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香港”的由来,有三种传说:一说来自“香江”。据说,早年岛上有一溪水自山间流出入海,水质甘香清甜,为附近居民与过往船只供应淡水,故称为“香江”。由香江出海的港口也就称为“香港”。香江故址在今薄扶林附近,早已不存,但“香江”却成了香港的别名。另一说香港名称来自“香姑”。香姑是传说中的女海盗,盘踞香港岛,后该岛被称为香姑岛,简称香岛,再演变成香港。还有一说香港之名源于“红香炉”。传说很久以前,从海上飘来一个红香炉,泊于天后庙前,居民以为天后显圣,便把红香炉供奉在庙中。岛上有个山也称为红香炉山。后来把这地方叫做“…  相似文献   

2.
人民网20日转载《瞭望》的《大 兴矿难前专家论证疑云: “订 做”专家意见?》报道指出, “就在 大兴事故前几个小时,一个由7名高 级工程师和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向 当地政府提交了一份《广东省四望嶂 矿区水淹区下安全开采可行性专家组 论证意见》,称大兴煤矿所在的四望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综合报道,在当地限令煤炭开采矿井“停产整顿”期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槐镇大兴煤矿7日下午又发生特大透水矿难,123名工人被困井下, 生存希望渺茫。该市24天前已经发生了一起造成16人死亡的透水事故,为此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下令当地矿井全部“停产整顿”。大兴矿难发生后,广东省政府再一  相似文献   

4.
据考古学家报道,汉代马王堆中发现的未腐烂的2000多年前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即有记载,称之为“丁于香”。丁香人药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里,称之为“鸡舌香”。丁香是植物丁香树的花蕾,因为其形像“丁”字,且有强烈的香味,故称之为了子香,简称丁香。又因之花蕾干燥后酷似鸡舌,又名鸡舌香。日本《和汉药考》中还有“百里馨”、“瘦香娇”、“如宇香”等雅名。我国唐代诗人陆龟蒙《丁香》诗中赞之“殷勤鲜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香”。五代南唐主李煜…  相似文献   

5.
据媒体报道,长期从事非法采矿经营的大兴煤矿所在地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都曾向大兴煤矿的上属兴宁市大径里煤炭有限公司下发了制止非法采矿通知书或停产通知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可是在该公司董事长曾云高扬言"我让你们的局长都做不成"之后,他们感到"执法力量太过单薄",就此偃旗息鼓,无功而返。甚至进而默认其非法采矿为合法采矿,向其颁发了煤矿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助长了大兴煤矿从事非法采矿的嚣张气焰,最终让123名矿工葬身矿难。在曾云高任董事长的大径里公司的股东成员中有多位政府机构要员,再加上受贿官员,都是大兴煤矿一把把…  相似文献   

6.
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因张志和这首千古绝唱,西塞山也闻名于世。 但《渔歌子》中的西塞山究竟在何处?因为张志和辞官隐居,浪迹江湖,留下踪迹甚少,加之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变迁,因而千百年来争辨不休。到了明朝,学术界经过考辨发现:“志和生平室居越州(今浙江绍兴市),舟居多在苕■间”,“未闻其楚江泛宅也”。最多查到他“不复出仕,居江湘间”。找不到他到过湖北大冶(黄石市)的任何记载。西塞山,当属浙江湖州。但另有一说称西塞山东湖北大冶。…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展拓,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代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地理教学》2010,(13):29-29
编辑部最近收到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程良安发来的邮件,举报本刊发表的有关文章是抄袭他的文章“高考地理试题图形创新手法破解”和“日出方位角的定量问题”;还收到奉明茂关于撤稿的邮件。这两份邮件都反映了作者.读者对本刊的关心,我们对程良安和奉明茂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避讳成风,讳名、讳地、讳语、讳事,无奇不有。更可悲的是,在科举时代,举子因姓名犯讳,竟丢了即将“大魁天下”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进士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 明成祖永乐二十三年(1425年)甲辰科殿试,初拟孙日恭为一甲第一名,明成祖朱棣见名不悦,谓曰:“日恭乃一暴字也!”及见其名之后有安徽人。见“邢宽”二字,喜甚,便点为状元。原来,朱棣初为燕王,为了争夺皇位,举兵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后大肆屠杀,兵部尚书齐泰、太  相似文献   

10.
吴景  卢恋 《中国地名》2012,(9):40-40
湖泗镇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南部,东临大冶市.南抵成宁市,西倚山坡乡,北绕梁子湖,是武汉市最南部的口子镇,省政府命名的革命老区。全镇面积84.7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95个村民小组,人口3.2万。系“武汉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武汉市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老年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11,(12):27-29
阜新市名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地设置的阜新县。其含意有二说:一说是“山阜日新”,一说是“物阜民丰,焕然一新”,当为此地“物产丰富,逐年兴旺”之意。1940年置市时,以此得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09,(2):34-35
蒙城县名源于东晋曾侨置蒙郡,县治所位于今蒙城县城关镇西北15千米处。梁、北魏或为侨置区划,或为军城,东魏复为蒙郡、县。唐代定名蒙城县。关于蒙城的名称由来主要有3种说法:一是商代此处属北冢,“北”与“冢”上下相合为“蒙”字。二是为纪念庄子而得名。旧《蒙城县定动说:“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宋·苏轼所撰《庄子祠记》也说:“庄子,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北宋王安石在他的《清燕堂诗》中有“清燕新豫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相似文献   

13.
二千五百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聊城就已经是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了,素以名城、名湖、名人著称于世,是享誉华夏的“三名”城市。明清两代,聊城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之便,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四百多年,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聊城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聊城也跻身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聊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水绕古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颇有江南水乡的风韵。有水才有灵气。水在北方旅游项目中是极其欠缺的,而聊城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积四点二平方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1,(10):41-41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两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钱塘江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05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09,(3):F0003-F0003
1994年,在深圳市八卦岭有一家专门从事丝绸服装生意的公司。董事长钱先生听说“酿名斋”扎寨深圳,主动上门请郭斋主“指点迷津”.并请大师为其全家人改了名字。一年后,他满面春风地来到“酿名斋”,“衡韵”的名字在郭大师的笔下诞生了。  相似文献   

16.
在举国上下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国“低碳经济”战略之际,各地教育部门也大兴规范办学之风。山东省全面推出《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40条(试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绿松石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以后历代文物中均有不少绿松石制品,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传统玉石。古人称其为“碧甸子”、“青琅秆”等。1927年,中国地质界老前辈章鸿钊先生在其名著《石雅》中说:“此(指绿松石)或形似松球,色近松绿,故以为名”。  相似文献   

18.
“一地多名”不可小视 “多重地名”不可淡视 “有地无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师的职业精神有很多的内涵,归根结底是对教育的“爱”。教育之爱,需要爱学生、爱自己、爱同仁、爱学习、爱反思、爱教师职业,这样的爱才是大爱。大爱无痕,坚守爱的信念才能使教育生命之树常青。可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这些都还不够,还需要爱自己的专业,也就是需要有坚毅、持恒的地理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国土变改,民人迁徙”,导致地名、族名不断变易,从而引起历史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都需要研究历史地理。民族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学经常被认为就是研究地名。地名、族名是研究的起点,不是终点,也不能代表历史地理、民族历史地理的全部内容。但是不少问题和研究都是从地名、族名引起或开始的,因而容易成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需要,所以才有以上的误解或错觉,而在一定时期内,地名、族名可以成为某一学科的发展关键,若不予突破就影响甚至限制其前进,因而成为研究上的尖端。一门学科的研究方向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及学科本身已具有之条件、基础,而不断改变,不能固定于一,也可以不只一个,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可以提出某一类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以利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