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庆长垣油田开发至今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传统意义的油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油田实际的需求,为此,本文总结了井震联合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并阐述了其在长垣高含水油田开发的应用及效果.井震联合多学科涵盖了井震联合构造解释、井震联合储层解释技术、井震联合砂体雕刻及剩余油预测和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其中,井震联合构造解释技术主要包括小尺度构造解释、低级序小断层识别和组合、高精度速度场建立和井间微幅度构造,为一套适用于大庆长垣密井网构造解释的配套技术;井震联合储层解释技术阐述了二个核心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和重构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二者在长垣密井油田的应用与限制,地震属性技术适用于舍气边界识别和河道砂的识别,地震重构反演适用于密井网储层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以大庆长垣油田为例,应用井震联合多学科油藏技术在断层变化大的区域进行注采调整和水平井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渤海N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储层研究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着开发井的成败及油田的开发效果.为了精细研究储层的平面展布,针对该油田储层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储层平面刻画难的特点,运用反射系数序列分解技术,分别对目的层段的反射系数进行多种组合,并精细研究各种反射系数组合得到的合成地震记录之间的差异性,据此确定了目标油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该油田的地质沉积特点,建立基于井的二维地质模型,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对储层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针对目标层位开展三期前积体的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根据前积体的最大振幅属性特征刻画出主河道延伸范围和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优化了开发井井位,实钻结果与钻前预测一致,厚度预测精度较高,证明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研究成果的准确性,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在超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将地震反演方法与随机模拟理论充分结合,能够有效的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信息对地下储层进行研究,在充分发挥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优势的同时,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能力.渤海K油田储量主要集中在明化镇组地层内,发育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绝大部分单砂体厚度远远低于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下限,属于超薄储层类型.针对这类储层首次在渤海油田开发阶段引入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并与常规稀疏脉冲反演成果进行对比,该方法能极大提高薄层分辨能力,有效的解决了油田超薄储层预测问题.后续钻井揭示砂岩预测符合率较高,研究成果对K油田开发井的调整与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断层的地震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勘探后期或油田开发阶段,认清小断层的分布对油田注采井设计、产能建设、油藏管理和油藏挖潜等的落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用常规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进行小断层的识别很难达到油田生产需求,为此,本文根据研究区储层不同厚度、物性特点,以测井、地震、地质统计为基础,设计了薄层、厚层和不等厚互层三种储层不同断距...  相似文献   

5.
轮南油田三叠系TⅠ—TⅢ油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厚度薄,油藏埋藏深的特点,且低级序断层较为发育,对研究区断层及储层发育特征认识尚不清楚,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增储上产及寻找新的滚动开发目标的目的,综合多种技术手段对油田精细构造和储层预测进行了研究.利用时间切片技术、相干体刻画技术、蚂蚁追踪技术三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级序的断层进行了精细解释,结合精细变速成图技术,落实了轮南地区精细构造特征.采用地震属性优选分析,流体检测技术与测井曲线重构反演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属性优选发现,振幅属性能较好反映储层的变化,在TⅡ油组衰减梯度属性能较好反映流体的分布特征.优选出SP与AC曲线进行曲线重构,最终得出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反演剖面,纵向分辨率与横向分辨率均较高.通过对以上多种技术的综合研究,为轮南地区油藏精细开发及滚动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地区西北部沙漠地表复杂,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较强、与围岩波阻抗差异小的特点.地震储层预测关键不是找砂体,而是寻找砂体中物性相对较好的有效储层.在高精度全数字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以岩石物理分析为前导,以叠前多参数反演及交会为核心技术,并建立岩石物理解释量板,精确刻画盒8段砂体展布形态,圈定有效储层展布;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准确描述目的层的砂体和有效储层展布特征,为水平井地质导向提供依据.全数字三维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应用,实现了储层预测从平面到立体、从垂直到水平的转变,大幅度提高了Ⅰ+Ⅱ类井比例和水平井的储层钻遇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苏里格气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7.
小断层是影响开发后期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挖潜和注采调整关系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因此,油田开发后期对精确描述井间小断层的位置和走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测井资料描述断层和储层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断点组合、井间断层延伸长度、平面位置以及井间砂体连续性等方面,还需要井震结合进一步深入研究.采用更真实融入噪音的地震正演模型分析小断层识别的可行性出发,利用三维化、多手段的断层分级识别描述集成技术,形成"先大后小、先简单到复杂、三维可视组合、井震精细甄别"的小断层精细构造解释方法,通过三维地震像素处理和地震属性处理技术,进行断层增强和放大等手段,结合井震标定精细甄别确定小断层,有效解决密井网油田复杂地质条件的断层问题.对寻找断层附近、井间砂体及过渡带外扩潜力,进一步深化高含水老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精细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向油藏开发地质问题的精细储层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71开发区块的主要产油层系为新近系的馆陶组河流相和古近系的东营组三角洲相地层,具有被断层复杂化的多油水系统。该区井网密集,储层厚度薄,横向关系复杂,储层与非储层速度差异小,后续开发方案调整所要求的精细储层描述难度较大。本文展示了以精细储层描述为目标的地震约束反演实例,利用多井地震、地质标定,结合三维构造解释成果,建立三维多断层精细约束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地震反演方法,进行了波阻抗、岩性等多种地层参数反演,较好地解决了该区薄互层储层精细描述问题,证实了精细储层反演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复杂断块油藏是一种常见的陆相沉积油藏,在我国陆上和近海多有分布.涠A油田作为近海复杂断块油气藏,其显著特点是断层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分布及连通性复杂,致使地震成像不清,给后续的油藏和开发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从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和解释性成像处理技术方面展开研究和攻关,在成像方面,提出了叠前成像处理及目标成像处理的理念和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叠前各向异性深度偏移、优势道叠加、面元中心化偏移、叠后分频成像、扩散滤波和方向金字塔滤波等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断层解释中,建立了以下的断层解释方法及解释流程:在扩散滤波数据体上进行相干、倾角、方位角检测,沿着相干方向进行方向金字塔处理,从断层的平面解释出发指导断层的剖面识别,从而提高小断层的识别能力.形成了一套复杂断块油田地震成像关键技术,对油田下一步的开发部署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其它类似油田的生产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垦71开发区块的主要产油层系为新近系的馆陶组河流相和古近系的东营组三角洲相地层,具有被断层复杂化的多油水系统。该区井网密集,储层厚度薄,横向关系复杂,储层与非储层速度差异小,后续开发方案调整所要求的精细储层描述难度较大。本文展示了以精细储层描述为目标的地震约束反演实例,利用多井地震、地质标定,结合三维构造解释成果,建立三维多断层精细约束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地震反演方法,进行了波阻抗、岩性等多种地层参数反演,较好地解决了该区薄互层储层精细描述问题,证实了精细储层反演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三维地震解释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三维地震为油气工业的增储上产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采集处理成本的不断降低,周期的不断缩短,全三维处理和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全三维地震解释已成为国内外致力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正确刻画储层断裂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储层断裂在地震数据中表现为边缘特征.但现今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本文详细阐述了Steerable Pyramid分解用于储层断裂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输入的三维地震切片经过Steerable Pyramid分解后,不仅可以分析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断裂的特征及走向,还可以通过重构得到经S函数控制的断裂信息,该断裂信息不仅仅是断裂的边缘检测,而是增强的断裂本身.将该算法应用于实际地震切片的断裂检测,得到了清晰的断裂信息,完整细致地展现了这些地质类型的特征,为构造解释、地震相表征及储层预测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地震采集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老油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辽河油区的特点是储集体主要为陆相复杂小断块和复杂隐蔽岩性圈闭.目前开发面临的难点表现在四个方面:深、隐、低、小.“深”是指勘探目标埋深不断加大;“隐”是指勘探对象的隐蔽性不断增加;“低”是指低渗透、特低渗透油气藏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小”是指勘探对象的单元储量规模越来越小.从目前国内外地震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要解决上述问题有以下两种有效途径:一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二是开发地震技术,主要包括井间地震、多分量地震、VSP测井和四维地震技术.本文介绍了辽河探区近年来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并对辽河探区下步针对油田开发的地震技术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1~5].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冀东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在2006年南堡凹陷大连片地震处理的基础上开展微构造、薄互层、精细油藏描述等问题研究的目标攻关处理.依托高分辨率、高保真和高信噪比的新数据体,开展南堡奥陶系潜山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研究,结合多种技术进行井震标定分析,确定各地质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并在工区内测井信息的参考下进行横向追踪,落实主力含油层段构造.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相干技术、蚂蚁体追踪技术和地震相分类技术等对南堡奥陶系潜山储层进行预测,评价出可以优先施钻的6个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5.
In some oilfields with 3D seismic data, the deeper structure cannot be observed due to poor quality deep seismic data. Layer stripping using both seismic and gravity data is a solution for this problem but it cannot get satisfactory results because the horizontal variations in formation density are ignored. We present a variable-density formation separation technique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Based on 3D seismic depth data and laterallyvariable density derived from 3D seismic velocity data, the upper formation gravity effect is calculated by forward modeling and removed from the Bouguer gravity. The formation-separated gravity anomaly with variable density is obtained, which mainly reflects the deeper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block XX of North Africa, the shallow formations seismic data is excellent but the data at the top of basement is poor. The formation-separated gravity anomaly processed under the control of 3D seismic data fits well with the know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wells. It makes th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more reliable.  相似文献   

16.
在某些已经完成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油气田区,因深层地震资料不好,深层构造难以得到解决。虽然结合地震资料与重力资料的重力剥皮技术得到开发和使用,但由于它没有考虑地层密度的横向变化,因此未能获得满意的处理效果。为了改善该类地区的重力勘探效果,本文提出了变密度剥层方法,它利用各地层的三维地震深度资料和三维地震层速度转换的具横向变化的密度资料,通过正演其重力效应,并从布格重力异常中去除,从而得到主要反映深部地质构造信息的变密度剥层重力异常。在北非某区块,除基底顶面外,各层地震资料良好,通过重力-地震联合变密度剥层处理得到的剥层重力异常,与已知地震和钻井资料吻合良好,为深部基底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地下介质和物流运移的综合成像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借鉴描述冷暖气流等多科参数(气压、温度和湿度、风速、风向、水蒸汽密度等)的动态三维显示,初步解决了暴雨和天气预报的难题,促进了天气预报的成功,在地球科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联想到在地下介质和物流运移过程的综合成像。资料和方法本文总结了地面和地下探测手段的多样性,列举了天然地震CT的精度已能达到l~5km的量级,地震人工曝破作勘探可以达到10~20米的成像分辨率,地下电阻率和电磁成像可以分辨到l—2米的量级;将磁共振(MRI)用于地下成像可得到地下水分布的动态观测深度,概括了这三方面的前沿性进展,并与震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应力相结合,进而设计出综合性的观测系统。发展地下水、岩浆、地应力和活断层结构和地震破裂面等多种参数的动态显示,设计出一套观测系统,并阐述言的科学意义。结果和结论:将以上三方面的观测方法综合起来;可在有火山喷发危险的区域,具有诱发地震危险的大型水库地区,和在发生了强烈地震的地区,为了抗震救灾,有必要同时进行以上三个系统的观测,引入可视化数字科技,便于了解地下水和岩浆的过移过程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并配合当前已有的综合监测系统(震源空间分布、地震应力和其他前兆等),服务于保障大型水库的安全、促进强震预测,及对火山喷发、矿井塌陷、突出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解释与储层预测中,地震属性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砂砾岩储层研究过程中,常规属性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而过零点个数,虽是一种不被人经常使用的地震属性,但我们发现在砂砾岩体油藏预测中应用效果良好.为此,研究过零点个数地震属性的定义与计算方法,讨论子波主频、砂岩厚度、泥岩夹层和地层韵律性等与它的关系,通过模型测试与实际资料应用对其做较全面的诠释.研究表明:(1)对于单一界面地震记录,过零点个数不随子波主频和波长的变化而变化;(2)砂岩厚度与过零点个数呈正相关,厚砂岩的过零点个数要比薄砂岩大;(3)砂体间存在的泥岩夹层,厚度变化对过零点个数影响较小,但它会影响波组的形态;(4)不规则沉积与均匀沉积相比,过零点个数属性值要大,因此,此属性比较适合多期次发育的砂砾岩体或其他薄互层结构的储层预测.总的来说,过零点个数地震属性能够有效地识别砂砾岩体发育区,可为此类储层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优势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