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2,(3):74-74
2005年以来,武汉市紧密结合实际,本着紧扣四个专项事务,紧抓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地名标志设置为龙头,以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工作为两翼,以地名规范工作为牵动,全面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了僦汉市地名规划》编制、建立起了含有52000条地名的武汉市地名数据库,尤其是提前两年完成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城区、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地名标志服务体系,实现了地名标志的全覆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地名档案是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各个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及其相关信息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是地名管理的专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地名管理、推行地名标准化、开展地名研究的基础。随着全国地名事业的蓬勃发展,地名档案也随之建立起来。根据当前工作的实际,本人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地名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服务,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名管理和使用出现的种种混乱现象,可归咎于地名规划编制的缺位。地名规划是引导城市经营和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技术集成的复合工作。长春市进行地名规划有助于加强对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的地名管理,提高地名标准化的内在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对城市经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巍  杨斌 《地理研究》2019,38(4):784-793
地名是特定空间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村落地名作为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多元文化信息,也是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研究村落地名的空间格局、生成机制与保护策略,对于传承乡土文脉具有深远的价值。以甘南州夏河县藏族村落为例,应用GIS核密度估计法刻画了地名的空间格局,从文化景观视角出发解读了藏族村落地名的类型和生成机制。研究表明:以文化型为主、自然型为辅、复合型补充的地名体系是藏族村落命名的基本范式;映射出深厚的自然性基因、恋地性基因、记述性基因和关系性基因等文化景观特质;环境指向、族源沿袭、信仰认同和区际交融是藏族村落地名生成的源发力量。制定地名保护名录、建立地名标识系统是藏族村落地名保护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政部和江西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九江市紧紧围绕工程建设的四个专项事务,探索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初步建立起“四大体系”——以地名标准化为目标的地名规范体系、以命名规范化为目标的地名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所设计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方法,以南宁市六城区村级地名为例,从地名数量、地名结构、地名类型、命名特征4个层面研究了村级地名特征和命名规律。结果发现:南宁市六城区的专名、通名以含有2个汉字字符的地名为主,其次是3个汉字字符的地名;地名结构类型有8种,以"1+1"结构为主,其次是"2+1"结构,地名字数类型和结构类型普遍较多样且均匀;聚落类和新旧老幼类地名在各区各种字数地名中普遍出现,字数为"2"的地名涵盖了大部分地名类型,其余类地名散布于各地区各字数类型的地名中;村级地名命名方式共有17种。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正在展开,并建立了相关的地名数据库。本文介绍了城市地名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地名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地名数据库的相关应用模式,并结合地名匹配对文本数据进行空间化。最后,对城市地名数据库的更新维护以及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地名数据库是国家地名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河南省地名数据库建立的背景,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立了分布式的省、地市、县三级数据库,并以此为出发点,系统论述了河南省地名数据的分类方式与组织方式,描述了河南省地名数据库的逻辑构成与物理构成;论述了地名数据库建库的基本技术,包括基于元数据的建库方案与基于SuperMap的空间数据库技术。河南省地名数据库的建立充分考虑了城市地名服务的特点与要求,在民政服务信息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庞森权 《中国地名》2011,(11):12-13
地名作为地理实体的名称,与其他物体的名称相近,在汉语文字的使用上存在着三要素:字音、字形、字义。地名汉字中音、形、义的特殊要求,直接决定了专名选字、组词的基本走向。对于规划地名过程中的选字、组词来讲,具有两层含义:既有技术上的基本规定,这是必须遵守的事项;又有服务中的基础要求,这是精益求精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名精细分类与编码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地名数据现状的分析,提出城市地名精细分类与编码原则,以城市为单元,针对公安、民政、统计等部门的地名录、统计数据,进行区域地名整合、分级、分类与编码,确保城市地名的详尽和相关统计信息与实体的配准,满足广大用户对更高精度、更多内容的基础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数字中国”提供精细的地名数据平台,为城市地名数据库导航和DOM地名注记提供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语地名分布与演化的GI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壮族人口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等资料,构建了一个乡镇、县、市的壮语地名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并借助空间可视化技术直观显示了壮语地名集中程度从广西西南部左右江流域和西部山区向东部逐渐降低。回归模型揭示了壮语地名的分布相对集中于地势高、坡度陡的边远地区。对命名时代的分析表明,壮语地名的几何中心随时间东移,汉语地名的几何中心西推,两者逐渐靠拢,表明二者在空间分布上的趋同,映证了广西逐渐走向壮汉杂居的历史过程。本文演示GIS和相关科学分析(包括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用于历史文化研究的潜力,旨在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茂名市地名与地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赤嘉 《热带地理》2015,35(3):437-442
地形是自然环境中影响地名的一个重要地理要素,通过对茂名市88个镇和其下辖1 513个村地名的统计,结合地名志等文献资料中的地名来源,发现茂名市地名与地形的关系密切,且山地地区地名与地形关联性最强,丘陵地区次之,平原台地地区最小。地形影响地名的产生,地名也反映着居住地选择的趋向,显示了茂名的地名文化。通过对茂名市地名与地形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了山区的聚落多选择建立在山谷中比较低平的区域;丘陵地区的居住地常选择在山坡和山谷、山间的低地;平原台地地区有较多地名与单座山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烜 《中国地名》2013,(12):11-11
山东省诸城市地名协会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编辑图书、参与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社团。开放式学术研究和社会化地名管理是地名协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诸城市地名办公室与地名协会紧密合作,相互补充,协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弘扬地名文化的中坚力量和地名管理的参谋助手。  相似文献   

14.
广义地名及其本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出广义地名的概念(指可以与地球表面特定位置或范围相关联的一段文本),基于广义地名组织的文本形式的空间信息通常更符合人们对于地理空间知识的表达。探讨广义地名的本体,并给出相应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从而有助于广义地名数据库以及智能化广义地名服务的实现。该研究主要从广义地名的发生学、描述对象、地理范围、信息团体和语境引起的二义性等方面描述广义地名本体,并用UML语言建立便于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的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15.
汉语地名时空信息的一体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信息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名时空信息,而目前已建立的大部分地名数据库,从信息内容看,描述了历史地名信息,但忽略了时空信息;从信息结构看,存在描述的范围、完备性和丰富性等方面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数据结构.该文通过分析地名及其相关信息内容,设计了能够较为完善地表达地名实体、时间信息、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地名空间关系等时空一体化的地名数据库规范,包括地名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组织.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展地名数据库在公共卫生、数据信息管理、文化历史和基于文本的地理参考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以来,在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杭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开拓进取,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名规划体系,实现了地名的计算机即时更新管理,地名标志合理设置,地名管理规范化;《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05—2020)》引起了民政部和省厅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全国地名规划编制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地理教学中进行地名教学,不仅是学科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但目前外国地名汉译名非常混乱,一地多名、一名多译、一名多地现象严重,国家应加强统一指导和管理,加快实现汉译规范化,世界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实施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外国地名教学效果,做好外国地名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彬  司徒尚纪 《地理研究》2007,26(2):238-248
为对广东地名景观进行定量分析,文章首先依据最新广东省地图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地名数量统计,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建立广东地名元数据库(GEODATABASE),通过ARCGIS中的GEOPROCESSING、SPATCIAL STATISTICS TOOLBOX和ANALYSIS TOOLBOX等对数据属性要素进行分析、分区、分异和颜色色差处理,输出所需的直方专题地图和其他所需专题地图。其后得出,广东地名景观表现出岭南特有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历史发展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通名和专名具有多样性,齐头地名分布的集中性和具有多族群性及方言性。文章还在统计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进行分类和地理区划,将全省地名景观按类型分为四大区,即客家、福佬、壮语和粤语地名区,且各自在空间上表现出核心-边缘分布景观。  相似文献   

19.
一、目标为了实现地名管理工作的现代化,通过计算机建立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势在必行。目前主要有单纯的地名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但他没有地名空间位置与图形支持,无法采用可视化技术。地名是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地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应该实现地名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统一的目标。在做法上,为了避免建立地形空间数据库所造成的数字化工作量大、时间长、经费高的缺点。采用在扫描地形图或数字正摄影像图上建立矢量地名层,对地名直接进行空间定位,同时在GIS平台与数据库上建立地名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了扫描图…  相似文献   

20.
张斌 《中国地名》2009,(4):46-46
2009年3月24日,辽宁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区划地名工作会议,14个市民政局的分管局长和区划地名科(处)长参加会议。会议对2008年全省区划地名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并对2009年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2008年辽宁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城乡地名普查和农村地名设标工作基本完成;一半以上的市已经完成城市地名规划的初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