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5,(3):31-31
陕西省气象局受陕西省农办委托,于1974年12月17日到23日在陇县召开了全省防雹、人工降水会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原太气物理研究所、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自治区气象局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央气象局有关单位也派有代表,出席共有170多人。会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批林批孔为动力,交流了防雹和人工降水以及冰雹预报的经验,并讨论了1975年的防雹、人工降水工作安排。会议期间,举办了“陕西省防雹、  相似文献   

2.
刘长友 《气象》1982,8(4):6-6
南方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为进一步开展人工影响积云降水的研究工作,于1981年12月24—29日在长沙由湖南省气象局主持召开了“积云和人工降水学术交流会”。 会议收到的论文和学术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3.
人工降水的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家东 《气象》1979,5(2):26-29
人工降水的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是一项重要和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长期以来,在人工降水的科学试验中,围绕着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有过许多争论。可以说,人工降水科学试验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取决于效果检验的可信程度。在我国,自从1958年广泛开展人工降水试验以来,在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3,(1):15-18
人工降水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近三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由于这一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从空中多获得一些降水量,这对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因而不少国家相继展开了这项试验研究。人工降水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云是由很微小的云滴组成的,云滴的体积增长100万倍才能成为一个普通大小的雨滴。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工降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世界上人工降水(或人工增雨)己有60多年历史。几十年来人工降水取得了很大发展和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降水仍存在着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需要加强人工降水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如作业云的预报、识别指标、优化作业方法等,最大可能地降低作业的盲目性;人工降水的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工降水的科学储备不足等。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从战略上、从发展的技术思路上进行变革,要避免走老的发展道路,要积极推进这些问题解决,才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要发展4项人工降水的关键技术方法:开展短时、局地的云和降水预报;要善于识别,选择可人工增雨的作业对象(云);要优化人工降水的作业方法;科学地进行人工降水的效果监测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降水效果统计量评价人工降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宏芳  郑淑贞  陈敏艳  曾光平 《气象》1999,25(11):40-43
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工降水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分布及特征,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地量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拟合概率〉0.70),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均值与增雨效果相关密切(r〉0.99,a〈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可信度达99%以上,利用这一规律,通过统计增雨效果统计量可以求出人工增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敘述了甘肃人工降水及消云工作的经过及结果,指出撒药方法及药剂种类引起的不同影响.说明甘肃祁连山区人工降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曾光平  高建芸  朱鼎华  冯宏芳 《气象》1998,24(11):12-15
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案分析福建省降水气候变化对人工降水效果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福建省降水偏多年份开展人工降水使效果评价结果产生“正噪声”,在降水偏少年份开展人工降水使效果评价结果产生“负噪声”。不同试验方案对降水气候变化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序列试验反应最为明显,历史回归试验次之,多因子分层回归试验产生的“噪声”最小。此外,还对不同试验方案效果显著的临界值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9.
一年来,各地研制的人工降水、防雹小火箭,在发射高度与发射稳定性上普遍都有提高。附表中列出了目前国内一些型号小火箭的技术性能,生产工艺的主要改进是更广泛地采用了双推力(双腔燃烧室)发动机和通过各种途径来改进推进剂的配方,并将已试制成功的复合推进剂试用于人工降水塑料小火箭。这些新进展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10.
第一位建议搞人工降水的人——董洪年1956年1月25日毛主席召开最高国务会议讨论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徐长望局长参加,在会上毛主席指出:“人工造雨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气象工作者努力”。毛主席这一讲话对人工影响天气无疑是一个大促进。1958年1月8日徐长望局长主持召开了“讨论建立云雾降水物理观测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后涂长望局长及赵九章所长亲自到黄山、庐山考察并建立高山云雾观测物理实验站。1958年我国吉林省遭受60年来罕见的伏旱,全省进入了抗旱的高潮.当时吉林省气象台预报组组长董洪年同志,在吉林省全国气象会议…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云物理和人工降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2月12日至15日在贵阳市举行.来自南方七省(区)气象局以及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科研所等十四个单位的三十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还邀请北方的新  相似文献   

12.
简讯     
1 今年我区春季人工降水作业初见成效几年来,我区气候变得干冷,降水偏少,山区草场旱情严重.为了抗灾保畜,行署赵副专员亲自领导,成立了人工降水领导小组,由气象处、畜牧处、水电处等单位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1980年以后在全国性云物理、人工影响天气会议上交流的科学研究报告,综合介绍在云物理仪器装备、综合性外场试验、云与降水的数值模拟、室内实验、气溶胶与大气化学、云中电和辐射特性等云物理研究;以及人工降水、防雹效果检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方法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对其中某些问题做了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气象学报》1959,30(1):5-10
1958年8月8日到9月13日共进行了20架次的人工降水试验。催化剂为干冰,效果良好。估计得水量6600万立方米,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二_、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分会及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全国第12届天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于1996年10月21~2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邹竞蒙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人影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有关气象院校共20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新疆共派出5石代表(其中含兵团2名)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2篇,其中包括:(1)云水资源和人工降水;(2)雹云结构和防雹…  相似文献   

16.
《气象学报》1959,30(1):29-34
试验对象是暖云,用食盐水和干冰等作催化剂.食盐水对人工降水来说比干冰好.以自然冰花加盐作为催化剂也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7.
飞机人工降水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兑 《气象》1980,6(2):36-37
一、播撒区概况: 宁夏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内蒙古高原西侧,境内地形复杂。在人工降水作业中,我们选定的作业区南限为36°N,北限为40°N,面积大约60,000km~2(见图1)。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我省由于扎实地开展试验,使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研究有了显著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参加了国家重点课题“北方层状云人工降水研究”协作组,自一九八○年以来,统一按“层状云物理探测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19.
方差不相等的双样本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家东  范蓓芬 《大气科学》1981,5(2):214-224
在人工降水试验效果的区域雨量回归分析中,当余方差不相等时,通常的多个事件检验法就不适用。本文在Welch检验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余方差不相等时适用的双样本回归分析方法,并且指出,我们根据双样本回归分析提出的统计量(19),当余方差相等时要比多个事件检验法的统计量(6)有效。 利用双样本回归分析,对福建古田地区人工降水随机试验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引起的目标区平均相对增雨量随着对比区自然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对比区为小雨(x′<2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显著(α=0.05),相对增雨量达20—81%,但绝对增雨量不大。只有0.44—1.15(毫米/3小时),而当对比区雨量x′>2.8(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就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1975年4月中旬到6月上旬,我地已持续50多天干旱缺雨,不少小麦开始发黄,如果半个月内再无透雨,将会造成严重减产。党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立即实施高炮人工降水。6月12日高炮来到我团,当天下午至夜间,本地出现了雷阵雨天气,我们分析当时的积雨云没有发展前途,没有通知开炮。14日有层积云和高积云组成的云系侵入,根据同样理由,也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