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建筑     
又一项新的世界之最在沈阳诞生!百合塔总高度12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体建筑,是世博园的制高点。造型似绽放的百合花,象征着沈阳百业兴旺、和谐发展。在塔的95米和100米处各有一层观景平台,可以俯瞰世博园全景。21凤之翼位于世博园主入口广场,是园区的大门。建筑面积4168平方米,主塔高72米,“凤翼”长210米,中间贯穿10根斜拉钢索。建筑整体造型如凤凰展翅,象征着沈阳的振兴腾飞。主塔下方是1000平方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凤之翼建筑使世博园充满了时代的动感与蓬勃的朝气。百花馆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花卉室内展馆。馆内有国内…  相似文献   

2.
五皇山地质公园,以浦北岩体为物质基础,是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和S型花岗岩的典型观测点。园区内发育着石蛋、山岳、台地、峡谷、水文遗迹5大类花岗岩景观,它们有序、集中分布于各个相对独立花岗岩山岳的不同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共同构成一个以石蛋群为核心,山岳、台地、潭池群和瀑布群为重要补充,形态典型、雄伟、优美、珍稀的南方亚热带花岗岩景观群及石蛋景观群。在分析公园区域地质背景及花岗岩岩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园花岗岩岩体和景观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1)中三叠世期间,该区域产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历经岩浆侵位、分异、冷凝结晶后,逐渐形成一个时间上连续的、建造上完整的巨型花岗岩岩基——浦北岩体;其后,经历隆升剥蚀出露于地表并成山。2)第四纪至今,受湿热气候、地表流水及原生和后生节理十分发育的花岗岩岩体的共同控制,由山顶→山腰→山脚,它们各自汇聚各种形式地表流水的能力逐渐增强,对应由山顶→山腰→山脚的流水侵蚀程度逐渐增强,而各自的风化作用却逐渐减弱;历经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的纵向―横向差异侵蚀、冲蚀和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公园境内形态典型的南方亚热带花岗岩景观群。  相似文献   

3.
刘长 《中国地名》2013,(6):31-33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21年游历中国,曾途经长沙。他这样描绘1921年的长沙:"这是一座在大街上执行死刑的城市,一座霍乱和疟疾肆虐的城市,一座能听得见流水声音的城市,一座即便入夜之后石板路上仍暑气蒸腾的城市,一座连公鸡报晓声都像在威胁着我的城  相似文献   

4.
<正>在经历了广场雕塑热、音乐喷泉热、大树进城热、外来草坪热等等之后,湿地公园热又在一些城市逐渐兴起,且大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国家林业局今年将编制湿地公园总体  相似文献   

5.
正锡安国家公园(Zion National Park)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面积约590 km~2,是美国西部红层的典型代表,发育了众多丹霞崖壁、方山和峡谷等景观。公园内形成丹霞地貌的红层主要形成于侏罗纪,以陆相红色细砂—粉砂岩为主。其中,形成于早—中侏罗世的Navajo组砂岩是锡安国家公园丹霞崖壁发育的地层,为典型风沙沉积,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锡安国家公园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公园东南部的锡安峡谷(Zion Canyon)两侧,经流水切割侵蚀,巨厚的Navajo组砂岩完全出露,形成连续的直立陡崖。在Navajo砂岩崖壁顶部,除  相似文献   

6.
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多来源于园区内部属性和游客行为之间的差异,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大、生态系统独特,园区空间布局、管理制度、主题商品与设施建设、服务方面的不合理、不完善导致了局部时段性的超载现象,宜采取以游客行为为导向的容量调控模式(TBCC),从加强园区自身建设和管理入手调控游客空间流动,从内部提升视角解决容量超载问题,实现游客体验、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居民休闲总体需求的角度出发,具体研究广州市城市公园的休闲供给配置,并通过供需特征对比,发现供需在总量、类型、地域的差异.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公园在总体供给总量上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在类型供给总量上,广州市的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带状公园的规模总量能够满足广州市居民的休闲需求,而社区公园、城市综合公园、风景名胜园、体育公园和纪念历史公园的规模不能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尤其是城市综合公园和体育公园的规模需求量较大.在各区供给总量上,老城区的越秀、海珠、荔湾和新城区的白云、花都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而黄埔、天河、番禺、南沙、萝岗总体规模上能够满足需求,但是在类型上还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8.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的粒度分布模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董玉祥  马骏  黄德全 《地理研究》2008,27(4):725-733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内的横向沙脊规模高大、形态典型,对其表面采集的47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该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粒度总体上是中砂、分选好、对称和中等峰态,但脊顶、坡部及坡脚的粒度分异明显,自沙脊两侧坡脚向脊顶粒径变细、分选变好,向陆背风坡的细化与分选优于向海迎风坡,脊顶粒径最细,向陆背风坡脚最粗,是一种新型的沙丘表面粒度分布模式。该粒度分布模式是该区域主风向与强风向交替变化及其风速差异、沙脊高大且两侧不对称等组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龙潭喀斯特槽谷倾坡土壤水分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水保土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掌握石漠化区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对石漠化治理有重要的作用。2017年6月—2018年11月在重庆酉阳县龙潭槽谷两侧顺、逆倾坡(典型石漠化治理区)选择4个土壤剖面分15 cm、30 cm土层深度埋设探头,开展高分辨率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上,土壤水分与降雨量的关系较大,与土温的关系较小;顺倾坡土壤水分高于逆倾坡,且多雨季节比少雨季节明显;多雨季节,裸岩出露影响降雨的再分配:顺倾坡得到双重补给,即降雨补给、裸岩地表径流补给。(2)降雨间歇期,顺倾坡失水量较逆倾坡少,这主要与坡面坡度和土壤质地的差异有关。(3)降雨期间,降雨强度较小时,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降雨强度较大时,顺倾坡土壤监测点出现表层土壤水分大于底层土壤水分的现象,这主要与强降雨引起坡面的超渗产流有关。(4)受龙潭槽谷顺、逆倾坡空间差异的影响,槽谷两侧裸岩出露率、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等自然要素差别明显,进而对该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保水保土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0,(1):16-16
乌兰察布市老虎山乌兰察布市老虎山位于集亍区的中心,像一位威武的勇士终年守侯在京包、集二铁路线上。因其人文历史和园林风景成为集亍市一处著名的风景区。老虎山山名的由来,是由于此山西北磐石林立,奇特峥嵘,雄踞如虎,威严壮丽得名。老虎山公园始建于1980年,公园总体共设九个区:大门瀑布区、纪念碑区、植物园区、虎石区、虎山游乐区、赵家大院、老潭区、冯将军林和老城遗址。  相似文献   

11.
2020年5月至9月,采用随机取样和系统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的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香城湿地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和南湖湿地公园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6座湿地公园中,共采集昆虫样本9993号,记录了16目141科486种昆虫,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蜻蜓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桤木河湿地公园和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中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高,昆虫群落结构复杂;在6座湿地公园中,植食性昆虫的科、物种和个体数量都远大于捕食性昆虫、中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只有少数湿地公园中的植食性昆虫与捕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量之间、植食性昆虫与寄生性昆虫物种数量之间和个体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坡面流与坡面侵蚀动力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胡世雄  靳长兴 《地理研究》1998,17(3):326-335
在回顾了坡面流及坡面侵蚀过程研究的简史与现状的基础之上,全面总结了坡面流形成机理及其模式、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坡面侵蚀动力过程及其侵蚀产沙模型诸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坡面流各要素分析及坡面小侵蚀陡坎的形成等进行了一些探讨。最后,提出了坡面流及坡面侵蚀过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3.
湿地水文连通性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体现。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在整个公园、分园区和各园区的核心保育区3种尺度上,利用不同类型湿地单元之间的距离及其景观指数,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中的沼泽与河流或者湖泊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70.7 m、408.7 m和869.9 m,索加—曲麻河、可可西里、莫云和扎陵湖—鄂陵湖核心保育区中的沼泽与河流或者湖泊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267.1 m、294.3 m、405.8 m和673.3 m;澜沧江源园区、长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中的湖泊与河流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 736.8 m、2 933.8 m和3 868.7 m,扎陵湖—鄂陵湖、可可西里、索加—曲麻和莫云核心保育区中的湖泊与河流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5 586.4 m、3 259.0 m、1 898.2 m和2 373.9 m;在3处园区中,长江源园区内的沼泽平均斑块面积最大,黄河源园区的湖泊最多、湖泊的斑块密度最大;在4处核心保育区中,索加—曲麻河核心保育区的沼泽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扎陵湖—鄂陵湖核心保育区的湖泊平均斑面积最大,不同尺度下距离和景观特征呈现的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连通性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4.
从湿地公园定义及效益分析入手,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保护及恢复措施。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隐蔽条件建设、生境岛营造、繁殖巢构建、建设生态廊道、野外投食以及建设生态围栏和警示牌等,达到保护湿地生物的目的;恢复措施主要包括基质恢复、植被恢复、水环境恢复以及岸坡恢复等。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可为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不同坡角公路路基流场的风洞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内蒙古S315一级公路黑风口路段风沙危害现状,基于风洞模拟实验,采用毕托管测定不同坡角路基模型断面的风速,通过对流场分布、风速廓线及风速减弱率的分析探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坡角对路基两侧的积沙范围和风蚀强度有重要影响。风速一定时,坡角越大,路基两侧积沙范围越大,与之对应的防护范围也应加大。路基坡角一定时,路基背风侧积沙范围随风速增大整体可能呈扩大趋势,坡角越大,扩大趋势越不明显,导致大量沙粒堆积在背风坡脚附近,这就需在坡角较大的公路背风侧多设置几道阻沙栅栏和固沙方格来降低风速、防治沙害。风沙流对迎风坡脚和迎风坡肩的风蚀作用最强,在实际应用中,应重点对这两个部位进行工程砌护,以防路基塌陷造成交通事故威胁公路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6.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部纵向沙垄广泛发育,但沉积物粒度特征鲜有报道。基于筛析法测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部一条上覆次级沙丘的纵向沙垄断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结果显示:(1)沙垄沉积物颗粒自垄顶向两侧坡底逐渐变细,分选变差;沙垄上覆次级沙丘亦同。(2)沙垄沙的频率分布曲线以双峰为主。(3)沙垄迎风坡中部沉积物平均粒径细于中下部;上覆次级沙丘迎风坡底部沉积物颗粒粗于迎风坡中部。该区域纵向沙垄粒度分布特征与前人提出的“脊部较粗型”一致。沉积物样品所表现的双峰分布特征受物源、风选影响显著。上覆沙丘断面上迎风坡底部粗化,可能是粗颗粒无法被带走而发生富集的缘故。沙垄上覆次级沙丘局部形态的变化影响了风沙流,从而导致了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局部上的变化。在沙垄迎风坡一侧存在风沙流的二次输移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伊犁河谷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抛物线形沙丘表层78个风成沙样的粒度分析表明,平均粒径均值为220 μm,平均中值粒径为299 μm,标准偏差平均为1.98,偏度平均为-0.29。纵向分布上,从风蚀洼地到迎风坡下部,风成砂的平均粒径和分选性波动变化明显,沿迎风坡向上平均粒径减小,在脊线附近有较粗粒径的分布带。在沙丘背风坡平均粒径减小、负偏增加、分选性较差。在粒度参数等值线及三维分布方面,风蚀洼地和迎风坡下部呈现沿沙丘轴向交替分布的封闭等值曲线,两侧沙臂粒度参数大小波动变化,沙臂北翼坡脚粒度组成呈现很高的负偏和峰度值,反映在区域风况作用下,抛物线形沙丘本身地形起伏、两侧沙臂灌丛沙堆分布对沙丘表面风沙流运移有影响,风沙流与沙臂斜交在背风坡产生涡流引发较强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滇池湖滨带上的6座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估算6座湿地公园旅游人数。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期间,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海东湿地公园、海埂湿地公园、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西华湿地公园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的游客总人数分别为227 886人、355 434人、677 728人、45 185人、34 811人和1 452 063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系统了解山东省潍坊市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于2019年10月2~10日和2020年8月15~23日,对该市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维管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生态型和生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4座湿地公园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1目108科352属533种;其中,有399种资源植物、9种保护植物、3种山东省稀有植物以及52种入侵和归化植物;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单属(种)科和寡属(种)科占优势;在区系组成上,有15种类型、9变型,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21.6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占16.48%)。总体上,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各湿地公园中的乔木过多,人工种植植物的比例和数量较大,野生物种和水生维管植物相对匮乏,存在一定数量自然混入或人为引进的入侵和有害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和全面评价安徽省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对保障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7方面27个指标,并选取36座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成效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影响安徽省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评估出的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平均得分为68.37分,表明36座湿地公园建设成效整体处于"中等"的水平;不同类型、级别的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得分无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建设时期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湿地公园建设时间越长,其建设成效越好,湿地公园面积、湿地面积与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得分不相关;工作人员数量、科研监测设施、宣教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是影响湿地公园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