海北部陆缘东西两侧岩石圈区域拉伸状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第四系—新近系、中—下三叠统青龙组、上二叠统、下二叠统—上泥盆统、中—下志留统,奥陶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等7套地震地质层序;主要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纪—早古生代克拉通发育、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稳定台地—陆内裂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与抬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沉降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海区无柄蔓足类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86-1991年在南海北部对16个海洋结构物上的无柄蔓足类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个体大小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所采集到的标本隶属于无柄蔓足类的3科7属19种,其中藤壶科5属16种,笠藤壶科1属2种和小藤壶科1属1种。共有17种无柄蔓足类分布在珠江口东南海区;而琼东海区仅发现2种;琼东南海区有8种;莺歌海海区11种和北部湾海区10种。纵肋巨藤壶、美丽藤壶和珠江藤壶为珠江口东南海区特有种。研究无柄蔓足类在南海北部近海海区的分布及其与海流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类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也为海洋石油平台的设计及污损生物的防除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9.
威海湾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湾南北长约9km,东西宽约7km。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迅速发展,1989年开始威海湾南部投入开发,排海河南省的大增,造成涨局部地区超标,超过海洋物理自净能力,形成污染。本文依据海上实测潮流和COD资料,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的威海湾潮流分布和物质扩散特征,讨论了威海湾南部纳污量,指出威海湾西部海域潮流较小,海洋物理自净化能力弱,近岸一些地区纳污量已达到或接近饱和,今后新开发区大量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盆地属于下扬子地块海域部分,是我国海相中—古生界发育最齐全,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地区之一。该区具双层基底结构及复杂的深部构造体系,经历了多旋回的盆地成生、改造及叠加过程。海相中—古生界则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构造运动的改造,以往由于缺少深部地震资料,无法对海相中—古生界进行构造区划。通过该区沉积盆地原型的分析,结合深部地震资料的解释划分了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