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资源》2015,(2):78
<正>根据考古发现,岫岩地区在距今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遗址的岫玉古玉器,辽宁建平县出土的"玉猪龙",岫玉老印章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钩龙",原始社会"勾云形器"均以岫玉为代表。历代留下的岫玉文物十分丰富,夏商周时期的"鸟兽纹玉觥"、"玉跪人",战国时期的"兽形玉",秦汉时期的"玉辟邪",东晋时期的"龙头龟钮玉印",南北朝时期的"兽形玉镇",唐宋时期的"兽首形玉杯",元代的"玉贯耳盖瓶",明代的"龙头玉杯",清朝的"哪吒玉仙"。1968年在  相似文献   

2.
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是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老官台、大地湾、裴李岗、磁山文化属同时期文化。兴隆洼文化分布范围广阔,西起洵河,东至医巫闾山,北到乌尔吉木伦河,南达渤海北岸。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除兴隆洼遗址外,经过大面积发掘的同类性质的遗存还有林西白音长汗、阜新查海遗址。这三处遗址分别代表了兴隆洼文化的兴隆洼、查海和白音长汗三个类型。兴隆洼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5公里处的台地上,地处大凌河支流牛河上游右岸一东西向低丘岗地上。兴隆洼聚落遗址先后经过六次…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研究岫岩玉的地质系专家,经实物考证后确认:不仅河北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用的是岫玉,而且距今6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古玉器,也多为岫岩透闪石玉。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古玉器非常丰富,种类多达20余种,尤其是动物形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12):12-13
辽宁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5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12):70-71
查海遗址,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证明了早在七八千年这里就已经诞生了新石器时代文明。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五里,当地称为“泉水沟”北坡的向阳扇面台地上,距阜新市区25公里。从1982年发现到目前,已进行过7次发掘,发掘76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和田玉为中国名玉,与湖北郧县等出产的绿松石、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岫岩的岫玉并称中国四大名玉。和田玉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以色泽多变、质地地柔软、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收藏价值高而成为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7.
江南“始祖”在哪里? 1936年,距今5000年的余杭良渚文化出土;1959年,距今6000年的嘉兴马家浜文化现世;1973年,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发掘,更寻到了7000年前的历史,当时有人断言,河姆渡是江南新石器文明的“根”。 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文物经碳14反复严格测试,确定其年代上限距今8000年,是长江下游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8.
铜的历史     
《西部资源》2013,(4):78-79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形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相似文献   

9.
兔年话兔     
《中国地名》2011,(1):57-59
兔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距今60~20万年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73年发掘的新洞中就发现有兔骨化石;另在辽宁鸽子洞遗址发现的大量动物化石中也有野兔的遗迹。在我国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商代墓葬中,就发现有“玉兔”的符号,其姿态有的乖巧蹲伏,有的侧目观望,有的昂首挺立,栩栩如生,十分可爱。在我国流传3000多年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野兔的自然描述。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3,(14):62-63
正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本报杭州7月8日电(通讯员朱海洋记者陆健)记者从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  相似文献   

11.
岫岩     
《西部资源》2015,(2):76-77
<正>岫岩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广义上可以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黄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亦称瓦沟玉引)属蛇纹石类矿石,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远古先民对于板页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从而揭示出板页岩矿对于古代文明发展进程所做的贡献。通过我国北方地区板页岩矿及主要考古遗址点的对应,笔者发现了板页岩作为一种全新的石玉器制作工具被古代先民广泛使用着。特别是在内蒙古、甘肃及辽宁地区的考古遗址点多有涉及。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分布在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区域的齐家考古学文化先民们对于板页岩有独特的使用方式,而有迹象表明远古先民在使用板页岩作为加工工具已经出现了泛区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满族风情     
满族在20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有1068.23万人,论人口,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名列第二位。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河北、内蒙古、北京等地,以辽宁最多。全国共有辽宁的新宾、岫岩、清原、本溪、桓仁、宽甸;吉林省的伊通;河北省的青龙、丰宁、宽城等10个满族自治县.另外还有河北省的围城满蒙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4.
巫神之玉     
《西部资源》2012,(4):62-65
距今五千年左右,地球上正孕育着人类最早的文明。古埃及用金字塔表达对太阳的崇拜,古巴比伦人建造了理想中的空中花园,而在古老的中国,那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充满想象的传说的时代。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一九七一年八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东南部的一个下村庄附近,村民张凤祥正在田里干活,忽然听他手中的铁铲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拨开浮土后,一块厚重的石板显露出来,石石板下面是一个仿佛人公开凿的石洞,在  相似文献   

15.
《西部资源》2012,(1):35-35
花岗石在地表分布很广泛,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天然岩石之一。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古代开发利用花岗石的遗迹,如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印度的寺庙圣窟、古罗马的斗兽场等。中华民族对花岗石的开发利用可以追溯到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在山西省怀仁鹅毛口石器制作场遗址,有遗迹表明当时人们已在河谷谷坡上开采裸露的花岗石(煌斑岩、凝灰岩)来制作石器。  相似文献   

16.
距今五千年左右,地球上正孕育着人类最早的文明。古埃及用金字塔表达对太阳的崇拜,古巴比伦人建造了理想中的空中花园,而在古老的中国,那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充满想象的传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主要地区。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现了大窑文化等遗址、遗物,证明内蒙阴山地带曾有远古人类活动。1973年,内蒙古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位于距呼和浩特市东北33公里的保合少乡大窑村的南山发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澧阳平原优周岗遗址剖面沉积样品孢粉分析,重建了该区5500 a B.P.~4000 a B.P.气候、水文、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历史。结果表明:距今5500~5200年大溪文化晚期,气候环境较为适宜;距今5200~4000年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气候暖湿程度先升高后降低,转折点在4800 a B.P.左右。其中,距今42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晚期,气候向干凉化发展。孢粉组合显示优周岗遗址周边一直有湿润生境存在,且在屈家岭文化中晚期和石家河晚期出现湿生草本、蕨类孢子和藻类的明显增加,反映两次水文变化过程。优周岗遗址大溪文化时期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已遭破坏,稻作农业有一定发展,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稻作规模扩展。然而石家河文化晚期,稻作农业规模明显收缩,可能与区域文化衰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GIS软件对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双王城剖面沉积环境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聚落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距今8000-5000 年间,在气候温暖湿润和海面相对较高的环境背景下,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相对较高(20~200 m),地形较为平坦(坡度< 2°)的洪积台地和冲积平原上;西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发生水患,因而很少有遗址分布。距今5000 年之后,气候暖湿程度降低,海平面持续下降,人类活动范围明显向海扩展;西部低洼地区在气候变干和海面降低的双重影响下,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也开始被古人广泛开发利用。这一时期区域文化繁荣发展,逐渐形成社会结构复杂、城邦林立的初期文明。然而距今4000 年左右,由于气候变化和洪患灾害加剧,史前文化开始明显衰落。商周时期气候环境趋于稳定,文化发展再次兴盛。北部滨海平原地区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早期农业人群难以定居的滩涂地上形成以盐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群。  相似文献   

20.
金矿业简史     
《西部资源》2012,(5):48-49
一、中国古代黄金矿业的历史渊源通过考古发掘成果表明,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迄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我国黄金的开采和使用亦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认识了黄金。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各种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遗址的年代,最早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