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灰色理论的基坑变形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坑变形系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是一个灰色系统,其监测变形值具有一定的灰色特征,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等步长与非等步长基坑监测变形值GM(1,1)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工程应用表明,本文建立的基坑变形灰色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区的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因其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受到施工自身及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其变形真实数据难以获取,无法准确判定基坑后期变形,施工事故风险控制难度大,极大影响着基坑工程自身及其周边环境安全。基于小波变换和Elman网络的数据分析与动态预测原理,构建一种小波智能的基坑变形时序预测模型(简称WEPM),应用于武汉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预测,通过不断地对历史实测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去噪,提取基坑变形真实数据,利用小波智能模型实现基坑变形的超前滚动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小波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泛化能力强、预测精度高的特点,能对不同条件下基坑变形进行时序预测分析,该模型可为未来武汉基坑工程的变形预测、施工安全与施工事故防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上跨隧道的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常引起下卧隧道发生结构变形,限制隧道的隆起变形成为基坑施工控制的关键。详细介绍了该类工程的特点,包括交叉形式、隧道变形特点、常见控制措施等,对近期国内发生的39例类似工程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了隧道纵向最大隆起变形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隧道最大隆起变形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类工程中工程地质对隧道的隆起变形影响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越差隧道的隆起变形越难控制;开挖深度、基坑面积、基坑形状同样是影响隧道隆起变形的重要因素,基坑开挖面积及深度越大,形状越不规则,隧道的隆起变形越大;在软土地区,当基坑开挖面积及深度较大时设置抗拔桩能显著减小隧道的最大隆起变形。  相似文献   

4.
在上跨隧道的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常引起下卧隧道发生结构变形,限制隧道的隆起变形成为基坑施工控制的关键。详细介绍了该类工程的特点,包括交叉形式、隧道变形特点、常见控制措施等,对近期国内发生的39例类似工程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了隧道纵向最大隆起变形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隧道最大隆起变形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类工程中工程地质对隧道的隆起变形影响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越差隧道的隆起变形越难控制;开挖深度、基坑面积、基坑形状同样是影响隧道隆起变形的重要因素,基坑开挖面积及深度越大,形状越不规则,隧道的隆起变形越大;在软土地区,当基坑开挖面积及深度较大时设置抗拔桩能显著减小隧道的最大隆起变形。  相似文献   

5.
王荣彦 《探矿工程》2012,39(4):39-43
到目前为止,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尚没有从理论高度对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设计加以明示。在查阅国内大量文献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对复杂环境条件下高水位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的概念、含义及基坑变形控制设计的设计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今后开展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坑工程对邻近建筑物附加变形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软土地区城市建筑密度的增加,基坑工程周围通常存在建筑物,基坑工程的开挖受到更严格的环境制约。在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基坑开挖引起的附加变形满足周边建筑物提出的严格要求,基坑设计的关键从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结合上海地区大量基坑工程实践,考虑邻近建筑物条件下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适用于基坑围护选型阶段的实用计算分析方法,对方案选型进行指导。分别结合邻近桩基础和浅基础的不同基础形式建筑物的工程实例,对基坑开挖产生的邻近建筑物的附加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实际工程实施的监测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计算分析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杰  姚海林  任建喜 《岩土力学》2010,31(Z2):456-461
以某城市大型地铁车站基坑为研究背景,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其变形监测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随基坑开挖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对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进行施工仿真模拟计算,将获得的围护结构变形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再引用多种围护形式对基坑变形进行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钢支撑+围护桩的围护形式对基坑土体的侧向变形有较好的限制作用,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比较一致,有限元计算的结果是可信的,改变钢支撑的施作位置对限制基坑的侧向变形有重要作用。随着围护桩入土深度的增大,土体向基坑内侧变形的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8.
软土具有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和灵敏度高等诸多不良特性。深层软土发育地区基坑支护的难度往往较大,常面临稳定性差、变形位移量大、经济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灵活采用恰当的支护措施对提高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和对基坑变形位移量的控制十分重要。本文以南方湖相沉积地区某城市深层软土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对基坑支护变形位移量的控制方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基坑开挖期间近邻地铁车站和隧道变形等进行分析,总结基坑开挖期间近邻地铁车站、隧道变形的发展规律。以量化的形式定义表征隧道不均匀变形程度的不均匀变形参数 ,并对地铁车站引发的隧道近站部分不均匀变形分布及其大小预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基坑开挖期间地铁车站表现为上浮而近站隧道表现为沉降;基坑开挖期间地铁车站和近站隧道之间的位移差显著,对隧道结构的损伤严重;基坑开挖对近站隧道的影响范围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4倍;地铁站引发的近站隧道不均匀变形主要分布在距地铁站1倍基坑挖深的范围内,得到的 分布预测公式可对隧道近站部分不均匀变形的大小和分布进行预测。所得结论及某工程参数A、B的取值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上海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对基坑出现险情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初步探讨了险情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邻近建筑物超载对基坑变形有显著的影响,并得到基坑和建筑物的大变形具有同时性和突然性的特征,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琳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74-1082
为确保基坑变形的高精度预测,基于基坑现场变形监测成果,先利用ICEEMD-ICA准则进行数据处理,即将变形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和随机项,再通过ISFLA-RVM-GRNN模型实现其组合预测。最后,再引入若干传统预测模型进行类似预测,通过预测结果对比,验证本文组合预测思路的合理性。实例分析表明:ICEEMD-ICA准则能实现基坑变形数据的合理分解,其分解能力要优于传统分解模型,且在5个监测点的预测结果中,ISFLA-RVM-GRNN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间于1.97%~2.07%。经外推预测,得基坑变形趋于稳定方向发展。同时,通过不同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性验证,得出ISFLA-RVM-GRNN模型相较传统预测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果,验证了其构建思路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就软土基坑开挖卸荷对邻近桩基变形影响的研究一般是基于瞬时开挖工况,很少考虑时间效应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但实际工程中软土在开挖情况下具有较为明显的流变效应。从地基黏弹性角度出发,采用两阶段法研究了黏弹性地基中基坑开挖与邻近桩基相互作用的时域问题。第1阶段基于Boltzmann黏弹性模型推导出Mindlin时域解,用于分析黏弹性地基中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桩基处的土体附加应力;第2阶段采用Pasternak地基模型分析桩基与黏弹性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求得考虑流变效应的桩基水平变形的简化时域解。最后,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对相关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简化时域解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也针对Boltzmann黏弹性模型参数(体积模量、剪切模量、黏性系数)、桩径、基坑开挖深度、桩与基坑间距和基坑开挖尺寸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出的简化时域解能较好地反映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水平变形的影响,以及桩基变形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可为相关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轨道交通基坑工程地表变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波  金淮  朱少坤 《岩土力学》2016,37(4):1066-1074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层条件的不同,对北京市轨道交通80个明挖顺作法基坑工程实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确定北京砂卵石和黏性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基坑工程周边地表最大变形的实测结果分布形态为正态分布或半整体分布,地表沉降变形值较大;最大地表沉降的平均值约为砂卵石地区0.11%H(H为开挖深度),黏性土地区0.20%H;地表变形与桩体向基坑内、外的水平位移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地表沉降随插入比的增大而减小,黏性土地区基坑支撑系统刚度对地表沉降有明显的影响;北京地区基坑工程周边主要影响区约为0.6H或0.7H范围以内。研究成果可对未来北京及其他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工程变形大小、安全性的预测和评估、指导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和对防止基坑事故的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评价基坑施工过程的变形规律,以其变形监测成果为基础,先通过双树复小波实现其变形数据的滤波处理,再通过GWO-RVM模型、Arima模型及混沌理论实现其分项组合预测。实例分析表明,双树复小波可将基坑变形数据有效分解为趋势项分量和误差项分量,并通过模型参数优化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分解效果,较传统小波具有更强的滤波能力;同时,各类分项预测模型在不同变形分量中的适用性也较强,所得组合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在2%左右,明显优于传统预测模型,验证了组合预测思路在基坑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为基坑变形发展规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杜文宇  郭行 《探矿工程》2012,39(7):67-70
通过徐州锦绣大厦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分析该工程基坑变形的根本原因,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合理的优化,有效地限制了基坑的变形,不仅保证了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还节约了造价、方便了施工、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6.
以某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模拟了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分析不同工况下基坑及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并对不同施工方式下基坑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分析表明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需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控制基坑变形和受力,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基坑开挖期间近邻地铁车站和隧道变形等进行分析,总结基坑开挖期间近邻地铁车站、隧道变形的发展规律。以量化的形式定义表征隧道不均匀变形程度的不均匀变形参数g_i,并对地铁车站引发的隧道近站部分不均匀变形分布及其大小预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基坑开挖期间地铁车站表现为上浮而近站隧道表现为沉降;基坑开挖期间地铁车站和近站隧道之间的位移差显著,对隧道结构的损伤严重;基坑开挖对近站隧道的影响范围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4倍;地铁站引发的近站隧道不均匀变形主要分布在距地铁站1倍基坑挖深的范围内,得到的g_i分布预测公式可对隧道近站部分不均匀变形的大小和分布进行预测。所得结论及某工程参数A、B的取值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原涛 《城市地质》2016,(1):52-56
目前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深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视,深基坑变形监测的监测原理和监测方法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以北京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依据相关规范并结合基坑特点制定了基坑变形监测方案,描述了基坑监测的各个监测项目的内容以及各监测点的点位分布情况,对基坑土钉墙坡顶水平位移、土钉墙坡顶竖向位移、护坡桩坡顶水平位移、护坡桩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土钉及锚杆拉力、地下水位的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基坑监测项目和方法适当,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基坑的变形情况,基坑变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监测方法和变形规律,对其他深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坑变形影响因素与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坑变形影响因素是其变形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自制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优化设计及其有限元数值模拟系统(SDCDEFEM)的基础上,重点对影响基坑变形的各因素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实测和计算的基坑周边最大沉降、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和坑底最大隆起及其位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简明估算基坑最大变形及其位置的统计关系式,提出了经济有效的变形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具有较好的侧向刚度及限制变形的能力.以北京市朝阳区某基坑为例,介绍了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在复杂周围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并通过工程实测及数值模拟,对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的变形特征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