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冠成 《海洋学研究》2007,25(3):93-102
介绍了国内外在不同水深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工程的现状。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水深海域人工鱼礁工程的建筑和投放技术,分析并研究了与人工鱼礁工程相关的一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分析并研究了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值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机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工鱼礁工程在增值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2.
南麂营造海洋生物"安乐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在7月中旬将2艘2000余空立方的废旧渔(客)轮沉入平阳县南麂列岛妈祖庙附近海域。据称,这是该市时隔15年后首批投放入海的人工鱼礁。 据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介绍,此次人工鱼礁的投放目的是改善近海渔场的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增殖。有关研究表明,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3.
人工鱼礁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侯西勇  唐诚  张华 《海洋科学》2019,43(4):81-87
人工鱼礁是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技术手段,鱼礁投放后有助于改善沿海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近几十年,随着人工鱼礁建设事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各国专家学者对人工鱼礁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鱼礁材料、结构设计、流场效应和数值模拟、鱼礁监测技术、管理体制、生态效益调查评估、经济价值评价等多个角度,对人工鱼礁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从物理稳定性、监测管理、价值评估等3个方面提出人工鱼礁未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中国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鱼礁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后续的监测是建设海洋牧场技术方面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人工鱼礁的功能,需要对人工鱼礁开展精细及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传统的水下调查方式受限程度高,作业效率低下,而侧扫声呐可获取高分辨率的海底目标物图像,多波束测深系统可获取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数据,两者结合可以给人工鱼礁的建设提供精确的海底地形地貌信息及人工鱼礁的空间信息,为人工鱼礁的设计、投放以及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以目前国内外有关人工鱼礁建设的研究技术文献为基础,从人工鱼礁的前期选址、施工投放、空方量估算和后期监测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水声技术及对应声学设备(侧扫声呐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在人工鱼礁建设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鱼礁区生态环境效应、生物群落效应和生态系统功能效应特征,构建北方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分析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基于2010—2011年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每月生态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构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年平均生态系统的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647和0.614,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均为健康状况良好的生态系统。综合分析认为,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仍处于发展阶段,需对该礁区进行长期连续的调查监测,以进一步了解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影响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日照前三岛海域人工鱼礁的投放对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于2012年9月—2013年8月利用三重定置刺网对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投放海域及其临近海域开展了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比较了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渔业物种、优势种的组成;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比了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采用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比较了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渔业资源密度。结果表明,鱼礁区的渔业资源总种数是对照区的1.71倍,人工鱼礁区鱼类种数是对照区的2.38倍,虾类、蟹类、棘皮类、头足类鱼礁区都比对照区多;人工鱼礁区不论是渔业物种数量还是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要好于对照区,并且人工鱼礁区优势种更稳定,CPUE高于对照区,资源密度更大。说明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所在海域聚集海洋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及增加生物多样性有显著作用,尤其对鱼类的诱集和养护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鱼礁建设和效果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近海生态系统特点与人工鱼礁建设的功能,从海水水质、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三方面构建了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基于对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4个季度(2012年9月—2013年7月)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结果,对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研究表明: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生态系统春季、夏季、秋季为较健康水平,冬季为亚健康水平;鱼礁区生态健康指数大于对照区,且差异极显著(P0.01);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综合分析认为,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比对照区生态系统更稳定,但仍需开展长期的调查与监测进行验证。本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台湾渔业局称,为改善沿近海渔场环境,借以培育渔业资源,台湾已投入约12亿元经费,投放鱼礁97580座,保护礁12120座,可增加渔场1433450m3及保护面213021m2。由于鱼礁投放产生渔场的经济效益,由学术研究单位评估结果效益良好,普遍获得渔民肯定。台湾已投入12亿元用于人工鱼礁投放  相似文献   

9.
人工鱼礁建设对海州湾海域水质改善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海州湾海域人工鱼礁建设情况统计以及人工鱼礁投放位置与监测点位的变化关系,并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了海州湾海域近15年来人工鱼礁建设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离人工礁区近的点位水质明显好于其他点位水质,可见人工鱼礁建设对海州湾海域水质改善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优化了海域生态环境,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海洋生物栖息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大鱼礁建设范围,发展以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提高整个海州湾海域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青岛建设人工鱼礁改善近海生态和渔业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人工鱼礁的建设对整治海洋国土、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探讨分析了青岛建设人工鱼礁的必要性、可行性,介绍了国内外人工鱼礁的建设状况,提出了人工鱼礁建设规划、设计与设置要求,以及青岛人工鱼礁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潮汐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书恒  郭伟  朱大奎 《海洋科学》2006,30(12):82-86
全球海洋中所蕴藏的潮汐能约有27亿kW,可供开发的约占2%,即约5 400万kW[1]。全球电力市场到2000年已达8 000亿美元并继续呈上升趋势。但是,仍有2亿人的用电需求得不到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用电量以每8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降低石油等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潮滩研究中最重要的冲淤观测工作,本文对20多种可行的技术在点、线、面状观测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重点阐释每种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及技术间的异同点、发展路径,对其中新型的手段进一步分析了其质量指标、核心技术要点及在潮滩的实践应用情况。以此实现了对潮滩冲淤观测技术发展现状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3.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系统与装置、发展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的综述。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特点、难点和近期的研究热点,指出海洋温差发电技术必须与附属产品的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有竞争力,海洋温差发电技术要达到规模产业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The decline of the British shipping industry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ose sectors of the UK economy which have traditionally relied on ex-seafarers as a source of skilled labour.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impacts of this problem was undertaken in 2003 to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developments which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industry since 1996. The UK economy's requirement for people with seafaring experience to fill land-based jobs was assessed, together with the implications of any shortfall.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emand aspects of changes which have occurred since 1996.  相似文献   

15.
浙江滩涂围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浙江省人多地少,用地矛盾十分突出,而滩涂围垦已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沿海地区,滩涂围垦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浙江省滩涂围垦的历史、现状、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经济技术上的探讨,阐述了滩涂围垦的发展前景,以推动浙江滩涂围垦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海岸侵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海岸蚀退现象比较明显,本文基于广东省海岸侵蚀全面系统的调查,描述了广东省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侵蚀强度分类及分布规律统计;总结分析不同海岸侵蚀类型的特征及差异;通过分析影响海岸侵蚀灾害的因素认为,广东海岸侵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人类活动是近代海岸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将有助于广东省海岸带减灾、防灾目标的实现,为海岸侵蚀灾害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海洋科技大会上,本刊记者就中国极地考察现状与未来发展采访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记者:神秘的南极和北极,天寒地冻,白)皑皑,深深地影响着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自古以来,地球两极就吸引着无数人探索好奇的目光。请您谈谈目前国际极地考察的现状。曲探宙  相似文献   

18.
深潜救生艇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国内外深潜救生艇的发展现状,分析深潜救生艇援救失事潜艇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得出结论:母潜艇驮载深潜救生艇水下援潜救生模式是最佳选择。在对比分析国际上先进深潜救生艇的基础上,预测了深潜救生艇的发展趋势,认为瑞典的S-SRV型深潜救生艇和北约的LR7是成功的典范,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盐城沿海概况 盐城海域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全市海岸线长582km,是江苏省海岸线长的60%,滩涂及其辐射沙洲面积46.8hm^2,占江苏省滩涂面积的70%,盐城市境内的海岸均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型海岸,潮间带海滩较窄,一般宽0.5-1km;射阳河口以南为堆积型海岸,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km,目前该岸段仍处于淤长趋势,平均速率新洋港至王港一带约50m/a左右,港附近约100m/a左右,盐城管辖的海域面积约1.7万km^2,其中内水面积约1.1万km^2。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完善法律制度对治理国家必不可少,实施海洋管理同样与法制建设同样十分重要,其好坏直接影响效果。实施海洋管理民族意识是前提,组织体制是保证,法律制度是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法制建设对海洋管理是何等重要。我国的海洋法制建设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