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辽西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中普遍含有微晶闪长岩包体。包体大小一般为3—20cm,形态为浑圆状、次浑圆状。包体与主岩之间界线呈清楚、或模糊弥散状。包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微晶—细粒黑云(或云辉)闪长岩、微晶—细粒(或云辉)二长闪长岩,均具微晶—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通过对微晶闪长岩包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过渡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包体岩石与区内闪长岩和安山岩具有相似的成因特征和岩浆来源,即微晶闪长岩包体及其花岗岩主岩都具下地壳—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安山质岩浆与温度较低的花岗质岩浆不完全混熔而成的特征。微晶闪长岩包体的存在,反映了花岗质岩浆中含有下地壳—上地幔的物质成分。为本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壳幔混源成因提供了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2.
一、包体 (一) 包体的类型和分布该区花岗岩中存在着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成分多样、结构多变、与寄主岩石有明显差异的岩石包体。近十几年来,包体的研究已是花岗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学者对包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40,51,83],其中首推法国学者Didier对包体的研究最  相似文献   

3.
广西东部一些具“Ⅰ”型特征的燕山期花岗岩体中富含微粒包体,而微粒包体在主岩中含量一般为1~5%,其粒度小、色率高、酸度低,一般长轴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与主岩界线清楚。本文通过对微粒包体的岩石学特征、稀土与稀有元素特征与主岩对比,二者具有较多共同之处,证明它们之间有亲缘演化关系。认为绝大部分微粒包体应来自主岩同源岩浆的先期侵入岩,它们在岩石特征和成因上都与该地区海西—印支期陆壳转生型花岗岩中的包体明显不同,包体成为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大张家山工作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的分析,认为矿体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形态比较规则,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通过成矿规律分析,认为矿产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岩浆混合标志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温泉花岗岩体由酸性端元的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群及基性岩墙群组成。无岩浆混合作用或岩浆混合作用较弱区段,寄主岩石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正常的花岗岩结构构造岩浆混合作用强烈区段。岩石的异常结构构造十分发育.矿物之间自形程度差异显著.常见包晶反应、包含结构、交代边、熔蚀边、交代蚕食的港湾状结构构造及交代缝合线、矿物镶边、斜长石异常环带和矿物残留等,多见指示岩浆混合的标志性矿物针状磷灰石。暗色微粒包体中多见寄主二长花岗岩中的捕掳晶。包体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寄主岩石强烈地成分交换等均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西涝口金矿是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典型的金矿床,该区金矿物以单颗粒的自然金为主,有少量的银金矿.粒度多集中在1~37μm;形态多为星点状、角粒状、圆粒状、细脉状、枝杈状等.主要以包体金、粒间金、裂隙金存在于黄铁矿、石英等颗粒中.化学成分中除含Au和Ag以外,还含有Fe、S、Te、Se、Ni、Co等元素检出,其中Fe、S、T...  相似文献   

7.
熊耳群火山岩中古火山弹见于汝阳靳村乡、嵩县木植街乡等地。其断面多为浑圆、椭圆、鱼形;气孔多而细小,循外壳定向排列;中心常可见长英质大杏仁及外来岩石碎块包体;部分弹外壳具玻璃质氧化表皮。外方山地区只出现于熊耳群中组三段中偏酸性火山旋回中的古火山弹,说明形成熊耳群火山岩的王屋山期火山活动在本区早、晚期是以裂隙喷溢为主,而中期则是以沿大断裂分布的中心式爆发喷出为主。从汝阳县靳村乡和嵩县木植街乡两地火山弹的成分、形态、内部结构、胶结物的不同,可以推断当初相邻的这两个地区火山爆发的地理环境、爆发形式、火山机制,乃至有关矿产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一、大兴安岭北部景观特点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森林一沼泽一冻土景观。该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低山丘陵浅切割地貌。总的特点是地势起伏较小,山体多呈浑圆状,相对高差不大,沟谷开阔平坦,地表植被茂盛。一、二级水系流水线不明显,水系沉积物分选性差,其成份以粗碎屑、腐殖质和淤泥为主。在开阔平坦的沟谷既缓的山坡或平坦的山顶都不同程度地发育永久冻土层或岛状多年冻土。由于地下永冻层起到隔水层的作用,地表植被和腐殖质滞水性较强,使地表水排泄不畅,形成沼泽。  相似文献   

9.
涟源含煤区测水煤系的主要可采煤层——5煤(或3煤)的沿煤巷道中,常常能见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砂岩包体。晏家铺向斜南端,利民煤矿1434溜子道所见最长的砂岩包体,长轴38米,短轴1米;最小者如鸡卵、核桃甚至更小。除以上煤中发现砂岩包体外,在金竹山煤矿等地5煤以下地层中,也有类似的砂岩包体存在。  相似文献   

10.
对刁凹钼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钼矿体主要赋存在含石英角闪二长岩中,矿化大致平行于二长岩与含石英角闪二长岩的接触带分布,在空间上与含矿岩体关系十分密切,矿体形态为突起的穹状,中西部最高,向四周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展布,矿石大多呈细脉状和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一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刁凹钼矿的发现对塔儿山-二峰山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一个老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基地发现新的有色金属矿种和斑岩型矿床,为在该区找矿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野菊花石又名雪花石,属岩浆岩类,分布在泰山岩群中,由长石、角闪石、微量云母等矿物组成。自然状态下,该种奇石主要呈次浑圆状至次棱角状,分布在山坡及冲沟中。奇石成块,块度不大,多为中小型,较大者30~40cm,硬度5~5.5。  相似文献   

12.
矿化见于上奥陶统绿岩带中的大理岩、碳质板岩(凝灰质板岩)和绿泥板岩(凝灰岩)岩性段。矿体分为三种类型:①产于大理岩和碳质板岩间的层状或透镜状矿体;②产于大理岩及层状矿体之间的边瘤状和边刺状矿体;③产于碳质板岩和绿泥板岩中的脉状矿体。据闪锌矿的产态,26个样品分为两个主要类型。Ⅰ类样品采自层状或透镜状和边瘤状或边刺状矿体,属原地变质改造型。Ⅱ类样品采自脉状矿体,属变质热液迁移改造型。两类闪锌矿痕量元素的丰度研究表明矿化与火山沉积变质矿床类似。Ⅰ类闪锌矿又分为两个亚类,它们中Mn、Ga、In、Cu、Sn和Ag的丰度研究显示出这些原始沉积物的差异,以及变质作用过程中矿化的继承性。在闪锌矿地质温度压力计图解中,Ⅰ类闪锌矿的温度、压力代表了变质作用的条件。Ⅱ类石英脉中的闪锌矿的温度基本上可代表变质热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辽河海南洼陷沙一二段地震相精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南洼陷E3s1+2段相变频繁、多物源叠置,地震相划分多解性强,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分布不明确。根据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地震内部反射结构、构型和外部形态信息进行地震相分区,采用有井区钻井与地震结合、无井区地震与地质背景结合的"实时控制"型地震相划分方法,确定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和有利砂体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海南洼陷共识别10种地震相,主要发育4种典型地震相:下超型前积地震相、(亚)平行席状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和楔状地震相。研究区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和重力流—深湖沉积体系。鸳鸯沟断层附近E3s2段发育的浊积砂体和双南地区E3s1+2段水进域发育的重力流砂体,具备良好的形成岩性圈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富水杂岩体位于北秦岭商丹断裂带北侧,侵位于秦岭群中。岩体中的岩相类型呈同心环带状分布,边缘发育片麻状构造并与岩体边界平行,面状组构的发育型式及变形包体三维形态反映岩体的变形机制主体属压扁型,近岩体围岩中的先存面状构造适应岩体的几何形状。综合分析表明,杂岩体的侵位机制早期为岩墙扩展作用,晚期为斜向底辟-类气球状膨胀作用,经历了由被动侵位向主动侵位的转变,侵位机制受控于晚元古代以来大陆地壳的拉抻和随后的区域性大型左行地壳剪切作用及所诱导出的局部水平缩短作用,属整合的同构造深成杂岩体。  相似文献   

15.
陕西富平中—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了一套半远洋的以薄板状和页状泥晶灰岩夹重力流碳酸盐岩为特征的斜坡相地层。重力流沉积按成因可划分为直移滑移体、滚动滑移体、碎屑流角砾灰岩、颗粒流角砾灰岩和浊流灰岩五种类型。笔者曾对其中能指示古斜坡和古流向的沉积构造、砾石长轴走向及古网格虫迹长轴方向进行了大量的实地测量。研究表明,该区在中、晚奥陶世时有一个向东南方向倾没的古斜坡,并存在着顺坡下流的重力流和平行斜坡等深线流动的等深流。  相似文献   

16.
排山楼金矿赋存在蚀变糜棱岩带内,金矿化发生在三类矿石中。矿石组成成分相对简单,有用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金矿物具有成色高、粒度细的特点。其赋存形式有三种,即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晶隙金兼有单体和群体两种,单体金多属中粒金和细粒金。呈不规则粒状,群体金由几粒至几十粒构成,其粒度相对偏小,在群体金附近均有黄铁矿产出。裂隙金主要以长条状、角粒状充填在黄铁矿的裂隙中,包体金则作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的包体金。本矿床金矿石的金矿物以晶隙金、裂隙金为主,包体金次之,这种存在形式的金矿物对于金矿的选冶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栖霞市虎窝顶矿区金矿床位于栖霞市金山境内,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成因上属于中温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以条带状、透镜状为主,矿体规模中等,厚度、品位变化较大,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矿石结构以晶粒状结构、压碎结构为主,次为填隙结构、乳浊状结构、包含结构、镶嵌结构、骸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网脉状、浸染状构造,其次为角砾状构造和胶状构造。矿石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矿体围岩主要是新太古代栖霞超单元回龙夼单元条带状细粒含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  相似文献   

18.
鞍子山超单元由四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叶理构造极为发育,闪长质包体剪切压扁强烈,钾长石斑晶总体按优选方位定向,三者产状一致,平行接触带分布。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随着叶理构造发育强度减弱,闪长质包体数量减少,剪切压扁程度降低;钾长石斑晶从按优选方位定向到杂乱分布。将其划分为强侵位变形、中等侵位变形、弱侵位变形及基本无侵位变形四个侵位变形带。通过对各单元闪长质包体测量,计算弗林指数K值为0<K<1,属压扁型应变椭球体,即形成L<S岩组类型。根据超单元分布的构造位置及形态。各单元群居关系特征,结合野外包体旋转指向及镜下定向薄片资料分析,认为该超单元岩浆就位受区内北东向吴炉—郑家山—上腰岭左旋剪切带控制,属剪切楔形侵入膨胀式岩浆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右江盆地在晚古生代沉积演化过程中,在各个时代、各层位均有白云岩形成,但不同层位白云岩发育的规模有明显差异。宏观上在剖面上产出的形态有层状、斑块状、透镜状、角砾状、裂缝状等;微观上白云石的形态可以分为:自形-半自形密集状、自形星散状、半自形-他形不规则状、自形-半自形缝合线状、他形生物腔充填状、自形-他形生物组织状和他形的脉状等。在上述基础上讨论了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包括有结构残余的白云岩、无结构残余的白云岩、强烈交代的白云岩和含(泥)硅质白云岩四大类,其中无结构残余的白云岩又包括粉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和粗晶白云岩三类。论述了白云岩产出的环境从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均有产出。正是由于沉积环境的关系,也导致白云岩产出的宏观产状特征从厚层块状大套(台地)→中厚层(台缘)→角砾状(斜坡)→薄层或夹层(台盆),进而建立了白云岩的成因模式。通过对研究区内白云岩的上述特征研究可以看出,区内白云岩为成岩交代的产物,但不同宏观特征的白云岩其成因机制和过程是不同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深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另一种为浅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  相似文献   

20.
出露于甘肃康县南部阳坝镇一带的阳坝岩体具有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发育,主要类型为暗色细粒微粒闪长质及石英闪长质岩浆包体,岩浆包体与寄主岩石界限清晰。岩浆包体具淬火结构:角闪石呈长柱状,黑云母呈长条片状,磷灰石呈针状,包体中出现石英颗粒集合体及发育熔蚀环的斜长石捕虏晶。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微粒闪长质包体的(La/Yb)N、Rb/Sr值都比寄主岩石高,且铕亏损程度更大,包体和寄主岩石的Mg#高(寄主岩石Mg#=50.8~54.5,暗色包体Mg#=55.6~60.1)。结合岩相学特征可以认为,暗色微粒包体可能是幔源的高温偏基性岩浆侵入到花岗闪长质岩浆中淬火结晶的产物,在此过程中,花岗质岩浆受到幔源物质混染,表明在中三叠世,扬子板块西北缘曾发生壳-幔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