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北侏罗纪煤储量巨大,煤质优良,多低灰、低硫,被称为“优质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煤岩学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其煤岩学特征表现各异,如新疆的艾维尔沟、阜康等矿区的煤可用于炼焦,神华煤可直接液化,吐哈盆地的煤具有成油潜力。西北中侏罗世煤普遍富含惰质组,贫矿物质最为显著,与我国东部石炭-二叠纪煤以及国外“冈瓦纳煤”均存在较大差异,西北侏罗纪煤煤岩类型独特,是大型内陆型盆地演化的产物,多属低变质烟煤,局部也有中、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还出现一个褐煤矿点。在煤地质学与煤岩学、煤化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今后洁净、高效、合理地利用西北侏罗纪优质煤资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淖毛湖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对以往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资料统计分析和系统采样测试的基础上,对矿区主采1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论述了硫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的分布规律,并参照气化、液化用煤的煤质评价要求及洁净煤等级评价要求对1号煤的液化特征、洁净等级进行划分,划分结果显示:淖毛湖矿区1号煤以直接液化为主,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属较好洁净煤;浮煤洁净等级为Ⅱ,属好洁净煤,对实现淖毛湖矿区煤炭资源的洁净高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赋存有侏罗纪优质煤炭资源。从成煤地质条件出发,结合煤岩、煤质和煤的工艺性质进行资源分类评价。选择4项分类要素、12项分析指标和19个技术参数,构建起系统的分类评价方法体系,给出分类评价方案。提出“首选利用方案”新理念,为优质煤高效洁净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所属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首次煤岩学术座谈会,于1980年11月22~28日在山东泰安召开。来自全国的煤炭、地质、石油、冶金、科研和高等院校系统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67篇,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可分为煤岩的命名、分类;煤岩学在煤炭、冶金、地质和石油方面的应用;煤成因的煤岩学研究;区域煤岩和煤质特征以及煤的变质规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清洁利用内河南省陕渑煤田各生产煤矿的煤,基于全区地质背景以及含煤地层的基本情况,对矿区煤的物理性质与煤岩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煤的工业性能和用途,选取灰分、硫、汞、氯、铬、镉、砷、氟、硒、铅、锰等11个指标作为煤炭资源洁净潜势评价因子对矿区煤的洁净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二1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暗煤及半亮型煤;有机显微煤岩类型以镜质组为主,半镜质组和惰性组含量基本相等。陕渑煤田二1煤主要为中灰中富硫、低磷焦煤,次为瘦煤,无烟煤和弱粘结煤。通过分析原煤工艺性能,说明二1煤层为高发热量、挥发分适中、结焦性能良好、强抗碎性煤,属中等难选—低等难选煤类。矿区总体煤洁净等级为不洁净煤。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彬长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对以往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资料统计分析和系统采样测试的基础上,对矿区主采煤层4号煤的煤岩、煤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编制了主要煤质指标的等值线分布图,论述了硫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的分布规律,并参照气化、液化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体系对4号煤的气化、液化特征进行划分,划分结果显示:彬长矿区4号煤层原煤以适合常压固定床气化为主,部分适合流化床气化,对该矿区煤炭资源的洁净高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地质学是以煤的形成、组成、煤系伴生矿产、煤层瓦斯和煤层气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质学分支。近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的要求逐渐提高,煤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分析2011-2015年《国际煤地质学》杂志发表的717篇学术论文,总结了近期煤地质学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与煤层气开发关系最为紧密的煤储层物性研究是各国煤地质科技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煤中的矿物质和元素地球化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与煤的形成、开采和利用相关的煤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煤的自燃、燃烧与环境,沉积环境与煤炭演化,地理信息系统与矿区环境监测,矿井瓦斯,矿井构造,矿井水和煤的热解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煤岩学在煤化工中的地位和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评述了煤岩学的观点和方法伸展到煤化工领城后,对煤加工利用的各个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变化,分析了煤岩学对谋化工进一步起作用的障碍和原因,从而提出了对今后煤岩学研究方向的期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岩学图鉴》是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于1993年立项开展中国煤岩学图鉴编制研究,1996年6月出版的项目成果,也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煤岩学图鉴专著。该书运用现代煤岩学的理论和方法,首次全面地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聚煤期及不同成因类型与煤级煤的岩石学特征;系统分析了各种煤岩显微组分的时、空展布规律。这部专著在翔实可靠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煤岩特征的总体格架。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煤岩学基础;第三章,中国古生代煤的煤岩特征;第四章,中国(华南)晚古生代煤的煤岩特征;第五章,中国(华北)晚古生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陕北府谷矿区煤炭资源的清洁潜势、探究其更加清洁高效利用的可能性,在整理分析相关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主采煤层样品进行系统煤质分析、煤岩组分鉴定、微量元素测试以及相应的对比分析,以探讨其清洁高效利用潜势及途径。结果表明:府谷矿区煤具有中高灰、低硫、高挥发分、高氢碳原子比、低有害元素、富惰质组分等特点,较高的灰分是府谷矿区煤清洁利用的最主要障碍。经对比评价,府谷矿区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浮煤为Ⅱ级。低热演化程度、高挥发分、高氢碳原子比的特点使其在煤炭直接液化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浮煤直接液化利用是府谷矿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煤层成因和煤相研究历史回顾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青海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2):18-21,29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煤相研究的发展历史,讨论丁煤相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煤岩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及古植物学等4个方面总结了煤相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煤相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煤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煤系及其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物质组成、成因、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等的学科。在国家倡导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以及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背景下,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对2016~2020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中国煤地质学的发展进程,重点探讨了煤地质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内容,提出了煤地质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结果发现:中国学者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占27.4%,其次为美国和澳大利亚;按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依次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昆士兰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按研究方向,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向的论文数量最多,占31.3%,是近5年的研究热点;其次是煤中矿物质、微量元素与地球化学和煤系气方向;预测未来煤炭洁净化利用方向的研究将逐渐增多,与煤地质学相关的交叉学科也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以宣钢焦化厂原料煤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煤岩学研究方法,对宣钢焦化厂的原料煤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荧光和Rr测试,并对其按煤岩学方法配煤,进行了10kg小焦炉试验,结果表明:27号煤可以单煤和部分配煤,所炼的焦炭机械强度M25最高可达85%,M10为10.2%。  相似文献   

14.
煤岩学是一门与煤田地质学、煤化学、古植物学、岩石学等有密切联系的专门科学。它在阐明煤的性质,解决煤田地质理论问题上,探寻稀有及放射性元素矿物以及为选煤、炼焦等方面提供资料上,都有着不可估价的作用。在我国1956年十二年科学规划书中对煤岩学的作用,曾有正确评价,并规定该门学科是目前急需建立及大量培养人材的重点之一。由此可以认为在勤俭办科学的正确原则下,采用合理的可行办法,在有关单位内,有步骤地展开煤岩学研究已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滇东上二叠统赋煤区煤层的煤岩学特征、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及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对研究区煤层的煤岩组成、煤体结构、煤炭筛分试验成果、煤层瓦斯含量和煤矿瓦斯涌出量进行了比对研究。研究表明:煤变质程度、显微煤岩组分、筛分粒级煤及煤的孔隙率等煤岩学特征控制了瓦斯的分布特征,并造成煤矿瓦斯涌出呈现区域性的差异;滇东上二叠统赋煤区瓦斯涌出类型可分为低煤阶均匀涌出型、中煤阶均匀涌出型、中煤阶非均匀突出型、高煤阶均匀涌出型和高煤阶非均匀突出型,且以中煤阶均匀涌出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小消息     
国际煤岩学会第34、35届会议分别于1981年4月6—9日在法国,1982年4月26—30日在葡萄牙召开。 在第34届国际煤岩学会全体会议上讨论了准备出版国际煤岩辞典第三版的问题,其内容计划包括三部分:1.煤岩学现状(包括煤和煤层的组成、煤岩学在不同地质领域中  相似文献   

17.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18.
煤地质学作为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与能源需要的密切关联而已经成为一门应用颇广的实用学科。煤地质学的研究与发展水平,一般地说,受到来自三方面的推动:1.煤勘探、开发、利用对于煤地质当前和长远的要求;2.地质普查、勘探的高效率和有关技术方法与测试手段的日益现代化;3.作为煤地质学基础的沉积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以及煤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成就。美国地质调查所在莱斯顿举办的名为“煤地质学及其前景”的大型座谈会上,曾就理论与实用两个方面,着重地对成煤环境、煤化作用、煤岩学、煤中伴生元素以及对煤的勘探、开发与利用中的地质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提出了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1],吸引了国际上的注意。苏联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煤地质研究,也把同提高煤田普查、勘探效果与质量有关的地质问题列为主要方向[2]。其它重要产煤国家有关报道表明,他们的煤地质学研究也无不在各种程度上体现着以上三方面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类型,并对该煤层煤相类型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近3年来煤岩学、煤化作用研究进展及其在煤分类、煤层自燃倾向性预测、地层等时面确定、煤层渗透率预测、古地热史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