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移动TD-LTE(4G)无线技术,设计山东省地震局高速无线地震行业网络,并在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中得到检验,通信效果理想。TD-LTE无线组网技术,能够为地震救援工作提供有效的通讯保障,提高地震救援水平,加强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都江堰市人员伤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江堰市在汶川地震中人员伤亡严重,文中主要研究了该市所辖地区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人员伤亡数的各种因素,希望对城市防震减灾具有参考意义。根据都江堰地区各乡镇的烈度及人员伤亡数据,分析了地震烈度及人口密度对人员死亡率的影响,并给出了死亡率与烈度及人口密度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死亡率与烈度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研究了死亡率随断层距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死亡率与断层距的相关性比与烈度的相关性更明显。采用断层距估计人口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烈度评定中人为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因而更具客观性。定量分析了报道死亡人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定性讨论了救援效率与报道死亡人数的关系,报道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与救援效率成正比。总结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几种因素,认为房屋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率相差甚大,这是在人员伤亡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建筑物震害预测分析为基础,以街道办事处为单元,用最新的人口调查数据对福建省漳州市区进行了不同地震烈度情况下的人员伤亡预测,并提出了地震灾害中因建筑物倒塌而被压埋人员的评估方法,初步预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不同时间段内各街道办事处可能的压埋人数.这一结果对于制定地震紧急救援决策和灾害减轻措施、采取有效的地震应急响应具有重要的辅助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效地评估地震压埋人员的分布,是科学、有序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基础。本文利用5.12汶川8.0级地震的资料,在已有的人员伤亡评估方法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初期灾情信息以及影响地震人员压埋率的主要参数,如行政区域等级、设防烈度、搜救影响等,对这些影响参数进行系统研究,初步构建了地震初期压埋人员分布的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GIS平台,集成了基于公里网单元的基础数据作为算例,对5.12汶川8.0地震、4.20芦山7.0地震、4.14玉树7.1地震进行了压埋人员分布评估,评估结果与地震实际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对比,表明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地震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抗震救灾的第一要务是抢救生命,最大程度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云南漾濞6.4级地震后云南省消防总队、大理支队及漾濞大队的响应速度、救援特点,从被困人员数量、分布特点、城市密集型场所被困人员类型、解救时长4个方面概括了漾濞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主要特点,为类似地震救援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发生M_S 5.0地震,造成4人死亡、28人受伤(6名重伤员,22名轻伤员),与云南省其他地区同级别地震相比,人员伤亡比例偏高,与昭通地区历史地震相比,人员伤亡比例稍低。本文从震害伤亡人员的空间分布、伤情、伤亡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云南巧家5.0级地震伤亡人员分布特征,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对提高滇东北地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场模拟及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证明,开展地震紧急救援工作是防震减灾的关键举措之一,是震后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的必要政府行为。"科学救援"是现代救援的重要理念,如何确保"双安全",即幸存者和救援人员本身的安全是救援行动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救援技能和水平的提高依靠科学的培训,现实的情况往往无法不断提供大震巨灾的模拟训练环境,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构建出逼真的虚拟震灾场景和救援废墟环境。不同规模的虚拟地震灾场,能让救援队员了解严酷的真实救援环境,并可根据具体虚拟废墟开展救援策略和方法的研讨。由此可见,开展灾场模拟和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对救援训练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拟技术与方法、地震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等开展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10)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其可燃物质多,火灾荷载大,蔓延途径多,烟火扩散快,被困人员多,救援难度大,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普遍性安全问题,并提出了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完善地震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破坏.地震后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是一次很成功的应急大行动,成绩显著,世界称赞.本人根据20多天的现场应急救援经历,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应急救援管理方面的做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谈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地震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它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地震应急成果的快速产出在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XSLT可以快速转换地震应急计算模型所需的XML文档,从而提高地震应急成果的生成效率。详细描述了XSLT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并阐述了XSLT在多个地震计算模型中的具体应用,说明XSLT在地震应急成果生成中具有快捷、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