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项具有国际先进生产水平、西部最大的硼砂厂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建成,并一次试产成功。国内用硼镁矿生产硼砂通常都是用加压分解工艺。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通过改变碱解硼镁矿的配方,达到了常压分解硼镁矿生产硼砂的目的,从而节省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1996年6月该工艺在格尔木藏铁公司投产,并且一次试车成功。该厂原生产硼酸车间经采用本工艺改造后,年生产硼砂可达七千吨。常压碱解法生产硼砂工艺具有流程短,技术投资省,操作简鱼等特点。采用该工艺,硼镁矿的分解时间仅为两小时,经过二个月的试生产,硼镁矿平均分解率达98%以…  相似文献   

2.
八水氢氧化钡制一水氢氧化钡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青宁 《盐湖研究》1999,7(2):72-75
根据八水氢氧化钡脱水制一水氢氧化钡的反应原理,采用真空加热脱水工艺,对八水氢氧化钡制备一水氢氧化钡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该工艺设备、操作简单,条件易于控制,尤其防止产品碳酸化更具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高分散氢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外加剂获得过滤、洗涤性能良好的Mg(OH)2沉淀,并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根据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各出纯度高、成本低的氢氧化镁及氧化镁。  相似文献   

4.
纳米氢氧化镁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各种分散剂获得过滤、洗涤性能良好的氢氧化镁沉淀,并加一定的CaCl2作为添加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根据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出纯度高、成本低的纳米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5.
在小试的工艺基础上 ,对双朋西金矿浮选后的尾矿进行铜、金回收扩大试验。对铜的浸取试验结果表明 ,本工艺对该尾矿具有较高的铜浸取率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始,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为试验区,研究蓄水渗膜材料水纤维和基体在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栽培方案、不同时间、不同树种进行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应荒漠化地区应用的新材料在干旱区造林的工艺和技术方法。采用蓄水渗膜材料生态综合治理方案及植树方法,能够使原来的干旱区常规造林成活率由40%-70%提高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氯镁石-石灰乳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石灰乳-水氯镁石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工艺进行了总结,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沉淀反应温度、晶种添加量、沉淀反应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氢氧化镁沉淀品质及性能的影响,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已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到的氢氧化镁具有较好的粒度和纯度,改进后的工艺有较好的工业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土工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于岩土的物理性质、力学分析、化学成分、渗透率等进行的有关实验。针对不同工程施工采用不同土工试验操作,对于土工实验存在的技术人员操作问题、仪器设备老化问题、数据采集误差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土工试验数据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盐湖研究》2001,9(1):35
20 0 0年 1 2月 2 0日 ,国土资源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专家 ,在北京对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三个专题进行了鉴定验收 ,专家们经过认真审查和讨论一致通过验收。三个专题分别为 :“制取硫酸钾新工艺工程化试验研究”,“盐湖老卤提锂新工艺试验研究”和“盐湖水氯镁石脱水制取电解用无水氯化镁试验研究”。“制取硫酸钾新工艺工程化试验研究”对盐田光卤石和无水芒硝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使工艺对原料的适应范围更广 ;对过滤设备进行了选型试验 ,确定了适合该工艺的设备类型 ;选择了两种…  相似文献   

10.
赵启文 《盐湖研究》2001,9(3):43-45
探讨以硝酸铵和氯化钾为原料、复分解法制硝酸钾工艺中 ,配料、硝酸钾结晶、氯化铵结晶等处操作温度对产量、质量、操作时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物质分配及 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和不同生育期受旱处理,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详细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小麦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关系。在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所占比例较小,为24%,穗部则占56%;而过度灌溉和水分亏缺条件下,茎秆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和37%,穗部比例相对较小,仅为43%和48%。各种条件下均以茎秆对产量的贡献量大。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对产量的贡献量最大,为0.308g/茎;水分亏缺条件下,叶鞘对产量贡献量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的叶鞘贡献量要大,分别为0.18克/茎和0.09克/茎;而过度灌溉条件下各器官对产量的贡献量均较小。根据实测产量和蒸散耗水量模拟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蒸散耗水量的关系可知:禹城地区在现有的肥力水平和栽培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的理论最大产量为6240kg/hm2,蒸散耗水量为473mm,而获得最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蒸散耗水量为403mm。由于该地区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对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补给作用明显,试验年份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地下水补给量占同期耗水量的22%。  相似文献   

12.
基于GF-1卫星数据的面向对象的民勤绿洲植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张改改  吴睿 《干旱区地理》2017,40(4):831-838
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区,以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结合分层技术,对影像逐级进行分类,以获取植被信息。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阈值区分植被与非植被,分割尺度为10;使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阈值提取非植被中的水体,分割尺度为35;利用野外采样点获取的训练样本,将植被进一步分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割尺度为25。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3.02%,Kappa系数为0.745 1,比较基于象元的监督分类,其总体分类精度为69.37%,Kappa系数为0.497 0,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干旱区绿洲植被信息的提取上较传统的基于象元的分类方法更有优势,分类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动力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长江口2003 年2 月采集的58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以同步水动力资料的分析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自江阴-口外逐渐变细, 由江阴附近的217.8 μm 减少到南槽口外的12.1 μm; 浑浊带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北港最大, 平均为126.2 μm, 北槽其次, 平均为48.4 μm, 南槽最小, 平均为14.2 μm; 口外海域则北槽最大, 为22.4 μm, 北港其次, 为16.5 μm, 南槽最小, 为12.1 μm。沉积物分选性大多为中等-很差, 中值粒径越大, 分选系数越 小; 沉积物偏度大多是近对称-极正偏; 峭度表现为中等峭度-很窄尖。横沙以上区域表层 沉积物类型以砂为主, 口外海域沉积物类型以粘土质粉砂为主, 浑浊带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长江口主槽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与落潮历时、Ve/Vf 值和余流值等动力参数呈正相 关关系, 落潮动力条件是决定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大小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0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单波段(525nm)积分浊度计和PM10自动监测仪、能见度仪器观测资料,结合塔中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影响塔中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各因子。结果表明:(1)散射系数和PM10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秋季最大,达0.96;夏季次之,为0.94;冬季最小,为0.91。(2)质量散射系数3月最小,10月最大;四季中,春季最小,为0.60m2·g-1,秋季最大,为1.38m2·g-1。塔中站气溶胶质量散射系数小于河北张北站、甘肃民勤站、兰州西固区,大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站、希腊克里特岛、以色列内盖夫沙漠。(3)能见度与散射系数呈显著负幂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0,其中夏、秋、冬季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年相关系数,分别是0.913、0.908、和0.857,春季最低为0.723。(4)风速较大时,散射系数的值也比较大,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散射系数小于500 Mm-1时,主要分布于ENE和NE;大于500Mm-1以上则主要是在ENE、NE、E风向。在ESE风向时,散射系数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SSE方向上,最小值是S风向。  相似文献   

15.
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钾元素的分布、积累与动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5年4~12月,逐月对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定位样品采集与生态环境因子监测。通过对样品的分析化验,研究了该区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海三棱蔗草(Scirpus mariqueter)、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植物中钾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上沙主要类型湿地植物钾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迁移与积累规律。结果表明:①上沙不同湿地群落植物钾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规律存在差异,3种植物相比,叶、叶鞘和茎或秆的钾含量均以海三棱蔗草最高;果实和地下部分的钾含量以芦苇最高;叶和地下部分的钾含量以互花米草最低。3种植物果实钾含量的差异最大,地下部分钾含量的差异最小。海三棱蔗草叶的钾含量最高,其次为秆、叶鞘和根,果实的钾含量最低。互花米草茎的钾含量最高,其次为叶、果实、叶鞘与根,须根的钾含量最低。芦苇果实的钾含量最高,其次为叶、茎、根状茎与叶鞘,根的钾含量最低。②不同时期,植物钾元素贮量受钾元素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总体影响程度基本相当。芦苇钾元素贮量最高,互花米草其次,海三棱蔗草最低。3种植物叶的钾贮量差异最小,而地下部分的钾贮量差异最大。③植物中钾元素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而呈动态变化。不同植物以及不同植物构件中钾含量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共性,3种植物总体表现为,随着生长进程,植物钾含量逐渐减少。植物生长初期,茎的钾含量最高,地下部分钾含量最低;旺盛生长期,叶的钾含量普遍比较高,最低值不一致;生长末期最后阶段,地下部分钾含量最高,叶鞘的钾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16的汉江流域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静  任志远 《地理科学》2017,37(2):274-282
基于MOD16遥感产品,在数据精度验证的基础上,运用GIS统计法、线性趋势法等研究了2000~2014年汉江流域蒸散发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蒸散发特征。结果表明: 2000~2014年,潜在蒸散发(PET)多年平均值为1 476 mm,呈东南向西北递减态势;实际蒸散发(ET)多年平均值约654 mm,ET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势。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年均PET和ET大小顺序相反。 PET年际变化率为13.63 mm/a,呈弱增加趋势;ET年际变化率为-2.3 mm/a,呈弱减少趋势,表明汉江流域水资源呈减少趋势。PET空间上呈东增西减趋势,ET呈东减西增趋势,东北部具有干旱化倾向。 年内PET和ET呈单峰型。PET在6月最大,ET在7月最大,二者均在12月最小。二者在4~6月差距最大,形成春旱。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PET和ET呈单峰型,植被生长季节ET差距大,林地增长速度最快。PET和ET具有较强的季节性。ET季节性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在于林地的植被蒸腾作用对全年ET贡献较大。流域西部山地ET季际增加趋势明显而东部呈减少趋势,整体上冬季年际变化最明显,春季最弱。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2000年Landsat 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建立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遥感监测数据库,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4年间,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14 278.38 hm2,年平均扩展速率为3569.60hm2/a,扩展强度指数为0.091%,用地比重为8.05%.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增加了906个,斑块平均密度为33.27个/100km2,斑块平均面积为24.20hm2.  相似文献   

18.
1950 年以来汾河水沙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汾河河津水文站1950 年以来的水文资料, 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了汾河水沙的季节及年 际变化规律, 并且对人类活动导致的年径流变化影响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 汾河流域水沙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年 内不均匀系数有明显上升趋势, 且越到近期稳定程度越低。水沙的年际变化剧烈, 且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后年径流 基本都是枯水时段。应用累积滤波器对汾河水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汾河流域水沙均呈减少趋势, 且泥 沙变化幅度大于径流变化。通过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及对天然径流的还原分析表明, 径流变化趋势在1964 年发 生明显偏离, 从多年平均值来看, 人类活动导致的径流减少量占径流减少总量的75.912%, 人类活动是汾河流域径 流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分布区选取典型地段作为观测区,运用全站仪测量了观测区羽毛状沙丘地形特征。结果如下:(1) 构成羽毛状沙丘羽轴的沙垄由首尾相连的变形的新月形沙丘构成,其走向为N55°E;新月形沙丘的平均高度为17.65 m,西北翼角的平均长度为72 m,均长于东南翼角。(2) 沙垄的纵断面(SW→NE)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波长在50~100 m之间,波高在10~25 m之间。(3) 沙垄的平均宽度为127.69 m,平均坡度为12.59°;西北坡平均坡长为71.74 m,平均坡度为11.65°,东南坡平均坡长为59.05 m,平均坡度为13.52°。(4) 羽毛状沙丘的“羽枝”部分是由地形平缓的穹状大沙波首尾相连构成,并未像遥感影像一样呈现出明暗相间的羽毛状图案。大沙波的平均宽度为641.34 m,其纵断面相对平缓,2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在400 m左右,波峰高度为1~3 m,平均坡长为322.37 m,平均坡度为1.28°,仅为沙垄的10%。  相似文献   

20.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沙漠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沙化现状,进行土地沙化敏感性和沙漠化控制重要性评价。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沙化敏感性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级。极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与腾格里沙漠接壤的沙坡头区的北部边缘地带,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与毛乌素沙地接壤的盐池县、灵武市和红寺堡区的大部分地区,中度敏感区广泛分布于土地沙化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的周边地区,轻度敏感区呈带状分布于中度敏感区的四周,不敏感区分布在中部干旱带最南端地区。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沙漠化控制重要性分为极重要、重要、较重要和不重要4级。极重要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坡头区,重要地区分布于毛乌素沙地西部的盐池县、灵武市和红寺堡区的大部分地区,较重要地区主要在海原、同心等县域,不重要地区面积较小,呈带状分布,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沿河地带和最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