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叶家沟铜矿位于沂沭断裂带、胶南隆起、胶莱凹陷接合部位,地层主要为中生代莱阳群曲格庄组,构造以断裂为主,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体受近EW向郝戈庄断裂之次级断裂控制,呈透镜状,长170m,厚度0.80~2.74m,平均厚度1.56m,赋矿岩石为角岩化长石砂岩或方柱透辉石角岩,矿化不均匀,有用成分Cu含量0.62%~1.93%,矿石矿物为孔雀石、蓝铜矿;变余粒状结构、角岩结构,块状、碎裂状构造,伴生有益组分Ag达到指标要求。矿床成因为次生氧化淋滤型。  相似文献   

2.
白米坝铜矿位于上扬子中东部铅、锌、铜等成矿带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铜矿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上段(T1f2)底部深灰色砂岩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呈稀疏浸染状、星点状分布于砂岩中,具孔雀石化、蓝铜矿化。综合分析该矿床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曲阳金红石矿含矿带长约4km,出露宽度约1km,总体呈东西向展布。矿床受层位控制,赋存于下元古界东焦群豆村组二段含金红石赤铁绢云母石英片岩和赤铁白(绢)云母石英片岩中,共圈定矿体8个,矿体长500m-1700m,平均厚度1m-2m,TiO2平均品位1%~4.02%,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床形成于古元古代山间盆地相沉积一变质建造中,经历了多次变形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达低绿片岩相,为沉积变质矿床。矿床特点与内蒙古羊蹄子山钛矿床相似。目前矿床控制规模为中型,有望成为大型。  相似文献   

4.
铜峪铜矿是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1972-1979年勘查探明的一个火山岩型的小型铜矿床,探明铜矿石量1047.88万吨,金属量65064.64吨,平均品位0.62%。共圈铜矿体73条,其中主矿体9条,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77%,矿石量803万吨,金属量49778吨,平均品位0.62%。最大的主矿体7号矿体(盲矿体),矿石量185万吨,金属量13826吨,平均品位0.75%。矿体分布集中,多为扁、鸡窝状,尖灭再现明显,矿体与围岩属渐变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界线,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开发利用发现矿体厚〈3m时,开采贫化率〉50%,无法开采利用(以往勘查最小可采厚度≥0.8m)。根据这一情况,按照最小可采厚度≥3m,重新对主矿体进行了圈定,开采矿体厚度≥3m的矿体或矿体中厚度≥3m的部分,有效的把矿石的贫化率控制在30~35%之间,实现了矿山规模化生产、保证了矿石入选品位。  相似文献   

5.
杆洞铜矿床赋存于广西桂北最老地层——中元古界四堡群中,矿体呈脉状产于杆洞花岗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围岩中.受NNE向断裂裂隙构造控制明显,矿石具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矿石平均品位Cn 0.785—1.748%,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局年停生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有石美、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化与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据此认为属岩浆热液交代充填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勐腊县归山菁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F1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受断层构造控制明显。矿体围岩为中侏罗系统花开左组(J_2h)石英砂岩、粉砂岩,该矿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区深部未得到控制,应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罗松场铜矿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层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_3xd)中-基性火山岩,矿体围岩蚀变见有青盘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张继荣 《云南地质》1997,16(1):85-90
1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位于德钦县拖顶乡尼任。区域构造上处于松潘-甘孜褶皱系,中甸褶皱带,布伦-石鼓褶皱束。矿区出露泥盆系中、下统。泥盆系下统(D1)为一套浅变质的陆源碎屑岩,顶部具一层厚约10米的黑色含石膏条带炭质、钙质板岩;中统(D2)为一套局部大理岩化的内碎屑白云岩、砂质、泥质白云岩。矿区为一向北东~北北东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发育近南北向的逆断层及近东西向的正断层。铜矿(化)体产出于中泥盆统(D2)底部白云岩中,受层位及岩性控制,已发现5个铜矿体(图1)。1·1含矿层铜矿(化)体产于泥盆系中统下段(DZ),岩性…  相似文献   

9.
纳埃铜矿矿体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E_2)碎屑岩的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地层、岩性、围岩蚀变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属于较为稳定的热液脉状铜矿。与铜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矿床属次生张性裂隙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铜矿床。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东准北缘老山口氧化铁型铜-金(IOCG)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山口铁-铜-金矿床(田)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北缘,赋矿围岩主要为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空间上矿体受NW向断裂、裂隙带构造控制。矿石以出现大量磁铁矿为特征,含金黄铜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并呈团块状、条带状产于磁铁矿或矿体围岩中。矿体Au、Cu、Fe、Co等元素含量均达到工业综合利用标准,局部可形成单元素高品位矿石。初步研究认为老山口铁-铜-金矿床(田)可与氧化铁型Cu-Au矿床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铜峪铜矿床是火山岩磁黄铁矿黄铁矿型铜矿床,矿体多,矿床规模小,品位低;矿体厚度变化大,矿体与围岩属渐变过渡关系,采矿极易贫化.采用非常规开采,即开拓(直接沿矿体拉底、切割)—形成矿房—在矿房内按一定间距拉槽—最后在矿体下盘施工运输坑道—再按常规开采,有效降低了贫化率,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有色金属铜、铅、锌及贵金属金、银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金属材料,其用途十分广泛,有广阔的市场。祁门县蒋村铜多金属矿是皖南近年来皖南找矿的成果之一。蒋村矿区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兰田组灰岩及断裂构造等关系密切,是在区内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形成后,花岗闪长岩岩浆沿此断裂带侵入形成矽卡岩,含矿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通过渗透交代和充填作用形成脉状矿体和角砾型矿体。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蒋村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区域上寻找该类型矿的找矿标志,为皖南地区进一步的找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西天山新发现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天山不乏世界级金铜矿床,新疆西部中天山及其南北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金铜找矿方向。最近,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新疆西天山新发现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矿床位于新源县城南东直线距离30km处,产在新疆西部中天山北缘,矿体主体形成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热液蚀变体内,呈板状和透镜状,长度几米到几千米,厚度几米到几十米,上部以金矿体为主,下部铜矿体增多。矿石中黄铁矿和黄铜矿可能是主要的载金矿物,矿石平均品位金 3.84g/t、铜 0.65%。金铜成矿作用受控于二长花岗岩等岩体侵入期后热液蚀变过程。矿床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证实新疆西部中天山及其南北缘具备金、铜矿的巨大潜力;是地质调查先行、引导商业勘探、实现找矿突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甘沟铅锌矿的地质矿产勘查,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含矿层位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圈定了4条铅锌矿体,已获铅锌矿资源量9.78×10^4t。该含矿层矿体单个长180-580 m,平均厚度1.22-1.79 m,平均锌品位5.42%-8.37%,平均铅品位1.93%-11.04%。认为该矿床成因属沉积-变形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矿集区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通过十多年的勘查及研究,在陕西旬阳—白河一带的志留系中新发现了大型铅锌矿矿集区。该矿集区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10—50km。区内有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两个含矿层位及泗人沟—南沙沟、红土坡—韩氏沟—小沟、西营—黄石板三个成矿带。在成矿带内已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资源丰富,找矿潜力较大。该矿床成因为细碎屑岩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南侧的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位于巴尔喀什成矿带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楚伊犁-北天山成矿亚省的西北部, 发育一系列中小型斑岩型铜矿床。本文概要介绍了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矿床地质、围岩蚀变、成矿作用、矿石矿物组成与主要矿床特征, 并分析了铜矿床开发的前景。该铜矿区含矿岩石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 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Cu-Au-Mo, 具有与巴尔喀什湖北侧科翁腊德、阿克斗卡等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类似的地质特征, 说明了巴尔喀什成矿带斑岩型铜矿床的分布跨越了巴尔喀什湖, 在湖南侧也具有较好的斑岩铜矿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观花坪铜银矿床位处南秦岭成矿带中段,矿床产于下寒武-中奥陶统石瓮子组碳酸盐岩建造与中泥盆统大枫沟组碎屑岩建造"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区域上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但在矿区范围内,铜银矿体则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均赋存于叠加在不整合面的断裂破碎带中,明显具后生成矿作用的特点。笔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铜银矿床为多期次多成矿阶段叠加形成的复杂矿床,特别是南秦岭华力西期与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与本区铜银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以数学(主要是统计数学)推演和计算机图形显示相结合的手段,对安徽沙溪斑岩型铜矿床多年来勘探成果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组,应用趋势分析方法揭示了沙溪斑岩型铜矿体的空间形态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变化特征。结合全区的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点探讨了矿体空间分布与控矿构造以及矿化蚀变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趋势分析和计算机成图技术求得的矿体空间分布与矿区勘探揭露的结果有着较一致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9.
陕西略阳柳树坪金锌矿床是"勉-略-宁"三角地带碳酸盐岩型矿床,通过野外调查与地质资料分析,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地质因素、成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柳树坪矿区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多重因素有关,其中震旦系断头崖组、九道拐组碳酸盐岩富含金、铅、锌等金属矿产,是该矿床的主要矿源层;印支—燕山期形成的沿九道拐向斜南北翼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基本控制了区内矿体的空间展布;同时燕山期中酸性浅成小岩体对金、锌、铅等元素活化、富集作用较强,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柳树坪矿床为沉积层控-构造热液改造型金锌矿床,具有较好的金、锌等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寒武纪硅岩建造中的金矿床,其形成与成矿热液沿纵向、横向及轴向的渗滤和扩散作用密切相关。由于元素组分在各个方面出现浓度(含量)的差异,使矿床中成矿元素分带甚为明显。元素的分带最终导致了Au、Se、U、Cu、Mo、Sb、Hg等元素在三维空间各自构成单一或复合型的矿(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