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煜振 《地下水》2007,29(6):94-9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解决水危机迫在眉睫,水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是解决水危机的一种有效途径.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可再生利用途径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维持机理等许多方面的基础性技术问题.从水资源可再生概念出发、对水资源可再生循环利用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可再生利用技术途径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基本的阈值标准,有效协调洪水资源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防洪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计算、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分析、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和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四个基本问题.在对洪水资源利用量、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等基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所建立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对1980~2006年海河流域及4个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合理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6年海河流域平均年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分别为62.8亿m~3和5.35亿m~3.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总体而言处于比较不合理的状态,洪水资源利用量频繁超过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不大.多数年份洪水资源利用量超过了河道内必要需水量允许的限度,少数丰水年份超过了流域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的范围.今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提高,需要逐步调整目前洪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于山区的空间格局,提高平原区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有效保障洪水期河道内必要需水量.  相似文献   

3.
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地下水》2006,28(5):4-6
本文通过对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论述了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冯耀奇  任利民 《地下水》2007,29(4):13-14
依据最新聊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水资源总量、地区分布和年际年内分布特征,论述了重要的客水资源-黄河水的基本规律,得出了聊城市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结论.并通过分析水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地下水超采、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总结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开展生态水资源建设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郭亮 《地下水》2018,(5):160-161,186
绥中县水资源相对缺乏,降水稀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在饮水和灌溉方面,农田的灌溉用水量占了很大部分。本文对绥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绥中县的水资源概况、绥中县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应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地表水开发利用,加强水质监测和强化饮用水源管理等措施解决水资源现状缺水问题,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核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核算是从更广泛的视角进行区域/流域尺度的水资源核算,以水资源循环模拟揭示区间、行业、部门间的水利联系为基础,在核算水源上为广义水资源;在核算对象上为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系统;在核算指标上包括行业、部门和区域的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界定了不同用户蒸发蒸腾消耗水分的高效和低效部分,提出了包括人工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用户、不同部门和区域整体的广义水资源利用核算指标体系。以宁夏平原区为例,进行了现状区域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用核算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爱萍 《地下水》2013,(3):110-112,114
晋城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通过分析晋城市目前城镇污水处理、煤化工废水处理、煤矿废水处理及其利用现状,提出中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开拓晋城市中水市场的主要途径;同时对各类排水系数进行了分析,对中长期中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进行评价,对中水处理技术和中水利用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晋城市中水资源利用有较大的潜在市场,中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实现水资源循环使用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效措施,并提出利用中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英学 《地下水》2009,31(5):95-97
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农业发展和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环境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分布及特征,阐述了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概念模式及演变控制的生态风险评价,并运用环境学模型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永续利用的可行性,初步建构了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永续利用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虑经济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以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的限制和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存关系等为约束,建立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三者相协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识别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滇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识别研究,得出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对该方案进行分析,得出滇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间的协调性及其随时间的动态演变特性.  相似文献   

11.
老牛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地区,锆石LA-ICP-MS U-Pb 定年结果表明,该岩基早期花岗岩--
康坪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207.9±0.72)]Ma,是早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该岩体具有高硅、富碱、准铝的地球化学特征,
铁镁比值较高,富集LILE(尤其是Sr 和Ba)和LREE,Eu 无明显异常,相对亏损HREE 和Y,可归属为高Ba-Sr 花岗岩。但
与典型埃达克岩相比,康坪岩体Cr,Ni 等相容元素含量较低,而K2O 含量明显偏高,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重稀土元素分馏
不显著。在成岩过程中,康坪岩体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角闪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钾长石)以及极少量石榴子石的分
离结晶控制。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老牛山复式花岗岩基康坪岩体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含远洋沉积物俯冲板片析
出流体/ 熔体交代的富集地幔以及古老太华群基底物质所组成的混合源区,是大陆碰撞造山晚期后碰撞“松弛”阶段,俯冲
板片断离后下地壳底部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冻融特征曲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冻融特征曲线是反映冻土强度、冻土的热性质和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分和盐分迁移规律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养分对不同土壤冻融过程的影响,采用NMR法对加入5种不同溶质的4种土壤的冻融特征曲线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混合Ⅱ5%溶液均对这4种土壤的冻融特征曲线影响最明显,Ca(NO3)2 5%溶液次之,再次为加入K2S04和混合Ⅰ5%溶液的,P2O5 5%溶液最小.这主要是由于在负温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和土壤对不同溶质的固持作用等不同所致.在加入相同溶液的情况下,康平下层土壤的冻融特征曲线明显低于其它3种土壤,而这3种土壤之间未冻水含量高低次序随所加入的溶质不同而不同.各试样的冻融特征曲线均出现了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3.
辽西北地区的彰武县、康平县、法库县土地沙漠化严重,其发育类型可划分为内陆沙漠化土地和沿河沙漠化土地2种.基于对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的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象及水文条件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超载过牧、盲目农垦是加剧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因素.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科学管理治沙、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适当移民、加强法治宣传等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流域及河流水系可被河道外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对流域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总体控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阐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本概念入手,提出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全国及水资源一级区的可利用总量,同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限度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   总被引:121,自引:1,他引:12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300~450 mm,干燥度 1~2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其东界和南界为黑龙江的龙江、安达,吉林的乾安和长岭,辽宁的康平、阜新,河北的丰宁、淮安,山西的浑源、五寨,陕西神木、榆林,甘肃环县,宁夏同心;其西界和北界为内蒙古的陈巴尔虎旗、乌兰浩特、林西、多伦、托克托、鄂托克和宁夏盐池。行政区划涉及 9省106个旗(县市),总面积654564km2。全区耕地总面积804.69万hm2,人均占有耕地 0.32hm2,农、林、牧用地比例为 1.0∶1.17∶3.67。主要生态问题为:沙漠化急剧发展、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承载力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其原因除了受自然不利因素影响和现代人为强烈干扰外,还有沙漠化的历史烙印、现代农牧交错带的北移错位和经济地理三大原因。该区的退化生态治理应注意:大部分地区要逐步用榆、柳、松、杏等乡土树种取代高耗水肥的杨树树种,采取以灌木为主的乔灌草结合的带状造林方式,建立类似原生植被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充分发挥其生态屏障作用。农业应以发展灌溉农业和保护型农业为主攻方向,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提高生产水平、防止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军凯  张爱社 《水文》2006,26(6):47-50,54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是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的一个指标,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是水资源研究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领域中则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的基本依据。因此,通过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系统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更好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量化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从灌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和水文生态4个方面,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灌区水资源配置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实用性不强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建议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政策与机制、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承载力基础理论与评价新方法、水文生态调控技术、水资源实时风险调度与智能化管理技术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耦合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分析,得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存在着水资源量不足、分布不均、严重浪费、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相应对策,即:强化管理,科技兴水,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优化环境,加大投入和持续利用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追溯水资源界定和内涵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评价的有效性、可控性和可再生性准则,按不同评价口径将水资源划分为广义水资源、狭义水资源、国民经济可利用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从水资源承载的双重客体出发,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历史上关于水资源评价和定义的争论。而后从水资源科学的发展入手,刻划了水资源学研究的对象和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根据学科研究的内容,构建了包括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水资源学学科体系,并分别就三大组成部分作了剖析,这对于水资源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vital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lim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Study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will not only facilitat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of nat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but also be valuable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system,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Shandong peninsula is explor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dex and the composite of water resources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Shandong peninsula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overexploitation,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reached a considerable scale under exist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s alarming.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