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传林 《中国地名》2010,(11):13-13
根据国家关于开展农村地名设标工作的指示精神,呼图壁县于2006年启动了新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地名标志设置领导小组,完成了2个乡(镇)的地名标志设置工作。2007~2009年投人资金30多万元,共设置路牌144块、村牌82块、巷牌62块、户牌5056块。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设标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为了把农村设标工作弓l向深入,笔者就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民政部的工作部署,吉林省松原市的设标工作自2003年开展以来,经历了启动实施、全面展开、稳步推进、纵深发展等阶段,截至2010年底完成了城市和县城设标工作,共设置街巷牌1539块,楼门牌(含单元、户牌)17万多块,村镇牌1202块。当前,全市的地名标志设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难以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10日,从湖北省区划地名工作会议上传出喜讯,该省25%的乡镇已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乡镇设标任务,2000个行政村设置了村牌,武汉市、恩施州已通过设标验收检查;全省30%的县市开展了地名规划,其中已有30个县市完成了地名规划编制任务;全省地名数据信息总量达700万字,开通地名网站12个。地名信息在社会交往中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阜康市地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按照“便民利民、美化城市形象”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阜康市新增、补更户牌29855块,楼幢牌1056块,单元牌2708块,设置街、路、巷牌218块,沿街门牌4586块,基本形成了街、路、巷与楼、门牌号相对应的地名公共服务网络,地名管理工作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飞 《中国地名》2010,(11):14-14
地名标志是无声的向导,具有明显的标识和指位作用。抓好设标工作,是推广标准地名的重要途径之一。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是面向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一项公益事业,是国家的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设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社会交往和经贸往来便捷程度的高低。为了适应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木垒县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地名设标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设标工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破解的瓶颈问题,制约了设标工作的深入发展。为了突破瓶颈,实现设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现仅就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开展以来,十堰市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迅速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截至目前,十堰市所属的郧西、房县两县,茅箭、张湾两区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乡(镇)共安装大门牌2315块、小门牌30余万块、村牌360块、乡(镇)道路牌210块,一举改写了过去乡(镇)无地名标志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滁州市地名设标工作通过市场运作取得了好的效果,既筹措了大量资金,又推动了设标进度,为城市基础设施增添了亮点。目前全市筹措社会资金260多万元,政府财政补贴50万元。其中广告位招租筹措设标经费140万元,制作了A级路牌近500块,完成了滁州市和定远县、来安县等城镇主要街、路标牌的设置任务。筹措单位楼门牌的设置经费120万元,完成了84个居民区、6个商业集中区和11个单位办公区楼、门牌、单元牌和户室牌的设置任务。利用财政补贴经费初步完成了部分次要路段和巷的标牌设置任务,完成了部分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住户牌的设置任务。  相似文献   

8.
蜀民 《中国地名》2011,(4):24-24
按照《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精神,2005年12月以来,四川省各级地名办公室本着“惠民、利民、服务为先”的原则,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街路门牌设置、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均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地名工作的翘楚。全省85%的市、州(县、市、区)理顺了街、巷、楼、门牌管理体制,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共新设置街巷牌59835块、楼门牌(含单元、户牌)3127万多块、村镇牌44233块,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2,(3):75-75
近年来,河北省涞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政部门供于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城乡地名标志设置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全省“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开展,全县共投入资金130万元,对地名标志进行了更新,实现了地名标志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共设置地名标牌12万多块,其中农村安装户牌10.1万块、胡同牌5680块、单立柱街路牌170块、村标284块,实现了城乡地名标志无差异化,做到了村有村标,街有街名,户有户牌,使农村告别了无门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农村门牌设置工作是全国地名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国地名数字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辽宁省盖州市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本着"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将农村门牌设置纳入民心工程,惠民工程,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设标之路。  相似文献   

11.
开展县域城镇、尤其是乡(镇)地名设标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由于县财政比较困难,设标工作往往进展缓慢。然而,云南省富源县确克服了困难,组建了机构、完善了机制,实现了设标工作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取措施完成国道、省道两侧村镇设标工作刘向荣做好各类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是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沿国道、省道两侧设置村镇地名标志(以下简称两道两侧设标)是各级政府(含地名机构。)不断提高地名标志管理水平,深化地名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理应尽职尽责。山...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江苏省沐阳县民政局本着不断完善地名服务工程的自我要求,继续抓好地名设标工作,在全县区域内,增设、补设了104块城区道路标牌,增设、补设了296块乡(镇)、村(居)地名标牌,共计增设、补设各类主要地名标牌400块。加之原来已设置的1400多块,沭阳城乡已设主要地名标牌1800多块。一块块新颖、醒目的地名标牌,宛如一张张绽放的“笑脸”,热情地为人们指路导航。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江苏省镇江市的地名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奔小康,建设新镇江”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强势推进镇、村道路设标工作。据统计,全市镇、村两级道路1231条共设标2509块,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2,(3):74-74
2005年以来,武汉市紧密结合实际,本着紧扣四个专项事务,紧抓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地名标志设置为龙头,以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工作为两翼,以地名规范工作为牵动,全面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了僦汉市地名规划》编制、建立起了含有52000条地名的武汉市地名数据库,尤其是提前两年完成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城区、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地名标志服务体系,实现了地名标志的全覆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地名信息     
浙江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向纵深发展,2006年12月19日,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省地名委员会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吴桂英、副厅长李立定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2006年全省共设置各种农村路牌2.5万多块、门牌529万多块,完成设标任务的乡镇达1060个,占86.6%,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的年度考核任务。地名规划和信息化服务进展顺利,杭州等9个设区市已基本完成地名规划的编制和地名网站的建设任务,数十个县(市)已启动…  相似文献   

17.
安波 《中国地名》2010,(8):11-11
一、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地名标志设置体系 瑞安市历来重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一直把地名标志作为完善城市设施、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市区和经济发达的乡(镇),存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中积极引入商业化机制,在主要街道路口设立灯箱广告路牌,用广告收入设立和更换路牌230多块,解决了地名经费短缺的难题,走出了地名商业运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青州市的地名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发扬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实地测量街巷760多条,沿街门头商户6200多个,住户5万多家,楼房1200多座。绘制门牌编码规划图150多张,设置各类地名标志13.5万块,走出了一条小城(市)镇设标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9.
法制化标准化靳尔刚司长谈'98地名工作新重点近年来,全国的地名管理、国道设标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就全国看,发展还很不平衡,有的地方进展快、有的地方刚刚起步,有的还在原地踏步。因此,全国应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命名更名,地名标志设置...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家部署,吉林省以“建设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活动为主线,采取多种模式、多渠道开展城乡设标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服务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引领全国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示范省份。经过全省地名工作者5年的顽强拼搏,吉林省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已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