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满族文化资源发展研究基地是以满族文化资源和发展前景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性研究基地,由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基地成立四年来,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实现民族文化的产业转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基地的持续性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学科队伍建设,协助各级政府机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和立法,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经济资助和舆论支持,强化满族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整合,加强与省内相关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国内外满族文化信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市旅游资源保护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山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久负盛名,本文根据自然旅游资源的质量,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其它地区环境质量、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其它地区环境的关系等,在武夷山市划分为旅游资源保护核心区和旅游资源保护相关区,并提出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要对象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通过对伏牛山北麓西泰山地区野生兰花资源的种类、分布、生活环境及资源现状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发现西泰山地区兰花资源有9属18种.其中,有9种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还有9种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在对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该地区野生兰花资源的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提高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完善立法;加强和完善当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兰科植物种质库及鼓励兰科植物的人工栽培,恢复野生兰科植物种群数量,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基因.  相似文献   

4.
<正> 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防治荒漠化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它们是提供木材、粮食、油料、纤维和医药等生活生产资料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它们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地理景观美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生态环境维护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荒漠化地区优良植物选繁和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而国外在保护荒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5.
贡嘎山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贡嘎山地区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虽然发展旅游业带动了贡嘎山地区经济的增长,但是粗放的旅游开发方式已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对如何处理好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尤其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简要说明我国地下水资源数量、分布与特征的前提下,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变农业结构实施节水灌溉是保障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根本、生态建设与地下水利用和保护并重等战略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之水的构成中,淡水资源仅占2.53%,其中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极为重要的贮存在大气、河川、湖泊及浅层地下的淡水,仅占0.5%左右。在地表分布也极不均匀且稀缺。目前,因人口增长和水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淡水资源已成为被争夺的战略资源。因此对这部分资源,尤其是对河川、湖泊和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公平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影响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我国,要重视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国际合作开发  相似文献   

8.
锡林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牧业地区,耕地资源少,人均耕地资源不足是地区实际情况.本文通过采用两种方法预测了锡林浩特市的耕地需求量,在耕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旨在呼吁加强耕地保护的力度,提高粮食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吉林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遗址与文化资源。通过将吉林市4个市辖区历史遗址以保护等级、时代、属性为标准进行分类,总结遗址整体特征,并提出发展建议。市辖区范围内遗址基本沿江分布,国家级与省级遗址数量少但地方特色浓厚,多为大型历史遗址和建筑群。遗址中少数民族特色鲜明,以西团山文化与清代满族文化最为明显,数量最多。市辖区遗址种类较为丰富,但早期的战争与城市建设对遗址保护产生负面影响。对城址、石刻与古墓葬等遭到严重破坏遗址,应采取针对性保护,确保市辖区范围内遗址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伊犁河流域是新疆境内独特的湿岛,是我国17个优先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由于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伊犁河流域湿地受到了严重破坏。分析了伊犁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伊犁河湿地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北京门头沟区古村落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北京门头沟区30余座古村落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运用SWOT分析对古村落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些主要问题包括缺乏整体管理、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限制了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此外,还提出了整体性保护、特色性保护和动态性保护的遗产资源保护对策,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等,以促进北京门头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加快,超大城市与城市化走廊不断扩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地区。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们缺乏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重点城市,尤其是苏锡常地区与长江口的水质、水体保护与污染状况和城市化发展的相关问题曾作过深入调查分析;就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过程、水资源利用管理以及合理保护水资源的问题作一些分析研究,试图探索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利用保护的新路子,特别对长江下游地区城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办法和模式,对本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近代长江上游地区人口迅速增长,鱼类资源开发力度增强,有时甚至成为人们赖以活命的依靠。有害渔具渔法的使用、贩卖鳅鳝、毒捕放生区域鱼类等行为使得破坏鱼类资源的问题不断凸显。与此同时,民众的放生,乡规民约和国家明令禁止捕鱼的行为,对保护鱼类资源起着积极的作用。长江上游地区鱼类资源在很长时期内并未进入国家的主流视野,对其管控力度不强,保护的目的多出于原始生命观、避免灾祸等思想。民国时期渔业经济利益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对鱼类资源的管控力度逐渐增强,保护目的更加多元化,维护渔业经济利益成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盐城市黄海湿地资源,以盐城市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和盐城市湿地保护现状为依据,分析了《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制订的必要性。借鉴省内外湿地立法的成果,针对湿地概念、湿地管理体制、湿地分级体系以及湿地保护利用,结合盐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州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保护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南沙地区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南沙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其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南沙地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依据功能的重要程度与湿地资源的稀缺性,指出了南沙开发中应加强生态敏感区、红树林生境、水生动物繁殖区与鱼类洄游通道、自然林植被区、历史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分布区等重要湿地的保护,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剖析、土地潜力的发挥等显得越来越重要。伴随区域经济发展,必然会对地区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形成强大的冲击。因此,从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恰当地处理和协调保障经济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是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1.呼包鄂三角地区的基本概况1.1自然地理环境呼包鄂地区是以首府呼和浩特市、“草原钢城”包头市、新兴工业城市鄂尔多斯市为顶点构…  相似文献   

17.
伊逊河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伊逊河流域湿地保护小区是围场县湿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以伊逊河流域湿地保护小区资源有效保护为出发点,运用生态保护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该区域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一系列重要工程措施的总结,为围场乃至冀北地区的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和评述了国内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动态,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国内有关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研究经历了研究背景由耕地无保护向耕地严格保护过渡,研究方法由定性为主向定量和计量为主转变,空间落点由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城镇化速度快、耕地资源禀赋条件好的中部地区转移。在某一研究论题断面上,东、中部地区始终先于西部地区。得出以下结论:经济、社会因子与耕地数量保护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已近饱和;耕地质量变动对耕地利用与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探讨亟待深入;我国应开展广义的耕地保护,走"目标多样化、政策多样化、途径多样化"的可持续耕地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 西部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已成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也才能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西部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正> 绵阳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地区,全市有林业用地106.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77.1万公顷;林木蓄积资源8543.1万立方米,林分蓄积资源8075.3万立方米;植物资源3500多种,树木资源83科176属327种;其中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55种,省重点保护树种75种;野生动物资源95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0种,省重点保护动物45种;建有王朗、小寨子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