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冰川学学会将于今年9月2日至7日在日本扎幌举行地表雪冰过程学术讨论会。会议主席由C.W.M.斯温新拜恩克担任。 这次学术讨论会有如下专题:  相似文献   

2.
1982年8月23—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西黎巴嫩市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应用冰川学讨论会。该讨论会是由国际冰川学会和美国陆军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联合主持的。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苏联、瑞士、奥地利、澳大利亚、英国、西德、瑞典和中国等15个国家的约7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1978年9月14日—10月20日,我们一行四人以中国科学院冰川学代表团名义出席了在瑞士举行的“世界冰川目录国际讨论会”,会后访问了瑞士、法国和英国十九个与冰川学研究有关的机构。这次会议和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结交了朋友,比较具体地了解了国际冰川学研究的情况及我国冰川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为了总结自1958年以来我国开展现代冰川研究的成果、经验和教训,检阅1978年全国首次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以来在冰川学及雪冰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冰川研究及雪冰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国地理学会拟定于今年10月份在兰州召开“全国雪冰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5.
1958年6月下旬,施雅风先生率领祁连山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进驻亘古寂静的祁连山北大河柳沟泉沟,搭起一群古旧的马式帐篷,露天席地开始了中国首次冰川学学习班.授课者是中国科学院特邀的现今俄罗斯冰川学家道尔古辛(ЛД.Дoлryшин)教授,听课的都是一些未入冰川学门的青年学子.其中的大部分后来从事于中国冰川学研究,并成为中国冰川研究的主力.授课从冰川形成开始,继而是冰川的组成结构、冰川类型、冰川运动、冰川积消……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只是冰川学的入门知识,但作为初学冰川学的青年人却甚感深奥,聚精会神.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冰川学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赞助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山地冰川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6日至31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冰岛、瑞士、英国、挪威、苏联及中国等9个国家的49名科学家(其中国外代表26人,国内代表23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到会致开幕词,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出席了招待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著名人士有国际冰川学会主席G.K.C.Clarke(加拿大)、副主席B.Wold(挪威)、会议论文主编R.L.Hooke(美国)、秘书长.H.  相似文献   

7.
198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维也纳总部举办了以“同位素技术在水资源发展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第一次国际讨论会,也是1963年开始的同位素水文学领域的第七次讨论会,在开慕式上,来自世界各大洲50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起立鼓掌,向同位素水文学奠基人BryanR. Payee博士致敬,正逢他60岁之际,感谢他在创建和发展这一学科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意想不到的是,正在参与准备第三次上述主题的国际讨论会时,他逮尔于1993年2月16日逝世,深为悲痛。  相似文献   

8.
1988年3月13至18日,在德国西柏林的欧洲中心,举行了一个称作“冰川中的环境记录”的学术讨论会,它是以柏林达莱姆区命名的,是加强各国科学家之间信息、观念交流的系列学术讨论会之一。会议组织者指出,达莱姆学术讨论会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与会者叙述他们的“已知”,而是要提出自己的“未知”,不是要解决问题或对某一观点作出仲裁,而是要确定和讨论当代最前沿和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以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在这样的组织思想指导下,冰川学特别是冰岩芯研究被列为一个专题,由国际上著名的代表不同研究方向的科学家,依据最新的概念、技术和模型开展讨论,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冰川中的环境记录”学术讨论会提出的科学报告《冰川和冰盖中的环境记录》(The Environmental Recordin Glaciers and Ice Sheets,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John Wiley&sons,1989)是集体劳动成果,由国际著名冰川学家H.Oeschger和C.C.Langway,Jr.主编。全书共包括21章(节)。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部分,1)冰川如何记录环境过程、储存信息?2)人类活动对冰川记录有何影响?3)怎样建立冰岩芯年代学?4)通过长期冰岩芯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环境变化的哪些信息?作为冰川学的冰岩芯环境研究方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上述问题的提出和回答  相似文献   

9.
国际运动中雪的科学讨论会,于1979年8月12日至19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举行。会议由国际冰川学会和美国农林部森林局洛基山森林及山地试验站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的15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共l25名代表。这是交流雪和雪崩研究新成果的一次盛会。会议共采纳的论文有78篇,其中积雪的稳定性估计和雪崩予报15篇,积雪雪崩力学51篇,风吹雪研究12篇。会议进行方式是先由作者宣讲论文,然后由到会代提问题,面对面地回答和讨论。会议期间参观了瓦奥明州的公路风吹雪  相似文献   

10.
孙殿卿院士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奠基人之一.他是李四光教授最忠实的学生和助手,他不但继承了李四光教授的学术精华,在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学方面还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雪、冰委员会和国际冰川学会共同发起,将于1981年9月14—19日在美国哥仑布城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召开。领导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C.B.B.布尔(主席,美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冰川学工作组成员)、  相似文献   

12.
王小民 《地质论评》1990,36(1):94-95
第三届国际榴辉岩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8日至21日在联邦德国乌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Wiirzburg)召开。国际榴辉岩学术讨论会是由国际榴辉岩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开始举办,每4年召开一次。本届会议由现任委员会主席乌兹堡大学岩石矿物研究所所长M.Okrusch教授主持。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7篇,到会学者123名,会议期间共有70位学者发表了  相似文献   

13.
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讯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0月25日至27日在中...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由于生产和消费的迅速增长,对其研究空前地加强了.人们对矿产资源问题的注意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诺威市,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矿产资源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1976及1979年召开的前两次会议主要探讨了地球矿产资源的潜力及影响矿产资源应用的各种问题.最新一次,即1982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讨论会则以“矿产勘查的新途径”为主题,广泛讨论了矿产资源政策;能源资源及金属非金属矿物原料的普查、勘探与评价等问题.1985年将召开新的一次讨论会.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矿产资源问题国际研讨中心.会议的东道主,联邦地球科学及自然资源研究所及下萨克森州地质调查所所长本德尔教授在1982年会议闭幕词中说:“许多国家,不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迈耶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的冰川学家之一,为表彰这位从事冰川学事业三十多年,并对整个国际冰川学界活动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国际冰川协会在他60周岁之际授予他冰川学界最高荣誉——塞里格曼冰晶奖章(Seligman Crystal)。 迈耶1925年诞生于伊阿华市一个教授家庭,1949年毕业于伊阿华州立大学电子工程  相似文献   

16.
由施雅风院士主编并有诸多学者参加的、<简明〈中国冰川目录〉>专著, 于2005年7月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面世. 历时22年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是中国和世界区域冰川学研究的一件大事, 它首次按国际冰川编目规范, 全面、系统、详尽、 汇编了中国的全部冰川,提供了中国冰川的第一手基础数据, 对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冰川研究作出了贡献, 也给中国西部水资源研究、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冰川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91-91
由国际冰川协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山岳冰川学与人类活动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ntional Symposium on Mountain Glaciology to Human Activities)”于199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兰州召开。来自美国、苏联、日本、加拿大、英国、冰岛、挪威、瑞士等国以及中国的50多位冰川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包括录相片)60多篇,所有论文均在大会上交流。学术讨论会上还播放了加拿大学者提交的两部关于雪崩地区安全措施的录像片;同时举办了冰川图书展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学会全国水文物探学术经验交流会于1988年10月在山东省昌乐县召开。这是自1980年在山西召开的全国水文工程物探学术讨论会以后,第一次全国性的水文物探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美协议,第三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3月31日至4月4日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城召开。这是继1980年、1983年在我国北京、南京举行的第一和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后,首次在国外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的有23个国家的240  相似文献   

20.
国际冰川学会组织的国际冰岩芯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3月30日—4月3日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来自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武筱舲、韩建康和陈吉阳也参加了会议。大会分七个专题作了报告和讨论:稳定同位素;流变学、冰力学与岩芯分层;痕量元素与微粒;气体;宇宙射线产生的同位素(如~(10)Be等)、冰物理学及其他;海冰及大陆冰架冰;中纬度冰川。武筱舲作了题为“敦德冰帽冰岩芯的40年记录”的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