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对于重大工程选址、建设和防护具有指导意义。现阶段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层次分析法等主观方法上,对于客观方法应用较少。基于此现状,本文确定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主要影响指标,对客观变异系数法进行改进,使之同时考虑主客观因素,基于综合指数模型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并以西藏国道G109拉萨市和那曲市地区路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变异系数法,借助ArcGIS软件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显示:泥石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拉萨至羊八井路段,与现场实地调查结果吻合较好,改进变异系数法可以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流域泥石流的组合赋权法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晨  王清  陈剑平  谷复光  张文 《岩土力学》2011,32(3):831-836
针对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对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缺陷,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金沙江流域泥石流的各影响因素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组合赋权规则,使两类权重间的差异程度和分配系数间的差异程度相一致,从而排除人为因素及数据奇异点的影响,得到相对客观准确的结果。以金沙江的典型泥石流作为计算实例,对现场数据进行了提取之后,使用上述方法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将权重代入经典的危险性分析模型进行评估。计算结果与当地泥石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以汶川县七盘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综合灾害环境选择危险性评价指标,以流域划分评价单元,基于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三种赋权方法,并采用危险性多因子评价模型,设计了基于上述三种方法的危险评价流程,开展了危险评价与有效性分析试验。研究结果得到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级别,从危险分区与泥石流淹没范围以及单位面积内滑坡面积比重可得,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中单位滑坡面积随着危险级别的提高而增大,其中熵值法的评价结果精度较高,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差异较大,灰色关联法没有达到良好的梯度。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能有效进行七盘沟泥石流危险评价,可为泥石流灾害环境的危险评估和应急预警提供合理和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系统理论出发,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利用可拓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然后对美姑河流域牛牛坝公路泥石流沟进行了评价,得到牛牛坝公路泥石流的危险性为中度危险。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泥石流危险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具有暴发临界雨量小,规模大,危险性高的特点。在考虑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北川县72条泥石流沟的泥石流规模、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8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所占权重最大; 运用本文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刘希林模型基本一致,但危险度值相对提高,其中有7条泥石流沟危险度提高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6.
层次分析法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山区的安全减灾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泥石流沟谷危险度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构建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层次指标系统,并对各参与评价因子的权重作了计算,建立起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通过对泥石流沟的实例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能很好地解决泥石流危险度综合评价问题,对提高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及客观性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都区石门乡地处白龙江沿岸,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定量评价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基于武都区石门乡泥石流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建立了包含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动力条件等10个指标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进行赋值,对该地区6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均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其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为武都区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2)
德钦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点发育最多的县城之一,由于高陡的地形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县城周边发育多处滑坡、泥石流灾害。通过现场地质勘查和分析,该泥石流沟为一处潜在的单沟泥石流,对县城周边聚居区及G214国道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对巨水沟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分析了巨水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选用12个评价指标作为泥石流主要影响因子,采用AHP方法确定各指标对泥石流影响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危险等级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为高度危险,应加强防灾减灾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康乐县地处甘肃东南部,位于洮河流域下游,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康乐县境内的20条典型泥石流沟为例,选定10个主要影响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做出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的泥石流沟多达11条,占到总数的50%以上,建议对其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作了危险性评价。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的基础上,选取了能够准确确定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植被覆盖率等6个指标作为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因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无量纲化、计算关联系数等步骤计算得到泥石流的关联度,利用关联度来推测泥石流的危险度。最后得出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为高等危险度,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也适用于泸水县其它泥石流及低关联度推测泥石流危险度不准确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周航  廖昕  陈仕阔  冯涛  王志民 《地球科学》2022,47(6):2130-2148
针对复杂山区深埋隧道岩爆危险性评价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问题,通过归纳分析典型高地应力条件下深埋隧道岩爆破坏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从客观反映高地应力环境、岩石力学性能和围岩性质3个层面确定5项岩爆评价指标,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隧道岩爆危险性评价模型.为了充分考虑岩爆危险性评价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通过引入距离函数,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组合赋权法,综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及计算规则,结合岩爆危险性分级标准,构建直线型单指标测度函数,计算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和多指标测度向量,依照置信度准则进行岩爆危险性评价.将构建的岩爆危险性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应用于川藏交通廊道桑珠岭隧道,并与强度应力比法、Russenes判据、岩石脆性系数、岩体完整性系数、岩石弹性能指数等单指标判据评价结果及实际岩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率达到94.4%,比单指标岩爆判据的准确率高16.7%~66.7%.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彭阳县丁家渠泥石流前期调查测绘,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对其易发程度进行打分综合评判,得出:该泥石流为沟谷降雨诱发型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中等易发,目前正处于衰退期。构建了包括泥石流规模、发生频率、沟谷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及不稳定沟床比例等7个指标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关联度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最优组合赋权法对函数赋值模型中的权重进行修正,并运用该模型对丁家渠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计算,为了验证该模型在研究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准确性,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危险度计算,两种方法得出的危险度等级均为低度危险,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是我国高寒、高海拔、高烈度("三高")地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给高速公路带来严重威胁,有必要对"三高"地区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选取岩石风化程度、到断层距离、坡度、地表切割深度、坡向、季节性冰雪、水系分布、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为泥石流影响因子,采用AHP法确定泥石流影响因子权重,建立影响因子分级、赋值标准以及泥石流危险性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以乌尉高速公路K53+000~K78+000段为例,利用ArcGIS得到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图,进行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高危险区、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分别占20%、35%、30%、15%,且高危险区主要沿沟壑分布。研究成果可为"三高"地区高速公路勘察、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泥石流评价方法在因子选取及权重确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原用于计算生产效率的DEA模型,并将其拓展至危险度评价,将泥石流成灾过程视为广义生产系统以计算泥石流沟的相对成灾效率,得到沟道的危险度排名。DEA方法不仅可按生产最优原则为因子自动赋权,更可通过冗余分析筛选次要因子,建立的泥石流危险度多因子评价体系能较完整地表征泥石流沟的孕灾环境。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且进一步对评价中效率表现不佳的泥石流沟进行冗余分析,得到沟道低效率的原因,并明确了其主要的致灾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经典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以灰色关联度作为次要危险因子筛选依据的不足,采用复相关系数作为泥石流次要危险因子筛选的依据,从而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危险因子与次要危险因子组合的多因子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次要危险与主要危险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为了体现次要危险因子对泥石流危险度的贡献作用,采用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计算泥石流次要危险因子的权重,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计算公式。以此计算东川市12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结果,计算结果比经典方法更符合次要因子的补充地位,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用以确定岩爆灾害评价中各指标权重的组合赋权(GEM-GW)方法。该方法依据信息熵理论,对基本熵权法进行改进,理论上解决熵权法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的问题,并引入欧几里得距离函数,使得主、客观权重之间和偏好系数间的差异程度一致,从而获得理想的综合权重。在该基础上,根据岩爆的成因及特点,选取影响岩爆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对灰色聚类法进行优化,建立基于组合赋权的岩爆倾向性预测灰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国内外一些重大深部岩石工程岩爆案例进行分析,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属性综合评判法、未确知测度评价法和物元分析法及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预测精度较高,从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研究方法为岩爆灾害的准确预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库岸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受具有随机性、非线性与未确知性特点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库区为例, 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 选取爆发历史、地质条件、地形条件、诱发因素共4类10种泥石流影响因子, 并建立分级标准将库岸泥石流危险性分为4个等级:极度危险、高度危险、中度危险、轻度危险。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利用区间数表示的泥石流影响因子, 建立了基于联系期望概念的库岸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新模型, 可统一分析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区间形式及演化态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评判结果可靠, 且能简化区间数关系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永胜刘官河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境内,该流域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等相互作用的影响下,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生命安全。在调查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松散物源储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日最大降雨量、切割密度和不稳定沟床比等7个评价因子,通过组合赋权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该流域危险性进行评价,得到永胜刘官河流域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评价结果与该流域泥石流的实际调查基本吻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刘官河流域存在诱发间歇性中等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尤其是在雨季降雨条件下,诱发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为该流域泥石流灾害潜在危险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最小熵理论和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博  陈剑平  王清 《岩土力学》2014,35(5):1445-1454
为了合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客观分析泥石流敏感性,基于最小熵分析原理和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泥石流敏感性分析模型。选取金沙江流域26条典型泥石流沟,确定9个主要影响因子,利用最小熵分析原理分析各因子对泥石流系统贡献率及权重,然后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计算各泥石流沟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尺度向量,最后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确定各泥石流沟敏感度水平。将分析结果与已有成果进行对比可知,仅有7条泥石流沟敏感性结果有所差异。将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对比分析可知,22条泥石流沟的敏感度水平与泥石流实际发育情况相符,仅有4条沟评价结果偏于“保守”,因此,利用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泥石流敏感度分析是十分有效的,并可对泥石流的防治提供合理的建议,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艳  张绪教  叶培盛  胡悦  吴中海 《地质通报》2012,31(203):351-35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云南省保山市怒江东岸麻榔河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对其洪积物进行光释光(OSL)测年,认为是一个年轻的泥石流沟,危险性较大。在此基础上,依据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相符,属于中度危险(Ⅲ)。同时指出了评价过程中的2个关键点:建立权重集和确定隶属度。建立权重集的方法采用“理想点”的距离之和极小化为目标来优化确定,隶属度利用半梯形分布模型原理设计隶属函数来实现。经过反复的实验计算,证实此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